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 第3课时《铁的重要化合物》知识点归纳及例题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铁的重要化合物
[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铁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掌握Fe2+、Fe3+的检验方法及其相互转化。
3.了解Fe(OH)2、Fe(OH)3的制备方法。
一铁的氧化物
1.铁的存在
铁在地壳中含量仅次于氧、硅和铝,居第四位,主要以+2价和+3价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2.铁的氧化物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①稳定性: Fe2O3、Fe3O4较稳定;FeO不稳定,受热能氧化为Fe3O4。
②与酸反应:FeO、Fe2O3都是碱性氧化物,都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分别写出它们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O+2H+===Fe2++H2O、Fe2O3+6H+===2Fe3++3H2O。
1.金属单质A可发生以下反应。
试推断:
(1)A、B、C、D、E分别是(写化学式,B写主要成分):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E________。
(2)写出反应③和⑤的离子方程式: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Fe Fe2O3Fe3O4Cu H2
(2)Fe+Cu2+===Fe2++Cu Fe+2H+===Fe2++H2↑
解析推断题的解题思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特别是色、态)和化学性质(相互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等),找出具有特征条件的物质,再由相互转化关系逐步推断。
如本题中结合B、C 的颜色及与CuCl2、稀盐酸反应的性质可推知A为Fe。
二铁的氢氧化物
1.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
2.氢氧化铁和氢氧化亚铁都为不溶性碱,由此可推测它们具有的性质是
(1)都能与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它们分别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①Fe(OH)3+3H +
===Fe 3+
+3H 2O ,②Fe(OH)2+2H +
===Fe 2+
+2H 2O 。
(2)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其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①Fe(OH)3:2Fe(OH)3=====△
Fe 2O 3+3H 2O , ②Fe(OH)2:Fe(OH)2=====△
FeO +H 2O 。
归纳总结
铁的氢氧化物的性质及制取
(1)氢氧化铁和氢氧化亚铁的物质类别是不溶性碱,其主要化学性质为都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2)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取方法是相应盐和碱反应,制取氢氧化亚铁时,常得到红褐色沉淀是因为Fe(OH)2极易被空气中的O 2氧化成Fe(OH)3,所以为了防止NaOH 溶液加入时带入空气,可将吸有NaOH 溶液的长胶头滴管伸入到FeSO 4液面下,再挤出NaOH 溶液。
2.化合物A 、B 组成元素相同,且B 为白色。
C 是一种与B 含有相同价态该金属元素的硫酸盐,向C 中加入适量的
NaOH 溶液,可观察到生成的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沉淀A ,加热A 可得红棕色粉末D 。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写出B 转化为A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A 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Fe(OH)3 Fe(OH)2 FeSO 4 Fe 2O 3 (2)4Fe(OH)2+O 2+2H 2O===4Fe(OH)3
2Fe(OH)3=====△
Fe 2O 3+3H 2O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C 与NaOH 溶液反应的特征现象,确定A 是Fe(OH)3,C 是FeSO 4,B 为Fe(OH)2,D 为Fe 2O 3。
3.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回答有关问题。
按图中所示装置,用两种不同的操作分别进行实验,观察B 容器中的现象。
(1)先夹紧止水夹a ,再使A 容器中开始反应。
实验中B 容器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容器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打开止水夹a ,使A 容器开始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夹紧止水夹a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B 容器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容器A 中的溶液进入B 容器中,有白色沉淀生成,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2OH -
+Fe 2+
===Fe(OH)2↓;4Fe(OH)2+O 2+2H 2O===4Fe(OH)3 (2)a 打开时,观察到B 容器中管口有气泡产生,再夹紧a 时,溶液进入B 容器中产生白色沉淀,且长时间不变 2OH -
+Fe 2+
===Fe(OH)2↓
解析 此题是一道关于制备Fe(OH)2的创新实验题。
制备Fe(OH)2可有多种不同的方法,但有一共同的特点就是在操作时防止与空气接触,这样才能得到白色的Fe(OH)2沉淀。
本题中当NaOH 中空气未排尽时,NaOH 与FeSO 4反应的产物Fe(OH)2只能短暂存在,但当通入H 2一段时间后,即认为空气已排净,生成的Fe(OH)2能较长时间存在。
三 铁盐和亚铁盐
1.Fe 2+
和Fe 3+
的检验
向5 mL FeCl 2溶液中加入KSCN 溶液,现象是溶液无明显变化;向5 mL FeCl 3溶液中加入KSCN
溶液,现象是溶液变为红色。
2.Fe3+的氧化性
在盛有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先加入KSCN溶液,再加入铁粉,现象是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3++3SCN-===Fe(SCN)3,2Fe3++Fe===3Fe2+;若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新制氯水,现象是溶液又变为红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2++Cl2===2Fe3++2Cl-。
归纳总结
1.Fe2+、Fe3+的检验方法
(1)观察法:浅绿色溶液中含有Fe2+;棕黄色溶液中含有Fe3+。
(2)加碱法:若产生的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的为Fe2+;若直接产生红褐色沉淀的为Fe3+。
(3)加KSCN:无明显现象,再加新制氯水溶液变红色的为Fe2+;若溶液变红色的为Fe3+。
2.Fe2+、Fe3+、Fe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1)Fe只具有还原性。
可被弱氧化剂(H+、S、Fe3+等)氧化成Fe2+,被强氧化剂(Cl2等)氧化成Fe3+。
(2)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可被强氧化剂[Cl2、KMnO4(H+)等]氧化为Fe3+;可被还原剂(Al、Zn、CO、C等)还原为Fe。
(3)Fe3+只具有氧化性,可被还原剂(Fe、Cu等)还原为Fe2+,被强还原剂(Al、Zn、CO等)还原为Fe。
4.将铁粉、铜粉、FeCl3溶液和CuCl2溶液混合于某容器中充分反应(假定容器不参与反应)。
试判断下列情况下,溶液中存在的金属离子和金属单质。
(1)若铁粉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氯化铜有剩余,则容器中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氯化铁和氯化铜都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____________,可能有__________。
答案(1)Fe3+、Cu2+(2)Fe2+、Fe3+或Fe2+、Cu
(3)Fe、Cu Fe2+
解析本题属于物质共存问题。
解答时应首先弄清物质间可能发生的反应,凡相互间能发生反应的物质就不可能大量共存。
本题涉及的反应有
①Fe+2FeCl3===3FeCl2
②Fe+CuCl2===Cu+FeCl2
③Cu+2FeCl3===2FeCl2+CuCl2
(1)若铁粉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Fe3+、Cu2+,因为它们能发生上述①②反应。
(2)若CuCl2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Fe,可能有Fe2+、Fe3+或Fe2+、Cu。
(3)若FeCl3和CuCl2均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Fe、Cu,可能有Fe2+。
四铜盐
1.物理性质
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等铜盐溶于水;铜绿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其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使用铜器皿比较安全。
(2)铜盐属于重金属盐,都有毒,原因是铜离子能与蛋白质作用,使蛋白质变性而失去生理活性。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铜的化学性质活泼,不宜用铜制作盛食品的器皿
B.铜的导电能力不如铝
C.由于Cu2+有氧化性,所以用CuSO4来配制农药
D.因为Cu2+能使蛋白质变性,所以铜盐溶液有毒
答案 D
解析金属铜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所以使用铜器皿比较安全;铜属于重金属,铜盐有毒,因Cu2+会与蛋白质作用,使蛋白质变性。
1.下列关于铁矿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3O4
B.铁矿石的主要成分与铁锈的主要成分相同
C.磁铁矿粉末溶于盐酸后,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
D.Fe3O4俗称铁红
答案 C
2.证明某溶液中只含有Fe2+而不含有Fe3+的实验方法是( )
A.先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后显红色
B.只需滴加KSCN溶液
C.先滴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后显红色
D.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溶液褪色
答案 C
3.向200 mL 0.1 mol·L-1的Fe(NO3)2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使Fe2+恰好完全沉淀,过滤,小心加热沉淀,直到水分蒸干,再灼烧到质量不再变化,此时固体的质量为( )
A.1.44 g
B.1.6 g
C.2.82 g
D.4.36 g
答案 B
解析在实验过程中发生如下反应:Fe2++2OH-===Fe(OH)2↓,加热、灼烧时又会发生下列变化:Fe(OH)2―→Fe(OH)3―→Fe2O3,根据反应前后铁原子守恒从而可得所得固体的质量为1.6 g。
4.向含有K+、Mg2+、Fe2+和Al3+的溶液中加入足量Na2O2微热并搅拌后,再加入过量稀盐酸,则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发生变化的是( )
A.Mg2+
B.K+
C.Fe2+
D.Al3+
答案 C
解析加入Na2O2发生反应:2H2O+2Na2O2===4NaOH+O2↑,FeCl2+2NaOH===Fe(OH)2↓+2NaCl,4Fe(OH)2+O2+2H2O===4Fe(OH)3,再加入盐酸:Fe(OH)3+3HCl===FeCl3+3H2O,故原溶液中Fe2+转化为Fe3+,Fe2+的浓度减小,Fe3+的浓度增大;Mg2+和Al3+与氢氧化钠分别生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铝,但再加入盐酸时又发生中和反应而溶解,因此最终是不变化的。
5.下列各图示中能较长时间看到Fe(OH)2白色沉淀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因为Fe(OH)2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氧化为红褐色的Fe(OH)3,即发生4Fe(OH)2+O2+2H2O===4Fe(OH)3。
因此要较长时间看到Fe(OH)2白色沉淀,就要排除装置中的氧气或空气。
①、②原理一样,都是先用氢气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并使生成的Fe(OH)2处在氢气的保护
中;④中液面加苯阻止了空气进入;③由于空气中的氧气,能迅速将Fe(OH)2氧化,因而不能较长时间看到白色沉淀。
6.完成下列各题:
(1)实验室保存FeCl 2溶液时,常向其中加入少量铁粉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某同学为检验某未知溶液中是否为FeCl 2溶液,采取如下实验方案加以验证:稍取未知试液于试管中――→通Cl 2溶液――→滴KSCN 溶液
溶液呈血红色(证明含有FeCl 2),你认为此方案________(填“合理”或“
不合理
”),若不合理,如何改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 、B 、C 、D 、E 分别是铁或铁的化合物。
其中D 是一种红褐色沉淀。
其相互反应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如图所示变化,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A 、E 的化学式: A________,E________;
②写出其中几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B 中加入NaOH 溶液,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Fe 3+
+Fe===3Fe 2+
不合理 先加KSCN 溶液,无现象,再加入氯水,溶液变成红色,则证明原溶液有Fe 2+
(2)①Fe Fe 2O 3
②2FeCl 2+Cl 2===2FeCl 3(合理即可)
FeCl 3+3NaOH===Fe(OH)3↓+3NaCl(合理即可)
Fe 2O 3+3CO=====高温2Fe +3CO 2(或Fe 2O 3+2Al=====高温
2Fe +Al 2O 3) ③出现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解析 (2)解答该题的关键是D ,因为D 为红褐色沉淀,可知D 是Fe(OH)3,则E 是Fe 2O 3,A 是Fe ,B 是FeCl 3,C 是FeCl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