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2018年高一语文必修三粤教版检测:第四单元第15课蜀道难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蜀道难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这是李太白如酒般耿直刚烈、俊朗飘逸的性情体验出的人生格言,哪怕宦海沉浮,仕途艰险。

虽然他也曾小心地
驾驶着梦想的船帆,可依旧未能躲过奸人谗言。

不过,正是因为体验了
怀才不遇,体验了生不逢时,他才成就了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诗
仙”之名。

上苍给了我们一双眼睛,是用来凝望生活的。

但有人凝望了一辈子,也弄不清楚生活的模样。

其实生活的模样就是凝望,凝望是人间最形象、最丰富、最真实的
【课内挖掘】
1.蚕丛开国、五丁开山,由秦入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体现了蜀道的难行,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

然而再难,亦不能低下他高傲的头颅。

他用仰天的长叹,呼出人生的艰难与对国事的担忧。

面对如此多的苦恼和艰难,他却依然是洒脱的,不断地被世事抛弃,却又不断地重拾希望,也许他的人生哲学便是“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不愧为“诗仙”,却又是一个依市而居的仙人。

他的人生境界,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告诉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处境与人生。

[写作运用]适用于“正确面对逆境”“乐观”等话题。

2.李白是一个狂人,也只有李白的狂放能举起诗歌的火炬来照亮辉煌壮丽的唐代文明;李白是一个诗人,也只有诗歌的国度能缔造李白的不凡来灌溉茫茫无边的诗歌之土。

时势造“英雄”,也只有唐代,这个空气中也弥漫着诗香,土地里也耕耘着自由的时代,缔造了超然的李白,缔造了狂放的李白,更吸引着我走近李白。

唐代是中国诗坛的珠穆朗玛峰,李白则是峰顶的一块坚石,伟岸而不可动摇。

唐代是中国诗坛的长江与黄河,李白则是浪尖的一股劲流,凶猛而不可阻挠。

失去了巨峰奠基的坚石,拥有不了自身的伟岸;失去了巨浪烘托的劲流,拥有不了自身的凶猛。

于是我们了然失去了时势后盾的“英雄”拥有不了自身的不凡。

[写作运用]适用于“英雄”“诗香”“自由”“时势”等话题。

【课外运用】
示例一:
“不事权贵”的青莲居士,曾放荡不羁地笑骂孔夫子,曾让“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杨玉环为其研墨,让高力士为其脱靴。

这是多么“异端”之举,多么荒谬之行。

而正是他与浊世的格格不入,他的人生之路,便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面对痛苦与挫折,他依然从容面对,遍访名山,终于成就了千古飘逸的浪漫情怀。

(《态度决定人生》) 示例二:
唐代的历史环境缔造了超然的李白。

“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自认为是老子李耳后裔的李世民来了,骑着那昭陵六骏,如一阵风,兴盛了“站在九天绝顶看人间”的老庄道家,兴盛了自魏晋至南北朝便勃兴的佛教。

没有过往的思想芥蒂,没有过往的言论束缚。

于是,李白也插上了梦想的羽翼在自由的天空飞翔。

他是“其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不屑于做儒家的信徒;他是“双睛曜宿,六翮垂云”的大鹗,昂首观宇宙把视野扩大到最大限度。

他是云,必须飞到天顶去探测天空的浩渺;他是水,必须奔向大海去扬起海上的狂涛。

于是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用超然物外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的一切哀苦。

生活的超然使他耐得
住身为百姓的凡,受得住皇帝召见的喜,挺得住无情流放的悲。

诗格的超然使他写得出岑参、高适大气磅礴的边塞诗“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使他写得出王维恬静优美的山水诗“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成衣。

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使他写得出孟浩然写意田园的田园诗“跪进雕胡饭,月光明专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更使他写得出独绝古今、无人匹敌的《将进酒》等等。

宋代诗歌评论家严羽,说别人写诗是用笔一句句写下来,李白则只要把心里那股气一张口喷出来就行了。

我想这就是我看到的时代造出的超然李白吧!
(《时势造英雄》)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鱼凫.(fú)嗟.叹(jiē)
巉.岩(chán) 飞湍.(tuān)
B.喧豗.(huī) 砯.崖(pīnɡ)
吮.吸(shǔn) 黄鹄.(hú)
C.崔嵬.(wéi) 峥.嵘(zhēnɡ)
栈.桥(zhàn) 万壑.(hè)
D.猿猱.(náo) 秦塞.(sè)
扪.参(mén) 趑.趄(zī)
解析:D项,“塞”读“sài”。

答案:D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可以横绝.
峨眉巅 绝:越过、横穿 B .连峰去.
天不盈尺 去:到 C .危.乎高哉 危:高
D .上有六龙回.
日之高标 回:使……回转 解析:B 项,去:距离
答案:B
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危.乎高哉危.
言危行 B.⎩⎪⎨⎪⎧尔来..四万八千岁尔来..
二十有一年矣 C.⎩⎪⎨⎪⎧剑阁峥嵘而.崔嵬青,取之于蓝,而.
青于蓝 D.⎩⎪⎨⎪⎧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此非孟德之困于.
周郎者乎 解析:B 项,都是“从那时以来”的意思。

A 项,“危”都为形容词,分别是“高”和“正直”的意思。

C 项,“而”分别表示并列和转折,分别为“并且”和“但、却”的意思。

D 项,“于”分别表比较和被动,分别为“比”和“被”的意思。

答案:B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使人听此凋.
朱颜 A .砯崖转.
石万壑雷 B .旦日从.
百余骑来见项王 C .问君西.
游何时还
D.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解析:例句与A、B、D三项均为使动用法。

C项,“西”为名词作状语,“向西”。

答案:C
5.下列对《蜀道难》这首诗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的特点,以展示蜀道之难。

B.这首诗贯串着诗人的浪漫主义激情,主要表现在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观赏,而是用奇特的想象让景色带上浓郁的主观色彩,赋予其诗人情感的气质。

C.这首诗以七言为主,其余是散文化的杂言,句式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了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

D.殷璠编的《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是因为李白在这首诗中创制了新乐府的诗歌形式。

解析:“蜀道难”是古乐府旧题。

答案:D
二、迁移发散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6~7题。

夜宿七盘岭①
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②。

[注]①七盘岭:在今四川广元东北。

②君平:西汉严遵的字,严遵隐居不仕,曾在成都卖卜为生。

6.谈谈你对李白诗歌中“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一联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对朋友进行意味深长地告诫:个人的进退升沉都早有定局,何必再去询问善卜的君平呢。

这既体现了作者和朋友深挚的感情,又是作者对自己有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的感慨。

7.两首诗都写到了蜀道之高,在写蜀道之高时都运用了什么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①注意对诗句内涵的分析。

②注意对艺术手法的把握,要点明手法,然后作具体分析。

答案:都运用了衬托。

沈诗用月亮仿佛就在窗前、银河好像要流进房门衬托蜀道之高。

李诗用山从人的脸侧重叠而起、云依傍着马头升起衬托蜀道之高。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古风五十九首(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晖: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解析:鉴赏本诗,要把握情感基调及蕴蓄的思想感情。


“霜”“秋”“大荒”等意象即可探知作者的情感是深沉而又抑郁的;后两句则直抒个人的不满情绪。

故A项,“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与全诗题旨不符。

答案:A
9.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诗思想情感是深沉而又抑郁的,由诗句“荣华东流
水”“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鹓鸾”“且复归去来”即可探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①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

②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③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激愤。

三、创新语用
10.下面两段话是围绕唐诗的成就而展开的,但二者在语气上不连贯,请你在横线上写出必要的过渡性句子,使两段话连贯起来。

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高峰。

唐诗的数量浩如烟海。

在唐代,古体诗大放异彩,近体诗异军突起;诗人辈出,流派纷呈,杰作层出不穷。

唐诗的艺术水平确乎达到了后难为继的高度,对以后的诗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盛唐时期,唐代诗坛可谓群星璀璨。

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的半个世纪中,孟浩然、王维、高适、岑参、王昌龄、贺知章等一大批杰出诗人把唐诗的天空装点得光辉灿烂,以李白诗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以杜甫诗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双峰并峙,将中国诗歌的发展推向顶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画横线处为过渡性句子,说明所写语句要承前启后,横线前的一段是说“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高峰”,第一句即为中心句。

横线后的一段是说“盛唐时期将中国诗歌的发展推向顶峰”。

根据前后段的段意去斟酌过渡句。

答案:(示例一)如果承认唐诗是中国诗的高峰,那么就不能不进而承认,盛唐诗乃是这座高峰的顶点。

(示例二)如果说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高峰,那么,盛唐诗是这座高峰的顶点。

11.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新贫族”下定义,不超过70字。

①新贫族是近年来在城市里出现的新兴人群,又被戏称为“拿高薪的穷人”。

②所谓“贫”是指他们挣得不少但花得更多,有钱时挥金如土,没钱时便一贫如洗。

③他们消费的热情最强劲,消费的理念最前卫,消费的方式最COOL。

④这些人年龄大多在26~35岁之间,大多生活在写字楼里,他们领导着市场的新潮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注意下定义的格式以及关键信息的提取。

答案:新贫族是由在写字楼工作的年轻人构成的拥有最强劲消费热情、最前卫消费理念和最COOL消费方式,挣得多花得更多的领导市场新潮流的城市新兴人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