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期末复习题(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期末复习题(4)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要真空环境的温度合适,真空也能传播声音
B .人耳也能听到火山爆发和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
C . 响度大比响度小的声音传播速度大
D .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
2.离心玻璃棉作为一种新型的吸声建筑材料得到工人们的广泛使用,利用其控制噪声属于下列方法中的( )
A .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B .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
C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 .无法判断
3.右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海波的沸点是48℃
B .海波在B
C 段放出了热量
C .海波在温度为48℃时一定是液态
D .6min 时海波开始熔化
4.学了物理,小华同学对于身边物理量的大小非常关注,他进行了下列估测:
①手上人拇指指甲的宽度约为1.2cm ;
②从教学楼的第一层爬到第三层,人升高的高度约为12m ; ③人的止常体温约为37℃. 以上估测中比较合理的是: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③
5.要使光线发生如图所示的偏折,则方框内旋转的光学元件:
A. 一定是平面镜
B. 一定是凸透镜
C. 一定是凹透镜
D. 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
6.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7.室内温度为20 ℃,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
发,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是:
8.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甲、乙的速度之比是( )
A .3∶2
B .3∶1
C .3∶4
D . 4∶3
9.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并以12.5s 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小
明的百米赛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小明在前50 m 一定用了6.25 s B .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m/S
C .小明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D .小明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是8 m/S
10.大伟同学在课外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
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A .蜡烛正立的像 B .蜡烛倒立的像 C .三角形光斑 D .圆形光斑
11.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很厚的玻璃板下面的字看起来位置偏高了,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
B .日食和月食是由于光的反射引起的
C .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引起的
D .电视机的遥控器是通过发射出紫外线进行遥控的
12.右表是1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的信息,能做测温物质在我国各个地区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A .水温度计
B .水银温度计
C .酒精温度计
D .乙醚温度计 13.如图所示的光学现象及其解释中正确的是 A .图a 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
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 .图b 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光滑平整利用了光直线传播的性质
C .图c 表示的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应该配戴凹透镜来校正
D .图d 表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
14.观光
电梯从一楼上升到十楼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相对于电梯来说,乘客是运动的;
B 、相对于乘客来说,楼房的窗户是向上运动的;
C 、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D 、以电梯为参照物,楼房的窗户是静止的.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9分)
物 质 水
水 银 酒 精 乙 醚
熔点/℃ 0 -39 -117 -114 沸点/℃ 100 357 78 35
b c
漫反射 太阳光 光
屏 d 红 紫
a
1.上自习课时,调皮的小龙在教室走廊放声歌唱,他手摸喉头,感觉到喉头在;教室里的同学都听到了歌声,表明声音可以通过传播;正在座位上静心思考的小娟没向外看就断定是小龙在唱歌,小娟判断的依据是:不同同学声音的不同.
2.水是生命之源,它在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我国北方地区冬季贮菜时,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的(填物态变化名称) 热,以防止地窖里的菜被冻坏;冬季在空调房间里,人们也常会放盆水,这是利用水的(填物态变化名称)来提高房间里的空气湿度;清晨禾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寒冬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3.看电影时,因为电影幕布发生________反射,所以各个方向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填“正立”或“倒立”)的缩小的(填“实像”或“虚像”)4.2007年12月22日上午,位于海面下几十米深处的“南海一号”商船被打捞浮出海面,这是中国考古史上的又一突破。
“南海一号”商船长约30米,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船只,如图所示。
很早以前,我国考古队员就利用超声波方向性好的特点制成了一种装置安排在船上,用它发出的超声波对“南海一号”沉船进行了细致的探测。
(1) 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为1500m/s,如果探测装置发出的信
号后,从发出到遇到沉船,再到接受返回信号所花时间为
2.4×10-2s,则沉船在海面下深度是________m。
(2) 这种装置能用来探究月球等太空中的奥秘吗?___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透镜.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会导致近视.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______(选填“前”或“后”),其矫正方法是配带______透镜.
6.在百米赛跑过程中的某个时刻,甲、乙两名运动员的位置如图所示,两名运动员中 的速度较快,这是因为在相等的时间内该运动员_____________较大.终点计时员总是在看到发令枪冒烟时开始计时,而不是在听到枪声时开始计时,这是因为 .
三、作图题(每题两分,共6分) 按要求完成下列光路图. (1)如图甲所示,一束光线从水中射向空气试画出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
(2)请在图乙中画出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3)如图丙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线状发光物体AB ,请作出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四.实验题 1.图A 中被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 。
图B 的示数为___________km/h 。
2.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a 是操作过程,b 是读数过程,c 是读取的温度;
①a 图中操作的错误是 ; ②b 图中读数的错误是 ;
③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 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 ℃.
丙 A B 乙
甲
图B 图A a b c d e
(2)在“探究水沸腾”的实验中,观察到图(d )、(e )所示的两种情景,你认为______图是水沸
腾时的情景;
(3)实验中你还能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至少写出两条);
① ;
② .
(4)小华同学在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两种即可)
① ;② 3. 小明同学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由图a 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 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能成
在 .
(2)如图b 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能得到清晰放大的烛焰实像,则蜡烛可 能置于透镜左边a 、b 、c 、d 四点中的____ 点上,此成像特点可应用在__________上. (3)小明依次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如图c 所示,按(1)的要求调 整好三者中心的位置,但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都没能看到烛焰所成的 像.原因可能是(写出一个原因即可)___________ __ . (4)通过实验,小明发现蜡烛离透镜越远,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越 (填“大”或“小”) .当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时,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 凸透镜(填“靠近”或“远离”),此时在光屏上已成清晰的像是 的(填“倒立”或“正 立”) .
(5)实验中,屏上已成清晰的像,此时小明固定蜡烛和透镜,在光屏和透镜间放上远视眼镜,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需将屏向 (填“靠近”或 “远离”) 透镜的方向移动,此时所成的清晰像为 像(填“实”或“虚”) .
4.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如右图所示,如果入射角为40o ,则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的大小是 .
a
b c
(2)右图中的光屏是一个可折转的硬纸板,此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①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② .
(3)小明在实验时,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o 、30o 、45o 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见右表格).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让光线逆着OF 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
OE 方向射出,这表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甲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cm ,所用的时
间为7s ,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 m/s. (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时间的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 (选填”快”或“慢”).
(4)下表为小明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请你根据他所测得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s -t 图像.
6. 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用两段等长的蜡烛、
一块玻璃板、一把刻度尺等器材做实验,如图所示. (1)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___________关系.
(3) 用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_____________关系. (4) 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_____(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实验时,
从O 点开始的路程s /cm
0 10 20 30 40 50 从O 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 /s
1.25
2.50
3.75
5.00
6.25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15° 75° 2 30° 60° 3 45° 45° O
t /s
s /cm 10 20 30 40 2
4
6 8
10 50
乙
甲
50c 0c
10c 20c 30c
40c
O
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眼睛应该在玻璃板的________(填“左方”或“右方”)观察蜡烛A的像.移去蜡烛B,并在B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___(填“实”或“虚”)像.
7. 某同学在做海波熔化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请你根据表格回答以下问题:
①海波属于__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②在0min~7min的时间内海波所处状态为_____________态;在8.5min~9.5min的时间
内海波所处状态为__________态.
五、计算与应用题:(共9分)
1.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
计算:(4分)
(1)乙同学步行的速度。
(2)甲同学走6s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2.(5分)请根据下面的火车运行时刻表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1) 火车由南京驶往上海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 火车由常州驶往苏州的平均速度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