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庆《公共政策分析》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公共政策的失效与误区)【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公共政策的失效与误区
一、名词与术语
1.早期失效
答:早期失效是指决策方案在付诸实施的过程中一开始就遇到抵触,难以顺利地执行下去。

“浴盆模型”提醒人们,在政策早期失效时,不要为早期失效率一时较大的现象所迷惑,而应该着重于失效的实质的分析,切忌轻易修改政策,造成政策不稳定。

2.偶然失效
答:偶然失效,是指由突然出现的意外情况造成的政策实施中断或不能取得预期效果,如天灾,往往这些意外情况的出现,会极大地改变决策实施的条件。

“浴盆模型”指出,在偶然失效时,要不断采取追踪检查,提出新的措施,修正原方案,尽可能地使这一时期延长。

3.耗损失效
答:耗损失效,是指决策方案或一项政策在实施相当长一段时期以后,主、客观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以致无法贯彻实施而产生的大量失效。

“浴盆模型”指出,在耗损失效时,失效率反映政策老化的程度,要抓紧机会,做好政策创新,及时制定出新政策。

4.浴盆模型
答:政策失效率的变化,类似于一个浴盆状,人们把这种类似的浴盆曲线称为“浴盆模
型”。

浴盆模型提醒人们,在政策早期失效时,不要为早期失效一时较大的现象所迷惑,而应着重于失效的实质分析,切忌轻易修改政策,造成政策不稳定。

在偶然失效时,要不断采取追踪检查,提出新的措施,修正原方案,尽可能地使这一时期延长。

而在耗损失效时,失效率反映政策老化的程度,要抓紧机会,做好政策创新,及时制定出新政策。

5.政策缺损
答:政策缺损是指一个完整的政策在执行时只有部分被贯彻落实,其余的则被遗弃,使政策内容残缺不全。

如中央为了减轻农民的受担,发展农村经济,出台了“减负”政策,强调取消各有关部门涉及农民负担的集资、基金和收费项目。

但到了乡村这一级,各地具体施行的情况就不同了,有的地方只是取消了部分的收费项目,同时维持了部分本应取消的收费,使得中央的“减负”政策未能得到有效的落实,农民负担过重问题得不到很好的控制。

政策是以一个整体的功能来发挥作用的,只有政策要素的量的总和才能引起整体的质的飞跃。

对政策内容进行有选择的执行和截留,就严重影响了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和政策效能的正常发挥。

6.政策替换
答:政策替换是指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表面上与原政策一致,事实上背离原政策精神的内容。

如“村民自治”的实施过程中,在选举“村官”时,一些地方以“村民选举”之名行“行政指派”之实,村委会主任候选人由乡镇政府提名,或者干脆由乡镇政府直接任命村委会主任,从而使村民自治组织异化为行政组织,村民自治名存实亡。

7.政策贪污
答:政策“贪污”是指政策已经做出,但在自上而下的传递过程中,被中途截留,政策内容不能传达目标群体和利益相关人。

如某些基层政府为了自己的利益或出于自身的某种考虑,隐瞒中央的支农扶贫政策,将扶贫拨款、救灾物品等隐藏不向群众公布。

政策“贪污”的结果是,造成一些政策的“盲点”,部分政策目标群体无法了解政策,政策决定所指向的社会问题仍然存在,政策目标落空。

8.决策失灵
答:(1)公共政策本应以公共利益为依据,但现实中公共利益的标准是很难确定的。

公共选择和政策分析学者提出,社会实际上并不存在作为政府公共政策追求目标的所谓公共利益。

布坎南也指出:在公共决策或集体决策中,实际上并不存在根据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的过程,而只存在各种特殊利益之间的“缔约”过程。

(2)即使人们对公共利益达成了共识,也会因为现有的决策体制的决策方式的缺陷而难以实现政策的优化。

例如,多数原则不可能是完全民主的,它将出现多数人对少数人的强制;而一致同意原则的决策成本太高,且容易贻误决策时机;即使按照多数原则做出的决策也未必反映大多数人的偏好。

(3)在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现代市场经济中,很多公共政策是建立在信息不充分的基础上的,难免产生失误。

信息的不完全、公共决策议程的偏差、投票人的“近视效应”、沉积成本、先例等对合理决策形成制约。

9.执行偏差
答:政策的有效执行依赖于各种因素或条件,这些因素中的任一方面或它们之间的配合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政策的失效。

具体表现在:①执行者素质的缺陷。

执行者由于较低的
文化、理论及政策水平,致使对政策认识不深、把握不准;对政策的界限区分不清;②对政策的宣传不当。

宣传不足或宣传过了头,误导政策适用对象,造成对政策的期望过高;宣传相互矛盾,使政策难以执行;③对政策的执行原则处理不好。

政策执行的原则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三者关系处理不当,就会发生偏差:注重原则性而忽视灵活性、创造性,容易造成教条式地对待政策,当“收发员”,搞“一刀切”;注重灵活性、创造性而忽视原则性,就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④由于利害冲突导致政策执行偏差;⑤政策适用对象不配合。

有些政策可能有足够的投入,执行者也倾注了大量心力,但是政策对象或因无法获益,甚至利益受损,或因无法感知政策的整体效益和长远效益,不予配合,甚至采取抵制和相反的行为,这严重地影响政策的效果。

10.政策表面化
答:政策表面化是指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只宣传不实施,政策未得到具体落实。

譬如,为迎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全民素质,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出台了“素质教育”政策,希望基础教育摆脱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以更好地促使人才脱颖而出,造就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但这一政策在很多地方也只是形式性地被宣传一通,并未得到具体的落实。

以应试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仍大行其道,结果出现了“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情况,使这一政策流于形式。

11.政策扩大化
答:政策扩大化是指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附加了不恰当的内容,使政策的调控对象、范围、力度、目标超越了既定的要求,从而影响了原有政策目标的实现。

这点最典型的莫过于以“有关政策”名义实行的“乱收费”、“乱摊派”和“乱罚款”的“三乱”现象。

在很多时候,这
种“扩大”的政策内容表面看来或被解释起来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但对于政策目标而言,则往往是不合理的,甚至是不合法的,但在政策实践中,由于公共政策产生的途径常常是自上而下而非自下而上的,使得政策执行者在解释这种“扩大”了的政策时常常可找到“合理”的理由。

12.公共政策失效
答:政策失效是指决策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抵触,不能完全按决策方案的设计执行下去,决策执行结果不同程度地偏离了预定目标。

政策失效不仅意味着政策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政策投入的浪费,而且往往还会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破坏,危害公众的利益,损害政府在公众中的威信。

政策失效的情况复杂,它存在于决策方案实施的全过程中,有的即使经过局部试验证明有一定可行性的方案,也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失效;有的只是对过去政策的重复;有的只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有的本身缺乏实质性内容,其影响力自然要大打折扣。

13.效果不确定性
答:效果不确定性是指公共政策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是不确定的。

这是因为:①政策效应具有滞后性。

从政策的制定、实施到生效,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许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致造成政策失效甚至适得其反;②政策目标之间以及政策手段之间有时相互牵制、彼此冲突。

公共政策有时会产生副作用,如为保护消费者利益而实行的价格管制政策,会造成价格扭曲;③公共决策的过程,实际上是利益主体与政府之间以及政府内部之间的博弈或互动的过程,各利益主体能够对政策进行理性预期,并采取防范性对策以保护自己的利益,当某项不利的政策出台时,各利益主体则采取抵制性对策。

14.公共政策误区
答:公共政策误区是指由于在认识上对于公共政策作为手段的五个观念要素与作为目的的五个观念要素之间存在的不匹配,致使公共政策陷入持续性失败的境地。

公共政策误区,在客观现象上,表现为公共政策陷入了持续性失败的困境;在主观原因上,表现为人们在公共政策观念上存在着偏颇甚或错误的认识。

走出公共政策持续性失败的困境,必须首先纠正在公共政策观念上存在的不当认识。

二、复习与思考
1.何谓公共政策失效?试举例说明。

答:(1)公共政策失效的含义
政策失效,是指决策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抵触,不能完全按决策方案的设计执行下去,决策执行结果不同程度地偏离了预定目标。

政策失效不仅意味着政策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政策投入的浪费,而且往往还会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破坏,危害公众的利益,损害政府在公众中的威信。

政策失效的情况复杂,存在于决策方案实施的全过程中,有的即使经过局部试验证明有一定可行性的方案,也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失效;有的只是对过去政策的重复;有的只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有的本身缺乏实质性内容,其影响力自然要大打折扣。

(2)我国实行的素质教育政策失效分析
当看到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时,人们对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政府相关部门就制定了实行素质教育的教育政策,可是由于很多历史因素、现实环境和条件限制的影响,很难真正的在各个学校实行起来,取得预期效果,这项政策出现了失效。

现在学校里都是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实则是看谁抓的更紧,这样各类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校由于面临着升学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