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24《三顾茅庐》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拓展提高:
• 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刘备“三顾茅庐 ”,以他的诚心和谦恭感动了诸葛亮,从此,诸葛亮辅 佐刘备南征北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二十一年以后 ,刘备已经离开人世,诸葛亮在回忆起这段往事时,感 慨万千地写下了这样的话——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 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 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有雄才大略、深谋远虑
例如:解答刘备之问时,他对天下大势的分析,“未出茅庐已知
三分天下”的论断,并参军事、政治、外交各方面给刘备计划了战 略方针和政治蓝图,充分表现了非同一般的远见卓识。
(2)心系苍生,孤高淡泊。
诸葛亮
如:他为刘备提出计策后仍不愿出山,当
刘备再次以“苍生”为请,且“泪沾袍袖,衣 襟尽湿”他才答应出山,可见心系苍生;他享 受躬耕生活,不得已答应出山,他又嘱咐弟弟 躬耕,且说“功成之日,即当归隐”,都表现 了他对功名利禄的轻视;
3.刘备,你的三顾茅庐,真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是 你的诚心唤醒了沉睡着的诸葛亮!是你的诚心让诸葛亮拥 有了无穷的力量!还是你的诚心让诸葛亮驰骋沙场,报效 国家!更是你的诚心,换来了诸葛亮对你的忠心耿耿!
4.神态描写;5.心理描写;6.细节描写。
正面描写 ——从正面对人物进行比较直接的描写,使
人物形象鲜明。正面描写包括肖像、神态、 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等。
侧面描写 ——利用其他人物的刻画或环境描写,来突
出要描述的对象。
提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中都可能含有肖像、 神态、动作、语言、心理和细节描写。
情境对话
情境一【上路前:力排非议】 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
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 玄德曰:不然。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
面。况吾欲见大贤耶?
张飞曰: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 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
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 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
“隆中对”充分展现了诸葛亮的盖 世才能和惊人智慧,为穷途末路的刘 备点燃了希望之灯。也说明诸葛亮确 实值得刘备三顾茅庐,突出了文章中 心。
2.刘备听完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后, 说“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 睹青天”,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 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神机妙
算、足智多谋,为刘备找到 了实现宏愿的途径,兴复汉 室有了可能性和可行性。
2.刘备听完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后,说: “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 ”?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1.诸葛亮分析天下大势,为刘备制定了兴复汉 室的战略方案,就是著名的“ 隆中对”,在文中 起什么作用?
作用:充分表现诸葛亮对当时政治形势的深刻了 解,以及对未来形势发展的正确预见。他通过准 确分析判断提出争取荆、益二地,利用魏、吴矛盾 ,造成鼎足之势,然后再图中原,进而实现统一天 下的方针。
属于铺垫渲染。例如,首段刘关张三人 的不同意见;路遇诸葛均;阶下侍立等昼寝 的诸葛亮醒来等。
好处:在出场前对诸葛亮的烘托、渲染, 增加了故事的张力和神秘感,极大地激发了 读者的阅读兴趣。
3.读课文,按写作顺序梳理情节内容。
明确: (1)力排非议:
(A.关羽:其礼太过; B. 张飞:麻绳缚来)
(2)拜见受阻:
(3)谦虚谨慎,不事张扬。
孔明尽管孤高,却不恃才放旷,他有意怠慢刘备,只是为了考
研其诚心,足见其谨慎;待与刘备见面后,从言谈到举止,都很谦 虚;他有旷世奇才,却躬耕而居,可见其为人低调,不事张扬。
思考三:作者通过刘备的视线写诸葛亮的相貌,
有何用意?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 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由 由然有神仙之概。”
背景介绍
本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第38回“定 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当时有宏 图大志的刘备依附于刘表,屯驻在新野,徐庶 被曹操所骗,去曹营前荐诸葛“有经天纬地之 才,盖天下一人也”。后刘备又遇到司马徽, 司马徽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可比兴周八百年 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两人的荐 语,更引起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兴趣。一顾茅 庐遇崔州平,论天下事;二顾茅庐遇诸葛均、 黄承彦,留下书信。课文从三顾茅庐开始写起。
作者贡献
罗贯中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写过 乐府隐语和戏曲,但以小说成绩为主。今存 署名罗贯中的主要作品《三国志通俗演义》 、《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 《三遂平妖传》。这些作品中《三国志通俗 演义》的成绩最高。
《三国演义》以宏大的结构描画了三国时 期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起自黄巾起义,终 于西晋统一。作品谴责了统治者的残酷和丑 陋,反应了骚乱时代人民的痛苦和对清明政 治、对仁君的向往,体现了鲜明的“拥刘反 曹”偏向。
刘 备 (1)诚恳儒雅、求贤若渴,礼贤下士
①行动上:离草庐半里下马步行;得知 孔明午睡,则拱立阶下;见到孔明即行“ 下拜”之礼,听完孔明计策即“顿首拜谢 ”……充分表现了他竭诚求贤的精神。
②语言上:刘备对张飞、关羽说的话, 请教诸葛亮时谦恭的言语,都十分诚恳。
(2)胸怀天下,忧国忧民。
自认“身为汉胄,有责任“匡扶汉室”“伸大义于天 下”,诚恳拜见孔明,求安邦定国之策。时刻牢记“天下 苍生”,求诸葛亮出谋划策和出山辅佐,均是心忧天下的 表现。
(A.遇诸葛均; B.侍立候寝; C.再立静候)
(3)隆中计策:
(A.先生更衣;.B宾主叙礼;C.茅塞顿开)
(4)纳贤成功:
(A.刘备聊表寸心;B.孔明安排退路)
方法指点:一篇优秀的小说,其中的人物性情特点必然
鲜明,让人一读就能感受到鲜活的形象。那么,小说刻画 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哪些?
1.肖像描写;2.语言描写;3.动作描写;
孔明曰: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 玄德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 孔明见其意甚诚,乃曰: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 劳。
…… 玄德曰:此非聘大贤之礼,但表刘备寸心耳。…… 孔明嘱咐曰: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 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
……
思考二:刘备、诸葛亮各是怎样的人?结合课文 分析。
经典简介
东汉末年,皇权没落,群雄并起,割据城域,逐 鹿天下。起初董卓自西凉挥军入主中原,凭借剽悍的 西凉军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十八路诸侯联合并起,讨 伐董卓,因战事不利、内部矛盾等诸多因素四散而去。 后司徒王允用美女貂蝉离间董卓与其麾下大将吕布, 董卓死。
后来曹操精兵简政,开疆扩土,渐拥江北之地。 刘备四处奔走,先后投奔曹操、陶谦、袁绍、刘表诸 人,未有大的作为,但仁义贤德之名四海皆知。后来 在南阳得伏龙诸葛亮为谋士,徐徐占领荆、益二州, 又打下巴、蜀。如此,与曹操,孙权成三国鼎立之势。 如此历时二十余年,随着老一代人的逝去,魏国被司 马懿一族控制,后又相继打败吴、蜀两国,三国归晋。
这是诸葛亮自陈心曲的一段话,此时此刻,你想对 一片真情的刘备说些什么呢?请用一两句话或一个短语 ,来抒发你想对刘备说的话。(写作)
我想说:
1.珍惜人才是打胜仗的关键;一片诚心是尊敬别人 的关键。刘备,我们敬佩你、学习你对待朋友,对待人才 ,都是一片诚心!
2.玄德,你是一个独具慧眼的人。世上千里马常有,而 伯乐不常有,你乃伯乐也!如果不是你的求贤若渴、不是 你的耐心和诚心,也许诸葛亮的才干会被埋没,也许我们 中国的历史也不会如此灿烂。
23、三顾茅庐
罗贯中
走近作者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 年),名本,字贯中,山西并州太原 人,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小说 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代表作《三国演义》,全名 《三国 志通俗演义》。 是罗贯中的力作, 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 远。
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 《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除小说 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飞应诺:“既两位哥哥都去,小弟如何落后!”
玄德曰:汝若同往,不可失礼。飞应诺。……
思考一: 文章是如何刻画张飞形象的?这样写有何用意?
明确:是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张飞的。
用意: 张飞急躁鲁莽、直爽干脆、
讲义气。意在与刘备进行对照, 从而反衬出刘备求贤若渴、礼贤 下士、矢志不移的精神,也衬托 了诸葛亮的才华横溢。
自主学习:读准下列字音
拜谒(yè) 侥幸(jiǎo) 拱(ɡǒnɡ) 半晌(shǎnɡ) 纶巾(ɡuān) 鹤氅(chǎnɡ) 末胄(zhòu) 愧赧(nǎn) 谬举(miù) 迄无所就(qì) 箪食壶浆(dān)
2.小说常见的人物出场方式主要有:①“单刀直 入”(开篇就让人物走出场来);②“先声夺人 ”(先闻其声,后见其人); ③“铺垫渲染”( 千呼 万唤始出来)。结合课文说一说,诸葛亮的 出场属于哪一种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罗贯中诞生于元朝末年。14岁时,因母 亲病故而辍学随父亲去苏州、杭州一带做生 意。那时,在元朝91年的高压统治下,天下 大乱,社会动荡不安,群雄并起,多则十万 人,少则几万人的起义和叛乱从未停止过, 罗贯中也曾参与其中。“有志图王”的罗贯 中在苏州结识施耐庵,以师徒相称,两人一 同参加位于平江(即苏州)的张士诚反元起 义政权,做过一段时间幕僚后离开。曾与另 一位吴王朱元璋为敌,在明朝成立之后,罗 贯中放弃读书人步入官场的机会,创作《残 唐五代史演义传》《隋唐志传》等著作。
情境二:【见面后——宾主叙礼】 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
雷贯耳。昨两次拜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 得入览否?
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 愧赧。……昨观书意,足见将军忧民忧国之心;但恨亮年 幼才疏,有误下问。
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望 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
妙笔探究:小说善用诗句作结,请结合文章 内容,说一笑指画图中。
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 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作者用诗句对所叙之事、所刻画之人
进行点评,奇妙地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了伏
笔,暗示了人物命运及故事发展趋势。
用意:①突出诸葛亮气度轩昂、 神异不凡,确实有将相之才;
②更加坚定了刘备对诸葛 亮的信任,为下文他一再邀请 做铺垫。
精读感悟——
细读文本:“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来,天 下豪杰并起……然后可图中原也。”
回答问 题: 1.诸葛亮分析天下大势,为刘备制定了兴复汉
室的政治方案,就是著名的“ 隆中对”,在文中 起什么作用?
孔明曰:德操、元直,世之高士。亮乃一耕夫耳。安 敢谈天下事?二公谬举矣。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
玄德曰: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 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
孔明笑曰:愿闻将军之志。
情境三:【纳贤成功】
玄德下拜请孔明曰:备虽名微德薄,愿先生不弃鄙贱, 出山相助。备当拱听明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