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每逢
佳节倍思亲》教案
【篇一】
一、教学要求: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兴高采烈造句。

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准备:
词卡、小黑板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揭示课题、解题。

⒈板书课题
每逢佳节倍思亲
⒉解释题意。

⑴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朝诗人王维写的一首诗里的诗句,意思是每逢美好的节日就会更加思念亲人⑵介绍王维。

王维,今山西人,唐朝的诗人,画家。

三、初读课文。

⒈自学生字词。

⑴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轻声读课文。

读通顺语句,画出不认识的不理解的词语。

⑵会写会读生字。

⑶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兄弟
异乡
思念
无限深情
情景
佳节
登高
兴高采烈
⒉检查自学情况。

⒊各人试读课文。

⒋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四、写字指导:
五、布置作业:
⒈朗读课文。

⒉读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二、学习课文。

⒈指名读课文。

⒉分自然段读。

第1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⑵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说了什么?
⑶小结:这一自然段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讲的是唐朝诗人15岁离家,到京城已有两年。

⑷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

过渡: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请读
第2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2自然段。

⑵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第一到第三句说了什么?
理解扶老携幼的意思。

⑶从那儿可以看出,重阳节是个佳节?
⑷在这家家户户兴高采烈欢度佳节时,诗人王维有什么感受,看第4句是怎么说的?
⑸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看到了重阳节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景象,更加思念家人。

点明了题意。

⑹齐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王维主要思念哪些亲人?具体想了?请读:
第3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3自然段。

⑵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第一和第二句说了什么?
⑶第三句到第五句说了什么?
理解天各一方。

这三句的省略号表示什么?
⑷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事王维思念兄弟的具体内容。

⑸齐读第3自然段。

过渡:王维是这样来表达自己的这种思想感情?请读
第四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第一句说了什么?
理解思绪万千
这一句和上面的哪个自然段有密切的联系?
⑶下面的两句话说了什么?
⑷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⑸看图,佳深理解全诗的意思。

画面人物是谁?
⑹理解诗句的意思。

⑺小结:
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写诗表达了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⑻齐读第4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
⒈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⒉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

第三课时
一、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写了唐代诗人王维年轻时客居京城长安,在重阳节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表达了他思念家乡亲人的无限深情。

二、指名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诗的意思。

三、朗读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⒈这篇课文里你觉得哪个自然段最能表达诗人王维思念兄弟的深情?
⒉第三自然段第一话读时应带平缓语气,第二句读时带欢乐的语气,下面三句要带深沉的语气,读到两个省略号时,停顿要长,表达深思而不平静的心态。

⒊指名朗读。

四、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⒈放录音欣赏。

⒉揭示板书,引导背诵。

⒊各人背诵。

⒋小组背诵。

⒌指名背诵,师生评议。

⒍同座二人互背。

五、作业:
⒈比一比,再组词。

⒉用兴高采烈造句。

【篇二】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能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录音机、磁带、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直奔中心
1、师:王维是唐代一位大诗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齐读这首诗)。

课文用最脍炙人口的一句作为课题。

2、齐读课题,找出课文围绕课题的哪个词来写的。

(思亲)3、学生围绕“思亲”质疑。

(①为什么思亲?②怎样思亲?)
二、诗文对照,读中解疑
(一)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问题:为什么思亲?读后讨论
(因为诗人独自一人,少小离家,离家之远—在长安离家之久—已两年,所以思亲之情油然而生。


2、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诗文对照,说说诗句的意思。

3、指导感情朗读。

(“不知不觉已经两年了”读得稍缓,带些
伤感。


(二)细读第二自然段
1、师引读:恰逢一年一度得重阳节又到了(生接读第二自然段)。

2、文题对照,理解“倍”的意思。

3、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说说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

(交流后出示卡片:一年一度、扶老携幼、兴高采烈、登高游玩、家家户户)
4、用上这些好词说说诗人为什么“倍思亲”。

看谁用的好词多。

5、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诗文对照,说说诗句的意思。

6、指导感情朗读。

(一、二、三句读出人们欢度佳节的热闹、愉快气氛;第四句声音放低,速度放缓,读出王维的孤独与寂寞,深深的思念之情。


(三)细读第三自然段
1、配乐范读第三自然段,让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2、自由读,讨论问题:王维是怎样思亲的?(前半段:王维思念以前与兄弟们欢度重阳节的情景。

后半段:王维遥想此时兄弟们是怎样思念他的。


3、学习前半段。

(1、一边配乐,一边让学生默读,启发学生想象:“总要”、“头插茱萸”、“手挽着手”、“登高远眺”的情境,体会如今“天各一方”、“不能相会‘的遗憾。

2、指导感情朗读。


4、学习后半段。

抓住“一定也在思念我“、无限深情地说……”反复指导朗读,让学生感受诗人内心的激动与神往。

5、出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文对照,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细读第四自然段
1、王维此时的心情可用书上的哪句话表达?(王维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2、指导感情朗读第一句
3、联系上文,体会王维的思绪万千。

(两个省略号)
4、师:他提起笔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5、出示古诗,配上乐曲,让学生扮演诗人,上台诵读。

设计意图:
一、绕课题质疑
课题常常是课文的“眼睛”,而“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

因此,对课文题目质疑问难往往是打开理解课文的“窗户”。

抓住课题中重点词语—“思亲”质疑问难,是训练学生见题思考的能力,通过对“思亲”的质疑,学生能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形式,同时也抓住了这篇文章的中心内容。

“为什么思亲?”和“怎样思亲?”是理解全文,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关键,具有“牵动”全文的作用。

教师只要抓住这两个问题,就能顺利地开展本课的阅读教学。

二、抓好词练说
“运用从模仿开始”。

针对第二段好词多的特点,让学生多读后找出好词,引导学生练说。

这样,课文规范的语言就会逐渐成为学生的语言的一部分,学生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中加深了对词的理解。

同时还能使学生体会出诗人思念亲人的感情在此佳节更
加浓烈了。

三、创情境激情
1、在教学第三段前,先让学生静听一分钟音乐,能感染学生,诱发学生的情感,再声情并茂地范读,能引生入境,使学生与诗人共鸣:共思、共忧、共吟,有利于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在指导学生背诵古诗时,教师创设一定的情景氛围,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天地,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的内驱力,一种学习的激情,产生主动参与的愿望,从而增强自我的学习意识。

四、扣文解诗意
在整堂课的设计中,我总把诗与文有机结合,相互对照。

让学生在文的环境中解诗意,降低了学诗的难度,有助于学生体会诗的意境和感情,使学生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