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测评(A).doc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
唐玲出品
第三章测评(A)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在物理课上,小明同学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将很少的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然后像如图所示的那样去测量和读数,他这样做被小刚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得有点问题,请你把它挑出来()
A.不应该倒入另一烧杯,这会使温度降低
B.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
C.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度线相平,而不应斜视
D.应该将温度计取出读数,而不应该放在水中读数
2.如图所示,晴朗无风的早晨,当飞机从空中飞过,在蔚蓝的天空中会留下一条长长的“尾巴”,这种现象俗称为“飞机拉烟”。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所致,在这一过程中,暖湿气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液化
C.蒸发
D.升华
3.
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明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如图所示,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熔化,后液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汽化,后凝固
4.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升华
B.冬天池塘覆上薄冰——液化
C.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凝固
D.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汽化
5.
小明上学时忘了带雨伞,放学后下起了大雨,小明冒雨跑回家,奶奶批评了他,如图所示,奶奶的话包含的主要物理道理是()
A.雨中有很多会引起感冒的病菌
B.衣服被淋湿了,起不了保温作用
C.身上的雨水大量蒸发要吸收大量的热,会导致体温过度降低
D.以上说法都不对
6.长岛是个淡水严重短缺的海岛,海水淡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
小明同学设计的海水淡化流程图如图所示。
在这一过程中海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液化、汽化
B.汽化、液化
C.汽化、升华
D.升华、液化
7.“热管”采用液体散热,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高端科技产品上作为散热器。
“热管”的工作原理图如图所示。
管内装有液体,它的A端受热,热管里的液体变成气态,然后从热管中较热的一端向较冷的一端转移,热管中较冷的一端B通过散热风扇把热量从热管中散发,气态变成液态并回流到热管中较热的A端,热管内的液体起到了搬运热量的作用。
那么热管内液体在这两端发生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是()
A.A端流体汽化、吸热,B端流体液化、放热
B.A端流体汽化、放热,B端流体液化、吸热
C.A端流体液化、吸热,B端流体汽化、放热
D.A端流体液化、放热,B端流体汽化、吸热
8.如图所示,装有水的烧杯中放入一试管,试管中装入少量的水,当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中的水也沸腾
B.试管中的水不能达到沸点
C.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但不沸腾
D.以上说法都不对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45分)
9.如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若这支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可能为表中所列的物质,则温度计中的测温液体肯定不是,原因是。
10.烧开水时壶嘴上方冒“白气”,这是(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水沸腾时温度(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1.
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该物质(选填“是”或“不是”)晶体,该过程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 min。
12.我国民间有句谚语:“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
”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盛水的水缸表面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这是(填物态变化)现象,这个现象发生时(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3.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即把水滴入果树下的土里,这是利用(选填“增加”或“减少”)水在地面上的表面积来减小水的蒸发。
14.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
(1)A组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选填“高”或
“低”)。
(2)图乙是B组同学在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
(3)B、C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
分析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当时的大气压(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可能是水的不同。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14分)
15.夏天,扇扇子为什么会感到凉快?
16.回潮天现象是由于受到南方暖性潮湿气团控制所致,回潮天能使瓷砖、玻璃“冒汗”,晾晒的衣物总也干不透,整日天潮地湿。
请你用所学的热学知识解释在回潮天里为什么瓷砖、玻璃会“冒汗”。
四、实验探究题(9分)
17.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 ℃,煤油的沸点是150 ℃,完成本实验所用的温度计液泡中的液体可能是(选填“酒精”或“煤油”)。
(2)下表是某组同学的实验记录,他们测得水的沸点是℃。
(3)请根据上表的数据在下图的坐标中描点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
1.D将很少的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热水会向烧杯传热,使水的温度降低;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会使测量结果偏小;读数时,视线应该和刻度线相平;温度计读数时,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不能离开液体读数,选项D的说法不正确。
2.B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类型的判断,解题的关键是弄清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前后所处的状态。
开始时物质是气态,遇冷放热变成小水珠,即液态,故“飞机拉烟”属于液化。
3.B污水在阳光下先蒸发(汽化)变成水蒸气上升,遇到塑料外罩后液化变成水,滴到漏水托盘里,然后通过收集杯收集起来。
4.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是升华现象;冬天池塘覆上薄冰是凝固现象;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是汽化现象;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是凝华现象。
5.C小明冒雨跑回家,身上的雨水大量蒸发要吸收大量的热,会导致体温过度降低,从而引起感冒。
6.B本题考查对物态变化的判断。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首先确定发生物态变化前物质是什么状态,变化后物质是什么状态;然后再根据物态变化的概念来判断物态变化的名称。
由题目给的装置图看出,海水淡化流程是先对海水加热,使其汽化成为水蒸气,然后水蒸气再重新液化成水,把淡水和盐水分开,海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
7.A“热管”A端被加热,热管里的液体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热管”B端气体变成液态,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8.C大烧杯中的水吸收火的热量,能达到沸点,达到沸点后,水继续吸收热量,所以烧杯中的水能沸腾且保持沸点不变,开始时试管中的水低于烧杯中的水的温度,能在烧杯中吸收热量,当试管中的水温度达到沸点后,与烧杯中水的温度相同,不能继续吸收热量,所以试管中的水不能沸腾。
9.解析:题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在零摄氏度以上延伸,故其示数为29℃(29.0℃);通过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并比较表中的数据可知,酒精的沸点为78℃,小于温度计的最
大测量值,因此,其中的液体肯定不是酒精。
答案:29 ℃(29.0 ℃)酒精酒精的沸点为78 ℃,小于温度计的最大测量值
10.解析:烧开水时壶嘴上方冒“白气”,是壶内水蒸气遇到外面冷的空气后液化形成的;水沸腾时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沸点不变。
答案:液化不变
11.解析:该物质熔化过程温度不变,这说明它是晶体;它从第6min开始熔化,到第
12min结束,熔化过程共经历了6min时间。
答案:是 6
12.解析:“水缸穿裙子”是水缸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水缸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附着在水缸外表面,液化需要放出热量。
答案:液化放出
13.解析:采用滴灌的方式,水直接进入地下,减少了液体的表面积,减少了水的蒸发。
答案:减少
14.解析:(1)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测出的水温将偏高;(2)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看温度计的液面在什么位置,从而读出温度计的示数为92℃;(3)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
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可看出水的沸点为98℃,气压越低沸点越低,当时的大气压小于标准
大气压;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由于C组水较多,所以升温较慢。
答案:(1)高(2)92(3)98小于质量
15.解析:扇扇子加快了汗液上方空气的流动,使汗液蒸发加快,蒸发时要吸热,这样就使从身体的吸热加快,从而人就感到凉快。
答案:扇扇子时气流加快,使汗液蒸发加快,从而加快了蒸发时从身体吸热,所以感到凉快。
16.解析: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回潮天”现象是水蒸气遇冷液化造成的。
答案:初春时节,玻璃、瓷砖等物品温度较低,南方暖湿气流富含水蒸气,水蒸气遇冷液
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瓷砖上,所以玻璃、瓷砖就出现“冒汗”现象。
17.解析:(1)要测的温度高于78℃,所以温度计的液泡液体可能是煤油。
(2)水达到99℃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为99℃。
(3)根据已知图象可采用两步:一描点,二连线可得水
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答案:(1)煤油(2)99(3)如图所示
初中物理试卷
灿若寒星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