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1课时)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1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理解“风和日丽、疑惑不解、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等词语的意思并且能够在实践中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找出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现在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2、回头看看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读书?
二、导学
活动一:初读感知
活动任务:扫清字词障碍,识记字词。
”
活动流程:
1、明确任务:把活动一用课件呈现出来,齐读。
2、自主学习: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3、小组讨论:把自主学习字词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4、展示分享:小组代表全班展示分享。
5、梳理提升:
(记清本课新字词)
活动二:理清脉络
活动任务:讨论“课文讲述了什么内容?”
活动流程:
1、明确任务:把活动二用课件呈现出来,请一个小组齐读。
2、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问题。
3、小组讨论:在小组内交流。
4、展示分享:小组代表全班展示分享。
5、梳理提升:
课文写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讲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第二件事讲周恩来在租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
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第三件事讲周恩来在修身课上,表明自己的心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活动三: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活动任务:交流“如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活动流程:
1、明确任务:把活动三用课件呈现出来,请一个小组齐读。
2、自主学习: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3、小组讨论:在小组内交流.
4、展示分享:小组代表全班展示分享。
5、梳理提升:教师小结并指导朗读重点句段句子
6、周恩来为什么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三、导结:
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好,这就是我们下节课所要着重研究的。
四、作业
1、抄写字词。
2、朗读课文。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