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治疗效果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治疗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究腹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我
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
机分为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n=40)和行腹针治疗的实验组(n=40),对比疗效。

结果:实验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对
照组高,p<0.05。

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患者实施腹针疗法镇痛效果显著,能有效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腹针疗法;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是因腰椎间盘中髓核、
纤维环及软骨板发生退行性改变,并在外力作用下髓核组织从破裂处突出于椎管内,压迫神经,从而导致腰痛伴下肢放射性疼痛[1]。

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疾病的
关键主要以镇痛为主,针灸治疗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本次研究对我院收治的80例分别行常规治疗和行腹针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
者进行对比分析,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
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其中,实验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26~66岁,均数(45.36±3.29)岁,病程1d~21个月,均数(5.66±2.30)个月;对照组
男23例,女17例,年龄25~67岁,均数(40.14±3.40)岁,病程2d~22个月,
均数(5.87±2.38)个月。

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
疼痛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采用按、捏、拿、扳、滚等推拿手法在患者腰部、腿部
进行操作,按压患者大肠腧、肾俞、委中等穴位,放松患者肌肉,对患者的腰腿
部做适当的被动活动。

实验组采用腹针治疗,取患者引气归元基础方: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对于以腰痛为主者,加刺双气旁、双气穴;对于合并坐骨神经
痛者,加刺患侧外陵穴、下风湿点、下风湿下点,急性疼痛加水分、双大横消肿
利水,以上穴位中脘、下脘、外陵、水分、大横中刺人部,气海、关元、气旁、
气穴深刺至筋膜层,下风湿点、下风湿下点浅刺,整体留针30min,以TDP照射
神阙。

两组均持续治疗7d。

1.3观察指标
采用简式麦吉尔疼痛问卷表(简式MPQ)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包括疼
痛分级指数(T)、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现有疼痛强度评估(PRI),评分越低疼痛程度越轻,反之疼痛程度越重。

采用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对两组患者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评价,疗效判定标准为,康复:改善率为100%;显效:
改善率大于60%;有效:改善率在25%~60%之间;无效:改善率小于25%。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所得全部数据录入spss21.0中进行分析处理,设定p<0.05时,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式MPQ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
均得到一定改善,且实验组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镇痛效果更为明显,p<0.05,
详见表1。

1.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由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导致的,并且外力损伤、遗传、
腰骶先天失常等因素均可诱发该疾病,临床上一般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马
尾神经痛等症状[2]。

患者一旦发病,对其日常生活及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影响。


前临床上,只有少数患者须经手术治疗才能康复,而大多数患者可采用非手术方
式进行治疗。

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腰腿痛、痹症范畴,多与督脉失养、
脾肾精血亏虚辩证相关,加上机体受风寒、挫伤影响,致使脉络闭阻,产生疼痛。

有学者指出[3],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患者实施腹针疗法镇痛效果显著,且具
有安全、快捷、高效的特点,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

腹针疗法是当前临床医学发
展中的一种新型的微针疗法,通过针灸腹部穴位调节脏腑、经脉功能,从而治疗
各种疾病。

本文通过施针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气旁、气穴等穴位培补元气
及补肾活血,外陵、下风湿点、下风湿下点调理气血及疏通患肢的经气,标本同治;水分穴、大横穴以促进神经根局部水肿的吸收,诸穴共奏疏通经络、补脾益
肾之功效[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
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结果与上述一致。

由此可见,
腹针疗法较常规治疗方式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综上所述,腹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患者疗效显著,镇痛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慧玲. 腹针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
2017(13).
[2]张艳, 李伟, 苟芳芳. 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
量的影响[J]. 哈尔滨医药, 2018, 38(05):82-84.
[3]赵斌斌, 李万瑶. 腹针配合侧卧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J]. 新
中医, 2017(11):119-121.
[4]赵宏强. 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5(4):77-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