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爱上古诗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爱上古诗词
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传承的泱泱大国,历史留给我们太多优秀的文化遗产,而古诗词则是中华古典文化中的一颗晶莹璀璨的明珠,历经大浪淘沙,流传下来大量家喻户晓的佳作。

古诗词不仅深藏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还能让我们拥有一颗纯净的心、一双聪慧的眼和一支生花妙笔。

然而由于古诗词语言含蓄凝练,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很多同学不喜欢学习诗词,或者仅仅是背诵应付考试,实在很可惜。

我认为作为一名初中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激发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切实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一、多读,在美读中体会语言美。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诵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一名初中生,我们最不喜欢的就是有的教师把古诗词教成了阅读课文,口若悬河地把一篇文质兼美的古诗分解的支离破碎,一字一字地解,一句一句地讲,台上老师讲得唾沫口干舌燥,台下的我们昏昏欲睡。

而通过反复朗读、吟诵,可以使我们沉浸于古诗词中,这时诗词就由书面语言通过声音的加工成为了有声有色的图画,吟诵出来的那感受必然是深入了一层。

反复朗读,能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和体会。

因此在理解诗的内容的基础上一定要重视朗读。

指导朗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古诗词教学中,怎样让学生爱上朗读呢?一位老师在教《钱塘湖春行》一课时,就是这样做的:
师:古典诗词语言精美,我们学习古诗词不仅仅要知道它的意思,还要通过语言来品味、欣赏。

那么,你认为这首词那里写得好?
生:“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写得好。

诗人利用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的场景,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让我们看到了江南生机盎然的春天美景。

师:请你读出这种意境。

(生读)“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现在我们来想象一下,这是何等的一种境界啊!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生: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

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忙碌而兴奋。

听着她们那婉转的歌喉,看着她们飞进飞出地搭窝,使人感到春天的妩媚,使人们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

师:说的真是太好了!请你读出这春天生机勃勃的美!(生读)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跟老师到这莺歌燕舞的堤边走走。

(配乐诵读“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
师:多美啊!你就是站在这堤边的诗人,请你读——
生:“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声情并茂地齐声诵读)
师:很好,想象画面朗读,声情并茂,让听众也和你产生了共鸣。

这就读出情,读出了味。

这就是诗的语言的美读。

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点拨,在品味诗句的过程中,把诵读、想象融汇其中,进入情景,悟出了情,品出了诗的画面美、意境美、语言美。

二、要多品,在品中感悟诗情。

古诗词用词含蓄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所至,作者往往将复杂而深刻的情感凝于作品中的一字、一词或一句之中。

在诗词教学中,如果教师抓住解读诗词的关键所在——往往是诗词之“眼”——加以启发、点拨,那么就能促使学生沿着这个方向作更深、更广的思考、联想,从而快速把握诗词大意,体会诗词营造的意境之美。

我们的语文老师在教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一词时,首先出示这首词的写作背景,然后直接切入主题:
师:上阕起统领作用的是哪一个字?
生:"塞下秋来风景异"一句中的"异"字。

师:风景“异”在那里?
生: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师:"衡阳雁去无留意"有什么作用?
生:大雁对这个地方都没有留恋之意,人就更不用说了。

表现边塞的荒凉和生活的艰苦。

师:"长烟落日孤城闭","孤城"为什么要"闭"?
生:因为荒凉;因为边关战事吃紧。

这样扣住“异”字设计教学,不但理解深刻,而且事半功倍。

它好比找到了一个突破口,这个口一突破,便势如破竹,境界全出。

三、多写,在写中培养能力。

我们所学习的古诗词常常采用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往往都充满了诗情画意,用形象的语言把这些美景描绘出来,是学习古诗词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这样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诗词内容,走进作者的内心,去了解诗词中所蕴含
的感情,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写作能力,让自己的文字表述准确与丰富。

我们在学习《天净沙•秋思》一课时,周鲁丁同学就是这样改写的:夕阳西下,冷冷的余辉,只在西边的天空中留下凄惨的淡红,路边孤独地伫立这一棵老树,树叶凋零,被枯藤紧紧地缠绕着,干枯的树枝上几只归巢的乌鸦缩着脖子栖息着,不时发出的几声凄凉的叫声,像是在问孑然一身的游子,你的家呢?轻轻浅浅的溪水在桥底下缓缓流过,带着我的思念流向远方。

陪伴着我的只有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孤独一人走在漫漫古道上,秋风萧瑟,卷起漫天黄沙,宛如一首故乡的童谣,在耳边吟唱,夕阳下孤独的身影渐渐被拉长,何处是家?我何时才能回到自己的家?带着浓浓的思乡愁,独自行走在天涯。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再是被动的阅读,而是积极主动地寻求与作者的心灵交汇,深入作者内心,最终了解作者对这个世界的独特视角、体验和思考,在改写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天净沙•秋思》中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景象,更看到了浪迹天涯的游子在深秋黄昏时刻孤寂无依的悲凉处境和思念故乡的愁苦心情。

古诗文的学习有着丰富的方法,只要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注意发挥我们的主体作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就可以让我们充分感受古诗文的魅力,真正爱上古诗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