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解读 马文瑞资料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总则-符合成人学习特征
• 主题式培训:课程主题是学习的基本单元,通过某一个
课程主题的学习,教师能够形成获得一个具体的知识与技 能。
• 强化任务驱动,突出实践导向:在课程开发中要明确
实践任务,引导教师的实践活动,校本研修活动,促进知 识与技能向实际教学能力的迁移。
• 问题解决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在课程开发中要根据成
“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系列课程设 3个主题,对应教师专业发展类课程主题。
——发展性
三、课程主题
三、课程主题
应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应用技术转变学习方式
• 树立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意
• 树立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意 识
识
• 学会操作常用信息技术设备
• 学会操作常用信息技术设备 • 运用常用软件,使用网络教
帮助教师在教育教学关键 环节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提升教育教学有效性。重 点关注网络和移动学习环 境下,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支持学习任务设计、学习 小组的组织与管理、学习 过程监控、学习评价等环 节。
三、课程主题
应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应用技术转变学习方式
T11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T12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课程标准研制说明
青铜峡市沈闸中心小学 马文瑞
目
录
一、总则-实现按需培训
为指导各地组织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 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规 范引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建 设与实施工作,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 力标准(以下简称:能力标准),特制定《中小 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幼儿园、中等职 业学校教师开展类似培训时可参照执行本标准。
人学习的特点,提供大量的“案例资源”为教师创设学习 情境。
一、总则-混合培训模式
目标:推进混合培训模式
具体措施: (1)强调走进课堂的培训环节,行动研究与反思实践 的结合等培训方式 (2)教师工作坊(研修工作室)在培训的应用 (3)强化校本研修,提倡集体备课、观课磨课课程研 修等对校本研修的支撑 (4)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整合,打造教师重学点习指作向共用了同的县发区挥与学校 体 (5)基于研修社区的线上线下培训的结合 (6)区域间的教师协同研修活动的开展
确 定 培 训 需 求
五、课程实施要求-培训课程的遴选
五、课程实施要求-培训课程的组合
通过遴选形成课程“超市”,根据需要形成培训课程菜单
技术素 养课程
综合类 课程
专题类 课程
教师专 业发展 类课程
应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培训机构与国际项目的课程汇聚 培训机构与国际项目的课程汇聚 培训机构与国际项目的课程汇聚
4.采用讲授、启发等教学方式进行课 堂教学时,有效应用交互式电子白 板的交互功能的方法和策略; 5.在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下,采 用讲授、启发等教学方式进行课堂 教学的常见问题与应对。
四、课程建设要求-课程的设计(形成课程体系)
最终显现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与教师面前的是一个课程“超市”
技术素 养课程
一、总则-混合培训模式
教师工作坊(研修工作室):由专家或专家小组(名师、 学科专家、优秀教师,优秀教研员,在文件中被称为“种 子”教师),建立课程资源与平台环境,组建学科教师学 习共同体,开展系统性、针对性研修与教学实践活动、实 现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结合的教师研修环境。
目标: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生成性研修、专家引领的研修 活动的开展
通过培训,教师能够在多媒体教学环 通过培训,教师能够在网络教学、移
境中,合理利用通用软件、学科软件、 动学习等信息化环境中,合理利用通
数字教育资源等技术资源,有效开展 用软件、学科软件、数字教育资源和
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 网络教学平台等技术资源,有效开展
学活动,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育教 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促进
四、课程建设要求-课程的设计
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主要由多媒体 交互计式算白机板、环交境互下式的电中子学白英板语、教触学控电 交1互视.式交等白互构板式成环电,境子在下白支的板持物内数理置字教资教学源育与资学源科呈 交软互现件式的的白同教板时学环还应境能用下实;的现化人学机教交学互。通过 交2互本.式外主白部题板数学环字习境教,下育提的资升生源教物与师教软在学件以在交交互互式 交式互电电式子子多白白媒板板体为中环主的境的教下多学的媒应历体用史环;教境学下,采 交3互.用式根讲多据授媒教、体学启环目发境标等下与教的内学地容方理,式教选,学择进恰行当课 交的互堂数式教字多学教媒的育体能资环力源境。与下软的件品的德策教略学;
• 帮助教师整合信息技术 • 帮助教师整合信息技术
与课堂教学
与课堂教学
• 系统掌握适应的教学模 • 系统掌握适应教学模式
综合类 式 课程
• 转变学习方式
• 优化课堂教学
• 重点关注网络和移动学
• 重点关注多媒体教学环 境下的讲授、启发教学
习环境下的自主、合作、 探究学习
等
三、课程主题
应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应用技术转变学习方式
学能力。
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发展综合素质。
通过培训,教师树立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专业发展的意识,掌握专业发展所 需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学会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有效参与信息技术支持下 的校本研修,形成网络学习习惯,促进终身学习,实现专业自主发展。
三、课程主题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系列课程和“应用 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系列课程分别设15个和 9个主题,由技术素养类、综合类、专题类课程 主题构成。——基础性
培训机构与国际项目的课程汇聚
应用技术转变学习方式
培训机构与国际项目的课程汇聚 培训机构与国际项目的课程汇聚 培训机构与国际项目的课程汇聚
五、课程实施要求-培训组织与管理
谢 谢!
一、总则-课程框架的形成
应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技术素 养课程
综合类 课程 专题类 课程 教师专 业发展 类课程
应用技术转变学习方式
一、总则-能力标准与课程标准
能力标准
学习与发展
课程标准
技术素养类课程
综合类 专题类 课程 课程
教师专业发展类课程
二、课程目标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
T1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教学变 革
T2多媒体教学环境认知与常用
设备使用
T16教学空间的构建
技术素 T3学科资源检索与获取 养课程 T4素材的处理与加工
T5多媒体课件制作
T17网络教学平台
T18适用于移动设备的软件应 用
T6学科软件的使用
T7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
三、课程主题
应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应用技术转变学习方式
T21 技 术 支 持 的 探 究 学 习 任 务 设计
专题类 T13技术支持的学生技能训练 T22技术支持的学习小组的组
课程 与指导
织与管理
T14技术支持的总结与复习 T23技术支持的学习过程监控
T15技术支持的教学评价
T24技术支持的学习评价
三、课程主题
应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应用技术转变学习方式
综合类 课程
专题类 课程
教师专 业发展 类课程
应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培训机构与国际项目的课程汇聚 培训机构与国际项目的课程汇聚 培训机构与国际项目的课程汇聚
培训机构与国际项目的课程汇聚
应用技术转变学习方式
培训机构与国际项目的课程汇聚 培训机构与国际项目的课程汇聚 培训机构与国际项目的课程汇聚
五、课程实施要求-培训需求的确定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评工具 /HSDTesting/
如何解决差异性、多起点问题
如何解决差异性、多起点问题
如何解决差异性、多起点问题
如何解决差异性、多起点问题
如何解决差异性、多起点问题
四、课程建设要求-课程的设计
(一)要切实做好培训需求调研工作。 (二)要将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作为主要目标。 (三)要适应开展混合式培训的需要。 (四)要注重分学科(领域)开发培训课程。 (五)要依据课程主题开发具体课程。 (六)要遵循课程目标、内容与评价的一致性。 (七)要符合相关技术和格式要求。 (八)要提供功能完备的课程运行平台。
一、总则-能力标准为依据
基本要求
发展性要求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
五个维度: 1.技术素养
2.计划与准备
3.组织与管理
4.评估与诊断
5.学习与发展
差异性、多起点、多学科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 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 3个系列的课程,共27个主题,
综合类 课程
T8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学 科教学
T9交互多媒体环境下的学科教 学
T10学科教学资源支持下的课 程教学
T19网络教学环境中的自主合 作探究学习
T20移动学习环境中的自主合 作探究学习
三、课程主题
应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应用技术转变学习方式
专题类 课程
帮助教师在教育教学关 键环节合理利用信息技 术,提升教育教学有效 性。重点关注在多媒体 教学环境下,合理利用 信息技术优化导入、讲 解、技能训练、总结与 复习、评价等教学环节
一、总则-实现按需培训
差异性:
•网络接入 •多媒体教学环境 •技术资源(是指通用软件、学 科软件、数字教育资源和网络教
“菜单式 课程”体 系的建设
满 足 按
学平台等资源) •学科的不同 •——
自主选学
需
(至少是
培
组合式课
训
程推荐)
的
需
多起点:
要
•技术素养的起点不同
•教学法掌握的程度不同
•——
一、总则-符合成人学习特征
教师专 业发展 类课程
帮助教师利用教师工作坊、网络研修社区等,有效 开展合作学习,进行协同备课、经验享、课例研 究、专题研讨、教学反思等校本及区域研修活动, 立足岗位,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三、课程主题
应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应用技术转变学习方式
教师专 业发展 类课程
T25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解读 T26教师工作坊与教师专业发展 T27网络研修社区与教师专业发展
技术素 养课程
•
运用常用软件,使用网络教 学平台
•
学平台 能够进行数字教育资源的获
• 能够进行数字教育资源的获 取、加工和制作等
取、加工和制作等。
• 重点关注网络教学环境和移
• 重点关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 常用设备与资源的使用
动学习环境下常用设备与资 源的使用。
三、课程主题
应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应用技术转变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