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最新时事政治—如何提高家庭消费水平的技巧及练习题附答案(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要破解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需要整体提升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
为此,除大力发展经济外,还可以实施的举措有
①大力增加财政收入
②提高居民当前可支配收入
③适当提高税收水平
④努力缩小居民的收入差距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某年一季度,农村居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比是1:2.53,比去年有所缩小,显示收入分配的结构有所改善。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①有利于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②是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途径
③要以不断增加货币发行量为基础
④根本上要依靠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生活中,很多没有能力付全款买房的人会选择贷款买房,虽p由买房者向银行申请贷款,用于支付购房款,再由买房者分期向银行还本付息。
适合贷款买房的人应具有的特征是( )
①收入稳定
②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
③储蓄存款较多
④不需要房子的所有权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4.随着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消费和收入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凯恩斯消费函数。
这提醒我们
①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制度
②要不断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③应增加中等收入者收入,扩大高收入者比重
④国家要在增加居民收入的基础上出台刺激消费的政策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5.如图,不考虑其他因素,图中的洛伦茨曲线向绝对平等曲线移动,将会
A.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
B.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C.刺激劳动者提高自身职业技能
D.促进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提高
6.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日益凸显。
近年来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改观,广大中低收入群体增收渠道不多,收入增长较慢,成为影响扩大消费不可逾越的坎。
这是因为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②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与居民收入差距关系密切
③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影响
④缩小收入差距是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治本之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现在全球使用智能手机的人越来越多,到2018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量将位居全球第一,达到13亿。
智能手机的使用,将带来智能手机品牌和价格的进一步分化。
这表明
①手机价格和品牌的变化受人们消费嗜好的影响
②生产取决于消费,智能手机的消费促使手机品牌的分化
③手机的生产方式决定了消费方式
④手机消费调节手机资源的流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目前,中国经济正转向消费驱动增长模式,消费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下列措施有助于促进居民消费的是
①拓宽居民投资渠道
②提高城乡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③提高银行存款利率
④推动供给侧改革,促使生活消费品更新换代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9.2017年天猫双十一公布了最终的销售额为1682亿元,今年再创历史新高,总销售额高达2135.5亿。
天猫双十一近十年来每年的销售额都是递增,这体现了我国居民的消费能力在不断增强。
我国居民消费力增强的根本原因
A.基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B.商品价格不断降低
C.我国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
D.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
10.2018年国庆长假期间,国内共接待游客7.26亿人次,同比增长9.4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99.8亿元,同比增长9.04%。
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强劲势头可能得益于
①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未来收入预期总体乐观
②人们消费观念转变,超前消费观念深入人心
③随着社会进步,人们更加注重身心健康发展
④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恩格尔系数呈上升趋势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1.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村7亿多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贫困发生率由1978年的97.5%下降到2017年的3.1%。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能够不断提高我国的消费水平。
这主要体现了
A.当前可支配收入影响消费水平 B.物价影响消费水平
C.缩小收入差距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 D.对未来收入预期影响消费水平
12.由下图可推断出我国()。
①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将提高
②将促进居民增收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战略支撑
③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
④城乡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差距仍然较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3.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28.26亿人次,比2017年同期增长11.4%。
我国旅游消费稳定增长主要得益于
A.景点门票价格有所下降
B.人们消费观念转变
C.居民收入水平提高
D.国家推动旅游业发展
14.“今天,你跑步了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的改变,跑步经济悄然兴起,刺激了服装、鞋子等传统产业的回暖,运动手表和智能手环等科技产品的出现,引发了人们对该类产品的追捧。
这一现象表明()
①消费促进产业的发展
②人们的消费行为越来越不理性
③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④消费方式的变化提高了消费水平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5.目前,我国农村居民汽车的保有量非常低。
依据国家相关政策,2019年,我国将推进“汽车下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对农村居民购买3.5吨及以下货车或者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给予适当补贴。
下列反映对“汽车下乡”实施补贴意图的正确传导路径是
①降低汽车价格
②带动经济发展
③拉动相关产业
④刺激汽车消费
⑤增加汽车供给
⑥降低购车费用
A.②一①一④一⑤B.⑥一④一③一②
C.①一④一③一②D.⑤一①一⑥一③
16.新修改的《消费者权益保障法》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
这意味着酒店的“开瓶费”、“最低消费”等“霸王条款”是违法的。
“霸王条款”主要侵犯了消费者的
A.知情权B.公平交易权C.受尊重权D.获得赔偿权1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增强消费能力,改善大众消费预期,挖掘农村消费潜力,着力扩大居民消费。
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支持信息、绿色、时尚、品质等新型消费,稳步促进住房、汽车和健康养老等人宗消费。
“十三五”规划纲要重视消费的主要原因是
①消费能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②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影响
③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决定作用
④消费对经济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8.菜市场就在家的附近,很多人还是会在电商平台订购新鲜蔬菜;因为懒得自己做饭,也懒得外出吃饭,外卖小哥成了救星。
近年来,衣柜整理师、家宴厨师、上门理疗师……各种新兴职业层出不穷,各种智能家居、奇思妙想的产品也借助于网络平台销售旺盛。
这类经济形式的兴起
①细化社会分工,促进了就业方式多样化
②形成新消费热点,带动了相关行业发展
③增加享受资料支出,助长了非理性消费
④提高商品价格,抑制了消费总量的增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夜间经济作为繁荣城市经济的题中应有之意,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北京市在2019年出台繁荣夜间经济促消费政策,鼓励重点街区及商场、超市、便利店适当延长营业时间,天津、成都、济南、青岛等城市也出台了类似的发展政策。
发展“夜间经济”()
①能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增强消费能力
②能推动服务业发展,助力城市经济转型升级
③会引导企业经营模式转变以对接供给侧改革
④能提升就业水平和质量,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0.目前,我国已进入个人消费个性化、多样化的新时代,新消费群体不断扩大,发展型消费、服务型消费日益增长,追求品牌、品质渐成趋势。
面对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要①倡导求异心理,追求标新立异②避免从众消费,提高消费质量和水平
③引导消费行为,科学理性消费④调整产品结构,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1.文化和旅游部综合测算,2019年国庆七天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82亿人次,同比增长7.8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497.1亿元,同比增长8.47%。
这说明()
①居民消费逐渐向较高层次发展②我国居民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③我国居民以享受资料消费为主④发展资料消费取替生存资料消费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2.新中国成立70年来,城乡居民收入保持了快速增长。
1949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49.7元,2018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228元,名义增长566.6倍,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59.2倍,年均实际增长6.1%。
材料表明()
①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
②要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③我国已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④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3.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发布《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指出,在消费类型方面要更加注重服务消费,在消费时间方面要突出假日和夜间消费,在消费模式方面要加快培育线上线下融合等新模式,在消费区域方面要重点发动县域消费引擎。
上述意见的提出是基于()
①收入分配公平促进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②优化市场供给将有利于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③新型消费的出现对产业升级具有引导作用
④扩大消费已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工作的主线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4.随着《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正式实施,让垃圾分类工作成为时尚又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让垃圾分类工作成为时尚,作为居民应()
①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提高消费水平和质量②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③做到量入为出,抑制信贷消费和超前消费④坚持科学分类,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5.2018上半年,我国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8.5%,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其中体育、健康、旅游等服务消费势头强劲,全国居民人均体育健身活动支出增长39.3%,医疗服务支出增长24.6%,旅馆住宿支出增长37.8%。
这表明我国
①居民的消费结构不断改善和优化
②文化消费正逐步取代物质生活消费
③消费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和动力
④文化消费水平已迈入发达国家行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目的表述,要破解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需要整休提升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为此,可以提高居民当前可支配收入,努力缩小居民的收入差距,②④选项入选。
①③选项均属于紧缩型的财政政策,不利于拉动经济的增长,故排除。
选C。
2.D
解析:D
【详解】
此题考查影响消费水平因素的知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解题关键是把握知识间的关系。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收入差距影响整体的消费水平,当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就会提高,故①正确;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途径是增加居民收入,解决就业问题,故②错误;货币发行量要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引发通货膨胀,故③错误;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故④正确。
故选D。
3.A
解析:A
【解析】适合贷款买房的人应具有的特征是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有偿还能力,①②项符合题意;储蓄存款较多的人一般不会选择贷款买房,③项说法错误;不需要房子的所有权的人也不会去贷款买房,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点睛】个人消费信贷的开办,顺应了国民日益增长的金融产品多元化需要,优化了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结构,增加了商业银行的创利渠道,也有利于启动市场、扩大内需,增加消费品生产,形成生产--消费--生产的良性循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个人消费信贷的开办,对引导个人有计划消费、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品质也有着极积意义。
4.D
解析:D
【解析】
【详解】
①说法错误,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制度观点错误;
②说法正确,随着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这提醒我们要不断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③说法错误,我们要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不是要扩大高收入者比重;
④说法正确,“随着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这提醒我们国家要在增加居民收入的基础上出台刺激消费的政策,④正确;
故选:D。
5.D
解析:D
【详解】
AC不合题意,材料曲线不能够说明企业的用工成本问题,也没有体现劳动者劳动技能对收入差距的影响。
B不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劳动者之间收入差距问题,并非是劳动者与国家之间的分配问题。
D符合题意,图中工资消费曲线a说明劳动者收入分配处于绝对公平状态,由曲线a向曲线b的不断运动说明收入差距在不断的扩大,曲线a向曲线b的运动说明收入差距在不断缩小。
收入差距会影响社会消费总量,收入差距越大社会消费总量越小,收入差距越小社会消费总量越大,故曲线a向曲线b移动有利于促进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提高。
故选D。
【点睛】
方法技巧
选择题考查的内容也不外乎三部分:识记、理解、运用。
近年的考试中理解、运用的比重增加,很少看到识记的题型,识记已经渗入了理解和运用中。
我们做每一道政治选择题都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题干提供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甄别、遴选。
可见,选择题也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处理信息的能力。
因此技巧始终是技巧,不能
代替基本功。
要想解答好选择题,首先,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准确把握概念和原理。
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是选择题主要考查内容,否则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
第二,养成好的习惯:做题习惯,如建立错题本,或在资料中对不同难度的题做不同的标记,对反复出错的题进行重点分析;总结选择题的干扰方法和做题经验。
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好的思维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
只要我们能夯实基础,注重培养能力,善于总结和灵活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在高考中是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的。
6.A
解析:A
【解析】
【详解】
近年来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改观,广大中低收入群体增收渠道不多,收入增长较慢,成为影响扩大消费不可逾越的坎。
这是因为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与居民收入差距关系密切,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降低,①②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影响,③项与题意不符;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是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治本之策,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点睛】
如何提高消费水平?
①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最根本的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③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影响。
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就必须增加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其后顾之忧。
④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降低。
要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关注社会公平。
7.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影响消费的因素、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现在全球使用智能手机的人越来越多,到2018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量将位居全球第一。
这说明手机价格和品牌的变化受人们消费嗜好的影响,①适合题意;智能手机的使用,将带来智能手机品牌和价格的进一步分化。
这表明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手机消费调节手机资源的流向,④适合题意;生产决定消费,②颠倒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排除;本题并未涉及生产决定消费,排除③;故本题答案选C。
8.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提高城乡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能够刺激居民消费,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故②正确;生产决定消费,决定消费的对象,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为消费创造动力,可见,推动供给侧改革,促使生活消费品更新换代,有助于促进居民消费,故④正确;拓宽居民投资渠道,会刺激居民的投资行为,这不利于促进居民消费,故①不符合题意;提高银行存款利率会吸引居民进行储蓄,这不利于刺激居民消费,故③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收入与消费的关系: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
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比较快;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降。
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②居民消费水平也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如果预期收入高,消费水平可能就高;反之,人们就会节制当前的消费。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
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9.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我国居民消费力增强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经济的持续增长,A项符合题意;价格影响消费,但不是居民消费力增强的根本原因,B项说法错误;我国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是我国居民消费力增强的直接因素,而不是根本原因,C项说法错误;居民消费观念影响消费,但不是我国居民消费力增强的根本原因,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点睛】
影响消费的客观因素有根本因素:经济水平、直接因素:收入水平(当前收入、预期收入、收入差距)和其他因素:物价等;主观因素有消费心理和消费观。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越高,表明家庭生活水平越低;恩格尔系数越低,表明家庭生活水平越高。
10.C
解析:C
【详解】
经济发展水平对消费的影响是根本性的,收入是消费基础和前提。
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强劲势头可能得益于随着社会进步,人们更加注重身心健康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未来收入预期总体乐观,①③适合题意;超前消费是指脱离自己的收入水平和收入能力的盲目消费行为,它以追求享乐为目的,以消费高品牌、高档次的商品为特点,是一种不顾生产发展的可能和家庭收入的多少而盲目攀比、不计后果的消费方式,②错误;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收入增加,恩格尔系数呈下降趋势,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点睛】
判断一种消费行为是否是超前消费,关键要看是否超出了家庭收入能力这个动态因素。
如果贷款消费是建立在自己的收入能力或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的范围内,那么,这种贷款消
费就是适度消费,不是超前消费。
对那些收入不稳定、对未来收入不看好的个人或家庭,贷款消费则是不可取的。
11.C
解析:C
【解析】
【详解】
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可见,材料中“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能够不断提高我国的消费水平”,这主要说明了缩小收入差距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故C正确;可支配收入就是拿到手的收入,即工资收入中扣除掉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公积金、个人所得税等剩下的那部分,可见,材料没体现当前可支配收入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故A排除;B选项强调的是一般来讲,物价高,消费水平低,物价低,消费水平高,可见,材料没体现物价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故B排除;预期收入是指预计未来一定时期可以取得的收入,可见,材料没体现未来收入预期影响消费水平,故D排除。
故选C。
12.D
解析: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城乡居民收入都在不断增加,但是城乡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差距仍然较大。
③④项符合题意;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将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逐步降低,①项不符合实际;居民收入分配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不属于生产力范畴,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13.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我国旅游消费稳定增长主要得益于居民收入水平提高,C项符合题意;价格、消费观念、国家政策等都是影响旅游消费的因素,但都不是主要因素,ABD 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点睛】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
居民的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同时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也有密切的联系。
14.B
解析:B
【详解】
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的改变,跑步经济悄然兴起,刺激了服装、鞋子等传统产业的回暖,这一现象表明消费促进产业的发展,①符合题意。
③:运动手表和智能手环等科技产品的出现,引发了人们对该类产品的追捧,这表明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③符合题意。
②:人们的消费行为越来越理性,而不是越来越不理性,②说法有误。
④:材料没有强调消费方式的变化,同时消费方式的变化也与消费水平的提高无直接关系,④排除。
故本题选B。
【点睛】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15.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促进消费的相关知识。
购车补贴没有降低汽车价格,ACD均传导有误。
对农村居民购买3.5吨及以下货车或者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给予适当补贴,可以降低农民购车费用,农民购买汽车需求增加,刺激汽车消费,进而拉动汽车相关产业发展,最终带动经济发展。
故“汽车下乡”实施补贴意图的正确传导路径是⑥一④一③一②,本题选B。
16.B
解析:B
【详解】
本题考查消费者的权利。
B:“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强调的是对消费者要公平,这说明“霸王条款”主要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B符合题意。
ACD:材料未强调知情权、受尊重权、获得赔偿权,ACD排除。
故本题选B。
【点睛】
材料型选择题。
题型特点:题干的内容,多是选取现实政治生活或经济生活中的重大事例,要求学生思考并正确回答材料中所包含的基础知识,或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和评价,指出材料中所蕴含的基本原理。
解题方法:解答这类题目时,应首先读懂题干中材料的意思,特别是抓准材料中的中心词或关键词,以准确把握题干的主旨。
然后,再逐一对选项排查,将观点错误的选项舍去。
在排误后对观点正确的选项加以比较,选出最符合题干主旨的那一项。
17.B
解析: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