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地方教材《传统文化》指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地方教材《传统文化》指瑕
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传统文化》已被省内许多地区指定为中小学必修内容,这套教材内容择取合理,编排精巧,寓教于乐,传统文化与现代教学理念相得益彰,广受好评。

当然,天下物无全美,这套《传统文化》教材也偶有可商榷处,虽白璧微瑕,但教书育人不可有半点模棱两可,故将存疑之处辑录于此。

二年级卷
1.P13
自夸自败,还增一毁。

(还:haí)
按:此处应读作huán,《说文解字》:“复也,从辵瞏声,户关切。

”《唐韵》作户关切,《集韵》《古今韵会举要》《洪武正韵》作胡关切。

此处当据古音。

明清后的口语和通俗文学作品中才逐渐出现hái音,但诗文中应读huán。

2.P37
风日清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按:《千家诗》录徐元杰此诗,作“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①事实上“清和”与“晴和”意思极为相近,都有天气和暖的意思,但“清和”更偏恬淡、含蓄、蕴藉,如宋·潘汾《丑奴儿慢》词:“愁春未醒,还是清和天气。

”“晴和”则多了一份疏朗、明快、俊逸,如唐·元稹《春六十韵》:“震动风千变,晴和鹤一冲。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按:引自《千家诗》,本作“骚人阁笔费评章。

”①“阁”同“搁”,放下。

4.P61
蚕食桑,而所吐者丝也,非桑也。

蜂采花,而所酿者蜜也,非花也。

按:本段文字见《随园诗话》:“蚕食桑,而所吐者丝,非桑也。

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

”②显而易见《随园诗话》的原文更加简洁明快,而教材选文则不免反复拖沓。

三年级卷
5.P20
名曰精卫,其鸣自(讠+交)(jiāo)
按:应读作“xiào”。

《康熙字典》:“虚交切,音嘐。


四年级卷
14.P7
(释“红泥小火炉”)诗人把刚酿成的美酒,暖在用泥砌的小火炉上,淡绿色的新酒在红红的火上散发出阵阵清香。

按:此处将“红泥”拆开解释,不当;“砌”字使诗韵全无,粗陋俗浅。

①《千家诗》北京:中华书局2009.9,P83.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斜:xié)
按:此处“斜”字当读若“侠”。

读古诗,韵脚就古不就今,否则不押韵。

16.P19
名作有《念奴娇·大江东去》
按:《东坡乐府笺》①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词作如无词名,则可以用词牌名加上词的首句权作词名,但既然作者已然拟定词名,何必再多此一举?同册第67页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此处固谬耳。

17.P21
爱上层楼,为辅新词强(qiáng)作愁。

按:此处“强”字意为“勉强”,应读作三声。

18.P27
云隔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
按:出自《姜白石词笺注》②,本作“云鬲迷楼”,二字通假。

古诗文中的通假字,应取现存年代最早版本里的用字。

19.P27
苍崖绿嶂
按:《姜白石词笺注》③作“苍厓绿嶂”,二字通假。

①朱孝臧校注,龙榆生笺:《东坡乐府笺》北京:商务印书馆 1958.
②[宋]姜夔著,陈书良笺注:《姜白石词笺注》北京:中华书局 2009.7,P233.

兴(xìng)平中,天下丧乱。

按:注音错误。

“兴平”是汉献帝年号,此处“兴”应读作一声,因为作四声时意为对事物感觉喜爱的情绪,读一声时意为兴盛、旺盛,年号中必然采兴盛之意,故此处应作一声。

21.P43
白在宣州谒见,遂辟为从事。

按:出自《旧唐书》①,本作“遂辟从事”,“为”或是衍文。

22.P48
岁余,以直言失官。

按:当为“岁馀”。

1986年国务院批准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指出在“余”和“馀”意义可能混淆时,仍用“馀”。

因此在古诗中,除了表示“我”的意义及用作姓氏外,用“馀”似更佳。

23.P56
龙骖回旧宅,凤德咏余芬。

按:当作“馀芬”。

同上。

24.P67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zài)空悠悠。

按:“载”字表示时间时读作三声,作动词使用时方读作四声。

25.P67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huá fā)。

按:“华发”二字注音皆谬。

此处“华发”即斑白头发,“华”为“花”字初文,应作一声;“发”为名词,当读作四声。

五年级卷
26.P9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柜:jù,木匣子)
按:柜有二音,其一读若“贵”,指收藏衣物、书籍的家具;其一居许切,《说文解字注》释曰:“柜,柜木也。

”郭璞注《尔雅》释“楥”曰:“或曰桏,当为柳柜。

桏,似柳,皮可煮作饮。

”①此处当采前者解。

27.P39
一年之计,莫若树谷;十年之计,莫若树木;百年之计,莫若树人。

按:郭沫若《管子集校》作:“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

”②
228.P42
后百余岁有孙膑,是武之后也。

按:出自《曹操集》③,本作“后百岁余有孙膑。


29.P46
于是迁仕为郎中(迁仕:晋升,调任。


①《宋监本尔雅郭注》中华民国二十年故宫博物院影印本.
②郭沫若:《管子集校》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10,P102.

按:此处应断句为“于是/迁/仕为/郎中。

”“迁”当作司马迁自称解。

司马迁宦学之前并无出仕,何来晋升、调任?
30.P47
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俶傥非常之人称焉(俶傥:洒脱,不拘束,卓异不凡)
按:“俶傥”有“卓异不凡”与“洒脱不羁”二意,后文列举诸多名人不凡之事,故此处当取“卓异不凡”之意,不能同时取两个义项。

31.P51
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

按:句读错误,当为“乃幽武,置大窖中。


32.P51
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按:句读错误,当为“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33.P60
湖面平随苇岸长,碧天垂影入晴光
按:出自《元丰类稿》,卷七作“碧天垂影入清光。


34.P70
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阴中:暗地里)
按:释义不完整。

阴:暗地里;中:中伤,陷害。

苏轼《杭州召还乞郡状》:“窃谓人主之待臣子,不过公道以相知,党人之报怨嫌,必为巧发而阴中,臣岂敢恃二圣公道之知,而傲党人阴中之祸。


六年级卷
35.P37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接世:继承前辈的事业。

)
按:释义错误。

“接世”在这里是为动用法,指为社会所接纳。

36.P37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何及:到什么地步。


按:释义错误。

“何及”应翻译为“怎么来得及”,整句话意为“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横扫千军如卷席。

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37.P39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略
按:当作“掠”。

“略”与“掠”虽都有掠夺之意,但“略”字对象为土地城池,“掠”字对象为人、物。

38.P39
亲自参与指挥了126场战争
按:此处当为“战役”。

39.P44
落日熔金
按:当作“鎔”,通“熔”。

《李清照集校注》①作“镕”,误。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将“鎔”与“熔”合并,字典未收录“镕”字,但收有金旁未简化的“鎔”字
40.P44
捻金雪柳
按:当作“撚”,通“捻”。

《李清照集校注》作“撚”。

①41.P44
风鬟雾鬓
按:《李清照集校注》②作“风鬟霜鬓”,四印斋所刻词本《漱玉词》作“风鬟雾鬓”。

但“雾鬓”指浓密秀发,“霜鬓”指鬓发如霜雪,此处当作“风鬟霜鬓”。

类似用法如杜甫《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

”苏轼《浣溪沙·赠闾丘朝议时还徐州》:“霜鬓不须催我老,杏花依旧驻君颜。


42.P59
而窥其中则蕴藉深远(蕴藉:宽和,宽容)
按:“蕴藉”一词,有“宽和有涵容”与“含蓄”二意,此处与“深远”并用,当作含而不露、含蓄解。

《后汉书·恒荣传》:“荣被服儒衣,温恭有蕴藉。


43.P71
闲来倚杖柴门口,鸟下深枝吸晚虫。

按:“吸”字误,当作“啄”。

《甫里先生文集》作:“鸟下深
①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11,P53.

枝啄晚虫。

”①《说文解字》注“啄”曰:“啄,鸟食也。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燕子啄春泥。


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