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测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洋溢着浓郁的书香气,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

B.《咏雪》中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不同,这里的“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青的一代人。

C.《咏雪》中的“柳絮”,在写法上,将动态化为静态,把寒冷的雪天,化为秋天的萧瑟,是常景中的新意,给读者别开生面之感。

D.《咏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雪”比作“柳絮”,比作“撒盐空中”。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走到你做祷告
..这花香。

..的小庭院时,你会臭到
B.半夜里听见繁杂
..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的雨声,早起是浓荫
C.徘徊
..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丁,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D.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
..?
..天空下的阴蔽
3.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B.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

C.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D.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6年,受到种植面积调减以及生长期不利天气的影响,玉米种植面积比上年减少将近136万公顷多。

(将“减少”改为“降低”)
B.上海一公司捐赠的1200万元将用于定向奖励学校优秀学生开展海外研修、国际交流、联合培养等。

(在句末加“项目”)
C.花鼓、刺绣、剪纸等地方特色教育课程,既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也保护和传承了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将“保护”和“传承”交换位置)
D.表情包传播效率较高的原因是新媒体环境下用户“视觉化”“碎片化”的阅读习惯的缘故。

(去掉“的原因”或“的缘故”)
5.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项是()
A.北海的菊花开了,史铁生答应坐轮椅去看看;母亲于是喜出望外
....,还絮絮叨叨起来。

B.困意来袭,翻来覆去
....就是睡不着觉,让人很痛苦。

C.约翰逊-弗里兹表示,美国是时候改变咄咄逼人
....的姿态,与中国进行合作了。

D.正月初一,同安区民俗文化展演为市民献上了一场惟妙惟肖
....的新春文化盛宴。

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B.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喇喇啦啦”地飘落。

C.“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D.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二、句子默写
7.默读课文填空。

(1)《咏雪》中哪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书香之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咏雪》中两个孩子咏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咏雪》中写出谢公为孩子们对雪比喻,感到满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写出友人知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陈元方用来反驳友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陈元方不愿意原谅友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8.请你参加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面的题目。

(1)请写出一个你搜集到的有关交友的格言、古诗或故事。

(2)阅读下面的对话,说说谁才是真正的朋友?为什么?
你和张兴、林枫刚放学准备回家。

这时:_______
张兴说:“学校后操场那里有人打架,我们去看看吧,咱们不动手,就看看!”
林枫说:“这种事情千万别掺和,就算你不打别人,要是被殃及池鱼,伤了自己怎么办?而且这也不是什么好事!”
你觉得他们说的都对,不知怎么选,这时:_______
林枫说:“咱们还是回家吧,不然家人会担心的,回去看看书也好啊。

我跟你们说,我最近发现了一本科技杂志,非常有意思,你们也看看?”
张兴:“你够了吧,上学看书,回家还看,不成书呆子了,我要回家打游戏,咱们组团吧!”
……
(3)请你思考一下,如何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和练秀才杨柳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①,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①曲尘丝:指颜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

9.全诗写了哪些意象?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10.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做简要赏析。

五、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卓茂①尝②出门,有人以其马。

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矣?”对回:“月余日矣。

”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而右。

将去,领而谓曰:“若非公③马,幸④至丞相府归我。

”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谐丞相府归马。

注释:①卓茂,人名,字子康,西汉元帝时,以博学为通儒,曾任丞相府史事、传相府归我。

郎等职。

②尝:曾经。

③公:对人的尊称。

④幸:希望。

1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去后乃.至乃.诣丞相府归马
B.则是.无信心知非是.
C.元方入门不顾.顾.而谓曰
D.若.非公马未若.柳絮因风起
1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丞相府归马。

1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
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
14.谈谈你从这两则故事中分别得到了什么启示。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散步
莫怀戚
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说。

⑧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5.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16.第④段中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17.阅读第⑧段,简要分析作者这样结尾的作用。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ㅤㅤ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文章题目看,作者回忆的往事发生在:_____,表达了对母亲 _____之情:同时在经受过命运残酷打击,懂得母亲的伟大和期望后感悟到:_____。

(2)作者双腿瘫痪后,从行为到心理有哪些变化?
(3)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

①她忽然不说了。

②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4)第三段母亲提议“去北海看菊花”有何用意?
(5)结尾处描写各色的花竞相开放有何用意?
七、作文
19.生命中有很多美好的人和事值得珍藏,请以“珍藏”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使用行文线索
(2)不少于6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