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阅读 24 诗词五首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优质课课件_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家傲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调动学生已有的诗词学习经验,引导学生通 过诵读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引导学生品味我国古代诗词深邃 的内涵和优美的韵味,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词中深刻的思想内涵,体验词 中的浪漫风格和豪迈气概。
《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研读课文
作者在梦中看到了什么?
景
看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
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 “接”、“连”
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
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
的境界。
①②③
作者在梦中看到了什么? 人或事 看到了天帝: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整体感知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
作者简介 宋朝婉约派著名女词人。其诗文并美, 尤长于词,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 两个时期。前期清丽脱俗,多写相思 之苦,后期悲苦感愤,多写亡国之恨。 语言明白如话,富有生活气息,人称 “易安体”。有《漱玉集》《易安词》 等。
课堂小结
这首词通过对梦境的描述,抒写了词人 对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光明的追 求。
“浑成大雅,无一毫钗粉气。” ——黄苏(《蓼园词选》)
“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 ” ——梁启超(《艺蘅馆词选》)
“面对金军咄咄逼人的攻势,宋高宗从应 天一路南逃到海边,甚至一度在海边漂泊达三 四个月之久。金军见抓不到宋高宗,就在江南 劫掠一番后,用船载着大批财物,于1130 年春天离开杭州北撤。”
——《中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史》
看到了天帝: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 和、关心民间疾苦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 处”,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创作背景
《渔家傲》大约是李清照南渡之后的 作品。一般来说,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大多 沉痛愁苦,而这一首却充满了浪漫幻想的 气息,带有气魄雄壮的豪放词风,在她的 作品中别具一格。
诗词诵读
渔家傲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 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 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①②③
作者既然有这样苦衷,她希望怎样解脱呢?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九万里风”句,出自《庄子•逍遥游》: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 九万里。”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
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
从上文的意思来看,是由于她感到“路长嗟日 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就是说,尽管她有才华, 有理想,有抱负,但在现实社会中根本得不到实现 和施展,找不到出路,才促使她这样想的。可见她 的梦想仙境,正是她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现。
①②③
还看到了自己回答天帝的垂问: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宋)王灼《碧鸡漫志》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一个“嗟”字,生动地表现出她那徬
徨忧虑的神态。 “谩有”,是“空有”或“徒有”的
意思。这一句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慨叹自 己有才而不能为世所用,有怀才不遇之感; 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
理解课文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转动,像 无数的船只在舞动风帆。梦魂仿佛回天庭,听见 天帝在对我说话。他热情而又有诚意地问我要到 哪里去。
我回报天帝路途还很漫长,现在已是黄昏还 未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 么用呢?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 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仙 岛。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调动学生已有的诗词学习经验,引导学生通 过诵读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引导学生品味我国古代诗词深邃 的内涵和优美的韵味,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词中深刻的思想内涵,体验词 中的浪漫风格和豪迈气概。
《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研读课文
作者在梦中看到了什么?
景
看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
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 “接”、“连”
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
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
的境界。
①②③
作者在梦中看到了什么? 人或事 看到了天帝: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整体感知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
作者简介 宋朝婉约派著名女词人。其诗文并美, 尤长于词,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 两个时期。前期清丽脱俗,多写相思 之苦,后期悲苦感愤,多写亡国之恨。 语言明白如话,富有生活气息,人称 “易安体”。有《漱玉集》《易安词》 等。
课堂小结
这首词通过对梦境的描述,抒写了词人 对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光明的追 求。
“浑成大雅,无一毫钗粉气。” ——黄苏(《蓼园词选》)
“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 ” ——梁启超(《艺蘅馆词选》)
“面对金军咄咄逼人的攻势,宋高宗从应 天一路南逃到海边,甚至一度在海边漂泊达三 四个月之久。金军见抓不到宋高宗,就在江南 劫掠一番后,用船载着大批财物,于1130 年春天离开杭州北撤。”
——《中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史》
看到了天帝: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 和、关心民间疾苦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 处”,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创作背景
《渔家傲》大约是李清照南渡之后的 作品。一般来说,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大多 沉痛愁苦,而这一首却充满了浪漫幻想的 气息,带有气魄雄壮的豪放词风,在她的 作品中别具一格。
诗词诵读
渔家傲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 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 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①②③
作者既然有这样苦衷,她希望怎样解脱呢?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九万里风”句,出自《庄子•逍遥游》: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 九万里。”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
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
从上文的意思来看,是由于她感到“路长嗟日 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就是说,尽管她有才华, 有理想,有抱负,但在现实社会中根本得不到实现 和施展,找不到出路,才促使她这样想的。可见她 的梦想仙境,正是她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现。
①②③
还看到了自己回答天帝的垂问: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宋)王灼《碧鸡漫志》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一个“嗟”字,生动地表现出她那徬
徨忧虑的神态。 “谩有”,是“空有”或“徒有”的
意思。这一句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慨叹自 己有才而不能为世所用,有怀才不遇之感; 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
理解课文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转动,像 无数的船只在舞动风帆。梦魂仿佛回天庭,听见 天帝在对我说话。他热情而又有诚意地问我要到 哪里去。
我回报天帝路途还很漫长,现在已是黄昏还 未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 么用呢?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 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仙 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