茶叶感官检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叶感官检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建议茶叶感官检验工作,说白了就是通过五官——眼、耳、鼻、舌、手,去判断一款茶的好坏。
要说做这项工作,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得出个结论的,得动脑筋,还得用心。
可是在实际工作中,确实也会遇到一些头疼的问题,搞得人有点抓狂。
就说那些没经验的小伙伴吧,刚开始接触茶叶感官检验时,总觉得好像只要闻一闻、看一看、尝一尝就好了,哪里想到,每一项操作背后都藏着学问,稍不留神就可能出错。
常见的问题就是“视觉误差”。
你瞧,有些茶叶看起来挺好看的,色泽绿得发亮,叶子也挺整齐,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可一泡开水,哎呀,啥情况?茶汤颜色就不对劲了,或者有时候茶汤的颜色跟我们想象的完全不匹配。
就拿绿茶来说吧,大家总是期待它能泡成嫩绿色的样子,实际上,有的绿茶在泡开之后汤色偏黄或者偏暗。
因为茶叶的品种不一样、采摘的季节不一样,甚至是存放的环境不一样,泡出来的茶汤颜色都会有所差异。
这个时候,别着急下结论,茶叶的“眼力”得让人学会更客观去看,不能只看表面。
再来说说“嗅觉问题”。
大家都知道,茶香是判断茶叶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可说实话,有时候闻着茶叶的香味,鼻子就觉得困惑了——怎么感觉好像闻不出什么特别的味道?或者香气不纯净,甚至有点杂味。
这个问题有时候是因为茶叶存储不当,或者是茶叶本身的质量问题。
有些茶叶存放久了,茶香会变淡,甚至有些木质气味、霉味就慢慢浮现出来了。
如果你闻到的是那种不太自然的“干草味”或者“发霉味”,那基本上可以确定,这茶叶可能就有点问题。
不过呢,有时候也不能完全怪茶叶,可能是你的鼻子还没适应这种茶叶的香气。
毕竟,每个人对香味的敏感度不一样,对某些茶香的理解也有差异。
所以,判断香气的时候,得先练练鼻力,不是随便闻两下就能轻松分辨清楚的。
再聊聊最常见的“味觉误差”吧。
你喝过一口茶,觉得它的滋味淡而无味,或者过于苦涩,心里想:“怎么这个茶这么奇怪?”茶的味道差异有很多因素。
有的是泡茶的水温不合适,泡得太高温了,茶叶的苦涩味就会被激发出来;有的水质不行,水太硬或者太软都会影响茶的口感;还有就是泡茶的时间太长或太短,也可能让茶味跑偏。
茶的味道其实很挑剔,像人一样,心情不好就容易变得酸涩。
你泡茶的每一步,都得细心掌握,别说随便泡泡就好,搞不好茶的味道就成了“做作”——很用力却不自然。
再者说说“触觉”方面的问题,很多人可能没怎么注意过这一点。
你知道吗,茶叶的干湿程度也是影响检验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茶叶本身太湿,泡出来的茶汤就会受到影响,泡得时间久了容易浑浊;如果太干,泡出来的茶味也不够饱满。
所以,每次做茶叶感官检验时,最好摸摸看茶叶的干湿度,不然泡出来的茶可能和你想象的差得很远。
好了,问题讲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就得给大家出点儿主意了。
要做好茶叶感官检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多练”。
没错,跟学做菜一样,多试多泡,慢慢你就能感受到茶的“脾气”。
泡茶这事儿还真不能心急。
你泡得多了,自然就能掌握每一款茶的特点——有的茶需要高温快速冲泡,有的茶却偏好低温慢慢泡,味道才会释放得更好。
特别是在一些特殊环境下,比如潮湿天气,茶叶泡出来的味道可能会不如平常时候鲜明,这时候就得调整一下泡茶的技巧。
再说了,茶叶感官检验最关键的就是“用心”二字。
没有哪一款茶是完美无缺的,每一款茶都有它独特的魅力。
我们在检验的时候,不能只靠眼睛鼻子嘴巴的直接感受,更要细心体会茶的层次感和口感的变化。
有些茶泡得稍微慢一点,味道反而会更醇厚;有的茶需要轻轻摇晃,才能释放出最浓的香气。
如果你是茶叶感官检验的新人,或者刚入行不久,遇到点问题千万别灰心丧气。
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乏经验和知识的时候,慢慢来,一步步积累,时间久了你一定能像老手一样,准确判断茶叶的优劣。
再说,茶叶本身就有一种包容性,就像我们泡茶一样,得慢慢调适,才能泡出一壶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