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提高玉米生产质量的对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玉 米 增 产 对策 1 、 改 良土壤 . 培 肥 地 力
改 良土壤 、 培肥地力是玉米持续增产的战略措施 。 改 良 土壤的重要措施是深耕, 降低土壤容重 , 加深耕层 。 培肥地力 的重要措施是秸秆还 田。小麦播前结合整地深耕 3 0 c m , 较 常规 耕作 2 0 e m 。 不仅可 以使 小麦增产 4 . 5 %, 而且 可 以使 玉 米增产 1 0 . 2 %~ 1 4 - 3 %。 2 、 因地制宜选用耐密 品种合 理增加种植密度 因地制宜选择紧凑耐密型玉米新品种。 充分挖掘 良种 增产潜力. 淘汰松散型玉米 品种. 是玉米大面积高产 的关键 。 种植 紧凑耐密 型玉米 良种, 可以增加株 数 、 穗数, 有利 于高
( 3 ) 玉 米 收 获 偏 早 。一 般 比正 常 成 熟 提 早 收 获 7 - 1 0 d , 直 接减 产 1 0 %左 右 。 5 、 从 气 候 状 况 分 析
灾害发生频繁 , 玉米稳 产性差 。病虫 害 、 旱涝、 阴雨寡 照、 风雹等灾害时有发生 。 初夏旱 、 伏旱 、 花期阴雨是 主要 自 然灾害。 病虫害发生 日趋严重。 从长期发展看. 干旱对玉米 的 影 响将 1 5 1 趋严重 。
播深浅不一:小麦畦宽与行间距 和玉米种植方式不配套 ; 5 t i 米播种期间土壤墒情 差或不匀影响玉米 出苗整齐度。 ( 2 ) 水肥投入不合理. 肥料利用率低 。肥料 以氮肥为主。 磷 钾及 微肥施用 少, 施入养分不平衡 ; 氮肥利用率低 , 容易引 起 环境 污染: 水分灌溉不及时。 尤其 是忽略后期灌水。
一
、
产。
差。
4 、 从 玉 米 生产 技 术 层 面 分 析 ( 1 ) 夏玉米播种质量差, 缺苗 断垄 严 重 。 机 械麦 收 、 玉 米 机播大 面积应用后. 玉米播种质量普遍下降, 突出表现为 : 缺 苗 断垄.整 齐度降低 。据 2 0 0 9年调查 。荥阳市平 均缺 苗 1 8 . 7 %. 整齐度下降 2 3 %。 主要原因有: 机械性能较差。 影响玉 米 机播 质量 : 机械麦 收留茬过 高影 响播种质量: 免耕 硬茬机
浅议提高玉米生产质量 的对策
乔宏艳
玉 米 生 产 存 在 的 问题 1 、 从耕作技术层面分析 耕作技术 落后, 土壤理化性状 差; 土壤耕 层浅' 容重高 。 据2 0 0 8年调查,泰 康地 区土壤 耕层普遍 为 2 0 c m左右 , 0 ~ 2 0 c m 土层容 重 1 . 4 3 g / e a r 3 。 2 0 ~ 4 0 e m土层 容 重 1 . 5 7 g / e m3 , 大 大 高于玉米生长适宜 容重 1 . 2 - 1 . 3 g , ' c m 3 。 造成玉米 生长空间 小。 根 系分布浅 。 2 、 从管理质量层 面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 的不断发展和城市 的规模化扩张,农村 劳动力发生大量转移。 部 分农 民务农积极性 降低 , 不愿在土 地上多投入. 认 为“ 投工不如打 工” , 致使 玉米生产传统的精 耕细作管理逐渐丧失, 一 家 一 户 的生 产 模 式 造 成 管 理 水 平 很不均衡. 而新 型的现代玉米生产技术体 系尚未 建立 。 玉米 管理 日益粗放, 主要表现为: 技术到位率逐步降低: 分次施肥 被“ 一炮轰 ” 所代替: 化肥深施变成 了表 面撒施 : 丰产水变成 了救命水. 灌浆水不旱不浇: 定苗晚甚至不定苗 。 3 、 从技 术推 广 层 面 分 析 技术推广人员素质低, 知识更新慢; 待遇低, 不安于现状; 闲杂事务多 技术推广时 间少: 设备落后推 广形式单一撤 果
3 、 科 学水肥管理 ( 1 ) 科学 施肥。玉米施肥掌握 “ 前 轻 中重 后 补 充 ” 的原 则. 大力推广玉米分次施肥技术[ 3 1 。根据玉米生长发育特点。 玉米一生要追施 4次肥,按照施肥总量 的 1 0 %、 2 0 %、 5 0 %、 2 0 %, 分别追 施在播 种 、 拔 节f 播后 2 5 d ) 、 大 喇叭 i 2 I 期( 播 后 4 5 d 1 、 穗期( 播后 6 0 d ) 4个时期, 称之 为种肥 、 苗肥 、 穗肥、 粒 肥。 追肥重点要放在穗期. 壮秆促穗 、 争取穗大粒 多。 注意追 施粒肥, 保持绿叶面积, 防止脱肥早衰, 延长灌浆时间。施肥 的同时要注意土壤墒情及天气状 况, 必要时结合灌水. 采用 穴施 或 条 施 方 法 深施 . 不 要 表 面撒 施 。 在 实 际生 产 中, 可 采 用 2 ~ 3次 追 J 1  ̄ : 2次 追 肥 可 按 施 肥 总 量 的 3 0 %、 7 0 %分 别 追 施 在拔 节与大喇叭 口期: 3次追肥可按施肥总量 的 3 0 %、 5 0 %、 2 0 %分别追施在拔 节期 、 大喇叭 口期 、 穗期 。全部磷肥 、 钾 肥、 有 机 肥 和 锌 肥 可 在 苗 期 一 次 性 施 人 。磷 肥 一 定 要 深 施 。 施 入 深度 1 5 e m 左 右 可起 到 明显 的 增 产 效 果 。 ( 2 ) 科学灌溉 。玉米一生要浇好 三水 : “ 蒙头水 ” 在播种 后浇。 要保证 浇匀 、 浇足, 以提高 出苗 的整齐度和均 匀度 而 且对封闭型除草剂喷施效果 好: “ 抽雄水 ”要在玉米大喇叭 口期浇. 这是玉米一生对水分最敏感 的时期. 为玉米需水 临 界期。 此 时干旱易造成 “ 卡脖旱” : “ 灌浆水” 在穗期浇。 是 玉米 需水 的第 2 个关键时期。 此期于 旱将导致严重减产。 4 、 病虫草害防治 ①苗期害虫。 播后 出苗前舫 治杂草的同时可混合喷施 甲基 异 硫 磷 或 辛 硫 磷 乳 油 , 以杀 死 还 田麦 秸 残 留的 棉 铃 虫 、 粘虫 和蓟 马等虫害; 7 d 后, 喷施氯氰菊酯 和氧化乐果} 昆 剂 防 治粘虫和棉铃虫等害虫: 定苗后再喷一次上述药剂。试验表 明, 加强苗期虫害 的防治 , 也是减轻玉米粗缩病危 害的一项 重要措施 。 ②穗期害虫 。小喇叭口期f 展开 9 1 0叶) , 用辛硫 磷 颗粒剂掺细砂。 混匀 后撒 人心叶, 每株 1 . 5 ~ 2 . 0 g , 或撒 施杀 螟丹 颗粒剂 防治玉米螟等钻蛀性害虫,而且对玉米后期叶 蚜有一定 的防治效果。③化学杂草。播种 随即喷施 乙阿合 剂。或二 甲戊乐灵乳油+ 都尔乳油对水 7 5 0 L / h mz 进行封闭 式 喷雾 。 5 、 玉 米 晚 收 般 在 玉 米 苞 叶 发 黄 甚 至 发 白 时, 就开始收获。 此 时 玉 米籽粒干重只达到最大干重 的 8 5 %左右, 收获过早 , 导致生 育期 不足. 缩短 了玉米灌浆的时间, 粒重降低, 造成减产, 而且 影响玉米 品质。根据北安 市 1 O个 品种的调查 ,以吐丝后 4 0 d 。 收获为对 照生产上 习惯收获期, 4 5 d 、 5 0 d收获分别平均 增产 7 . 5 %、 1 6 . 0 %。因此。玉米 晚收 7 ~ 1 0 d可使 玉米增产 1 0 %左右 。 此外。 积极推广玉米晚收技术并不影n g' l , 麦播种, 小麦适 当晚播还 可预防冻害, 使小麦病 虫害减轻, 群体发 育 更易协调. 不易旺长和倒伏 。 玉米适宜收获 时期 的确定应以 果穗下部籽粒乳线 消失 、 果穗苞叶黄而松散为主要标志 。 同 时.玉米籽粒基部黑色层形成也 是适期 收获的重要 参考指 标。 ( 作者单位 : 1 6 6 2 0 0 黑龙 江省 大庆市杜 尔伯特 蒙古族 自治县 泰 康 镇 农 业技 术推 广站 )
改 良土壤 、 培肥地力是玉米持续增产的战略措施 。 改 良 土壤的重要措施是深耕, 降低土壤容重 , 加深耕层 。 培肥地力 的重要措施是秸秆还 田。小麦播前结合整地深耕 3 0 c m , 较 常规 耕作 2 0 e m 。 不仅可 以使 小麦增产 4 . 5 %, 而且 可 以使 玉 米增产 1 0 . 2 %~ 1 4 - 3 %。 2 、 因地制宜选用耐密 品种合 理增加种植密度 因地制宜选择紧凑耐密型玉米新品种。 充分挖掘 良种 增产潜力. 淘汰松散型玉米 品种. 是玉米大面积高产 的关键 。 种植 紧凑耐密 型玉米 良种, 可以增加株 数 、 穗数, 有利 于高
( 3 ) 玉 米 收 获 偏 早 。一 般 比正 常 成 熟 提 早 收 获 7 - 1 0 d , 直 接减 产 1 0 %左 右 。 5 、 从 气 候 状 况 分 析
灾害发生频繁 , 玉米稳 产性差 。病虫 害 、 旱涝、 阴雨寡 照、 风雹等灾害时有发生 。 初夏旱 、 伏旱 、 花期阴雨是 主要 自 然灾害。 病虫害发生 日趋严重。 从长期发展看. 干旱对玉米 的 影 响将 1 5 1 趋严重 。
播深浅不一:小麦畦宽与行间距 和玉米种植方式不配套 ; 5 t i 米播种期间土壤墒情 差或不匀影响玉米 出苗整齐度。 ( 2 ) 水肥投入不合理. 肥料利用率低 。肥料 以氮肥为主。 磷 钾及 微肥施用 少, 施入养分不平衡 ; 氮肥利用率低 , 容易引 起 环境 污染: 水分灌溉不及时。 尤其 是忽略后期灌水。
一
、
产。
差。
4 、 从 玉 米 生产 技 术 层 面 分 析 ( 1 ) 夏玉米播种质量差, 缺苗 断垄 严 重 。 机 械麦 收 、 玉 米 机播大 面积应用后. 玉米播种质量普遍下降, 突出表现为 : 缺 苗 断垄.整 齐度降低 。据 2 0 0 9年调查 。荥阳市平 均缺 苗 1 8 . 7 %. 整齐度下降 2 3 %。 主要原因有: 机械性能较差。 影响玉 米 机播 质量 : 机械麦 收留茬过 高影 响播种质量: 免耕 硬茬机
浅议提高玉米生产质量 的对策
乔宏艳
玉 米 生 产 存 在 的 问题 1 、 从耕作技术层面分析 耕作技术 落后, 土壤理化性状 差; 土壤耕 层浅' 容重高 。 据2 0 0 8年调查,泰 康地 区土壤 耕层普遍 为 2 0 c m左右 , 0 ~ 2 0 c m 土层容 重 1 . 4 3 g / e a r 3 。 2 0 ~ 4 0 e m土层 容 重 1 . 5 7 g / e m3 , 大 大 高于玉米生长适宜 容重 1 . 2 - 1 . 3 g , ' c m 3 。 造成玉米 生长空间 小。 根 系分布浅 。 2 、 从管理质量层 面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 的不断发展和城市 的规模化扩张,农村 劳动力发生大量转移。 部 分农 民务农积极性 降低 , 不愿在土 地上多投入. 认 为“ 投工不如打 工” , 致使 玉米生产传统的精 耕细作管理逐渐丧失, 一 家 一 户 的生 产 模 式 造 成 管 理 水 平 很不均衡. 而新 型的现代玉米生产技术体 系尚未 建立 。 玉米 管理 日益粗放, 主要表现为: 技术到位率逐步降低: 分次施肥 被“ 一炮轰 ” 所代替: 化肥深施变成 了表 面撒施 : 丰产水变成 了救命水. 灌浆水不旱不浇: 定苗晚甚至不定苗 。 3 、 从技 术推 广 层 面 分 析 技术推广人员素质低, 知识更新慢; 待遇低, 不安于现状; 闲杂事务多 技术推广时 间少: 设备落后推 广形式单一撤 果
3 、 科 学水肥管理 ( 1 ) 科学 施肥。玉米施肥掌握 “ 前 轻 中重 后 补 充 ” 的原 则. 大力推广玉米分次施肥技术[ 3 1 。根据玉米生长发育特点。 玉米一生要追施 4次肥,按照施肥总量 的 1 0 %、 2 0 %、 5 0 %、 2 0 %, 分别追 施在播 种 、 拔 节f 播后 2 5 d ) 、 大 喇叭 i 2 I 期( 播 后 4 5 d 1 、 穗期( 播后 6 0 d ) 4个时期, 称之 为种肥 、 苗肥 、 穗肥、 粒 肥。 追肥重点要放在穗期. 壮秆促穗 、 争取穗大粒 多。 注意追 施粒肥, 保持绿叶面积, 防止脱肥早衰, 延长灌浆时间。施肥 的同时要注意土壤墒情及天气状 况, 必要时结合灌水. 采用 穴施 或 条 施 方 法 深施 . 不 要 表 面撒 施 。 在 实 际生 产 中, 可 采 用 2 ~ 3次 追 J 1  ̄ : 2次 追 肥 可 按 施 肥 总 量 的 3 0 %、 7 0 %分 别 追 施 在拔 节与大喇叭 口期: 3次追肥可按施肥总量 的 3 0 %、 5 0 %、 2 0 %分别追施在拔 节期 、 大喇叭 口期 、 穗期 。全部磷肥 、 钾 肥、 有 机 肥 和 锌 肥 可 在 苗 期 一 次 性 施 人 。磷 肥 一 定 要 深 施 。 施 入 深度 1 5 e m 左 右 可起 到 明显 的 增 产 效 果 。 ( 2 ) 科学灌溉 。玉米一生要浇好 三水 : “ 蒙头水 ” 在播种 后浇。 要保证 浇匀 、 浇足, 以提高 出苗 的整齐度和均 匀度 而 且对封闭型除草剂喷施效果 好: “ 抽雄水 ”要在玉米大喇叭 口期浇. 这是玉米一生对水分最敏感 的时期. 为玉米需水 临 界期。 此 时干旱易造成 “ 卡脖旱” : “ 灌浆水” 在穗期浇。 是 玉米 需水 的第 2 个关键时期。 此期于 旱将导致严重减产。 4 、 病虫草害防治 ①苗期害虫。 播后 出苗前舫 治杂草的同时可混合喷施 甲基 异 硫 磷 或 辛 硫 磷 乳 油 , 以杀 死 还 田麦 秸 残 留的 棉 铃 虫 、 粘虫 和蓟 马等虫害; 7 d 后, 喷施氯氰菊酯 和氧化乐果} 昆 剂 防 治粘虫和棉铃虫等害虫: 定苗后再喷一次上述药剂。试验表 明, 加强苗期虫害 的防治 , 也是减轻玉米粗缩病危 害的一项 重要措施 。 ②穗期害虫 。小喇叭口期f 展开 9 1 0叶) , 用辛硫 磷 颗粒剂掺细砂。 混匀 后撒 人心叶, 每株 1 . 5 ~ 2 . 0 g , 或撒 施杀 螟丹 颗粒剂 防治玉米螟等钻蛀性害虫,而且对玉米后期叶 蚜有一定 的防治效果。③化学杂草。播种 随即喷施 乙阿合 剂。或二 甲戊乐灵乳油+ 都尔乳油对水 7 5 0 L / h mz 进行封闭 式 喷雾 。 5 、 玉 米 晚 收 般 在 玉 米 苞 叶 发 黄 甚 至 发 白 时, 就开始收获。 此 时 玉 米籽粒干重只达到最大干重 的 8 5 %左右, 收获过早 , 导致生 育期 不足. 缩短 了玉米灌浆的时间, 粒重降低, 造成减产, 而且 影响玉米 品质。根据北安 市 1 O个 品种的调查 ,以吐丝后 4 0 d 。 收获为对 照生产上 习惯收获期, 4 5 d 、 5 0 d收获分别平均 增产 7 . 5 %、 1 6 . 0 %。因此。玉米 晚收 7 ~ 1 0 d可使 玉米增产 1 0 %左右 。 此外。 积极推广玉米晚收技术并不影n g' l , 麦播种, 小麦适 当晚播还 可预防冻害, 使小麦病 虫害减轻, 群体发 育 更易协调. 不易旺长和倒伏 。 玉米适宜收获 时期 的确定应以 果穗下部籽粒乳线 消失 、 果穗苞叶黄而松散为主要标志 。 同 时.玉米籽粒基部黑色层形成也 是适期 收获的重要 参考指 标。 ( 作者单位 : 1 6 6 2 0 0 黑龙 江省 大庆市杜 尔伯特 蒙古族 自治县 泰 康 镇 农 业技 术推 广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