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教版部编本初中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检测卷
时间: 150 分钟满分:120分
题序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 分)
1.以下字形和加点字注音所有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 分 )
A.行辈(h áng)荒僻咿咿呀呀(yī)天南地北
..
B.侮辱 (w ǔ)幅射戛但是止(jiá)惊心动魄
..
C.撺掇 (cu àn)震惊元气淋漓(lí)红灯高照
..
D.闭塞 (sài)高粱恍然大悟(chè)张灯结彩
..
2.以下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 分 )
A.他不过个不懂人情世故的孩子。
....
B.此次惊险刺激的三峡之旅,让我对大自然的造化惊叹不已。
....
C.此次行动要见机而作,没有什么其他神机妙算。
....
D.方才仍是骄阳当空,不一会儿大雨就汪洋恣肆地下了起来。
....
3.下边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2 分 )
A.继承和弘扬艰辛朴实的优秀传统是我们当仁不让的责任。
B.今夏,《战狼2》火热来袭,不单叫好却叫座,其火热背后的深层原由值得我们深思。
C.跟着智好手机的普及,使我们四周出现了大批的“低头族”。
D.学习能否努力是决定我们成绩提高的要素之一。
4.以下句子构成语段次序摆列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 分 )
①而弋阳腔和昆山腔又是此中影响最大、历时最长、范围最广的两高声腔。
②在明中叶此后的南戏舞台上,出现了诸多声腔强烈竞争的繁华场面。
③所以说,这两高声腔的成就上边都凝集着江西艺术家的聪理智慧、才华和辛勤。
④此中以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江西的弋阳腔,江苏的昆山腔最为有名,戏曲史上并
称为“南戏系统四高声腔”。
⑤弋阳腔是江西人的创立,而昆山腔改进的始祖也是江西人。
A.⑤①③④②B.④⑤①③②C.②④①⑤③ D .②①⑤③④
5.以下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为哪一项()(2 分 )
A.淡黑的起伏的连山,忧如是积极的铁的兽脊似的。
B.骤雨同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同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同样,是蹦跳的脚步C.手抓黄土我不放,牢牢儿贴在心窝上。
D.风儿唱着歌,唤醒了熟睡中的大地。
二、古诗文阅读与累积(24 分)
(一 )阅读下边这首古诗,达成第6~ 7 题。
(4 分 )
初冬夜饮
杜牧
淮阳①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②?
【注】①淮阳:指西汉汲黯。
②阑干:栏杆。
6.以下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 分 )
A.“偶求欢”的“欢”,指代酒,暗点诗题“饮”字,表示诗人愁思郁积,难以排解。
B.第二句“客袖侵霜与烛盘”,进一步抒写作客异乡的失落情怀。
C.前两句写诗人因多病而无眠,点烛独坐,第三句突然插入写景。
D.“明年谁此凭阑干?”这一问,凝集着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想念故园的情思、仕
途不遇的气愤、壮志难酬的隐痛,是很能发人沉思的。
7.以下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 分 )
A.此诗首句用典,点明独酌的原由,表露出情思的抑郁,有笼罩全篇的作用。
B.次句承上实写夜饮,在叙事中进一步衬托悲伤凄婉的情怀。
C.写暮雪时,以梨花作比,白雪遍地,凄艳漂亮,亮人眼目。
又借雪伤身,寄望出身
茫茫之感。
D.诗中明写诗人自己,实际上是写淮阳太守的磨难与不幸。
(二 )阅读下边文言短文,达成第8~ 11 题。
(12 分 )
王安石节俭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条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诣,
.
意为公必盛馔②。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③,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④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量,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
其人愧甚而退。
【注】①子妇之亲:儿老婆家的亲戚。
②馔(zhu àn) :准备食品。
③酒三行:指喝了几
杯酒。
④脔 (lu án) :切成小块的肉。
8.下边句子朗诵节奏区分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 分 )
A.萧氏子 / 盛服而诣B.觉饥甚 / 而不敢去
C.意为 / 公必盛馔 D .惟啖胡饼中/ 间少量
9.解说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3 分 )
(1) 谒____________(2) 置 ____________
..
(3)傍____________
.
10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 分 )
(1)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人愧甚而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王安石是一个如何的人?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古诗文累积。
(8 分 )
12 .填充以下句子的空缺处。
(每空 1 分 )
(1) 微君之故,?
(2),胡为乎泥中?
(3) 青青子衿,。
(4),如三月兮。
(5) 城阙辅三秦,。
(6) 无为在歧路,。
(7) 八月湖水平,。
(8),徒有羡鱼情。
三、现代文阅读(30 分 )
(一 )阅读下边文章,达成第13 ~ 16 题。
(17 分)
翡翠莲雾
林清玄
外祖母家最后的一棵莲雾树,因为院子前方拓宽道路,被工程队砍除了,听闻要砍的时候,树上还结满了莲雾。
看到哥哥的来信,固然我没有亲目睹到那棵莲雾树倒下,脑中却浮
起一幅图像——莲雾树应声倒下,满地青色的莲雾在阳光下乱滚。
从我有记忆开始,外祖母家前就是一个大的果园,种满荔枝、柿子、龙眼、枣子、莲雾
等水果,所以暑期的时候,我们最爱住在外祖母家,每日都在果园中追赶玩耍,爬到树上去
摘水果。
外祖母去世好多年了,每次想起她来,自己就忧如置身在那个果园中,又回到外祖
母的怀抱。
记忆中的果园所盛产的水果,和此刻的水果比较起来是完整不一样的,因为都是“土种” ,大多数是长得渺小而有酸味的。
柿子比不上此刻的肥软多汁,荔枝修长带些酸味,龙眼是小而肉薄,枣子长得还没有此刻一半大,一点也比不上此刻市场上经过改进的品种。
只有十几株莲雾树是我印象最深的。
树上结出的莲雾所有是葱绿颜色,果实瘦瘦的,形状有一点像翡翠雕成的铃铛。
但那种绿色是淡的,就着阳光,给人透明的感觉。
这类土生土长
的莲雾汁水虽少,嚼起来坚固香脆,别有风味。
那十几株绿色莲雾树长得分外粗壮高大,柿
子、荔枝树都比不上它,它大到儿童子能够躺在枝丫的杈上睡午觉。
一串串累累的果实藏在
树叶中,有时因颜色同样而难以发现。
不知道绿色的莲雾何时在市场上消逝,此刻的莲雾都是淡红色的品种,肥胖多汁,但不论用什么方法吃它,总感觉仿佛是水做成的,少了莲雾应
该有的气味,特别是雨季生长的红莲雾几乎是淡而无味的。
每次看到红莲雾,我都想起一串串的绿色铃铛,还有在莲雾树上午休的一段记忆。
因为舅舅们其实不是赖着那个果园维生,多年来,向来让它随意生长,收成的时候总会送一些给我们家,有时表兄弟登台北,也会带一袋来给我。
所以只管时空流转,我和果园仿佛
还保持着一种感情的牵系,那种感情是难以表白的,它不容置疑地目睹我们一些成长的印迹。
有一年,因为乡道的开拓,莲雾树几乎被砍光了,只留下最靠房屋的一株。
外祖母的果
园本来是没有路的,此后为探收方便,在两排莲雾树间开了一条脚踏车能够走的路,不久之后,摩托车来了,路又开宽一些,最后汽车来了,两排莲雾第一倒霉,此刻单向的汽车道也
不足了,最后一株莲雾因此不保。
听闻要砍那株莲雾树,方圆几里的人都跑去观光,因为它是邻近仅存长绿色果实的莲雾,
它的树龄五十几年,也是邻近最老的果树了。
砍倒一棵莲雾树在道路拓宽时是不足挂齿的,
对我而言,却仿佛砍除了心中的一片果园。
我知道,不再可以吃到那棵树结成的莲雾了。
最后一株莲雾树的砍除不不过情伤,也让我想起品种改进的一些问题。
此刻市场上的所有水果无不是经过品种的改进,我幼年的时候是如何也不可以想象此刻竟有那么大的荔枝、龙眼、枣子的,但是这些新的品种,有时滋味真是不如以前,翡翠莲雾是最好的例子。
外祖母手植的莲雾树不在了,我只能把它种在心中,在这个转变的时代,任何事物只有放在心中最保险。
我把它种在心灵果园的一角,这样我能够随时采摘,并且时辰记得,在这
片土地上曾生长过绿如翡翠的莲雾,是其他品种不可以代替的。
13 .作者记忆中的翡翠莲雾有哪些特色?请归纳回答。
(4 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第三自然段写记忆中的水果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剖析。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下边句子富裕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6 分 )
(1)固然我没有亲目睹到那棵莲雾树倒下,脑中却浮起一幅图像——莲雾树应声倒下,
满地青色的莲雾在阳光下乱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十几株绿色莲雾树长得分外粗壮高大,柿子、荔枝树都比不上它,它大到儿童子
能够躺在枝丫的杈上睡午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本文借莲雾表现作者的特定感情,就如琦君的《春酒》同样,借对春酒的回想表
达了特定的感情,请你联系这两篇文章,剖析这个特色。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下边文章,达成第17 ~ 20 题。
(13 分)
不名一格的宋朝便服
王志艳
①与制服相对而言,便服是帝王百官及士庶百姓平时所穿的衣服。
宋朝主张衣着要简短朴实,不倡导华美豪侈,服饰日益世俗化。
②现藏故宫博物院的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是极其生动的北宋风俗写照,从画面上
能够看到北宋国都汴梁城中的各色人物衣饰。
整体来讲,男子的衣着仍旧不外乎“长袍帮”
与“短衫帮”两大类。
官吏、商贾、文人和富庶的市民都穿交领长袍或圆领衫,头戴巾子,
下身穿长裤,足登靴、履。
遗憾的是,因为色彩和花纹没法表示出来,这些衣衫显得式样变
化不大。
③但从宋朝的纺织技术上看,当时的丝绸色彩和纹样是十分丰富的。
宋朝世俗社会中仍
不乏追赶华美衣衫的人。
《水浒全传》中描绘柴进的衣着时,说他“身穿一领紫绣团胸绣花
袍,足穿一双金线抹绿皂朝靴”。
可见当时人们固然趋势朴实,但对服饰的质料、颜色、纹
饰仍是很着重的。
《清明上河图》中众多人物的服饰,该也是五彩缤纷,绚丽竞呈的了。
④对比之下,衣着短衫的各样劳动者就随意得多。
这里有农民、船家、商贩、挑夫等,
大多..是上身穿一件短短的襦衫,下身穿裤子,头戴巾子,光脚着草鞋。
上衣长短不一,长的
可及膝下,短的仅到后腰。
这些短衣的衣袖以及裤腿都比较细窄,便于劳作。
好多劳动者挽
起袖子,或把裤腿在膝下束紧,有些扎起裹腿。
更常有的是把上衣挽到腰间,或许把衣裾掖
在腰带里。
有的人上身只穿一件对襟半臂。
更风趣的是一些挑夫身穿由前后两个衣片连成的
两当式布背心,这类背心直到现在天还能够在北方的乡村中见到。
这些劳动者的装扮在当时颇
具代表性。
⑤宋朝是封建士医生文化最发达的期间,形成了一个较大的拥有高度文化修养的封建文
人阶层。
在他们中广泛存在着洗尽铅华、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
从北宋开始流行的山川花卉
画中,显示出一种散淡清雅、和平闲逸的艺术氛围,充足表现出这类思想指导下的审美情味。
上与这类情味相协调,宋朝文人喜爱穿宽松朴实的便装。
朱熹给自己设计过一套家常衣服:
衣是直领对襟的传统短襦,下摆至膝;下身为黄色的裙裳,腰间束一条缘上黑边的白绢;足
登方履。
这类便服更多地保留了古代汉族衣裳的特色,简单典雅,很合适士医生们既好古又
追求闲逸的心理。
⑥当时士医生阶层还爱穿宽大的长袍。
它也叫道袍,或许直裰、直缝,这是因为它的背
面分为左右两个衣片,中间一道直线缝合。
直裰多用素纱、素绢、麻布及棉布等衣料制作,
颜色以黑、白为主。
这是宋朝官方规定百姓老百姓能够使用的服色。
除掉市民文人以外,僧侣
也常常穿直裰。
所以此后黑色的直裰便成了僧袍,供和尚们平时穿用。
(选自《中国衣饰:奇光异彩的华夏衣冠》,有变动)
17 .从《清明上河图》所描述的画面看,宋朝男子的衣着一般分为哪两类?(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文章第③段写《水浒全传》中柴进的衣着有什么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请剖析文章第④段加点词语“大多”的表达成效。
(3 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阅读全文,谈谈宋朝主张衣着要简单朴实的原由有哪些。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 分)
(一 )综合性学习。
(6 分 )
21.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深入认识传统节日的真切内涵,鼓舞同学们在生活中感觉传
统节日的意义,学校准备展开一次以“传统节日知多少”为主题的班级活动,同学们采集了
以下资料,请你联合资料写一段介绍我国的传统节日的说明性文字。
要求: (1) 条理清楚并起码运用一种说明方法。
(2)150字之内。
①我国当前有全国性、地方性和民族性的传统节日200 多种,而此中最主要的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 6 种。
②在我国漫长的农耕历史上,每逢传统节日,人们都要举行与农业祭祀、先人崇敬、驱
邪禳灾等有关的特别仪式,这些仪式有着上千年的绚烂和浪漫。
③中国传统节日表现了强盛的文化凝集力与民族凝集力。
春节回家、清明扫墓、端午纪念屈原的传统风俗表露出敬祖意识、亲情情结、精忠爱国等思想。
④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长的历史文化的一个构成部分。
⑤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久积淀凝集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写作。
(50 分 )
22.选择一个你印象最深的家乡风俗习惯,以《家乡的风俗习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②文体不限,文章许多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切的人名、校名等。
答案
第一单元检测卷
1. A(B. 幅—辐; C.cu àn — cu ān ;D.sài— sè)
2. D( 汪洋恣肆:形容文章言论、书法等气概豪迈,潇洒自如。
此处属于对象误用) 3. A(B. 关系词搭配不妥,将“却”改为“并且”; C.“跟着”“使”连用,句子缺主语,应删去其一; D.两面对一面,删去“能否”)
4. C
5. C(A. 比喻; B.比喻、排比; D.拟人 )
6. C( 前两句写“室内喝酒”)
7. D( “实际上是写淮阳太守的磨难与不幸”有误)
8. D( 惟啖 / 胡饼中间少量)
9. (1) 拜会,拜会(2) 搁置,摆放(3) 通“旁”,旁边
10 . (1) 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萧氏子 )心中已经暗暗自责怪王安石。
(2) 萧氏子感觉非常愧疚,就回去了。
11.王安石是一个节俭节俭的人。
我们应当根绝浪费,为创立节俭型社会做贡献。
【译文】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儿老婆家的亲戚萧氏子到了京城,于是去拜会了王安石,王安石邀请他吃饭。
次日,萧氏子穿盛装拜会,认为王安石必然会准备丰盛的食品(来款待他 )。
到了正午的时候,(萧氏子 )感觉很饥饿,但不敢离开。
又过了好久,王安石才命令入
座,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萧氏子 )心中已经暗暗自责怪王安石。
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
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小块的猪肉,一会儿就上饭了,旁边只搁置了菜羹罢了。
萧氏子很骄
横放纵,不再下筷子吃菜了,只吃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把剩下的
四边取来自己吃。
萧氏子感觉特别愧疚,就回去了。
12 .(1) 胡为乎中露(2) 微君之躬(3) 悠悠我心(4) 一日不见(5) 风烟望五津(6) 儿女共沾巾(7) 涵虚混太清(8) 坐观垂钓者
13.①葱绿色,颜色偏淡,在阳光下有透明感;②果实瘦瘦的,形状像铃铛;③汁水
少;④嚼起来坚固香脆,别有风味。
(每点 1 分)
14.经过记忆中的水果与此刻水果的比较,突出记忆中水果“渺小而有酸味”的特色,
为下文描绘翡翠莲雾的特色做铺垫(衬托下文的莲雾更为独出心裁 ),表达对记忆中水果 (果园 )
的 (喜爱 )。
15 . (1) 经过想象树倒莲雾满地滚的惨状,表达了自己对莲雾的难忘和不舍之情。
(2) 通过把莲雾树和柿子、荔枝树对照(或:描绘儿童子能够躺在枝杈上睡觉),表现莲雾树的粗壮高大及充满兴趣的童年生活。
16.本文借莲雾表达对童年美好光阴的依恋,对外祖母等亲人的,对承载着人们
美好感情的事物的消逝的无奈,对社会片面追求物质丰富而不停改进品种,但田园风味却渐渐丧
失的现象感觉担忧 (2 分) 。
而《春酒》则从孩子的视角回望童年,回味家乡的风俗,表
达对故土的追忆和对母亲的(2 分 )。
17.长袍帮、短衫帮。
18.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1 分 ),详细直观地说了然部分宋人对服饰的质料、颜色、
纹饰仍是很着重的(1 分 ),进而说了然宋朝世俗社会仍不乏追赶华美衣衫的人(1 分),更进一步说了然宋朝便服的不名一格(1 分)。
19.“大多”的意思是“大多数”,说明宋朝办动者大多数上身穿一件短短的襦衫,
下身穿裤子,头戴巾子,光脚着草鞋,也有不是这样妆扮的状况(1 分 )。
“大多”表现了劳动者这样的妆扮拥有广泛性(1 分 )。
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正确性(1 分 )。
20 .劳动者是为了便于劳作(2 分);宋朝士医生阶层广泛存在着洗尽铅华、崇尚自然的
哲学思想,他们喜爱穿宽松朴实的便装(2 分)。
21.示例: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长的历史文化的
一个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久积淀凝集的过程。
从这
些流传到现在的节日风俗
还能够清楚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出色画面。
当前,我国有里,
全国性、地方性和民族性的传统节日200 多种。
22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