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唱读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最新教育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小学唱读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在实施语文素质教育工程过程中,朗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书声琅琅”已成为众多语文教师的课堂追求。
我们农村小学朗读教学最大的缺点就是“唱读”。
所谓唱读,就是学生在朗读时拖长每个字词或大多字词的音调,使得本来富有节奏与情调的语句变得毫无韵味的一种朗读现象。
究其年龄段以低段为甚,究其地域以农村居多。
一、唱读成因
1.与儿童生理发育的特点有关。
小学生年龄小,特别是低段儿童,对事物的辨析能力较弱,面对一个个音节和方块汉字,无法很快地作出判断和肯定,只能靠拉长音来把一个个的音节连接成句。
另外,他们的呼吸系统、发声系统的发育还未成熟,当他们朗读课文时,便难免会发生拖声拖气的现象。
2.与儿童学前教育的特点有关。
学前教育阶段儿童朗读材料多是儿歌,孩子们在幼儿园时已按“唱读”的模式学会了许多儿歌。
进入小学习惯性的唱读,养成拖腔拖调,唱读现象就出现了。
3.学生对感情朗读的方法不够理解,对声音的轻重、速度的快慢掌握不好。
4.过度整体朗读。
有经验的低年级教师,会凭借集体朗读来形成一定的朗读环境与气势。
同时,学生为达到声音整齐洪亮的效果,有意无意的用拖长音的方法来增强朗读效果,在拖的过程
中自然而然的就唱起来了。
5.缺乏教师正确的指导。
低年级教师怕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花费过多的时间,老师指导的少,学生自己随意读的多。
由于缺乏正确的指导,学生在随意读的过程中很容易会产生唱读。
二、唱读矫正对策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激发朗读情感。
只有引导孩子们进入课文中的境界,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理解课文内容,才能很自然地避免唱读,用正确的语气来表达课文中的感情。
比如在《雪孩子》这篇课文中,读到雪孩子和小白兔玩的时候,引导孩子们体会高兴的情感去读;读到小白兔家着火时,引导孩子们体会着急的心情去读;读到雪孩子因为救小白兔而牺牲的时候,引导孩子体会悲伤的心情去读。
有了对这多种情感的理解,孩子们就会自己体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表达这些感情。
通过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课文中相似场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验人物心理活动,这样就可以避免在朗读过程中“唱读”的出现。
2.强化指导,提高朗读水平。
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先示范朗读,然后再让学生读,这样不仅可以正确指导学生断句,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王冕学画时的刻苦认真。
只要能让学生走进课文情境,正确断句,读好长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进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3.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角色。
我在教学中经常创
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去朗读或演绎课文,体验角色性格特点,使学生的情感真正投入课文的情境。
4.力求朗读形式的多样性。
运用多种朗读形式,既可以提高孩子们的朗读兴趣,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要尽量减少齐读,多安排一些个性化的阅读。
因为齐读容易限制孩子们的情感表达方式,而且“唱读”最容易在齐读中表现出来,只要有一个孩子大声“唱”,就会影响到其它孩子。
5.开展读后评议,促进学生在经验教训中提高。
为了让孩子们自己知道自己的朗读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可让学生围绕字音、停顿、表情、是否流利、有无感情等方面进行评价评议,有利于总结经验,提高朗读能力。
6.充分利用多种教学媒体,熏陶情感。
通过乐曲中音符的力度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节奏的抑扬顿挫,给学生一种更直接、更丰富的感受更容易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中。
只要选取的音乐与教材语言和谐协调,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7.走进电影电视,跟着名师名嘴学习说好普通话。
要让学生尽量多收听收看广播电视。
特别是看电视要进入角色:看《新闻联播》要想象自己就是播音员跟着说,看电影电视剧要想象自己就是主人公跟着说,看《人与自然》《动物世界》《探索与发现》、体育赛事等要想象自己就是解说员跟着说,看文艺晚会、《欢乐中国行》、《快乐大本营》等综艺节目要想象自己就是主持人跟着说,看电视散文、小品相声、诗歌朗诵等要想象自己就是表演
者跟着说。
8.经常举行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在学校可以经常开展的活动有很多:早读、国旗下演讲、课本剧表演、演讲比赛、普通话朗诵、讲故事比赛等等。
通过举行这些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这也有助于克服“唱读”。
总之,朗读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不断地钻研,找到最好的方法,彻底让“唱读”远离学生,学生的朗读水平才会不断地得以提高。
只有有感情地朗读,才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表达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只有有感情地朗读,才有助于学生发展思维、丰富想象,激发情感,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