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聊城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螺蛳粉借助电商平台发展成为一个新兴产业,给弘扬柳州精神和形象带来了新的机遇。

B.设立更多的城市免费图书馆,目的是旨在让市民爱上读书,将读书变成良好的习惯。

C.南宁警方经过分析、发现并深入侦查后,成功打掉了一个大型跨国网络诈骗集团。

D.这四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都超过了预期。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辩论是“智商”的交锋,也是“情商”的考验。

站在辩论场上进行唇枪舌战时,既要耳聪目明、能言善辩,也要保持良好的仪态风度
B.“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文中的纪年历法,是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就是俗称的“阳历”。

C.《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当友人怒骂“非人哉”时,七岁的陈元方回应“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是针锋相对的应对典型。

D.“宋词”是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按风格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3.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少时,眼神澄澈,心地纯良;长大了,受到名利、欲望、贪婪等熏染,变了质,走了味,失了魂。

B.原西南师范大学校长邱玉辉、高级工程师彭燕华、重庆大学教授尹超……等多位国内人工智能专家出席了大会。

C.医学专家指出,大量快速的进食冷饮,会损伤孩子稚嫩的胃黏膜,引起急性胃痉挛,导致腹痛,腹泻,食欲不振。

D.有一句名言:“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人生就是“自我” 不断实现的过程。

4.温州钟灵毓秀,有许多优美的风景、物品及富有特色的民俗。

下列诗句与温州
....”.无关的一
..“.民俗风物
项是()
A.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东晋·谢灵运《登池上楼》)
B.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南宋·陆游《游山西村》)
C.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南宋·赵师秀《约客》)
D.何用游山双不惜,棕鞋也似笋鞋轻。

(清朝·方鼎锐《温州竹枝词》)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是古代抒情类文章的总称;“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或记述功德的文字;“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B.《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它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被统治者认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名《资治通鉴》。

C.凡尔纳被公认为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他的《格列佛游记》《海底两方里》《神秘岛》这三部曲小说之所以拥有广大的读者,原因不仅在于构思巧妙,情节惊险,还在于它们是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的成果。

D.鲁迅的《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记叙了他童年的生活和求学的历程,追述那些难以忘怀的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思念之情,同时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讽刺。

二、名句名篇默写
6.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__________。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一诗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写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舟子喃喃曰:“__________,
__________。

”(张岱《湖心亭看雪》)把杜甫的《望岳》默写完整。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7.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种欢喜得欢喜
顾晓蕊
那是一个晴朗的秋日,阳光洒满小院。

很多孩子在玩滑梯、荡秋千,或在院里你追我赶地疯跑,清脆的笑声中,夹杂着含糊不清的话语。

一个穿着棉布碎花裙的女孩,蹲在一棵桂花树下,眼睛盯着地面,仿佛周围的喧哗都与她无关。

这是一所聋儿语言康复中心,看着那小小的、孤单的身影,我心里升起一股莫名的酸楚。

每天为生活奔波忙碌,还要与青春期的女儿“过招”,有一段时间我的心情很低落。

在某论坛看到“跟我一起做义工吧!去找寻‘快乐密匙’”这句话后,一个周末,我跟随志愿者来到这所特殊的学校。

我上前跟女孩搭话:“你几岁了?家住哪里?”可她不予理睬。

她就像生活在孤岛上,喧哗如潮水般漫过来,经过她身边时,皆要绕道而行。

她低着头,用树枝在地上胡乱画着,这让我感觉很没趣。

难道她听不到我讲话,或者不会说话吗?我带着疑惑向老师询问,他解释了其中的缘由。

女孩曾接受过学前语言康复训练,她既聪明又努力,各方面恢复得很快,能与他人正常沟通交流。

后来,她到一所普通小学就读,也可以跟上班里的学习进度。

但跨进初中以后,她变得敏感、脆弱。

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或一个嘲笑的眼神,都会在她的心里掀起滔天波浪。

她的心情变得很烦躁,不愿与人交流,成绩自然一落千丈。

父母只好给她办理休学手续,把她送到这里接受心理辅导。

我和她之间仿佛隔着一堵墙,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走进她的心灵深处?我忽然想起包里装着随身听,
里面有女儿从网上下载的歌曲。

怕影响学习,为此事我还批评过她。

我把随身听的声音调大,是曲调清悠的《蓝莲花》。

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她缓缓地转过身来。

我心里一阵暗喜,把随身听递到她手上,然后教她如何选歌。

我们相对而坐,听了一首又一首的歌,她黑亮的眸子里闪动着笑意。

我后来又去过那里两次,每次去之前,都会下载一些好听的歌。

她仍旧不跟我说话,却会主动坐到我身边,与我一起静静聆听,神情中多了几分亲近。

在随后的日子里,我被一些琐事缠身,抽不出闲暇时间,很久没有参加活动。

半年以后的某一天,当我走进康复中心的教室时,看到她正伏在桌上。

她托着腮想了一会儿,低头在纸上迅速写几句,显得那么认真而又郑重,竟没有留意到身后的我。

有个短发女孩站在门口冲她招手,她放下手中的笔,像风一样跑出教室。

我在她原来的位置上坐下,目光扫过桌上的笔记本,看到一行行整齐清秀的字:
妈妈来看我了,给我一个甜甜的吻。

她还告诉我,你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对于妈妈来说,都是值得高兴和骄傲的事。

听了妈妈的话,我好开心啊!
中午,我们吃了芹菜水饺,这是我最喜欢吃的,味道简直棒极了。

想起在家时,妈妈经常包饺子给我吃,我希望能早些好起来,这样就可以和家人团聚了。

老师说,每个人的心是一块田,你种下什么,收获的就是什么。

我要种下快乐,因为我想做一个快乐的人,也想带给别人快乐。

……
就在这时,女孩跑回教室,当她看到我的时候,脸上露出惊喜的笑容。

“阿姨好,我想您了!”,她缓慢地说道。

这下轮到我吃惊了,自从认识她以来,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她开口说话。

她说的每一个字,都如同一颗珍珠落在盘中,是那么地清悦动听。

她的变化让我感到很欣慰,同时心里浮起一阵愧疚。

我曾经有过很多抱怨和不满,为女儿不小心打翻奶茶而发火,因她写作业太慢而大声指责……而对她的优点却视而不见。

对一个并不熟悉的人,我可以尽量给予宽容和耐心,对身边的亲人却吝于赞美。

我的心不知从何时起,变成了荒芜的花园。

从今以后,我也要在心田里播下快乐的种子,收获满心的欢喜。

我从来没有像这一刻那样,希望赶紧回到家中,给女儿一个深情的拥抱,并真诚地对她说:“孩子,其实你真的很棒。


1.“我”与小女孩的交往中,心理发生了多次变化。

根据提示,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填入下面的横线上。

没趣→______→______→欣慰、愧疚
2.联系上下文,揣摩下面句子,回答问题。

“她的变化让我感到很欣慰,同时心里浮起一阵愧疚。

”她的哪些变化让“我”感到欣慰?“我”又为什么会产生愧疚?
3.结合语境,从修辞角度品味下面句子。

“她说的每一个字,都如同一颗珍珠落在盘中,是那么地清悦动听。


4.作者为什么以“种欢喜得欢喜”为题,请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分析。

8.阅读以下文章,回答小题。

黑发底下简默
①父亲如书,我是他的再版。

从头到脚,我们神奇地保持一致,像是隔着上下三十年的同一个人。

②我们都顶着一头坚硬的黑发,它仿佛含有铁质,根根向上,挺立如戟。

抬手轻轻拍打,会发出稠密结实的“嘭嘭”声,像电流穿透掌心击中身体。

在我们个体生命的海拔上,它高高在上,乌黑茂盛,像潜藏在大地深处的煤一样不说话,我们在它底下日复一日地生活着。

③小时候,我们一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一到星期五,天麻麻亮,父亲就独自一人趟着露水,一根扁担挑起两只箩筐,走上弯弯山道,到几十里外的深山里去挑煤来烧。

傍晚踏着夕阳,挑了满满两箩筐煤回家,正赶上吃晚饭。

母亲给他准备一只杏儿大小的杯子,盛满酒,父亲端起酒,贴近唇边轻抿一下,仿佛浑身的困乏与疲惫就被这杯酒解除了。

母亲就在这时瞥见了他黑发中躲来躲去的几根白发,惊呼道:“哎呀,你都有白头发了。

”说着,她拨开发丝,小心翼翼地拔下,摊到父亲掌中。

④那白发蓼寥几根,躺在父亲掌心,枕着纵横的掌纹,银光闪亮,像是会发光的羽毛。

⑤南方的冬夜沉静如石,落入幽深漆黑的古井中,漫长而冷清地守望黎明。

天难得地飘起了,越飘越大,压在银杏枝头,不时可以听见树枝清脆的断裂声。

狭窄的厨房里,头顶一豆灯光,炭炉傍墙站立,烧壶沉默不语,散发淡淡的热量。

我们一家围炉取暖。

父亲注视着我和弟弟,就像牧人盯着两只可爱的羊羔羔,问道:“你俩谁给我拔白头发?一根一分钱。

” 正在打瞌睡的我们顿时来精神了,抢着拔。

⑥父亲的白发不多,稀稀疏疏地像微薄的雪花撒入广袤的黑土地,倏忽拧身捉迷藏似的躲了起来,在灯下实在不容易寻找到。

每拔到一根,我们都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溅起一片响亮的欢呼。

一晚上下来,收获并不多。

⑦然而,明明头天晚上拔光了,可是,过了一夜,父亲的白发又蹿出了一些,似乎拔的速度总也撵不上蹿的速度。

一到晚上,无所事事的我们还是乐意给父亲拔白头发,我们只是觉得自己长大了,父亲坐着,我们站着,我们与父亲一样高了。

一个个冷寂无聊的冬夜很快蹑手蹑脚地溜走了,我和弟弟同时分享着一个心照不宣而且自鸣得意的秘密。

⑧等我们都上学了,父亲不再叫我们拔白头发了。

生活的困窘和难以排遣的忧愁日渐沉重地压迫着他,他的白发越生越多,几乎占据了“半壁河山”,一眼望去,触目惊心。

我想他除了怕耽误我们的功课外,可能连他自己都泄气了,听任那些白发喧嚣地恣肆疯长。

⑨后来,父亲被病魔缠身,惊心动魄的手术后,就是不停地吃药、打针,各种治疗。

有时候父亲斜靠在病床上,双眼微闭,我觉得他仿佛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坐在那里,用手轻轻地拍拍头发,发出“嘭嘭”的声音,这声音把一切嘈杂和烦恼都给隔离了开来。

但是,事与愿违,他的头发很快就掉光了,露出了空荡荡的头皮,一根不剩地失去了他无比珍爱的头发,他不得不戴上帽子。

不知道为什么,我竟觉得掉了
头发的父亲是丢了羽毛的孔雀或凤凰,在人群间有些落寞。

⑪有一天,我忽然提起儿时拔白头发的事,父亲一愣,马上孩子似的笑了,瘦削的脸颊上猛地腾起了两片火烧云,沉浸在对往事的愉悦回忆中,良久,才慢悠悠地说:“那时,你俩真淘气,老是拔了黑发糊弄我。


⑫秘密像包袱被父亲轻描淡写地抖开,我有些无地自容。

在岁月面前,一天天变老的父亲曾束手无策,试图借助剔除白发来抗拒生命的一次次落雪,赶在大雪封山以前挽留住某些悄悄远行的记忆,这很像一个农夫靠铲掉杂草来保护庄稼的成长。

可我们顽皮的行为却在加速岁月流逝的脚步,我们以帮凶和同谋的身份与父亲鲜明对立。

⑬今天这个日子,在父亲积雪一样飞速消融的生命海拔上,我多么想为他种下一头黑发让他重新骄傲地穿过人群,像煤被阳光点燃。

填上合适的词
白发————(______)————(____________)文章第⑤段和第⑪段分别对父亲进行了描写,这两次描写有何不同?赏析文章第⑥段的划线句子。

文章中两次提及“煤”,看似是无意中提及,却别蕴含有深意,请谈谈你的理解。

9.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天上的星星
贾平凹
(1)大人们快活了,对我们就亲近,虽然那是为了使他们更快活,我们也乐意呢;但是,他们烦恼了,却要随意骂我们,似乎一切烦恼都要我们负担,这便是我们做孩子的,千思万想也不曾明白的。

天擦黑,我们才在家捉起迷藏,他们又来烦了,大声呵斥,我们只好蹑蹑地出来,在门前树下的竹席上,躺下去,纳凉了。

(2)闲得实在无聊极了。

四周的房呀、墙呀、树的,本来就不新奇,现在又模糊了,看上去黝黝的似鬼影。

天上的月亮还没有出来,也不见星星,昏亮亮的一个大大的天空。

我们伤心了,垂下了脑袋,不知道这夜该如何过去,痴呆呆守着瞌睡虫爬上眼皮。

(3)“星星!”妹妹突然叫了一声。

(4)我们都抬起头来,原本是无聊得没事可做,随便看看罢了。

但是,就在我们头顶,出现了一颗星星,小小的,却极亮极亮,分明看得出是有无数个光角儿的。

我们就好奇起来,数着那是四个光角儿呢,还是五个光角儿。

但就在这个时候,那颗星星的周围又出现了几颗星星,就是那么一瞬间,几乎不容察觉,就明亮亮地出现了。

呵,两颗、三颗……不对,十颗、十五颗……奇迹是这般迅速地出现,愈数愈多,再数亦不可数,一时间,漫天满空,一片闪亮,像陡然打开了百宝箱,灿灿的,灼灼的,目不暇给了呢。

我们只知道夜晚天上要有星星,但从没注意到星星是这么出现的。

那是雨天的池塘霎时浮了万千水泡,还是无数沉睡的孩子,蓦地睁开了光彩的眼睛?它们真是一群孩子呢,一出现就要玩一个调皮的谜儿啊!这些鬼精灵儿,从哪儿来的?是一个家庭的兄妹,还是从天涯海角集合起来,要开什么盛会呢?
(5)我们都快活起来了,一起站在树下,扬着小手。

星星们似乎很得意,向我们挤弄着眉眼,鬼鬼
地笑。

(6)过了一会儿,月亮从村东口的那个榆树丫子里升上来了。

它总是从那儿出来,冷不丁地,常要惊飞了树上的鸟儿。

先是玫瑰色的红,像是喝醉了酒,刚刚睡了起来,蹒跚地走。

接着,就黄了脸,才要看那黄中的青紫颜色,它就又白了,极白极白的,夜空就笼上了一层淡淡的乳白色。

我们都不知道这月亮怎么啦,却发现那些星星怎么就少了许多,留下的也淡了许多,原是灿灿的笑,变成了弱弱的光。

这竟使我们大吃了一惊。

(7)“这是怎么啦?”妹妹慌慌地说。

(8)“月亮出来了嘛。

”我说。

(9)“月亮出来了,为什么星星就少了呢?”
(10)我们面面相觑,闷闷不得其解。

坐了一会儿,似乎就明白了:这漠漠的夜空,恐怕是属于月亮的,它之所以由红变黄,由黄变白,一定是生气星星们的不安分,在吓唬它们哩!
(11)“哦,月亮是天上的大人了。

”妹妹说。

(12)我们突然又回想起了一切:原来天上并不甚好,月亮睡着了的时候,它才让星星出来,它出来了,就要星星退去。

那纷纷扬扬的雪片,五个角的,七个角的,全是薄亮亮的,不就是星星的尸骸吗?或许,就燃起晚霞的大火来烧它们,要不,星星为什么从来就没有叶,没有根,只是那么赤裸裸的星呢?
(13)我们再也不忍心看那些星星了,低了头走到门前的小溪边,要去洗洗手脸。

(14)溪水浅浅地流着,我们探手下去,才要捞起一些来,但是,我们差不多全看见了,就在那水底,有着无数的星星。

(15)“啊,它们藏在这儿了!”妹妹大声地说。

(16)我们赶忙下溪去捞,但无论如何也捞不上来,看那哗哗的水流也依然冲不走它们。

我们明白了,那一定是星星不能在天上,偷偷躲藏在那里了。

我们就不再声张,不让大人们知道,让它们静静地躲在那里好了。

1.理清选文思路,将情节的发展与“我们”心理的变化按顺序填在下面表格中。

2.文中的“我们”是一群怎样的孩子?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3.请分析第四段划线句子“那是雨天的池塘霎时浮了万千水泡,还是无数沉睡的孩子,蓦地睁开了光彩的眼睛”的妙处和作用。

4.如何理解第(11)段“哦,月亮是天上的大人”这句话的含义?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0.(五)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叮!您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

”这是近期大热的电视节目《如果国宝会说话》的开场白。

这部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制作的百集纪录片,每集重点讲述一件文物。

不同于博物馆的平面展示,这档节目深入挖掘蕴藏在文物背后的深邃历史与精彩故事,用既专业严肃又不失活泼的解说词将一个个“大国重器”浓缩在了五分钟的视频里。

《人民日报》刊文称赞:《如果国宝会说话》通过5分钟微纪录的形式,将厚重的中华文明与互联网的碎片化传播相结合,让国宝活起来,火起来,再次掀起了“国宝文物热”。

当下,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时间越来越碎片化,很难有人可以坐在电视机前静下心来看较长的纪录片。

5分钟一集的《如果国宝会说话》就像打开了一条细细的门缝,让人们能通过活泼生动的电视语言,利用哪怕乘公交、坐地铁的闲暇片刻来一窥文物的精彩,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创造。

可谓“充电5分钟,穿越8000年”。

(材料二)
作为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国家一级文物,何尊是中国西周早期的一件祭器。

周武王之子、刚刚继位五年的周成王姬诵励精图治,还在距离当时王城西安三百多公里以外的洛阳建立了新的都城。

一个叫“何”的同宗贵族铸了一方尊,并在尊身底部刻下122字铭文,记载了父辈们和新王的功绩,以及新王对自己的告诫。

后世称之为“何尊”。

“何尊”中的铭文字字千金,其中有四个字“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

然而这些珍贵的铭文因为存在于尊身底部,以往,只能展示给观众纸质打印出的铭文,有一些笔画无法采集完整。

这一次,为了让观众看到何尊的内部影像,分集导演孙戈霆把小镜头伸入何尊内部,用最新的存拓技术将铭文清晰呈现,还原了青铜最初金灿灿的本色。

他说:“观众在博物馆里看文物,基本上都是平视视角,或者是隔着玻璃罩往里看。

但在纪录片里,由于使用了新技术,观众可以360度无死角地看到文物的每一个细节,也能更好地洞察这些细节背后隐藏的信息。

”如今,凭借着新技术,以及节目制作者的用心,“尊底的122字铭文没有辜负它主人的期望,跨越三个千年,将祖先的丰功伟绩展现在后人眼前。


本集结尾的解说词令人心情澎湃,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中国,三千年前被镌刻于方寸之间,深埋于地下。

三千年后,埋藏它的泥土和这泥土连接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被它命名,叫做:中国。

”“何以为尊我有中国”的海报宣传语正是由此得来。

1.下列表述不符合
...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A.《如果国宝会说话》通过5分钟微纪录的形式,将厚重的中华文明与互联网的碎片化传播相结合,获得了《人民日报》刊文称赞。

B.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时间越来越碎片化,没有人可以坐在电视机前静下心来看较长的纪录片。

C.存在于尊身底部的铭文字字珍贵,其中有四个字“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

D.分集导演孙戈霆把小镜头伸入何尊内部,用最新的存拓技术将铭文清晰呈现,还原了青铜最初金灿灿的本色,让群众全方位地看到文物的每一个细节。

2.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分析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大热的原因。

3.阅读(材料二),说说“何尊”海报宜传语“何以为尊,我有中国”的妙处。

四、文言文阅读
11.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

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1)饮酒者游。

旬朔(2)之间,把卷无几日。

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3)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4),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5)时十一二。

每阅一事必寻绎(6)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7)。

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比读《齐史》,见孙搴(8)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军羸卒数万。

”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勒(9)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

长而善忘,庶几(10)以此补之。

(1)滑稽,比喻能言善辩。

(2)旬朔,十天或一个月。

(3)比:近来。

(4)惩艾:惩治,惩戒。

(5)曩:从前。

(6)寻绎:推求探索。

(7)省:记。

(8)孙搴,人名。

(9)勒:此处译为编辑。

(10)庶几:或许,差不多。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主人日再.食子墨子起,再.拜
B.烨然.若神人吴广以为然.
C.久而.乃和而.聪明衰耗
D.然负.此自放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A.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B.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C.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D.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4.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A.“序”是一种文体,亲友离别,赠言规劝,属赠序,如甲文;陈述创作主旨、经过等,属书序,如乙
文。

B.甲文意在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乙文意在交代《精骑集》一书编辑及命名的由来。

C.甲文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表现读书之“苦”,与“同舍生”生活的富足作对比,表现自己从读书中感受到的乐趣。

D.乙文写自己少时读书不勤奋,后来治学时用勤奋来惩戒自己,但是不能坚持太久,容易忘记自己的目标。

5.宋濂和秦观在学习方面有何异同?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有两人/铺毡对坐B.至于/夏水襄陵
C.今齐地方/千里D.贤者/能勿丧耳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是.日,更定矣。

(这)B.湖中人鸟声俱绝.。

(停止,没有)
C.言和而.色夷久。

(连词,表并列)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但是,表转折)
3.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B.第二段,主要描绘西湖雪景。

作者用白描的手法,随意挥洒几笔,就点出了雪景神采。

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

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