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学习《伤寒论》心得体会范本(2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学习《伤寒论》心得体会范本
1、《伤寒论》为中医重点学习之书
前哲徐灵胎曰:医者之学部,全在明伤寒之理,故仲景之书有二,即伤寒、金匮要略是也。
然《伤寒论》乃治时病之法也,金匮要略乃治杂症之法也,而金匮之方,则又半从《伤寒论》中来,故《伤寒论》一书,乃学医者第一功夫也。
陈修园曰:医门有仲景,犹儒门之有孔子也。
其著述伤寒、金匮,集汉代之前之大成,立三百九十七法,法法遵经,传一百一十三方,方方皆古,以六经铃百病,为不易之定法。
从此可见,《伤寒论》中之理法方药与运用规律,完全是祖先之经验总结。
故《伤寒论》一书,乃中医重点学习之书也。
2、伤寒论讨论什么。
伤寒是温病、中风、伤寒、中湿等外感疾病的统称,或者说由于起居饮食不甚引起的突发性疾病。
例如汗出当风、久坐湿地等等。
而在所有外感疾病中伤寒是最严重最普遍的一类疾病,这是伤寒论重点讨论的对象,当然也同时讨论了另外几种突发疾病。
所以伤寒论重点讨论的是外感突发疾病的证状、脉象、传变规律及治愈方法。
3、我对六经之认识
《内经》中到处都是四时阴阳“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外内之应,皆有表里,其信然
乎。
”“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
”等等中医一直强调法天地四时而动。
《内经》中有很多很多篇章都是在谈论四时的。
张仲景的六经就源于此。
《伤寒论》从内难二经基础上的进
一步之经典著作,补内难二经之不及,其首创六经证治。
故我对六经之认识有一谈之必要,大抵中医治病,皆从整体出发,依据病者盛衰强弱为依据,病势之缓急进退来作为施治方针。
所谓六经,三阴三阳是也,大抵三阴经病,属寒、属里、属虚者多,故太阴治宜温,少阴治宜补,厥阴治宜清;而三阳经病,恰与三阴经病相反,大抵属热、属实、属表者多,故表证宜汗,实证宜下,独少阳属于半表半里,既不宜汗又不宜下,故治宜和解。
昔俞根初先生曰:以六经铃百病,为确定之总诀。
又曰,百病不外六经,正治不外六法,按经审证,对症立方。
故于临床之际。
首先确立六经证治分类法。
该病属于六经中之何经,是否二经同病,是否三经同病,虽无肯定之成续,而审证立方,亦有其一定之规矩。
孟子曰: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变必以规矩。
所以我自学习《伤寒论》后,认识到以六经来作为辩证论治之指标,亦犹如大匠诲人之必以规矩也,又认为舍乎此,则未有不缘木求鱼也,以下简要介绍几个六经病症与脏腑的关系。
(1)太阳病与肺
外感症初发,通常表现为“太阳病”。
所谓“太阳”并非抽象概念,因为“太阳病”会引起手足太阳经循行部位的不适感受。
如头项强痛,腰背痛。
例外鼻鸣、鼻塞、流涕等有时也是太阳经的病症,因为足太阳经过睛明穴而络鼻窍。
太阳病是表证,病在皮毛。
肺主皮毛,所以太阳病与肺部疾病通常同时出现。
所以太阳病经常伴随咳嗽、喘息、浊痰的出现。
所以在治疗太阳伤寒的方剂中,多有润肺、止咳的药物出现。
如杏仁、五味子、生姜等。
另外,太阳病____现浮脉。
浮脉是肺脉,所以是太阳经与肺同病。
(2)阳明病与心
阳明病,无论寒邪热邪,一律表现为高热,另外有谵言妄语的证状。
其实阳明与心有莫大关系。
《内经》“二阳之病发心脾”,二阳就是阳明,说明阳明的病可能发自于心,也可能发自于脾。
所以心病可以引起阳明病。
而瞻谵言妄语是神志疾病,与外邪攻击心包有关,也正因为心包是禁宫要地,正邪交争最猛烈,所以才会出现高热症状。
另外阳明病的脉象是洪脉,这正是心脉。
由此推知,阳明经病的主方____汤,其实最重要的是解心热。
在高烧、神志昏迷的时候,后世很多名医都在____汤的基础上加上犀角、羚羊角等味以解心热。
(3)阳明病与肠胃
《灵枢·经脉》说足阳明胃经主津液所生病。
足阳明病引起的一个问题就是津液大亡。
因此阳明病的一大特点是大汗出。
汗出也是身体正邪交争后把外邪排除体外的过程。
但是大汗出后出现的问题就是“胃家实”,排便困难。
依我个人的理解是这样的。
正常的人体防御机制,可以通过高热、汗出的方式战胜外邪病排除,在体表可以排邪,那么机体是否也有可能在肠胃之内,以分泌物的形式将外邪排除,随粪便外出。
但是,由于排便困难,外邪无法排除,反而在粪便上滋生,排便困难除了破坏正常代谢外,也使外邪在粪便中滋生。
因此排便就成了主要矛盾。
三个承气汤就是解决排便问题,大便出来了,外邪也就随之而去了。
当然并非所有的阳明病都会伴随便秘,而是肠内有燥矢、有宿食、或肠胃机能有问题才引发便秘。
学习《伤寒论》就有一个理解条文和条文之间相互关系的意义而为基本要求。
应该看到,《伤寒论》____条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在条文之间,无论或显或隐,或前或后,彼此之间都是有机的联系着。
作者在写法上,充分运用了虚实反正、含蓄吐纳、参证互明、宾主假借的文法和布局,从而把辨证论治的方法表达无余。
由此可见,学习《伤寒论》先要领会条文和条文排列组合的意义,要在每一内容中,看出作者组文布局的精神,要从条文之中悟出条文以外的东西,要与作者的思想相共鸣。
这样,才能体会出书中的真实意义。
白文最少看它四五遍,并对其中的六经提纲和一百一十三方的适应证都熟背牢记方有妙用。
这段时间一直在校报里面工作,和当一个普通的大学生相比,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在这里和名老中医多学习、多运用课本上所学的知识,特别是中医这一方面。
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习理解,帮助记忆,而且可以不断应用,不断修正自己的辨证方法,“先辨六经,后辨方证,方证相应”。
辩证运用经方的感受很深,方正相应,疗效快捷。
2024年学习《伤寒论》心得体会范本(2)《伤寒论》是我国古代医学宝库中的一部重要著作,是我国古代医学的经典之一。
通过学习《伤寒论》,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对中医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此,我将分享我学习《伤寒论》的心得体会。
首先,《伤寒论》是中医内科学的基石,它系统地总结了古代医家对伤寒病的认识和治疗经验,并阐述了中医的理论体系。
其中,《伤寒论》笼统地将病分类为六经,即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
每个经的病变表现及治疗方法都有所区别。
通过学习《伤寒论》,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理论的独特性和系统性。
其次,《伤寒论》强调了“辨证论治”的重要性。
在治疗疾病时,中医讲究全面观察病人的症状,并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病情进行个体化的辨证论治。
这种治疗方法注重整体观察和个体化处理,与现代医学的个体化治疗理念不谋而合。
通过学习《伤寒论》,我对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再次,《伤寒论》还强调了中医的预防观念。
在《伤寒论》中,张仲景提出了“养阴清热”、“清热散邪”等预防疾病的方法。
这些方法强调了强身健体的重要性,阐述了中医预防疾病的理论和方法,对我个人的身体养护有很大的启发。
最后,《伤寒论》中的一些具体治疗方剂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如,《伤寒论》中提到的葛根汤、桂枝汤等经典方剂,都有着明确的适应症和治疗效果。
这些方剂对中医治疗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也为我提供了一些临床应用的思路。
通过学习《伤寒论》,我深切体会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
《伤寒论》不仅是中医理论和实践的经典之作,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蕴含了丰富的医学知识,还融入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思想。
通过学习《伤寒论》,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总之,《伤寒论》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中医著作,对中医的理论和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学习《伤寒论》,我深入了解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学习了中医的经典治疗方剂,认识到了中医治疗的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方法的重要性。
同时,学习《伤寒论》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将以《伤寒论》为基础,不断深化对中医的理解和应用,为保护人类健康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