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一)生物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沙市一中2024-2025学年度高三阶段性检测(一)
生物学试卷
时量:75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了解组成细胞的分子等相关知识,可以指导我们注重营养的均衡,进行科学健身。
下列关于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合理的是
A.人体细胞内钙含量高于钾,钙的作用更重要
B.糖类和脂肪都能为生命活动供能,都是细胞内主要的储能物质
C.高温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变得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
D.谷物中含量最丰富的多糖是淀粉和麦芽糖
2.螺旋藻(属蓝细菌)是一种中药材,可用于减轻癌症放疗、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免疫功能等。
下列有关螺旋藻的叙述,错误的是
A.螺旋藻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是自养型生物
B.螺旋藻和黑藻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C.螺旋藻通过细胞增殖的方式进行繁殖,说明其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细胞
D.光照条件下,螺旋藻体内水的光解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3.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学实验中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鉴定CO2时,出现蓝色→黄色→绿色的颜色变化
B.常温下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适量的双缩脲试剂,能够观察到紫色现象
C.在DNA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混匀后溶液立即变成蓝色
D.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台盼蓝染液,活细胞被染成蓝色
4.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蔗糖酶不能水解淀粉和纤维素,体现了酶的高效性
B.RNA聚合酶能识别和结合特定的DNA序列
C.ATP水解酶合成基因在未激活的记忆细胞中不表达
D.ATP分子由脱氧核糖和腺嘌呤、磷酸三种小分子物质组成
5.糖皮质激素(GC)可以调节内环境稳态,协调机体对压力的适应性反应。
以小鼠为材料进行相关实验,发现长时间服用一定剂量的皮质醇(一种糖皮质激素)会导致焦虑和抑郁行为的出现,以及海马脑区细胞增殖和海马脑区体积的变化,这些情况出现的原因可能是中枢应急回路的神经活动受到抑制,进而导致参与主动行为应对的区域去抑制。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糖皮质激素在体内的浓度可能影响人脑的认知功能
B.垂体是糖皮质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共同的靶器官
C.下丘脑是内分泌调节的枢纽,也是神经调节的最高级中枢
D.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髓质轴促进皮质醇释放
6.北美大灰熊和亚洲黑熊的祖先属于同一物种,由于地质运动,亚洲和美洲的陆桥断裂,两种熊的祖先被隔离开来,经过长期进化形成了两个不同物种。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这两种熊的形成过程中,首先出现地理隔离然后出现生殖隔离
B.两种熊产生生殖隔离后,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再改变
C.北美大灰熊和亚洲黑熊差异的形成与两地不同的环境有关
D.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的差异为研究两种熊的亲缘关系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证据
7.我国是农业古国,是全球农业发生最早的国家之一,下列关于农耕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合理密植:保证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以增强光合作用
B.农田间作:应选高秆与矮秆、根深与根浅的作物间种
C.“风雨一阵,棉长一寸”:水分越多,越能提高棉花产量
D.“一亩三甽,岁代处”:田垄和田沟的轮番更替有利于庄稼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无机物
8.高角羚是非洲中小型食草动物,遇到狮子等捕食者时,群体中所有高角羚脚踝部位的跖骨腺均会散发出一种独特的气味,这种气味既能最大限度地避免高角羚之间的相撞,又有利于警报解除后高角羚找到大部队。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高角羚跖骨腺产生的物理信息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B.这种独特的气味调节了种间关系,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若高角羚群体突然失去了产生这种气味的能力,则其K值会升高
D.若草原上高角羚种群数量上升,则高角羚所采食植物的数量增长会受到抑制
9.霉豆腐渣的原料是加工豆腐或豆浆后剩下的“副”产品——豆腐渣。
采用传统发酵的办法,利用毛霉糖化淀粉和分解大豆蛋白的能力对豆腐渣进行加工,大致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豆腐渣烘干的主要目的是灭菌
B.拌霉即接种,与家庭酿制葡萄酒一样,都采用自然接种的方法
C.图中“?”处的条件是密封无氧
D.在发酵过程中,豆腐渣中的蛋白质被分解成甘油和氨基酸
10.牵涉痛是指由某些内脏疾病引起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的现象。
例如心肌缺血时,除心前区疼痛外还常感到左肩和左上臂疼痛,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神经中枢无法判断刺激来自内脏还是体表(如下图)。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①和③、②和③之间都能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息
B.图中①②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结构
C.脊髓可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痛觉
D.特定部位的疼痛可以提示某些内脏疾病的发生
11.黄瓜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开雌花还是雄花受基因表达、环境和激素等多种因素的调控。
乙烯可促进黄瓜雌花的形成,赤霉素可促进雄花的形成;长日照、高温条件能促进黄瓜雄花形成,而短日照、低温条件能促进雌花形成。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黄瓜植株上花的性别与性染色体有关,雌花和雄花中mRNA存在差异
B.夏秋季节可通过喷施乙烯利提高黄瓜产量
C.长日照和短日照影响花的性别与黄瓜中的色素有关
D.植物激素一般由植物细胞产生,人工合成的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
12.辣椒素是辣椒的活性成分,对人有刺激性并可在口腔中产生灼烧感,不仅能作为一种调味品,还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医药、工业等领域。
利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获得辣椒素的途径如图所示。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外植体需要进行灭菌处理后才能接种到培养基上
B.①过程和②过程的培养基成分中植物激素的比例有差异
C.②过程不需要光照,这一过程中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通过高产细胞系获得辣椒素的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4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
13.1957年,克里克提出了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对中心法则作出了补充,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豌豆叶肉细胞中,①过程可以是核DNA的遗传信息流向核DNA
B.HIV侵染辅助性T细胞后进行③过程时需要HIV提供的酶
C.⑤过程的碱基配对方式与④过程完全相同
D.③⑤过程都是通过研究RNA病毒对中心法则进行的完善
14.为了研究休牧对高山草甸群落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不同休牧时间和传统放牧的对照实验。
如图表示不同实验条件下牧草生长旺季主要植物类群重要值(用来反映某一物种在群落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即
物种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的关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注:CK表示对照
A.休牧改变了莎草科植物与阔叶型可食草的种间关系
B.休牧使群落的优势物种由阔叶型可食草替换成了莎草科植物,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C.随着休牧时间的延长,毒害草的重要值下降,可能与其生长较缓慢有关
D.休牧期间,高寒草甸群落的水平结构会发生改变,垂直结构不会发生改变
15.研究人员利用大鼠(2N=42)、小鼠(2N=40)两个近亲物种创造出世界首例异种杂合二倍体胚胎干细胞(AdESCs),为研究进化中不同物种间性状差异的分子机制和X染色体失活提供了新型的有力工具,具体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单倍体囊胚1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是40条
B.单倍体囊胚2是由大鼠受精卵经过早期胚胎培养获得的
C.可用PEG融合法诱导孤雌、孤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融合
D.AdESCs的培养基中需添加动物血清,并提供无菌纯氧气
16.果蝇的性别由X染色体的条数决定,只有1条X染色体的果蝇表现为雄性,有2条X染色体的果蝇表现为雌性。
科研人员用如图所示的果蝇作亲本进行了杂交实验(图示基因不在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雌雄个体产生的配子均有活力)。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雌果蝇的染色体数目和基因数目均未发生改变,X 染色体上基因顺序发生了改变
B.若雌果蝇的某个初级卵母细胞发生了染色体互换,则经减数分裂可能产生四种卵细胞
C.图示中的雌、雄果蝇杂交获得的F 1之间相互交配,F 2
中不含结构异常染色体的个体占D.若F 1出现了X dB X db Y 基因型的个体,可能是父本的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I 发生异常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道题,共60分)
17.(13分)野生金荞麦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根茎可入药,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近年来,随着金荞麦药用价值的不断开发,导致野生金荞麦资源遭到破坏式开采,濒临灭绝。
研究人员设置不同的遮荫程度(L 1不遮荫;L 2轻度遮荫;L 3重度遮荫)和施磷量(P 0不施磷;P 1施磷)的实验组合开展金荞麦人工种植方案的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本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选择长势相似的金荞麦幼苗进行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
(3)根据图1可知,在不施磷处理下,随着遮荫程度增大,金荞麦的单叶面积____________。
L 2P 0处理下金荞麦单叶面积大于L 1P 0处理,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4)由实验可知,为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最佳的金荞麦人工种植方案为____________。
18.(11分)“纳米曝气—生物膜—水生植物”一体化生态修复集成系统是当前城市黑臭河道治理常用技术手段,该系统分别从水体增氧、微生物负载增殖、植物吸收降解等途径对黑臭水体进行全面水质净化,有效地消除水体黑臭,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实现对河道的生物修复。
下图1是某河道生态修复工程流程图,图2是该河道的模拟修复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1
2
图2
(1)欲鉴定河道中漂浮的一层“绿膜”是绿藻还是蓝细菌,可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是否具有
____________来确定。
富含氮、磷的污水排入使该河道对藻类的环境容纳量_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纳米曝气机可产生纳米级的细小气泡,能快速增加水体溶解氧,有利于增强好氧生物的
____________,加速河道中的污染物降解。
治理过程中,可以种植挺水、浮水、沉水等植物;还可投放草食性鱼类,这两种治理方法利用的种间关系分别为____________。
(3)水体中放养食藻虫能有效降低藻类和有机碎屑的含量,这说明食藻虫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可能是
____________。
治理后,该河道水质得以恢复,水生植物层次分明,两栖类和鸟类等动物迁入增多,该群落发生的演替是____________(填“初生演替”或“次生演替”)。
19.(12分)研究发现抑郁症的发病与体内炎症反应有关。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激活免疫细胞释放炎症细胞因子,引起炎症反应。
慢性炎症等过度应激可引起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轴)持续激活,进而影响海马区(H区)结构及功能,使人表现出抑郁症状。
炎症细胞因子还可进入下丘脑等脑区,使5-HT能神经元等神经元活性增强,进而引起抑郁。
5-HT是一种能使人产生愉悦情绪的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很少被降解,大部分通过转运蛋白SERT回收进入突触前神经元。
回答下列问题。
(1)炎症细胞因子由免疫细胞分泌,可引发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相关反应,使炎症反应得到缓解。
这表明____________。
(2)炎症细胞因子可刺激下丘脑等脑区神经元,使5-HT的回收增强,炎症细胞因子还能降低与5-HT合成密切相关的色氨酸前体等物质的利用率,最终引起抑郁。
据此,提出关于抑郁症发生原因的假说:
_________。
若该假说成立,与正常人相比,抑郁症患者突触前膜SERT的表达量____________。
(3)为研究HPA轴持续激活引起H区损伤的机理,研究者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处理大鼠的H区,并检测H区兴奋性突触后膜的电流产生情况,以及突触前膜标志性蛋白SYN-1与突触后膜标志性蛋白PSD95的表达量。
H区突触后膜的电流产生情况的检测结果如图所示。
与对照组相比,CRH处理组突触后膜电流产生频率和幅度____________,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检测SYN-1与PSD95的表达量发现,与对照组相比,CRH处理组____________,说明CRH能抑制H区神经元间的突触形成。
(4)抗抑郁药物一般都通过作用于突触处来影响神经系统功能,请基于以上研究解释理由。
_____________。
20.(12分)某闭花传粉植物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由基因A、a控制;茎干有刺和无刺,由基因B、b控制。
研究人员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用红花无刺植株人工传粉给白花有刺植株,F1有红花无刺植株、红花有刺植株两种类型,F1中红花无刺植株自花受粉,F2表型之比为红花无刺∶红花有刺∶白花无刺∶白花有刺=6∶3∶2∶1。
实验二从F1两种表型中各选取一株,对它们和两个亲本的两对基因(A、a和B、b)进行PCR扩增,然后进行电泳分离,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图谱一为亲本白花有刺植株的电泳图谱。
回答下列问题:
(1)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
(2)亲本红花无刺植株与F1红花有刺植株的电泳结果分别对应图谱___________,图谱三对应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
(3)对于F2表型出现6:3:2:1的原因,科研人员分析后确定有两种假说可对此进行解释:
假说①:基因型为BB时导致受精卵不能发育。
假说②:含有基因B的花粉只有50%可以参与受精。
现以F2为材料,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对上述假说进行验证:
让F2中无刺作___________(填“父本”或“母本”)与有刺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若后代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则假说①成立;
若后代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则假说②成立。
21.(12分)IKK激酶由IKKα、IKKβ和IKKγ三种亚基组成,该酶参与动物体内免疫细胞的分化。
临床上发现某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患儿的IKKβ基因编码区第1183位碱基T突变为C。
为研究该患儿发病机制,研究人员应用大引物PCR定点诱变技术获得突变基因,并培育出SCID模型小鼠。
图1为定点诱变获得突变基因的过程。
图1
图2
(1)在定点诱变获取突变基因时,PCR1中使用的引物有___________,PCR2中使用的引物有
___________。
PCR1和PCR2不能在同一个反应体系中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
(2)PCR在第一个循环之前通常将DNA样品加热至95℃数分钟进行预变性处理,其目的是___________。
由于大引物较长,含C与G的碱基较多,为减少非目标基因的获得,在PCR2复性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
(3)培育模型鼠的过程中,需用限制酶SacI、HindIⅢ对突变基因和载体进行双酶切,双酶切的优点是___________。
研究人员经鉴定、筛选获得一只转基因杂合鼠HE,让HE与野生鼠杂交得F1,F1雌雄鼠随机交配得F2。
对F2中纯合野生鼠WT、纯合突变鼠HO、杂合鼠HE三种小鼠胸腺淋巴细胞中组成IKK激酶的三种亚基进行提纯和电泳,结果如图2。
据此结果推测SCID患者免疫缺陷产生的机制是___________。
长沙市一中2024-2025学年度高三阶段性检测(一)
生物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C D B B A B C D B B A B 1.C【解析】钙和钾都是细胞中的大量元素,无法比较哪种元索作用更重要,A错误;糖类和脂肪都能为生命活动供能,都是能源物质,但糖类中的单糖、二糖、纤维索和几丁质等不是储能物质,B错误;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蛋白质变性,变性的蛋白质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C正确;麦芽糖是二糖,不是多糖,D错误。
2.D
3.B
4.B
5.A【解析】由题干可知,糖皮质激素会影响海马脑区体积的变化,人脑的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因此推测糖皮质激素在体内的浓度可能影响人脑的认知功能,A正确;垂体是糖皮质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共同的靶器官,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靶器官是肾上腺皮质,B错误;大脑皮层是神经调节的最高级中枢,C错误;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促进皮质醇释放,D错误。
6.B【解析】两种熊的形成过程中先经历了长期地理隔离,然后出现了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出现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A正确;形成生殖隔离后,种群的基因频率仍可能发生变化,B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两种熊差异的形成与两地不同的环境有关,C正确;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的差异为研究两种
熊的亲缘关系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证据,D正确。
7.C 8.D
9.B【解析】结合题干可知,将豆腐渣烘干的主要目的是散失适量的水分,不一定能达到灭菌效果,A错误;流程图中的拌霉是将干净的稻草覆盖在豆腐渣上面,利用空气中和稻草上附带的毛霉进行发酵,家庭融制葡萄酒时利用郁萄皮上自带的菌种进行发醇,都采用了自然接种的方法,B正确:毛霉为好氧微生物,霉豆腐渣制作的发醇阶段不需要密封,C错误;在发醇过程中,豆腐渣中的蛋白质被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D错误。
10.B【解析】题图中①和③、②和③之间存在突触结构,都能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息,A正确;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结构①②为传入神经,③为传往大脑的神经,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结构,B错误;大脑皮层是感觉中枢,脊髓可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痛觉,C正确;由题意可知,特定部位的疼痛可以提示某些内脏疾病的发生,D正确。
11.A【解析】黄瓜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没有性染色体与常染色体之分,雌花和雄花受基因选择性表达的影响,因此雌花和雄花中mRNA存在差异,A错误;夏秋季日照时间长、温度高,易形成雄花,喷施乙烯利有利于雌花的形成,有利于提高黄瓜产量,B正确;长日照与短日照作为信号影响花的性别,与黄瓜中光信号的受体——光敏色素有关,C正确;植物激素一般由植物细胞产生,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D正确。
12.B【解析】外植体接种前需要进行消毒处理,而不是灭菌处理,如果对外植体进行灭菌处理会造成外植体死亡,A错误;①过程是脱分化过程,②过程是再分化过程,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中,培养基内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不同,B正确;再分化过程需要在光照条件下进行,该过程中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错误;通过高产细胞系获得辣椒素的过程,只培养到植物细胞,并没有培养成植株,不能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
二、选择题(本题共4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题号13141516
答案A BCD AC D
13.A
14.BCD【解析】休牧条件下,莎草科与阔叶型可食草的重要值都有所浮动,说明休牧并未改变二者的种间关系,只是改变了二者竞争的程度,A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莎草科植物的重要值上升可以认为是优势物种发生了更迭,这种休牧后的演替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B正确;休牧之后,植物的拥食者明显减少,植物重要值的下降应该主要是其自身的生长建率较低造成的,C正确;休牧期间,这四种主要植物类群的重要值都发生了改变,不同的植物类群高度是不同的,水平分布也有所变化,因此在这期间高寒草甸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都会发生改变,D正确。
15.AC【解析】单倍体囊胚1细胞中应该有20条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即含有40条染色体,A正确;单倍体囊胚2是由大鼠的精细胞(不是受精卵)经过早期胚胎培养获得的,B错误;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常用方法有PEG融合法、电融合法和灭活病毒诱导法等,C正确;动物细胞培养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血清等天然成分,且需要在含有95%空气和5%CO2混合气体的CO2培养箱中培养,D错误。
16.D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道题,共60分)
17.(13分)
(1)探究不同的遮荫程度和施磷量组合对金荞麦单叶面积和根茎干重的影响
(2)排除金荞麦幼苗初始的生长状况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3)先增加后减小轻度遮荫条件下,金荞麦通过增大单叶面积,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以适应弱光条件(4)不遮荫处理下进行施磷处理(或进行L1P1处理)
【解析】
(1)本实验通过设置不同的遮荫程度和施磷量的实验组合探究金荞麦人工种植的方案,实验的自变量是遮荫程度和施磷量,因变量是单叶面积和根茎干重,所以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的遮荫程度和施磷量组合对金荞麦单叶面积和根茎干重的影响。
(2)植株的生长状况为无关变量,所以研究人员选择长势相似的金荞麦幼苗进行实验,目的是排除金荞麦幼苗初始的生长状况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3)由图1可知,在不施磷处理下,L1不遮荫条件下金荞麦的单叶面积小于L2轻度遮荫条件下金荞麦的单叶面积;L2轻度遮荫条件下金荞麦的单叶面积大于L3重度遮荫条件下金荞麦的单叶面积,所以在不施磷处理下,随着遮荫程度增大,金荞麦的单叶面积先增加后减小。
L2P0处理下,光照较弱,金荞麦通过增大单叶面积,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以适应弱光条件。
(4)野生金荞麦根茎可入药,由图2可知,在L1不遮荫和P1施磷的条件下根茎干重最重,为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最佳的金荞麦人工种植方案为不遮荫处理下进行施磷处理即进行L1P1处理。
18.(11分)
(1)细胞核或复杂细胞器增大
(2)有氧呼吸种间竞争和捕食
(3)消费者和分解者次生演替
【解析】
(1)绿藻属于真核生物,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复杂的细胞器。
所以可通过显微镜观察是否具有细胞核或复杂细胞器来区分是绿藻还是蓝细菌。
氮、磷可以促进藻类的生长,因此富含氮、磷的污水排入导致该河道中藻类的环境容纳量增大。
(2)纳米曝气机可产生纳米级的细小气泡,能快速增加水体溶解氧,有利于增强好氧生物的有氧呼吸,加速河道中的污染物降解。
治理过程中,可以利用种间竞争关系,种植挺水、浮水、沉水等植物;还可利用捕食关系,投放草食性鱼类,减少藻类数量。
(3)食藻虫能有效降低藻类和有机碎屑的含量,这说明食藻虫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可能是消费者和分解者。
治理后,该河道水质得以恢复,水生植物层次分明,两栖类和鸟类等动物迁入增多,由于原有的土壤条件保留,故该群落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19.(12分)
(1)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互相调节
(2)炎症细胞因子使5-HT的回收增强以及5-HT合成减少,使得突触间隙5-HT含量减少,从而引发抑郁症提高
(3)均下降 CRH处理使神经递质释放减少、神经递质受体数量或活性下降
两种蛋白质表达量下降
(4)引发抑郁症的原因涉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轴)中相应突触前膜标志性蛋白SYN-1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