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华丰造气厂有限公司二甲醚项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潮州市华丰造气厂有限公司二甲醚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写本)
编制单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二ΟΟ七年十一月
项目名称:潮州市华丰造气厂有限公司二甲醚项目
建设单位:潮州市华丰造气厂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法人代表:张剑鸣(高工/所长)
评价证书:国环评证甲字第2801号
项目负责人:王星星(研究员,环评工程师证0002006,登记证A28010230400)报告书编写人员责任表:
报告书审核:钟昌琴(高级工程师,环评登记证号A28010190600)
报告书审定:董林(处长/研究员,环评岗证字第A28010141000)
目录
1、建设项目概况 (1)
1.1 建设项目名称、地点、建设单位、性质 (1)
1.2 建设项目工程主要内容 (1)
2、资源利用及污染物排放 (2)
2.1 能源的种类和用量 (2)
2.2 水的来源、用量和再利用 (2)
2.3 污染物排放情况 (2)
3、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 (4)
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
4.1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
4.2声环境影响分析 (6)
4.3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6)
4.4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7)
5、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8)
5.1 施工期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8)
5.2 运行期环境保护减缓措施 (10)
5.3 风险防范措施 (12)
6、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 (13)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1、建设项目概况
1.1 建设项目名称、地点、建设单位、性质
项目名称:潮州市华丰造气厂有限公司二甲醚项目。

建设地点:广东省饶平县所城镇大埕湾,地理位置如图1-1。

建设单位:潮州市华丰造气厂有限公司。

项目性质:新建项目。

1.2 建设项目工程主要内容
为由贸易型的企业转变为石化生产-贸易型企业,实现根本性的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企业的活力与竞争力,华丰造气有限公司拟在华丰石化基地内开展建设总规划100万吨,首期20万吨/年二甲醚项目。

项目首期总投资10138万元人民币,环保投资135万,占总投资的1.33%。

生产中项目将采用甲醇气相脱水制二甲醚技术,用甲醇作为原料生产二甲醚。

首期20万吨/年二甲醚生产装置布置在潮州市华丰造气厂的西南部。

原料罐区利用现有的20000m3LPG冷罐一台,在新建装置的北侧;成品罐区布置在厂区的中部;汽车装车设施、总变电所、消防设施等公用工程均与现有的配套进行调整、扩建。

图1-1 潮州华丰二甲醚项目地理位置图
2、资源利用及污染物排放
2.1 能源的种类和用量
生活用能为电能和液化石油气,属清洁能源。

而工业用能为电能。

电能来自华丰造气厂现有0.4kV配电所,消耗量为1.16×107 kwh /a。

2.2 水的来源、用量和再利用
本项目给排水依托华丰造气厂现有设施。

工业用水来源主要为自来水。

自来水接自饶平至电厂的DN600管线,供水量为250吨/时。

首期生产用水新水用量为464448吨/年,生活用水3000吨/年。

回用水量为164368吨/年,水重复利用率为35.4%。

水量平衡见图2-1。

图2-1 项目首期工程水量平衡图
2.3 污染物排放情况
2.3.1 项目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图2-1 项目流程及产污环节示意图
2.3.2 运营期主要污染影响因素
运营期的主要污染为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

首期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见表2-1:
表2-1 首期污染物排放量汇总 (单位:t/a)
3、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
本项目通过资料调研和实地考察,确定项目区域环境功能属性如表3-1到表3-2。

表3-1 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区划表
表3-2项目所在地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表
序号 功能区名称
范 围
主要使用功能
水质目标
备注 1 大埕湾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功能区 从福建交界处至大埕上东哨所
海洋生态保护 二 已建县级保护区 2 大埕湾二类功能区 从上东哨所至柘林虎嘴
港口工业 三 项目所在区 3 柘林、东风埭养殖排污功能区 大礁小屿经东风埭水闸至碧州饭包山 养殖排污 二 包括西沃岛
4
红山埭多功能区
碧州饭包山至三百门堤坝
港口、工业、养殖、排污

项目区域环境保护目标如表3-3~表3-5。

表3-3 评价区附近海域保护目标
表3-4 大气环境保护目标
表3-5 5公里范围内人口集中居住区和社会关注区
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1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1.1施工期废水排放影响分析
开发建设期废水主要是来自暴雨的地表径流,基础开挖可能排泄地下水,施工废水及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

通过一系列的环保措施,施工期的水环境影响短暂,影响不大。

4.1.2 运营期污水零排放分析
本工程污水主要包括生产废水(含工艺废水、化验室排水、洗罐废水、地面冲洗废水、循环冷却水排水等)和生活办公污水等。

项目产生的废水经过深度处理达到中水回用标准后回用于循环补充水。

项目首期工程共产生废水20.546t/h,处理达标后全部用作循环水站补充水,同时需补充新鲜水58.056t/a。

由此可以看出,项目产生的污水量小于项目的用水量,可以全部回用,因此项目对水环境影响不大。

同时污水的回用也减少了新鲜水使用量,更有利于环保,但建设单位应当在项目营运过程中严格管理,落实污水防治措施,保证污水不对外排放,不对附近地表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4.2声环境影响分析
4.2.1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项目施工范围及场地,按照点源传播衰减模式估算,现场施工的机械噪声以平均92dB(A)的源强计算,昼间施工的噪声基本能达到上述的施工场界标准,并且由于项目远离噪声敏感点,对周围产生的影响不大;但夜间施工的噪声一般都超标,超标值在5~8dB(A)。

因此,应把噪声级较大的现场施工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使施工期的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减至最低程度。

4.2.2运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位于化工区内,主要噪声源有二甲醚压缩机动力设备的噪声源(80~90
dB(A)),空压站的空压机噪声源(80~90dB(A))、各类水泵噪声源(75~80 dB(A))及各类装卸机械、运输车辆等项目。

采取减振、隔声、低噪声电机等降噪措施后,其源强低于70 dB(A)。

叠加本底值后在昼间和夜间基本都可以很好的满足声环境功能要求。

因此,项目噪声对声环境的影响较小。

4.3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4.3.1施工期大气的影响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间,施工车辆的废气排放及施工现场的扬尘可能对施工人员及施工场地附近居民和环境都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4.3.1 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二甲醚无组织排放在常年主导风向条件下,常风最大落地浓度增值为0.295mg/m3,占评价标准的57.84%。

小风最大落地浓度增值为0.401mg/m3,占评价标准的78.63%,小风情况下落地浓度增值略比常风大。

但由于饶平县常年风速较大,且主导风向明显,在主导风下风向项目附近不存在居民住宅区等环境敏感点,故环境影响相对较小。

4.4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4.4.1 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建筑垃圾主要包括平整场地或开挖地基的多余泥土,施工过程中残余泄漏的混凝土,断砖破瓦,破残的瓷片、玻璃、钢筋头、金属碎片、塑料碎片、抛弃在现场的破损工具、零件、容器甚至报废的机械等。

这些废弃物多为无机物,其中大部分对水、大气环境及生物链的直接影响不大,其主要影响在于景观。

4.4.2 运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本项目的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及处理处置情况如表4-1所示:
表4-1首期工程固体废物利用和处置情况
建设项目基本没有工业固体废弃物外排,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处置,在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可以得到妥善处理处置,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对环境影响不大。

5、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环境保护措施是环评工作的重点内容,针对环境影响评价中提出的各种不利影响,分析施工期和运行期提出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5.1 施工期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针对项目施工期可能带来的生态景观破坏、水土流失、水污染、施工扬尘以及施工噪声等环境影响,提出有效的污染控制防护、恢复措施和建议。

5.1.1 施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
(1)在施工场地建设临时导流沟,并在排放口前设置雨水缓冲池,将暴雨径流引至缓冲池充分沉淀后再排放至排水管道,避免雨水横流现象。

(2)在施工人员驻地建设三级化粪池,处理施工人员产生的厕所粪便污水。

采取上述施工后,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可以有效地做好施工污水地防治,减轻对水环境的影响。

(3)在施工场地设置循环水池,将设备冷却水降温后循环使用,以节约用水。

(4)设置沉淀池,将设备、车辆洗涤水简单处理后循环使用。

(5)工地食堂应设置隔油隔渣池,对餐饮污水进行简单的预处理。

5.1.2 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1) 施工上,要尽量求得土石工程的平衡,减少弃土,做好各项排水、截水、防止水土流失的设计,做好必要的防护坡。

(2) 在施工中,应合理安排施工计划、施工程序,协调好各个施工步骤,雨季中尽量减少地面坡度,减少开挖面,并争取土料随挖、随运,减少推土裸土的暴露时间,以避免受降雨的直接冲刷,在暴雨期,还应采取应急措施,尽量用覆盖物覆盖新开挖的陡坡,防止冲刷和塌崩。

(3) 在厂区以及道路施工场地,争取做到土料随填随压,不留松土。

同时,要开边沟,边坡要用石块铺砌,填土场的上游要设置导流沟,防止上游的径流通过,填土作业应尽集中和避开暴雨期。

(4) 在工程工场地内需构筑相应容积的集水沉沙池和排水沟,以收集地表径流和施工过程产生的泥浆水,废水和污水,经过沉沙,除渣和隔油等预处理后,才排入排水沟。

(5) 运土、运沙石卡车运输时装载不宜太满,保证运载过程不散落。

(6) 对不布设厂房设施的空地,施工期间及时种树,种草皮以绿化。

5.1.3 施工粉尘的防治措施
施工期对空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工程车辆的尾气及车辆行驶及工程推土过程中的扬尘污染,防治措施如下:
(1) 地表清理平整工程按小片逐步推进,不要大面积施工,避免扬尘面太广,开挖出来的泥土和拆解的土应及时运走处理好,不宜堆积时间过长和堆积过高,因为临时堆积,会被刮扬起尘土。

(2) 工地运料车辆在运输沙、石、余泥等建筑材料及建筑废料时,不得装得过满,防止洒在道路上,造成二次扬尘。

(3) 及时清扫因雨水夹带和运输散落在施工场地和路面上的泥土,减少卡车运行过程刮风引起的扬尘。

如遇大风天气,应将运输中易起尘的建筑材料及建筑余泥盖好,防止被大风吹起,污染环境。

(4) 施工车辆必须定期检查,破损的车厢应及时修补,严禁车辆在行驶中沿途振漏建筑材料及建筑废料。

(5) 在施工车辆经常行驶的泥路上应铺上颗粒较大的石米,并经常洒水冲洗,可有效防止车轮粘上泥土。

(6) 车辆出工地时,应将车身特别是车轮上的泥土洗净。

经常清洗运载汽车的车轮和底盘上的泥土,减少汽车过程携带泥土杂物散落地面和路面。

(7) 在施工工地出口附近经常会有较多的建筑废料洒落并造成污染,根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施工单位应及时清理及冲洗干净。

5.1.4 施工噪声影响减缓措施
(1)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和施工进度,宜控制在白天进行,并加强对施工现场、运输线路的监督管理,对噪声比较高的设备采取相应限时作业,避免对附近敏感点的影响。

(2)优先选择性能良好的高效低噪施工设备,日常应注意对施工设备的维修保养,使其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例如以钻桩机替代冲击打桩机,以焊接替代铆接,以液压工具替代气压冲击工具等。

(3)施工中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l2523-90);
(4)在挖掘作业中,尽量避免使用爆破手段,在高噪声设备周围设置屏蔽物,可能的话,安装消声器,以降低各类发动机的进排气噪声。

(5)施工现场合理布局:将施工现场的固定噪声源相对集中,并充分利用地形。

(6)设施单位在工程开工前15天内向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部门提出申报,并说明拟采用的防治措施。

5.1.5 固体废弃物处理措施
(1)对可重复利用的施工材料尽量回收再使用,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
(2)废弃砖石杂物需集中进行处置;
(3)加强安全施工教育与严格执行装卸操作规程,防止乱倒乱卸,抛弃废物;
(4)制定模范工地条例,加强环境卫生教育与监督管理。

5.2 运行期环境保护减缓措施
针对项目建成后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影响,主要是罐区和装车过程中无组织排放产生的甲醇和二甲醚,设备运转产生的噪声,生活垃圾和工业固废等,提出有效的污染控制防治措施和建议。

5.2.1 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1)本装置废气主要为副反应产生的不凝气,首期年排放废气量2800t/a,主要成份为甲醇、二甲醚、CO、CO2、H2和CH4等,不凝气经洗涤塔充分回收二甲醚后,通过火炬系统燃烧;
(2)为减少灌区的无组织排放,项目采用LPG密闭冷冻罐储存甲醇及二甲醚,有效的降低了大小呼吸带来的损失。

(3)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各种操作规程:储罐的密封程度高, 自然通风损耗会减少,要定期对储罐及其附件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
(4)加强设备维护保养,所有机泵、管道、阀门、鹤管等连接部位、运转部分鹤静密封点部位都应连接牢固,做到严密、不渗、不漏、不跑气;储罐增上二层密封, 减少原料的蒸发损耗;
(5)控制装卸的温度和流速,介质温度高、易挥发、流速快、压力高,喷溅、搅动就大,造成的损耗也大;
(6)为减少装卸作业中的部分化工品泄漏,采用性能良好的装卸车鹤管,并在易发生滴漏的地方设置吸毡等装置;
(7)由于罐内排出气体中浓度与环境有关,因此在夏天应采用水喷淋方法降低贮罐的温度,从而减少原料蒸汽的排放;
(8)缩短进原料的时间间隔, 尽可能使储罐保持在较高的液位储存, 减少储罐内
的气体空间,降低原料的饱和损耗;
(9)罐区承压相同、储存原料种类相同的储罐的气体空间尽量用管线连接起来, 配上集气罐,收集过剩的混和气再送回到储罐, 可以大大降低油品的大呼吸损耗。

5.2.2 水污染防治措施
本工程污水主要包括生产废水(含工艺废水、化验室排水、洗罐废水、地面冲洗废水、循环冷却水排水等)、生活办公污水及初期雨水等,其中循环冷却水排水属清净水,不进入中会回用处理装置,其余废水进入回用处理装置处理回用。

项目生产废水的主要污染物为甲醇,甲醇的可生化性好,适宜用生化处理工艺,生物接触氧化污染物去除率为75-80%,经生化处理后出水进行活性炭吸附及消毒等深度处理后,可达到中水回用标准。

5.2.3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措施
本项目营运期间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废催化剂、污水处理污泥和生活垃圾等。

(1) 废催化剂
废催化剂主要成分为γ-Al2O3等,危废编号为HW06,每三年更换一次,首期年均产生量14.8t/a,由催化剂厂家回收,不对外排放。

(2) 污水处理站污泥
根据污水厂处理的污水量计算,首期工程产生的污泥约75t/a,因污水中不含重金属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产生污泥属于一般工业废物,由有资质公司按一般工业废物进行处理处置。

(3)污水处理站活性炭
根据设计资料,项目首期污水处理的活性炭每三年更换一次,用量为6m3,年产生量为2 m3,按每立方0.45吨计算,则每年产生量为0.9吨,属于一般工业废物,由有资质公司按一般工业废物进行处理处置。

(4)生活垃圾
本项目首期20万吨二甲醚工程员工为30人,按1kg/d人计,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30kg/d,年产生生活垃圾约10t/a,交由环卫部门及时清理。

因此建设项目基本没有工业固体废弃物外排,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处置,在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可以得到妥善处理处置,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对环境影响不大。

5.2.4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1)采购性能好、噪声低的机械设备和运输设备(车辆),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噪音。

(2)较大的噪声源在设备安装或改造时,对噪声源进行屏蔽、隔声、防震、消声、减小声能的辐射和传播,用隔声房间、隔声墙、安装消声器等环保措施,如空压机、风机采取隔声、消音等措施。

(3)保持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因设备运转不正常时噪声往往增大,要经常进行保养,加润滑油,减少磨擦力,降低噪声。

(4)调整不合理的布局,使高噪声设备尽可能远离噪声敏感区,并使高噪声设备尽可能安置在低位处,减少声能对远距离的传播。

(5)合理布置噪声敏感区中的建筑物功能和合理调整建筑物平面布局,把非噪声敏感建筑物或房间靠近噪声源,噪声敏感建筑物或房间远离噪声源。

同时做好厂区内外环境的绿化工作,据许多地方的经验,树木和草坪对噪声有一定的吸收和阻尼作用,在厂区内空地和厂界附近种植树木花草,既可美化环境,又可吸声减噪,一举两得。

5.3 风险防范措施
5.3.1 大气环境污染防范措施和应急、减缓措施
火灾和爆炸的防范措施
①安全员责任制度:明确每个工作人员在消防安全管理上的职责、责任。

②防火防爆制度:加强对各类火种、火源和有散发火花危险的机械设备、作业活动,以及可燃、易燃物品等的控制和管理。

③用火审批制度:依据前述事故树分析,危险区违章动火是引发罐区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加强用火审批制度。

在非固定点进行明火作业时,必须根据用火场场所危险程度大小以及各级防火责任人,规定批准权限。

④安全检查制度:各类储存容器、输送设备、安全设施、消防器材,进行各种日常的、定期的、专业的防火安全检查,并将发现的问题定人、限期落实整改。

⑤其他安全制度:如外来人员和车辆入库制度,临时电线装接制度,夜间值班巡逻制度,火险、火警报告制度,安全奖惩制度等。

综前所属,本项目在物料容易发生泄漏处安装自动在线浓度监测报警仪,当有物料泄漏时能及时报警,以便在第一时间及时处理。

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发生,园区监测站将启动环境污染应急预案,成立环境保护组,在厂内应急监测小组的配合下,负责对事故现场污染区进行应急监测,包括事故规模、事态发展的去向、事故影响边界、气象条件,
污染物浓度、流量、可能的二次反应有害物及污染物质滞留区等,事故处置过程中要及时提供上述监测数据。

5.3.2污水处理厂事故防范措施
⑴进水污染事故的防范对策
为了保证污水处理工程的稳定运行,要求各个车间在发生事故排放时,应关闭污水排放管,直接将污染物质排入事故储池(4000m3,与消防废水的收集池合建),避免给厂区污水处理厂带来冲击负荷。

⑵污水处理工程事故对策措施
①提高事故缓冲能力
为了保证事故状态下迅速恢复处理工程的正常运行,主要水工构筑物必须留有足够的缓冲余地(如附加相应的事故处理缓冲池),并配备相应的处理设备(如回流泵、回流管道、仪表及阀门等)。

②配备流量、水质自动分析监测仪器
操作人员应及时调整运行参数,使设备处于最佳工况,以确保处理效果最佳。

③选用优质设备
污水处理工程各种机械电器、仪表,必须选择质量优良、故障率低、便于维修的产品。

关键设备一备一用,易损配件应有备用,在出现故障时应尽快更换。

④加强事故苗头监控
定期巡查、调节、保养、维修,及时发现有可能引起的事故异常运行苗头。

主要操作人员上岗前应严格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

6、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
本评价对广东潮州华丰二甲醚建设项目地区进行了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调查与评价,对项目建设中、建设后的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利用模式模拟预测了该项目建设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对项目采取的环保措施进行了技术、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分析论证,以报纸、网络、调查表和简要报告等形式广泛征求了公众意见,并提出了污染物污染防治措施、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计划等。

评价结果表明:本工程的建设符合我国产业政策,项目工程选址符合广东省、潮州有关发展规划及环境功能区划,项目所在地位于已经批准的华丰石化基地内,厂址周围没有居民点和敏感保护目标,项目废水经深度处理后回用,实现污水零排放;在运行中落实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加强风险管理,对环境的影响可以满足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

因此,如果项目建设严格执行“三同时”,落实各项环保措施和风险防范措施,建成投产后保证各项环保设施正常运行,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项目建设可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