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沏茶问题优秀教案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沏茶问题
教材第104页的内容。
1.知道统筹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时间。
2.会用流程图表示事情的安排顺序。
3.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4.通过教学活动,感受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重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时间。
难点:会用流程图表示事情的安排顺序。
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师:那你们知道这世界上最长又最短,最快又最慢的是什么吗?
生:时间。
师:是啊,真聪明。
时间是最长的也是最短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安排它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到数学广角里研究怎样合理安排时间。
1.活动一:烧水和扫地。
师:为了便于我们讨论,老师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看(课件出示)。
小丽是一位四年级学生,今天放学回到家,妈妈在厨房忙碌着,她让小丽帮着烧壶开水并扫扫地,你会做吗?
师:说说吧,你准备怎样安排这两件事?
师:怎样合理安排才能更好地节省时间?
师:这两件事为什么可以同时做?那同时做这些事情的目的又是什么?(节省时间。
)由此可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学会合理地安排事情,就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2.活动二:沏茶。
师:不知不觉中,我们帮小丽想出了这么好的方法。
师:瞧,(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例1主题图)小明家来了客人,小明是个懂事的孩子,他看到妈妈和李阿姨聊天很开心,心里想,我得帮忙烧水、沏茶。
那你平时沏茶时都需要做哪些事情呢?
师:看一看,小明沏茶的时候都需要做哪些事情?分别是多长时间呢?谁能说给大家听。
(出示课件,指几名学生说图意。
)
)
师:小明要做这么多事,观察情境图中的沏茶顺序,你发现什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赞扬、鼓励。
)
师:怎样做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的方案。
现在请拿出手中的工序图片摆一摆,并算一算你们设计的方案需要用多长时间。
师: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设计的方案?(指名学生在实物展台上用工序图摆一摆,并说一说设计过程。
老师板书最佳方案流程图。
)
生:先洗水壶,然后接水,再烧水,烧水的同时洗茶杯,找茶叶,最后沏茶。
师:为了更清楚地表示顺序,我们用箭头表示这个过程。
师:为什么要在烧水的同时洗茶杯、找茶叶呢?
生:因为这样做可以节约时间。
所以我们把这两件事放到烧水的下面,表示做这些事只用了8分钟。
师:烧水的同时可以洗茶杯和找茶叶吗?为什么?
生:可以,因为它们之间相互不影响。
师:那洗水壶、接水这两件事能不能和烧水同时做,或者放在烧水之后做呢?为什么?
生:不能。
小结:通过上面的几种方案,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哪种安排方案,得考虑事情的一般顺序。
在烧水之前我们必须先洗水壶、接水。
通过刚才的设计我们知道:在做一些事情时,能同时做的事情越多,所用的时间也就越短。
像这样在黑板上摆放的图示,我们起名叫它流程图,它可以让我们清晰地看出事情的过程和顺序。
3.活动三:找感冒药。
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做一做”第1题。
师:怎样安排这些事情小红才能最快地休息?
生:先找杯子倒开水,然后等开水变温,在等开水变温的同时量体温、找感冒药。
(教师板书。
)
师:一共花了多长时间?(7分钟。
)
师:在等开水变温的同时可以量体温、找感冒药吗?
生:可以。
师:那么这样的安排合理吗?为什么?
生:合理,因为方案中把能够同时做的事情一起做,节约了时间。
师:回答得真好!这位同学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合理的安排。
把能够同时做的事情一起做,达到节约时间的目的,这样的安排就是合理的安排。
提升对“合理”安排的认识。
对下面同学的“合理”安排,请说出你的看法。
(1)为了节省时间,张小乐一边走路一边认真看书。
(在路上边走边看书,既影响视力又危险,所以这两件事情也不能同时做,这样的安排是不合理的。
)
(2)为了提高学习质量,王小亮边吃饭边看电视节目《学英语》。
师小结:通过分析上面的事情,我们明白了,合理安排事情,不但要考虑节省时间,还
要考虑人身的健康和安全,更要讲究科学。
在生活中需要合理安排的事情还有很多。
1.教材第105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小组讨论,得出最佳的方案。
2.教材第107页“练习二十”第1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指派小组代表汇报解决方案。
关于合理安排时间的问题,就是最优化问题,也就是被大数学家华罗庚爷爷称做“统筹安排”的问题,它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用处。
本节课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
践行新课标理念,让学生借助生活事例,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逐步掌握最佳方法。
通过简单最优化的问题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体会统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来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环节紧凑,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因此课堂教学扎实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