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
西夏区奕龙希望小学边倩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68—69页。

教学目标:
1、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问题”,会用“鸽巢问
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渗透数学学习方法枚举法、假设法平均分。

4、通过“鸽巢问题”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学情分析:
1.年龄特点:六年级学生既好动又内敛,教师一方面要适当引导,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思维特点:知识掌握上,六年级的学生对于总结规律的方法接触比较少,尤其对于“数学证明”。

因此,教师要耐心细致的引导,重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过程,而不是生搬硬套,只求结论,要让学生不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3.教法学法:主要采用了设疑激趣法、实践操作法。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理
解能力和思维特征,为使课堂生动、高效,课堂始终以设疑、观察、思考、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进行启发式教学。

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

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自己的经验中通过动手摆一摆、猜一猜、说一说等数学活动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鸽巢问题”,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用具:
铅笔,笔筒,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3分
1.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吗?下面我们用扑克牌来变个魔术。

大家知道一副
扑克有54张牌,去掉大王和小王还剩多少张呢?如果从这52张牌中任意抽取5张,我敢肯定地说:“这5张牌中,总有一种花色至少有2张牌,你们相信吗?”
2.那么我们就来验证一下。

5名同学各抽一张,请学生说抽出的花色。

有()
张()花色。

至少有2张牌是同一种花色。

3.其实这蕴含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原理,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吧。

板书:鸽巢问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探究铅笔数是笔筒数1倍多一个的情况:
1、动手操作,引出“枚举法”
这节课我们就用铅笔和笔筒来研究。

板书:铅笔笔筒方法至少数
(1)师:如果把3支铅笔放在2个笔筒里,不考虑笔筒和铅笔的顺序,可以怎样放?有几种放法?
生:一个笔筒里放3支,另一个笔筒里没有,记作(3 ,0);
一个笔筒里放2支,另一个笔筒里放1支,记作(2 ,1)。

为了研究方便我们不考虑顺序。

(1,2)(2,1)。

看成同一种放法。

师:观察所有的摆法,你们发现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几支铅笔?(红粉笔标出)生: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总有”是什么意思?(一定有)
“至少”有2支什么意思?(不少于两只,可能是2根,也可能是多于2根)(2)把4支铅笔,放在3个笔筒里,你有几种方法?
小组合作:
a. A、B、C、D分别担任组长、汇报员、检查员、记录员;
b.由A开始,每人边摆边说一种方法,其他成员依次补充;
c.记录员汇总所有方法,由成员依次向全班汇报,并记录。

注意:
(1)每人只说一种;
(2)补充时不能重复已经说过的内容。

小组汇报摆放的情况。

汇报员说,其他成员摆放,汇报员板书各种情况。

(4,0,0) (3,1,0) (2,2,0) (2,1,1)
认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2支铅笔。

)看一看每种放法中,哪笔筒中至少放了2支铅笔,并用红粉笔描出。

师说明:我们把所有方法都摆出来,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枚举法
2、认真观察,引出“假设法”
(1)能不能只摆一种方法,就能得出结论?
(2)观察这种方法,每个笔筒放一支,实际上是怎么分的?(平均分)
(3)如果把4支铅笔平均放到3个笔筒里,每个笔筒放1支,剩下的1支无论放在哪一个笔筒里,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2支铅笔。

数学中有个最简洁的语言是——列算式。

(4)你能列个算式吗?板:4÷3=1……1 1+1=2各表示什么意思?商+1=至少数开始的时候说了一个什么词,(如果)这种方法叫做“假设法”。

3、增加铅笔数,应用平均分
(1)把6支铅笔放进5个笔筒里呢?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把7支铅笔放进6个笔筒里呢?
(3)把100支铅笔放进99个笔筒里呢?
观察铅笔数和笔筒数,你发现什么规律?(只要铅笔数比笔筒数多1,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2支铅笔)你们太了不起了! 还敢挑战吗?
(二)探究铅笔数是笔筒数2倍及2倍以上的情况:
1、如果把8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 总会有一个抽屉至少放3本书,为什么?
(1)小组合作:(4人)
a.自由发言,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b.注意倾听他人发言,打断发言时要有礼貌;
(2)师:用算式表示:8÷3=2……2 2+1=3 重点交流+1的意思
(3)(剩余2本书再怎么分)平均分
4、延伸练习,引出课题
下面的问题你会解释吗?
11只鸽子飞回4个鸽巢,至少有( 3 )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巢。

【设计意图:通过对不同具体情况的判断,有“枚举法”到“假设法”,再到“平均分法”,初步建立“物体”“抽屉”的模型,发现简单的抽屉原理:至少数=商+1。

让学生体会平常事中也有数学原理,有探究的成就感,激发对数学的热情】小结:秘诀:观察铅笔数、笔筒数,这些算式,你发现什么规律?至少数怎么求?
铅笔放进笔筒里,鸽子飞进鸽巢,书放到抽屉里都是一样的,笔筒数、鸽巢数都相当于抽屉数,铅笔数、鸽子数、书的本数都叫做物体数。

物体数>抽屉数物体数÷抽屉数=商……余数至少数=商+1
【设计意图:从余数1到余数2再到3,让学生再次体会要保证“至少”必须尽量平均分,余下的数也要进行二次平均分。


(三)介绍抽屉原理的相关知识
1、多媒体出示:数学小知识
“鸽巢原理”又称“抽屉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里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

抽屉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它是组合数学中的一个主要原理。

师:“抽屉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
三、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1)春游时32个同学到公园划船,现有5条船,则总有一条船上坐( 7 )人。

(2)六(2)班有学生46人,至少有( 4 )人的生日在同一个月。

(3)一幅扑克,拿走大、小王后还有52张牌,任意抽出其中的5张牌,我知道至少有( 2 )张牌是同花色的。

你知道其中的道理了吗?
【设计意图:问题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练习均源于学生身边,由浅入深,学生用抽屉原理解决具体问题进行建模,让学生体会抽屉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抽屉”不一定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四、畅谈收获:思维导图
五、课外作业:
找一找:生活中的抽屉原理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抽屉原理? 每人至少找1例,把它记在数学练习本上,并选择喜欢的方法予以解释。

板书设计:鸽巢问题(抽屉原理)
总有至少有2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