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梁开国皇帝萧衍资料简介萧衍生平经历如何建立南朝梁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朝梁开国皇帝萧衍资料简介萧衍生平经历如何建立南朝梁的
萧衍(464—549年),南朝梁的建立者。

字叔达,南兰陵中都里(今江苏省武进县西北)人。

齐武帝时,曾在竟陵王萧子良门下当学士,与沈约等7人合称为“竟陵八友”。

至东昏侯时,任雍州刺史,镇守襄阳。

齐内乱时,乘机起兵,夺取帝位,改国号为梁。

在他统治的前期,对政治、经济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

如起用寒族典掌机要;禁止豪强占取公田,垄断山泽;选用良吏,巡视各州郡,对那些损公肥私、侵渔百姓的官吏给以惩戒。

其统治后期,大力提倡佛教,兴建寺院。

广大农民为逃避赋役,大量流入寺院充当僧尼。

他自己还三次舍身同泰寺,表示不愿做皇帝,要当和尚。

每次都由群臣出资赎回。

他对经学很有研究,著述颇多。

还长于文学,精于乐律。

晚年招纳侯景。

548年,侯景攻陷建康。

第二年三月,被侯景俘获,饿死在台城。

萧衍,在位起于502年,讫于549年,在位达48年之久,是南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一、起兵反齐
宋大明八年(464年),萧衍生于秣陵县同夏里三桥宅。

他自幼酷爱读书,很小的时候就在文学方面展露头角,与沈约、谢朓、王融、范云等7人,经常出入于竟陵王萧子良的西邸,时人称之为“竟陵八友”。

萧衍步入仕途,先是做卫将军王俭的东阁祭酒。

王俭感到萧衍谈吐不凡,将来必成大器,所以对他特别看重,让他当户曹属官。

萧衍遇事机敏,受到上司和同僚的敬重,不久便当了随王镇西谘议参军。

后回建康为父守丧3年,期满后拜为太子庶子、给事黄门侍郎等职。

永明十一年(493年)夏,齐武帝病重,宫内宫外人人惶恐不安,文武百官也都穿上了丧服。

王融打算假传圣旨,命萧子良继承王位,并且草拟好了诏书。

萧衍对范云说:“民间已是议论纷纷,都说宫内可能要发生不一般的情况。

王融并不是治理国家的人才,他眼看着就要出事了。

”事情果然像萧衍预料的那样,王融事败,被下狱赐死。

齐朝新皇帝萧昭业继位后,不问政事,胡作非为,朝廷中的大小
事情,全部由西昌侯萧鸾来决定,萧鸾数次劝谏,可是萧昭业不但不听,反而心生忌怨,萧鸾谋划废除萧昭业,另立新皇帝,找来萧衍一起密谋。

担任荆州刺史的随王萧子隆很有才能,萧鸾想调用他,但又担心他不听从。

萧衍说:“随王这个人虽然名声在外,其实非常平庸。

他身边没有一个智谋人物,手下武将中他只依靠司马垣历生和武陵太守六白龙。

这两个家伙都是唯利是图之辈,如果用显要的官职来引诱他们,肯定上勾。

至于随王,只用一封信便可请到。

”萧鸾听从了萧衍的计划,一切顺利。

隆昌元年(494年)七月,萧鸾废掉萧昭业,另立新安王萧昭文。

三个月后,萧鸾自立为帝,是为齐明帝。

萧衍因功被封为中书侍郎,转又迁为黄门侍郎。

第二年春,北魏孝文帝亲自率领30万大军渡过淮河,沿河东下直攻钟离。

齐明帝萧鸾派遣左卫将军崔慧景、宁朔将军裴叔业去援救钟离。

北魏将军刘昶、王萧率兵20万猛攻义阳城。

平北将军王广之和萧衍引兵援救义阳,但是到了距离义阳城百余里的地方,因害怕北魏兵力强大,不敢再向前开进了。

义阳城中频频告急,萧衍请求先去增援,王广之把自己麾下的精兵分给他一部分,由他率领。

萧衍率军抄近道连夜出发,径直登上贤首山,来到距离北魏军队只有几里的地方。

北魏军队没有料到这点,不知道萧衍一共有多少兵力,所以不敢逼近。

黎明时分,义阳城中的守兵望见援兵来了,士气大增,出城攻击北魏阵营,萧衍等众路兵力则从外围攻击。

北魏军队受到内外夹击,抵抗不住,只好撤退。

萧衍被拜为太子中庶子。

建武四年(497年)秋,北魏军队再次攻齐,连克新野、南阳,直抵雍州。

齐明帝萧鸾派萧衍、崔慧景等率兵救援雍州。

第二年三月,萧衍和崔慧景率5 000人来到雍州西北的邓城。

北魏数万骑兵很快赶到。

当时,粮食断绝,人人面呈饥饿、恐惧的神色。

萧衍要出战,崔慧景不同意,说:“北魏军队从来不在夜间围城攻打,所以等天黑之后他们自然会撤走。

”不料北魏军队越来越多,崔慧景见形势不妙,带着自己的队伍从城南门逃走了,其余各部也相继遁逃。

北魏军队从北门入城,萧衍留下刘山阳与部下数百人断后死战,掩护前头的队伍撤退。

崔慧景带领队伍过闹沟,士兵互相拥挤踩踏,把桥都压断了。

北魏兵
在后面射箭,齐兵死伤无数。

好容易逃至樊城,才得以解脱。

这次失利之后,萧鸾为了加强雍州防务,任命萧衍为辅国将军兼雍州刺史。

建武五年(498年)七月,萧鸾病逝,太子萧宝卷登皇帝位,是为东昏侯。

这时候,始安王萧遥光、尚书令徐孝嗣等六人轮流在朝中辅政,轮到谁当值,谁就在当天的奏章公文后面签署意见,作为敕命。

萧衍知道这一情况后,对录事参军、堂舅张弘策说:“一个国家有三公都不堪其乱,况且如今六贵同朝,他们之间势必要互相图谋,因此必定发生动乱。

我的几个弟弟都在京城,恐怕会遭不测,所以我还要与吾兄益州刺史萧懿有所计议。

”于是,萧衍秘密加强武备。

又招集骁勇之夫上万人,大量砍伐树木、竹子,沉于檀溪之中备用。

中兵参军吕僧珍觉察了萧衍的用意,也私自准备了船橹数百艘。

早先,吕僧珍任羽林监,徐孝嗣想让他参加自己的幕府,但是吕僧珍知道徐孝嗣不会长久,所以再三请求跟随萧衍。

这时候,萧懿被免去益州刺史之职返回,但仍然掌管郢州事务,萧衍派张弘策去游说萧懿:“如今六位权贵当朝,各自发号施令,互相争权夺利,定会相互图灭。

而皇上轻慢身边的人,慓悍残忍,怎么肯把朝政委托于他们六人,而自己只有虚位?时间一长,皇上猜忌之心必生,定要大行诛戮。

有朝一日,祸乱暴发,朝廷内外必将土崩瓦解,支离破碎。

我们兄弟幸好驻守外藩,应该为自身有所计谋。

趁现在他们互相之间的猜忌、提防还没有开始,我们应当把几个弟弟全都叫到身边来,不然的话,恐怕到那时就会无路可走了。

郢州在地理上可以辖控荆、湘,雍州则兵马精干强壮。

如果天下太平,我们就竭诚为朝廷效力;如果天下大乱,凭我们的力量足以匡济天下;审时度势,该进则进,该退则退,此之为计,可以确保万无一失。

如果不及早打算,到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

”张弘策自己又对萧懿说:“以你们兄弟二人的英武,天下没有人能够匹敌的,如果依据郢、雍二州,为老百姓*** ,废去昏庸之主,另立圣明之主,定易如反掌,不愁不能成功。

所以,应该立意创此大业,不要被鼠辈所欺,以致在身后被人所取笑。

萧衍这一方面已经考虑成熟,希望您也好好地思谋。

”萧懿不听从。

于是,萧衍迎接其弟弟、骠骑外兵参军萧伟以及西中郎外兵参军萧憺来襄阳。

东昏侯萧宝卷继位之后,失德作恶,朝中大臣个个恐惧。

江州刺史陈显达得知东昏侯多次诛杀大臣,并且听人传说朝廷肯定要派兵来袭击江州,遂于寻阳起兵,给朝廷中的新贵们送去一封信,信中列举了东昏侯的罪恶行径。

一个月后,陈显达兵败被杀。

豫州刺史裴叔业看到东昏侯乱杀功臣,心中不安。

他派遣亲信马文范到襄阳,向萧衍讨问如何保住自己的计策,对萧衍说:“天下大势明显可知,我们恐怕已经很难保全自己了,所以还不如投靠北魏,或许还能封官赏爵,做个河南公。

”萧衍回答说:“朝廷中的这帮小人,岂能长远得了?朝廷怀疑将军有异谋,我看不妨送家属回京都去,以便让他们感到安心些。

如果朝廷意外地对我们相逼,我们就率步、骑兵两万直出横江,断掉他们的后路,天下之事则一举可定。

如果去投降北魏,他们一定会派别人代替我们,而只以淮河北边的一个州给我们,试问哪里还能做河南公呢?”裴叔业闻报仍迟疑而不能决断,便遣送自己的儿子裴芬之到建康做人质,同时又派人送信给北魏,联络投降之事。

建康的人纷纷传说裴叔业要反叛,裴芬之惧怕被杀,跑回了寿阳。

裴叔业乃奉表降魏,北魏任命他为使持节,都督豫雍等五州诸军事、征南将军、豫州刺史,并封他为兰陵郡公。

东昏侯闻报,下诏令讨伐裴叔业,任命萧懿为豫州刺史,负责征讨裴叔业事宜。

萧衍急忙派亲信虞安福去游说萧懿,对萧懿说:“如果诛杀了裴叔业,平定其乱之后,则你所立的功劳太大了,即使遇上一个圣明的君主,你也难以立得住脚,何况在现今这样的乱朝之世,昏君奸臣们哪能容得了你,不知到时你将何以自全?所以,如果把反贼歼灭之后,进一步再率兵进宫,废掉昏君东昏侯,此乃千载难逢的良机。

如果你不愿意这样做,便以抵拒北魏为借口,请还历阳,这样,则威震朝廷内外,谁敢不听从。

可是,一旦放弃兵权,虽然可以享受高官厚禄,也必将束手就死,到时后悔莫及。

”长史徐曜甫对萧懿苦苦相劝,但萧懿并不为所动。

平定裴叔业叛乱后,萧懿被任为尚书令。

当时,东昏侯时常出外游玩,有人就劝萧懿乘其出游之际,起兵废之,但是萧懿不听。

宠臣茹法珍、王咺之等人忌惮萧懿的威望和权力,游说东昏侯:“萧懿将
要像萧隆昌废郁林王那样把你废掉,陛下命在旦夕。

”东昏侯听了表示同意。

徐曜甫知道这一情况之后,秘密准备了船只,停在长江边上,力劝萧懿西奔襄阳。

然而,萧懿却说:“自古以来,岂有尚书令叛逃的呢?”萧懿的弟弟和侄子们都对将要发生的事变做了准备。

东昏侯派人到尚书省给萧懿赐送药酒,萧懿临死之前说道:“家弟萧衍在雍州,是朝廷的一大忧患。

”萧懿死后,他的弟弟和侄子们全都逃亡藏匿于里巷之中,没有人加以告发,只有其弟萧融被捕获,遭到杀害。

起初,东昏侯便怀疑雍州刺史萧衍有异谋。

到后来,直后将军郑植的弟弟郑绍叔担任了萧衍的负责平定蛮人事务的长史,东昏侯就派郑植以探望弟弟郑绍叔为借口,去刺杀萧衍。

郑绍叔知道了这一阴谋,秘密地报告了萧衍。

萧衍在郑绍叔家中备办了酒席,笑着对郑植说:“朝廷派遣您来谋害我,今天我正得闲,与您宴饮,这正是下手的好机会呀。

”说罢,宾主大笑不已。

东昏侯命令郑植把雍州的城墙、壕沟、仓库、兵士、战马、器械、船舰等仔细观察一番,以便弄清萧衍的实力。

郑植看过之后,对郑绍叔说:“雍州的实力强大,是无法轻易解决了的。

”郑绍叔对他说:“哥哥回到朝廷之后,请一字不差地对天子说:如果要攻取雍州的话,我郑绍叔要率众决一死战!”郑植回朝去,郑绍叔把他送到南岘,兄弟二人执手相视,恸哭而别。

萧懿死后,萧衍知道噩耗,连夜召集张弘策、吕僧珍、长史王茂、别驾柳庆远、功曹吉士瞻等人到州府议定对策。

第二天,萧衍把手下的僚佐们召集到一起,对他们说:“东昏侯昏庸残暴,罪恶超过了纣王。

所以,我应当与你们一起把他除掉。

”在这一天,萧衍树起大旗,召集兵马,共召聚兵士1万多人,战马1 000多匹,船舰3 000艘。

萧衍又命令搬出檀溪中的竹子、木料,装到战舰之上,上面盖上茅草,这些事情很快就都办妥了。

各将领争抢船橹,吕僧珍把自己原先准备好的拿出来,每只船发给两张,才停止了争抢。

从此便开始了一场争夺皇位的战争。

是时为永元二年(500年)十一月。

二、建康称帝
永元二年(500年)十一月,东昏侯得到郑植关于雍州情况的报告,大怒,当即派遣辅国将军刘山阳率领3 000兵士,会同南康王萧宝融
一起袭击襄阳。

时萧宝卷任荆州刺史,因年幼,由西中郎长史萧颖胄具体负责州府事务。

萧衍得到情报,就派遣参军王天虎去江陵,沿途与州府书信,信中说:“刘山阳率兵西进,要同时袭击荆州和雍州。

”萧衍对部下的众位将领们说:“荆州人向来害怕襄阳人,况且雍州和荆州地界相邻,唇亡而齿寒,所以我们岂能不与他们暗中联络,通力合作呢?我只要能合并荆州和雍州的兵力,大张旗鼓地东进,就是使韩信、白起再生,也无法对朝廷想出什么好招来。

”谁知萧颖胄收到萧衍的信后,心中迟疑不决。

刘山阳到了巴陵,萧衍再次命令王天虎送信与萧颖胄及其弟弟萧颖达。

王天虎出发之后,萧衍又对张弘策说:“用兵之道,攻心为上。

前不久,我派遣王天虎去荆州,给每个人都送了信。

近来驿使四出传信,忙个不停,但只有两封信给萧颖胄、萧颖达兄弟二人,信上只写:王天虎口述。

他们问具体情况时,王天虎又一句也说不上来,因为我压根就没有向他交待过一句。

王天虎是萧颖胄信得过的心腹之人,所以荆州方面一定以为萧颖胄与王天虎一起隐瞒着事情,于是人人心中疑虑丛生。

刘山阳会被众人的言语搞迷糊了,就一定对萧颖胄产生疑心,他们互相之间将不信任。

这样的话,萧颖胄将进退两难,无论如何也解释不清自己,因此就必定要落入我的圈套之中。

这是以两封空函定一州之妙计啊。


刘山阳到了江安,迟疑了10多日,不往前开进。

萧颖胄对此大为恐惧,然而又想不出什么良策妙计来,夜里,他叫来参军席阐文、谘议参军柳忱,一起商议对策。

席阐文说:“萧衍在雍州招兵买马,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江陵人向来害怕襄阳人,又寡不敌众,要收拾他们必定办不到,即使能制服了他们,最终也不会为朝廷所容。

如今,如果杀了刘山阳,与雍州方面一起起兵举事,立天子以令诸侯,则霸业可成。

刘山阳迟疑而不进,这是不相信我们。

现在,如果斩了王天虎,把首级送给刘山阳,那么他的疑虑就可以消除。

等他来了之后,再把他收拾掉。

”萧颖达也劝萧颖胄听从席阐文等人的计策。

第二天早晨,萧颖胄对王天虎说:“你同刘山阳相识,现在不得不借你的头用一用。

”于是萧颖胄令人斩了王天虎,把他的脑袋送给刘山阳,并且调用民众的车和牛,声称派遣步军去征讨襄阳。

刘山阳见状欣喜
若狂。

刘山阳到了江津,独自乘坐一辆车,穿着白色便服,只带了几十个随从,去见萧颖胄。

萧颖胄派人在城内埋伏,刘山阳进入城门之后,就在车中把他斩了。

萧颖胄派遣使者把刘山阳的首级送给萧衍,并且告诉萧衍说年月不吉利,应当等到明年二月再起兵。

萧衍说:“大凡举事,所凭借的就是一时之骁锐的气势与信心,即使不停息地干下去,还恐怕不成功,如果等待三个来月,就会误事,那就悔恨也来不及了。

何况聚集了10万大军,时间一长,粮食就要消耗光。

现在已经一切安排就绪,怎么能中途停息呢?”
萧衍上表萧宝融,劝他称帝,但萧宝融不答应。

同年十二月,萧颖胄到达江陵,以宣德皇太后的名义发出命令,谓南康王萧宝融应当继承皇位。

萧宝融这才答应第二年春天受命。

雍州方面得到消息,竟陵太守曹景宗派遣亲属去游说萧衍,建议他去迎接萧宝融,以襄阳为郡,先称帝即位,然后再进军建康,萧衍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长史王茂私下里对张弘策说:“现在南康王萧宝融掌握在萧颖胄手里,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使萧衍的行动处处受他的驱使,这岂是长久之计吗?”张弘策把王茂的话告诉了萧衍,萧衍说:“假若下一步的大事不能成功,那么无论贵贱都将一块遭难;如果大事告捷,那么我将威震四海,又岂能碌碌无为而受他人摆布呢?”
中兴元年(501年)正月,南康王萧宝融开始称相国,发令大赦天下,任命萧颖胄为左长史,号镇军将军,萧衍为征东将军。

萧衍率兵从襄阳出发,留下弟弟萧伟总管府州事务,萧憺防守襄阳城附近的堡寨,府司马庄丘黑防守樊城。

二月,萧衍到达竟陵(今湖北省潜江县西北),命令王茂、曹景宗担任前军,又命令中兵参军张法安防守竟陵城。

王茂等人到达汉口后,众将领计议要合并兵力围攻郢城,并兵分两路袭击西阳和武昌。

萧衍不同意这一方案,他说:“汉口河道宽不到一里,我们在河中间,敌人在两岸射箭,我们怎么得了?再说房僧寄以重兵把守汉口,与郢城成犄角之势,我们如果倾全部兵力出击,房僧寄必定会派兵切断我军的后路,如此一来,后悔莫及。

所以,不如派王茂、曹景宗的军队渡过长江,与荆州方面的兵力合作,进攻郢城,我则亲
自围攻鲁山,以便打通沔、汉水道,保证郢城、竟陵粮草,江陵和湘中的兵力相继到来之后,兵多粮足,何愁攻不下这两座城池呢?这样夺取天下,无须力战,简直可以卧而取之。

”诸将皆按萧衍的策略行事。

萧衍修建汉口城以便守护鲁山,并且派水军在长江中游动阻截,以断绝郢城和鲁山之间的信使往来。

三月,南康王萧宝融在江陵(今湖北省江陵)称帝即位,是为和帝,改年号为中兴,任命萧颖胄为尚书令,兼荆州刺史,萧衍为左仆射,加封为征东大将军、都督征讨诸军事,并且授予他皇帝所用的黄钺。

萧衍欣然领命。

四月,率部出沔江,命令王茂、萧颖达等逼近郢城,薛元嗣据守城内,不敢出战。

众将领准备攻城,萧衍不许。

同年六月,郢城仍未攻下。

和帝萧宝融和萧颖胄非常焦急,派卫尉席阐文去犒劳萧衍的军队,并且把萧颖胄等人的意见转达给萧衍:“如今您把兵力停在汉口西岸,而不合并诸军围攻郢城,平定西阳、武昌,夺取江州。

这一机会已经失去了,所以不如求救于北魏,与他们联合起来,仍不失为上策。

”萧衍答道:“汉口路通荆州、雍州,控制秦州、梁州,粮草物资的运输,全从这里经过,所以我才决定兵压汉口,连结数州。

现在如果合并各路军马围攻郢城,并且分兵前进,那么鲁山的敌军必定会阻断沔水水路,这等于是扼住了我们的咽喉。

如果水路被切断,粮草就难以运到,军队缺粮,怎能持久得了呢?西阳和武昌,如果要占取,很快就可以攻下来。

然而,一旦攻下这两座城,就要派兵镇守。

但是,要想守住这两座城池,少于1万人是不行的,这就必须有相应的粮食物资供应,但是仓促之间是难以筹措到的。

倘若东昏侯萧宝卷的军队赶到,以1万人攻打这两座城,两城之间势必不能互相援救。

如果我分派军队去援救,则首尾兵力都将削弱;如果我不派兵的话,则孤城必然陷入敌手,只要一座城丢失了,其它城也会相继土崩瓦解,谋求天下的大业也就宣告失败了。

如果在攻下郢州之后,沿江而进,则西阳和武昌自然望风披靡。

所以,何须眼下分兵去攻打,以致自己给自己造成忧患呢?大丈夫举事,应当独挡独行,况且我们拥有数州的兵力,来诛斩群小,好比是悬河注火,一扑即灭。

所以,岂能求救于北方的戎狄,示弱于天下呢?北魏未必可以信任,求救
于他们,实在是下策,怎么能说是上策呢?请您替我们转告镇军将军萧颖胄:下一步的攻取之事,只管交给我决策,我完全清楚该如何行动,不要担心不能取胜,只是要借镇军将军之威名来镇定军心罢了。

”一番滔滔大论,说得席阐文连连称许,辞别而去。

萧宝卷派吴子阳等人进军武口,救援郢城。

萧衍命令军主梁天惠等人驻兵渔湖城,又命令唐修期等人驻扎在白阳垒,在西岸严阵以待,准备夹击。

吴子阳把军队开进加湖,在离郢城30里远的地方,选择地形,修筑战垒,自我固守。

吴子阳点燃烽火,郢城之内也点火相应,但是城内与城外只顾各自保命,不能互相援救。

萧衍命令王茂、曹仲宗等人乘水涨时袭击加湖,击鼓呼叫进攻。

吴子阳溃逃,将士被杀或被淹死的数以万计,王茂、曹仲宗的水军俘虏了吴子阳的残余兵将返回。

加湖失守以后,郢城和鲁山的守军士气大泄。

此时,鲁山守将房僧寄病死,众人推选孙乐祖代替他继续驻守。

无奈城内粮草已尽,士兵们在矶头捕捞小鱼充饥,并且秘密准备好了船只,将要逃奔夏口。

萧衍知道城中守军要逃跑,便派遣偏军断了他们的逃路。

孙乐祖窘迫无奈,献城投降。

东昏侯萧宝卷任命程茂为荆州刺史,薛元嗣为雍州刺史。

程茂、薛元嗣见大势已去,便在接受任命的当天献出郢城,投降了萧衍。

诸将领想要把军队驻扎在夏口,稍事休整。

萧衍则认为应该乘胜前进,直捣建康。

车骑谘议参军张弘策、宁远将军庾域都认为萧衍的意见非常正确。

萧衍命令众路军队立即上路,沿长江直指建康。

兵至寻阳,江州刺史陈伯之投降,出城迎接萧衍。

萧衍留下骁骑将军郑绍叔驻守寻阳,对他说:“你于我,就像高祖萧何,先武寇恂。

如果前方战事不能取胜,我承当过失;如果粮草运输跟不上,你就要负责。

”郑绍叔流泪向萧衍拜辞。

一直到攻克建康,郑绍叔督管江、湘的粮食运送,从来没有断绝过。

同年九月,和帝萧宝融诏令萧衍,如果平定京师,自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行事,不必每事都请示。

萧衍率军逼近建康。

萧宝卷在朱雀桥南边布置了10万精兵,准备与萧衍的军队决一死战。

萧衍的军队稍有不利。

王茂突然下了马,手持单刀,冲击萧宝卷的军队,立刻冲破
了他们的阵营。

曹景宗乘机纵兵攻进,将士们全部拼力死战,战鼓和杀喊声震天动地。

萧宝卷的各路军队纷纷溃散,萧衍的军队长驱直入,徐元瑜等将领先后率众投降。

萧衍坐镇石头城,命令各路军队攻打建康的六个城门。

萧宝卷命人放火烧了城内的营署、官府,驱逼士人和百姓全部进入宫城,关闭宫门,作最后的拒守。

萧衍命令军队环绕宫城修筑工事。

茹法珍和梅虫儿向萧宝卷进谗言:“大臣们不用心,以致使城围不能解除,所以应该把他们全部杀掉。

”王珍国和张稷害怕大祸临头,王珍国派自己的亲信给萧衍献了一块明镜,以示自己的心意,萧衍则断金回报,表示心领神会。

王珍国秘密与张稷策划,要一同杀掉萧宝卷。

十月十二日夜,王珍国和张稷带兵冲进含德殿,杀掉了正在笙歌夜饮的萧宝卷。

张稷召集文武百官,让他们在降书上签名,又命令人在黄绢上涂油,裹住萧宝卷的首级,派国子博士范云等人送给萧衍。

范云与萧衍有旧交,于是就留在萧衍那里做了幕僚。

萧衍派张弘策先行进去清理宫中,封存了府库和各种图籍。

其时,宫城中珍宝之物到处皆是,张弘策严加管教部下,秋毫无犯。

潘贵妃以及宠臣茹法珍、梅虫儿等41人全被收拘。

萧衍进驻阅武堂,下令大赦天下。

萧衍又下令:“凡是没用的规章,荒谬的税赋,过分的刑罚和劳役,除了可以考察当初兴事来源的外,悉皆废除。

”“对尚书省各部门的文案通检一遍,凡是在东昏侯(萧宝卷)时对各种诉讼案件处理不公道的,以及主办人拖延不及时处理的,都要认真地加以讯问辨查,据实论处。

”“收葬阵亡将士,对东昏侯军队中的死亡者也加以掩埋。

”潘贵妃长得异常美丽,萧衍想把她留下,找来领军将军王茂商议,王茂说:“使齐国灭亡的正是这个女人,您如果留下她,恐怕要招来外界的议论。

”于是,萧衍下令把潘贵妃勒死在狱中,宠臣茹法珍等人也被诛杀。

中兴二年(502年),萧衍迎宣德太后进宫,让她临朝摄政,行使皇帝的权力,萧衍则暂时停止执政,以便试探人心。

宣德太后提升萧衍为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特许他可以佩剑穿鞋上殿,朝见赞拜时可以不报姓名。

萧衍推荐范云为大司马谘议参军、领录事,沈约为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