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一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
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
1.(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1.(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孕妇”一词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1.(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怀才就像怀孕所以你肚里有货藏都藏不住
B. 怀孕就像怀才只要你肚里有货藏都藏不住
C. 怀孕就像怀才所以你肚里有货藏都藏不住
D. 怀才就像怀孕只要你肚里有货藏都藏不住
【答案】D
【解析】
【答案】C
【解析】
【答案】D
【解析】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
2.(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
②大将军用武库令事遂下相廷尉狱久系逾冬会赦出
A. 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或夜诏门/出入骄奢/放纵恐浸不制/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以固万世之基/全功臣之世
B. 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或夜诏门出入/骄奢放纵/恐浸不制/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以固万世之基/全功臣之世
C. 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或夜诏门/出入骄奢/放纵恐浸不制/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以固万世之基/全功臣之世
D. 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或夜诏门出入/骄奢放纵/恐浸不制/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以固万世之基/全功臣之世
【答案】D
【解析】
【答案】C
【解析】
【答案】C
②大将军霍光因为武库令的事于是就把魏相交给廷尉治罪过了冬天
参考译文
魏相济阴定陶人魏相年轻时学习《易》被举为贤良做了茂陵县令御史大大桑弘羊的宾客来到茂陵县丞没有按时去谒见这个宾客魏相怀疑宾客有奸诈审讯他了解到了他的罪行因此茂陵治理得非常好
后来魏相迁升为河南太守地方豪强十分畏服此前车千秋的儿子做雒阳兵器库的长官而魏相治理郡事十分严峻于是就自己辞了官终于没有回来一定会以为我是因为丞相死了而不礼遇他的儿子危险啊大将军霍光果然因此责备魏相说“年幼的新皇帝刚刚即位武器库是精良的兵器聚藏的地方丞相的儿子做武器库的长官只是看到丞相死了就斥逐他的儿子!”后来又有人状告魏相杀戮无罪的人河南戍卒中的都官共二三千人自己说愿意再留守一年来赎太守魏相的罪守关的官吏把这事上报于是就把魏相交给廷尉治罪过了冬天又有诏书命令魏相再做茂陵县令后来朝廷考查郡国的国相们魏相与丙吉要好写信给魏相说“朝廷已深切了解了你的成绩与行为希望你处事谨慎自重”魏相认为丙吉的话说得很对任刺史二年后又转为河南太守
几年后征召魏相进入朝廷做大司农四年后皇帝思念他的功劳与德行让霍光的侄子乐平侯霍山又掌领尚书省事务说“现在霍光死了他哥哥的儿子做尚书掌握政要很有权势可以自由出入骄横奢侈恐怕将来会渐渐的无法驾驭控制了打消他们的阴谋也使功臣霍光的声名得以保全诏令封魏相为给事中霍氏谋杀许太后的事情才被皇帝知道命令他们回到宅第在这个时候韦贤因为年老有病免去丞相职务并被封为高平侯到后来霍氏的人怨恨魏相打算假称太后有诏令然后废黜天子霍氏的人被杀了励精图治考核名实总管各官署的事务魏相多次上书皇帝采纳施行了他的建议
魏相命令掾史查访各郡国的事务以及从家里休沐回到官府有时有反叛的贼寇和自然灾害变故魏相总是向皇帝上奏说明情况与魏相同心辅佐皇帝魏相性情严峻刚毅魏相执政九年谥号为宪侯
【解析】
3.(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4)下列文学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韩请救于齐齐威王召大臣而谋曰“蚤救孰与晚救?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A. 乃undersetcdot阴许韩使而遣之阴暗中
B. undersetcdot纵一苇之所如纵放任
C. undersetcdot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假借助
D. 今其智undersetcdot乃反不能及乃于是就
【答案】D
【解析】
【答案】D
【解析】
【答案】A
【解析】
【答案】C
【解析】
【答案】(5)(1)韩国派人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召集大臣商议说“是早救好呢还是晚救
(2)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徘徊
【解析】
4.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公冶长》)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① 观过斯知仁^②矣”(《里仁》)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卫灵公》)
注释①党类②仁同“人”
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对“知人”的认识并选择其中一点谈谈对你的启示
【答案】认识要注意观察是否言行一致可以根据所犯的错误来判断其为人要独立判断不受他人好恶的影响
启示看一个人不仅要看他说了些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看他的具体实践避免产生偏见
参考译文
孔子说“以前我对人的态度是只要听到他说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今天我对人的态度是听到他说的话还要考察他的行为才能相信”
孔子说“人们所犯的错误类型不一所以观察一个人所犯错误的性质就可以知道他的为人”
孔子说“众人都厌恶他一定要去考察大家都喜爱他也一定要去考察可见孔子认为判断一个人要亲自去考察不能受别人好恶的影响
【解析】孔子“知人”的第一个标准是从一个人的“言行”出发孔子认为自己以前对一个人的态度就是“听其言而信其行”即只要听到他说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后来的态度就是“听其言而观其行”即“听到他说的话还要考察他的行为”从这种变化可以看出孔子认为判断一个人好坏更重要的是看他能不能做到言行一致
孔子“知人”的第二个标准是看这个人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孔子认为“人之过也各于其党”就是不同的人们所犯的错误也会不一样所以判断一个人可以从他所犯的错误来看即“观过斯知仁矣”
孔子“知人”的第三个标准是要自己的判断不受他人影响孔子认为判断一个人的好坏不能受别人的影响不管别人喜欢还是厌恶他都需要去考察才能做出自己的判断
5.(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5.(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5.(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5.(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伤哉曩以天下自任今以爱子托人同乎尽者无馀而得乎亡者无存然而婉变房闼之内绸缪家人之务则几乎密与
5.(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夫以回天倒日之力而不能振形骸之内
(2)智惠不能去其恶威力不能全其爱
A. 亦云undersetcdot数而已矣天命
B. undersetcdot济世夷难之智救助
C. undersetcdot经国之略既远治理
D. 学作履undersetcdot组卖也编织
【答案】D
【解析】
【答案】B
【解析】
【解析】
【答案】(4)伤哉/晨以天下自任/今以爱子托人/同乎尽者无馀/而得乎亡者无存/然而婉变房闼之内/绸缪家人之务/则几乎密与
【解析】
【答案】(5)(1)凭着使天回转使日倒行的伟力却不能使体内将死的生命再度振起(2)智慧不能帮他抛掉他厌恶的东西(死)威力也无法法保全他贪恋的东西(生)【解析】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
6.(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6.(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6.(3)这首诗感情真挚思故乡、念亲恩引起了游子的共鸣这种情感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A. 诗歌开篇叙写了九月初九的傍晚作者站在千里之外的他乡望着村野的炊烟袅袅引出了内心浓浓的乡愁
B. 诗歌回忆了幼小的“我”在母亲的歌谣中甜美睡去的场景母亲坐在炕边轻推摇篮哼着催眠曲写出了母亲的慈爱
C. 诗歌回忆了父亲弯曲着脊背在田间劳作的场景双手布满老茧总是喜欢在儿子的生日默默饮酒表达对儿子的思念
D. 诗歌结尾说“圆也中秋/缺也中秋” 意思是中秋节这天月如圆盘要和亲人团聚新月如钩也要和家人共度
【答案】D
【解析】D.是指月圆中秋是亲人团聚的时候也是思乡思亲的时候九月初九是月缺时诗人也像中秋时一样思念家乡和亲人无论什么时候浓浓的乡愁和对父母的思念之情都萦绕在诗人的心头
【答案】C
【解析】C.诗歌将愁绪化作了父亲破碎的月光满杯化作母亲零乱的白发满头具体可感是化抽象为形象
【答案】①借助意象营造氛围诗歌选取了能够表现乡愁的意象炊烟、候鸟、枯叶、新月等组成一幅幅画面处处营造思乡的氛围
②刻画形象抓住细节诗歌抓住典型细节加以描绘先写母亲坐在炕边轻推摇篮哼着催眠曲眉头深锁白发满头再写父亲弯着脊背劳作双手老茧默默饮酒把慈爱、朴实、辛劳、忧愁的父母形象刻画得具体可感
③运用想象虚实结合诗歌开头、结尾实写看到炊烟、明月通过饮酒表达自己的浓浓乡愁中间虚写展开想象引出回忆写父母对自己的思念更是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思念
④语言生动表现力强诗歌语言自然流畅饱含深情“绵绵”的乡愁、“明明灭灭”的新月等句式整齐多处运用对偶句式富于表现力
赏析
潘洗尘的《饮九月初九的酒》在90年代的诗歌语境中独树一帜而这不能不归功于这首诗作突出的抒情性甚至吟唱性质的众所周知在90年代叙事性和口语的冲动下在日常、口语、细节、对话、事件的所谓复调性的时代美学驱动面前诗歌的戏剧化、叙事性、复调、张力、戏谑、反讽、冲突、悖论成了新诗现代化甚至新诗后现代主义的必经之途新诗和戏剧甚至电影的共同作战成了诗人写作的必要常识和思维模式诗人在普遍的欣快症中迫不及待地加入到日常经验和琐屑的身边事物的漩涡之中这使得无深度的生活仿写开始泛滥在此语境下诗歌的抒情性却遭到空前的放逐甚至抒情被视为低
强化的抒情中将久违的诗歌情愫和主体的言说在平静与不宁的双重氛围中得到了最为
恰切有力的诠释而且不可替代的真实的生命感在乡愁的背景中得到了反复凸现这也有
力地证明诗歌的抒情性才是诗歌的本源并且同时接续了中国伟大的古典诗歌的传统这
不仅证明诗歌的叙事化并非诗歌的唯一圭臬而且证明现代诗歌与古典诗歌传统的关系
并不是断裂的而是可以相互融合和借鉴的
【解析】理解诗人的情感要结合具体的诗句和所选用的意象对这首诗来说还要结合特
定日子的特定民族习俗写乡愁的意象“炊烟、候鸟、枯叶” 写母亲的意象“谣曲、摇篮、干瘪的嘴唇、眉头深锁、白发满头” 写父亲的意象“金黄的老茧、手、愁肠、月光满怀”
等情感九九老人节使我想起了千里之外年迈的父母慈爱的母亲半个世纪为我喜为我
忧勤劳的父亲用布满老茧的手创造了生活盼望儿子的归来可儿子却不能陪伴自己的双亲那绵绵的乡愁啊无尽头月是那样亮夜是这样美可游子心啊永远充满了浓浓的乡愁
7.(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7.(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7.(3)文章标题称程开甲是一位“令人陌生的核司令” 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程开甲为了祖国的核事业发展毅然放弃国外研究条件决
定归国
B. 程开甲回国后一再改变工作、调整研究领域始终服务祖国需要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
情怀
C. 程开甲富有挑战精神在核试验研究所成立之初他鼓励林俊德、邱爱慈等年轻人开展
研制工作
D. 程开甲一生求索不已刻苦研究不断创新虽然在学术界举足轻重但生活极其简朴低
调
【答案】A
【解析】A.“程开甲为了祖国的核事业发展”错误程开甲毅然决定学成报效祖国为了
培养亟需的原子能研究人才、调整研究领域由此可知起初他回国不是为了“祖国的核事业发展”
故选A
【答案】A
【解析】A.“从此奠定了在学术界的地位”错误钱三强亲自点将自此据此可知他在1960年调入核研究队伍之前
故选A
【答案】(1)A(2)A(3)“令人陌生”表现在①参加核武器研试后的20多年没发表
论文
“核司令”表现在①核试验技术工作他制定原子弹研制、试验等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前
瞻性地谋划核武器试验研究所的发展
【解析】答题时抓住两个关键词进行分层理解“令人陌生” 见于文章第一段“这位老科
学家在不少人眼中还是十分陌生程开甲可能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公开学术
成果最少的一位了在他参加核武器研试的二十多年中据此可知因而很少有外人知道他因为他研究的是核武器不能公开学术成果这两方面是“令人陌生”的原因
其二“核司令” “司令”表现了他在中国核研究领域的地位是指挥者由此可筛选跟此有关的语言就行概括、试验等工作最早的一份纲领性文献……他设计了第一颗原子弹百米高
铁塔爆炸方案、任务、队伍据此可知他在核试验技术工作方面、试验等工作的纲领性
文献前瞻性地谋划核武器试验研究所的发展
第六段“核试验研究所成立之初从全国抽调了一批专家和技术骨干作出了许多挑战性
的工作安排” 他安排后辈进行挑战性的试验工作
文
“核司令”表现在①核试验技术工作他制定原子弹研制、试验等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前
瞻性地谋划核武器试验研究所的发展
8.(1)文中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结合对全文的理解请简述其原
因
8.(2)为什么“为中国”“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是“小而言之” “为学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是“大而言之”?
8.(3)作者对藤野先生怀念的具体行为是哪些?
8.(4)“正人君子”具体指它所用的修辞是表现作
者的思想感情
8.(5)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答案】(1)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能以公平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并给予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做到这些尤为难能可贵所以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解析】(1)本题需结合所给语段联系全文分析作答结合第①段中“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第②段中“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
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
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再联系前文的内容来理解从前文内容可以看出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他是真诚地关心和帮助异国的学生特别是像“我”这样的中国学生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答案】(2)“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是为中国这一个国家的进步所以是“小而言之” 而“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则是为了世界的科学、学术的传播为人类的进步因而是“大而言之”
【解析】(2)“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是指藤野先生帮助“我”是为中国这一个国家的进步所以是“小而言之” 而“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则是为了世界的科学、学术的传播为人类的进步在藤野先生心里并没有国与国的区别他认为世界的医学都应该进步因而
是“大而言之”
【答案】(3)装订、收藏讲义悬挂先生的照片在先生的激励下努力写作
【解析】(3)解答此题要在读懂第②段的基础上找出表现“我”思念藤野先生的具体行为分点概括即可主要有“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用自己的话将三个行为概括出来即可
【答案】(4)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反动文人, 反语, 憎恨、讽刺
【解析】(4)解答此题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进行分析“正人君子” 原义指品德高尚的人在这里明显是反语借以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反动文人作者运用反语目的是表达自己对这些人的痛恨之情
【答案】(5)感激, 纪念
【解析】(5)感激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感恩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比起感激又上升了一级可能不仅仅是感谢还要有报恩的行动语境中并没有要“报恩”的意思选用“感激”
纪念用事物或行动对人或事表示怀念怀念思念根据文中语境用“纪念”
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风格以“水”为对象写一段说明性文字
要求①用“虽然……但是……”的句式过渡②使用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③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生动、简明、得体④不少于200字
【答案】毋庸置疑地球处处都是水的寓所它是地球最庞大的统治者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它基本存在于三个地方——空中、地下
、地表可谓“狡兔三窟” 而且它的形态有如川剧绝活“变脸”一般变化多端它时而化为水汽遨游九天时而化为水流到处闲逛
时而化为寒冰封山冻海但是在正常的情况下它是细水长流波澜不惊的虽然水滋润着地球的每一寸肌肤但珍贵的淡
水不多绝不能被浪费诗人说“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悔恨的眼泪”这句名言警示我们保护淡水人人有责刻不
容缓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首先要求使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其次要运用“虽然……但是……”的句式来过渡再次要使用比喻、拟人这两种修辞方法最
后还要使自己写的文段结构完整所以在具体写作中我们要先明确想说明“水”的哪些内容前后具有怎样的转折关系然后
再在具体写作中落实其他要求以本题答案为例该段文字说明了“水”的存在地点、形态等号召人们珍惜和爱护水资源以说
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文段结构完整“它的形态有如川剧绝活’变脸”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到处闲逛”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