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摆的研究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单元关于摆的内容有《机械摆钟》、《摆的研究》、《做一个摆钟》三课。
这三课之间存在着递进的关系。
《机械摆钟》对《摆的研究》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而《做一个摆钟》是针对于前两节课的一个检验应用和拓展。
这三课体现了学生们认知的循环过程。
2、教材地位
《摆的研究》这一课让学生亲身经历了一个猜想——验证——分析这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对猜测与摆的快慢有关的三个因素进行了验证,通过验证得到摆的快慢只与摆长这一个因素有关,只得到这个结论不是最终的目的。
关键是让学生们真真切切的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3、学情分析
本课的特点是经历一个验证猜测的科学探究过程。
学生们在玩摆的过程中猜测出了影响摆的快慢的有关因素,在猜测过程中学生们的原有认知发生了矛盾,从这里开始就激发了学生们的探究兴趣。
4、教学目标分析
本课目标设定为:
(1)知识目标:掌握科学概念,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
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2)能力目标: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搜集影响摆的快慢因素的证据,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设,能够根据假设进行验证。
(3)情感目标:初步意识到精确测量结果的得到是需要反复测量;体验在摆的实验中对变量的精确控制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5、教学重难点分析
经历改变摆锤的重量、摆动幅度、摆线的长短对摆动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活动过程。
学会分析对比试验中的定变量关系。
6、教具准备分析
教师准备:摆线,钩码,铁架台,记录单、秒表或电子表,课件。
采用工业用缝纫线,干扰因素影响最小。
对于摆锤,选用“大小一样的钢球,
7、教法与策略
这节课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和学法指导采用了直观教学、情境教学、启发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和突出自主探究、自主交流、对话的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十分典型的“实验观察——发现——推测——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从而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有关摆的更多问题。
二、教学过程分析
(一)谈话引入
首先我出示自制摆,并让它动起来。
然后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到什么物体象它一样运动;学生汇报;讲述我们见到的象秋千这种运动的方式叫摆动,摆动的装置叫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摆(引出课题)。
接着问学生关于摆你都知道些什么知识?(指名学生说说)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摆中有什么奥秘。
把课题板书完整。
然后让学生通过课件的观看,让学生们认识什么是摆,摆有几个部分组
成。
(二)探究活动
用摆做实验
让学生根据桌上的材料制作一个摆,并且利用一分钟时间玩摆,要求(玩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给他们计时。
在活动中学生间发生争论,数摆的方法不一样,然后老师提出:判断摆摆动一次的标准是什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交流,全班汇报,挑一小组上台演示数摆的方法,征得全班同学的同意后,开始测定摆在15秒钟摆动的次数,按照常规要求,有实验员、记录员、计数员、计时员,分工明确后开始实验。
为了让实验结果更客观,本轮计时员有我担任,师生合作完成测定后,我把各组的实验结果在课件上显示出来,谈话说同学们,比较你们汇报的实验结果,各组的摆在15秒内振动的次数基本上都不同,那为什么摆在相同的时间内振动有快慢呢?摆振动的快慢究竟与什么有关呢?请同学们观察你们的摆,作出你们的猜测。
当学生汇报时,教师板书:“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与摆锤有关系、与摆幅有关系”“测量的有误差”,展开讨论:1、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和多个变量有关时,可以怎么研究?2、能不能用两个不同重量的摆锤来研究摆长问题?3、每一个对比实验中相同的因素和不同的因素分别又是什么?4、为了让我们的研究更加科学,操作更加精确,实验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
时机成熟接着问“你们小组准备选那个因素进行研究?怎样研究”?让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
对于学生们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发现问题的经过,同时又让他们再一次经历了通过控制变量来分析原因的活动过程。
接着让学生们在组内、组间、班上进行交流实验方案,做到最终方案的产生是在大家取得一致意见。
接着让学生分组实验活动,教师参与,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得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与摆幅无关的结论。
尽管学生在动手之前对实验精确操作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实际中还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研究出现误差。
及时引导学生对自己活动进行跟进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我们研究的问题是关于摆的快慢与摆重、摆长、摆幅之间是否有关系。
进行了三组实验,从数据中我们得出了结论,摆的快慢只与摆长有关。
我们可以从数据中获得很多的收获,我们可以知道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误差,我们想办法去减小误差的因素,使得到的数据更精确。
同时告诉同学在400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伽俐略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他的结论也是:摆锤的重量、摆角的大小与摆的快慢无关,摆的快慢只跟摆线的长短有关系。
这时学生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感,有更旺盛的精力投入下环节的学习中。
然后让大家把课本打开,翻到P61,阅读课本P61下面的插图和文字。
你觉得它们摆的快慢会怎样?我准备了两个摆绳长度一样,摆锤长度不一样的摆,演示实验。
(分别记30秒两次。
)学生观看后让学生先讨论,再汇报他们的发现?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引导:虽然这两个单摆的摆绳一样长,但是他们的摆长却是不一样的。
其实,摆的长度并不等同于摆绳的长度,真正的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课件出示P61图片,红色线条指出两条摆长。
)最后得出结论: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
(四)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摆的资料
(五)整理桌面,宣布下课。
三、说评价
这节课从设计初,我就把它定位于:易看、易懂、好学、好玩,力求朴实。
事实上,这节课在多数时间里都以实验操作为主,所以也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组活动中,使学生体验到与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学生有了一个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掌握了获得知识的技能。
可以说本课的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收集有效证据的过程,追求实验的“精确性”,让精确实验的思想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细节中。
四、板书设计:
摆的研究
快慢
摆绳长度?摆锤重量?摆幅?
√××
长——慢
短——快
五、教学反思
课堂不仅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地方,更是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找寻探究主题的舞台。
在学生已对摆的特点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让他们课后去收集在关的资料,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