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标准变更研究思路
中药新药质量标准制定的整体思路探析
![中药新药质量标准制定的整体思路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a5fdfcceb84ae45c3a358c8e.png)
量和用法等内容。项目内容一般都是比较 数中药复方均为这种形式。②固体饮片 + 影响、复方试剂、等测试方面有着许多的
多的,到那时经常不能够将所有的鉴别方 液体药味(如油类)。③固体饮片 + 提取物或 困难,在现在来看,中药质量标准全面要
式都阐述清楚。测定水平限度非常低,对 单一成分。④单方或复方全部为提取物。 求建立特征图谱和图谱控制的可能性比
们许多方面还是达不到要求,就需要我们 点没有办法充分的体现出来,并且中成药 且在药材的使用过程中,以及实际情况中
加大对中医药的研发力度,采取更加严格 质量体系也是整个项目非常重要的一部 药材和生产工艺都是一定的变化空间。对
监督力度来管控中医药新药质量标准。 分,是需要规划全局的内容。
于各种条件实施理论上的固化,可能会对
途不偏离原来的初心。科技的不断发展, 标准的现有的拟定方式,中成药标准的质 有对中成药质量越来越严格的,要求越来
许多人才将科技和传统结合在一起,能够 量控制,质量控制的研究方向重点基本都 越详细的倾向。中药的质量要求在原材
提出更先进思路和新的质量标准。因为我 放在第二项目上。中成药现有的中国要特 料,制备工艺的过程都是非常重要的,并
的中药质量标准规范的鲜明特点之一,化 我们正在实行的政策的制定思路。都是中 水平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药物质量标准和中医药新药的质量标 药组成部分。
现在对中医药标准的制定还没打破
准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现在拟定的模式
过程密切相关的项目;制备完成与终点控 够的保障的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发
中药质量可控性的重要的标准和重
制相关的项目;和医药相关的项目。第二 挥的地方也就很多,变化空间也比较大。 要含量的测定方法有着一定的关系,现在
中药质量控制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中药质量控制研究的思路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9d8142d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8a.png)
中药质量控制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中药质量控制研究的思路与方法1. 背景介绍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珍贵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中药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其质量控制一直是一个挑战。
为了确保中药质量的稳定和安全性,中药质量控制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药质量控制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以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这一主题。
2. 中药质量控制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中药质量控制研究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考虑,不仅要对中药材进行质量评价,还需要对制剂的质量进行监控。
在进行研究时,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便全面了解中药的质量特征和其影响因素。
在深度方面,研究中药质量控制要进行详尽的成分分析,包括有效成分、微量元素、毒性成分等。
通过这些分析的结果,可以对中药的质量进行科学的评价和控制。
还可以通过现代仪器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等,对中药中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和定量,从而得到更准确的质量控制结果。
在广度方面,中药质量控制研究还需要对中药的产地、采集方法、储存条件等进行综合考虑。
这些因素对中药的质量和功效具有重要影响。
在进行研究时,要注意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建立相应的研究模型和方法,以确保中药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3. 中药质量控制研究的方法论中药质量控制研究的方法论主要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处理、分析方法的建立和质量评价指标的确定等。
样品采集是中药质量控制研究的基础。
在采集样品时,要注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并严格遵循相关规范和操作流程,以确保采集到的样品具有可比性和可靠性。
样品处理是中药质量控制研究的关键环节。
样品处理包括样品的提取、纯化和浓缩等步骤,旨在提高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和敏感性。
为了确保样品处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该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技术设备。
分析方法的建立是中药质量控制研究的核心。
针对中药样品的特点,可以选择适合的分析方法,如色谱法、光谱法、质谱法等。
在建立分析方法时,要注意方法的准确性、灵敏度、重复性和可靠性。
质量标准变更研究思路
![质量标准变更研究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e49f75e776eeaeaad1f33093.png)
32
(三)质 量 标 准 准中的项目 3. 变更标准中有关物质、溶出度、释放度、含 量测定等检验方法。
此类变更一般认为可能对药品质量、安全性、有效 性产生较显著的影响,需进行全面的研究和验证。
2019/11/14
33
1 放宽限度 非工艺、处方等改变所致 提供翔实依据说明放宽质量标准中某项
目限度后不会导致药品质量可控性降低。
2019/11/14
34
例 某单位申请将原标准中干燥失重限度
由1.0%增大至2.0%,此时需提供相应资 料说明:
限度放宽原因
说明限度放宽对药品的安全性、稳定性、 有效性有无影响
对制剂的影响
2019/11/14
35
放宽原料药或药品控制限度
因检测方法灵敏度提高所导致的 限度(放宽)变更,可通过不同方法 对一定数量批次产品的对比研究,拟 定合理的限度。
补充申请对杂质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提供
了杂质检查方法学验证资料、后续稳定性考察结
果、多批样品检测报告。
2019/11/14
38
3、变更标准中有关物质、溶出度、释放度、 含量测定等检验方法。
原料药或药品标准中的检验方法变更 可能对药品质量也可能产生重要影响。
研究工作:说明变更必要性 提供详细的验证资料
质量标准变更同样存在不同程度的变更
2019/11/14
23
(一)单纯的质量标准变更分类
II类变更 加强药品质量控制的标准变更 质量标准的其他变更
III类变更 放宽(?)标准的变更 检查方法的变更
2019/11/14
24
(二)质 量 标 准 II 类 变更研究思路
-加强药品质量控制的标准变 更
1 严格限度
试谈中药新药质量标准制定的整体思路
![试谈中药新药质量标准制定的整体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67a2c1a827284b73f3425065.png)
试谈中药新药质量标准制定的整体思路中药新药质量标准是中药质量管控的关键内容,同时也是中药质量控制中的主要参考文件。
该文主要从中药新药研究的角度出发,重点对既有中药新药的质量标准以及质量控制思路作出了科学详细的分析。
在新时期下,中药新药质量标准需要积极的应对挑战,与此同时对中药新药质量标准创新思路作出深入探讨,并从整体思路出发,实现对中药新药质量标准体系的有效创新。
标签:中药新药;质量标准;思路创新自从《中医药法》实施以来,我国中医药逐渐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近年来随着中药现代化思路以及中成药行业的稳定发展,我国的中药新药质量标准也在中药质量控制工作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1]。
但是目前我国中药新药质量控制水平还无法达到系统控制要求,这样一来就会对中醫药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需要提高对中药新药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视,并加大对中药新药的研究力度,积极提出中药新药质量控制新思路以及创新想法,通过采用组分控制思路,并加强对中药新药质量控制工作的严格监督,从而积极推动我国中药新药质量控制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1 中药新药质量标准内容制定分析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相关内容:在我国中药新药质量标准内容的制定过程经过了长时间的探索和完善,经过中医药管理部门以及中药新药质量标准制定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目前我国的中药新药质量标准制定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中药中文以及汉语拼音,处方,性状,理化鉴别、显微鉴别,制剂通则有关的质量检查,特殊检查(指纹图谱检查、特定物质检查,浸出物检查等,功能主治[2],含量测定,用法用量,注意事项,贮藏说明以及附件内容,比如:药材原料,炮制等。
中药新药质量标准和化学药物质量标准存在明显的差异化,比如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的主要特点着重体现在工艺过程描述,用法用量,功能主治等方面,同时需要进行鉴别的项目较多,但是项目检查过程较为简洁,操作起来比较方便,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只需要严格按照中国药典制剂通则相关规定对中药新药质量标准作出科学检查就可以了。
质量标准变更申请中常见问题分析
![质量标准变更申请中常见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153d8eb4afe04a1b071de22.png)
发布日期 20120822栏目化药药物评价>>化药质量控制标题质量标准变更申请中常见问题分析作者李雪梅张梦* 张豹子* 成海平张哲峰部门化药药学二部正文内容质量标准变更申请通常指变更药品注册标准中的某个或几个检验项目、检验方法或限度的申请。
该变更申请可能只涉及上述某一种情况的变更,也可能涉及上述多种情况的变更。
开展此类变更申请的研究工作时,不应忽视对品种的整体评价,需从立题合理性、国内外现行版药典等方面对品种的质控要求进行综合考虑,分析变更后质量标准的整体质控水平是否符合现阶段的研究水平和技术要求。
总体来说,变更质量标准不应引起药品质量控制水平的降低,变更后的标准应能为药品提供更好的质量保证。
本文分析了近期质量标准变更申请中的常见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供研究者参考。
问题1:申请变更的事项简单可行,但质量标准缺少关键的质控项目,不能有效控制药品质量。
如某一药品申请修订pH值范围,虽然申请的事项合理,但质量标准中缺少有关物质检查项,整体质控水平没有提高,不能有效控制产品质量。
建议:申请人在研究过程中不仅需研究拟变更的项目,同时需关注该品种质量标准的整体质控水平,不应缺失关键质控项目。
如头孢类药品,质量标准中需对有关物质和聚合物进行控制;脂肪乳类制剂,需对重要的杂质控制项目如甲氧基苯胺值、溶血磷脂检查等进行研究和控制,变更后的质量标准整体质控水平应符合当前对同品种的质控要求,以有效控制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问题2:变更后的标准采用了新的检测方法或者变更了检测方法中部分内容,但未提供变更后检测方法的方法学研究与验证资料,无法判断新检测方法的可行性。
建议:申请人在研究过程中要关注变更后检测方法的适用性。
即使检测方法来源于中国药典或国外主流药典,但由于制剂所用辅料可能会影响检测方法,为了说明变更后检测方法对申报品种的适用性,仍需进行详细的方法学研究与验证工作,提供充分的依据,证明该变更的合理性。
必要时,需提供变更前后检测方法的对比研究资料,证明变更后的方法能更有效地控制药品质量。
质量专项改善思路方案
![质量专项改善思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9273ec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17.png)
一、方案背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提升企业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我们特制定本质量专项改善思路方案。
二、方案目标1. 提升产品质量,降低不良品率;2. 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市场竞争力;3. 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4. 培养员工质量意识,形成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良好氛围。
三、方案内容1. 组织架构成立质量专项改善小组,由生产部、技术部、品质部、人力资源部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质量专项改善小组负责方案的制定、实施、监督和评估。
2. 改善步骤(1)主题选定:根据产品质量问题、客户反馈、内部自查等情况,确定质量专项改善主题。
(2)问题描述:详细描述问题现象、原因及影响,为后续分析提供依据。
(3)现况分析: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问题根源。
(4)原因分析:运用5W1H(What、Why、Who、When、Where、How)等方法,深入分析问题原因。
(5)目标设定:根据分析结果,设定具体、可衡量的质量改善目标。
(6)对策实施:制定针对性的改善措施,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间。
(7)效果验证:对实施后的效果进行评估,验证改善措施的有效性。
(8)标准化:将成功的改善经验形成标准,确保问题不再发生。
3. 改善方法(1)PDCA循环法:通过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四个阶段,持续改进产品质量。
(2)5S管理法:通过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五个方面,提高现场管理水平。
(3)QCC(品管圈)活动:通过员工自主组成品管圈,开展质量改善活动,提高员工质量意识。
(4)六西格玛(Six Sigma):通过降低变异、提高过程能力,实现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
4. 保障措施(1)加强培训:定期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工具等培训,提高员工质量意识。
(2)资源保障:为质量专项改善提供必要的资金、设备、人员等资源支持。
浅谈质量管理中变更管理思路及方法
![浅谈质量管理中变更管理思路及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be55ad26c85ec3a86c2c5b1.png)
浅谈质量管理中变車管理思路及方法目录01、总则 (3)02、人的变化 (3)1 o人员的多面手培训 (4)2。
人员工作效率的提高 (4)3。
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 (5)4。
人员流动的预防管理 (6)5。
成立品质改善小组 (7)03、物料变更物料变更 (8)04、方法变更 (13)1 o首件确认 (13)2。
变更记录 (13)05、机器变更 (14)06、环境变更 (14)1 o加工地点变更 (14)2。
加工时间改变 (15)3。
加工温度,湿度改变 (15)4。
加工状态的改变 (15)07、纟吉16 01s总则做好了质量管理中的变更管理,质量问题会大大减少,很多问题在预防阶段就可以消除,而不是等到发生时才去救火,而救火时,落实探讨时,大部分人会说,这是培训问题,这是工艺问题,这是人员心态问题,总之,一大堆理由,就是不承认自己有管理问题。
变更,涉及到人,机器,物料,方法,环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鱼骨图的五要素,然而鱼骨图常用在问题发生阶段,未免有点迟,如果在组织里事先对以上五个要素进行分析,预防,则能够减少不少问题。
通常所说的4M也是如此,只是没有包括环境而己,在多变量分析里,也有人从时间,空间,位置上来定义,形式多样,但是,万变不离其宗:02、人的变化人的变化,在制造业最直观的就是人员流动,相当一部分问题是人员流失,新员工上岗或者人员紧张导致品质下降造成的,而每每这个时候,喜欢推御责任的品质管理者会把这个归结为“大环境”,大环境指的是普通员工而临的高流失率的状况。
大部分企业岀现事求人,HR面临招聘难的问题。
对于这一点,可以理解,但不完全赞同,这里涉及的就是人员的变更管理,问我们自己,环境变化,我们能改变吗,个人力量太弱小,答案姑且说不能,既然如此,不能改变环境,我们能改变自己吗,肯定的,主要是看自己是否愿意改变,大部分人只是评论前者,而没有实施后者,其实,还有很多方面我们可以完善,比如:1 O人员的多面手培训不同技能要求的员工都可以适用于该岗位。
质量标准变更补充申请研究工作
![质量标准变更补充申请研究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142f74c86137ee06eff9182b.png)
质量标准变更补充申请相关要求药品注册标准,是指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给申请人特定药品的标准,生产该药品的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执行该注册标准。
修订药品注册标准变更是常见的补充申请变更,研究者应当参照相关的技术指导原则进行研究工作,并评估变更对药品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可控性的影响。
通常变更质量标准主要参考的指导原则有:《已上市化学药品变更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化学药物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验证技术指导原则》、《化学药物(原料药和制剂)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等,以及ICH指导原则。
另外,实际研究过程中,还可以参考CDE网站上发表的审评人员撰写的有关审评的文章。
质量标准是包装产品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制订药品质量标准的目的是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质量一致可控。
变更贯穿于药品全生命周期中,持续改进和变更管理是药品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
药品标准与生产工艺、分析技术与方法、稳定性等均有密切联系,随着生产工艺的成熟、产品实测数据的积累、分析技术的提供及对药品安全性认识的加深,常常需要进行修订药品注册标准补充申请。
变更质量标准补充申请资料包括四个部分内容:资料一批准证明文件及其附件的复印件;经审评通过的原申报资料综述和药学研究部分及其有关审查意见资料二证明性文件①授权委托书及公证认证②生产国家或者地区药品管理机构出具的允许变更的证明文件、公证文书及其中文译本,或者原料药主控系统文件DMF(Drug Master File)的资料和文件及其公证文书和中文译本资料三修订的包装标签样稿,并附详细修订说明(如有修改)资料四提供质量研究工作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连续3个批号的样品检验报告书其中,资料四技术资料部分最为重要,主要的内容包括:一.品种概述1.1同品种上市背景信息,包括品种治疗领域,国内外上市情况,国家标准和国内外药典收载情况。
1.2申报品种的已上市信息。
包括剂型,规格,批准时间(批准文号),执行标准,标准号,有效期等内容。
2019年整理质量标准变更研究思路资料
![2019年整理质量标准变更研究思路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b103f70647d27284b7351f6.png)
2019/8/20
14
3 原料、工艺或辅料变更
因生产的需要,原料、工艺或辅料有时有所 变更,这些变更将会导致样品中杂质种类、含量 变动,辅料变更还可能影响到检查方法的适用性, 此时也需要对检查方法进行验证和对质量标准进 行变更。
例 某产品原处方使用右旋糖酐40,现申请变更为L
-精氨酸和甘露醇。
2019/8/20
15
4 标准提高
原标准检测项目不完善,检测方法落后, 应进行标准的提高(变更)工作,以保持标准 的先进性以及对产品质量控制的全面性。
例 某注射粉针主药稳定性差,但无有关物质检查项。
部分静脉注射剂质量标准中无热原或细菌内毒素 检查项检查项等,仅 2005版药典新增细菌内毒素检查 品种即有112个。
2019/8/20
其他
降解物
其他
原料药中杂质来源
2019/8/20
制剂中杂质来源
5
起
R2
始
原
R1 C1 R3
料
R4
I
I 2个异构体 II 4个异构体
2019/8/20
C1 C2 II
CC
1R 2S
终产品
6
终点控制 (质量标准)
过程控制 (中间体质量等控制)
源头质量控制 (起始原料、试剂、辅料等质量控制)
2019/8/20
16
5 不同国家/地区标准的统一要求
某些国际大型制药企业产品在多国上市, 为保持产品质量一致性,方便管理,需要对 注册标准进行变更。
例 某公司口服制剂,因欧洲管理部门对该类制剂
要求有更新,该公司向SFDA提出对进口我国注册标
准进行相应变更的申请。
2019/8/20
质量体系变更实施方案
![质量体系变更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3b5d99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f8.png)
质量体系变更实施方案一、背景与目的。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和提升产品质量,公司决定对质量体系进行变更。
本次变更的目的是优化质量管理流程,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变更内容。
1. 质量管理流程优化。
通过对现有质量管理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并对其进行优化和改进。
重点关注产品设计、生产过程、质量检验等环节,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够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
2. 质量管理人员培训。
针对质量管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升其对质量管理的认识和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质量管理理论、质量管理工具的使用、质量管理案例分析等,以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3. 质量管理技术升级。
引进先进的质量管理技术和工具,如质量管理软件、质量检测设备等,以提升质量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加强对质量管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提升公司的质量管理水平。
4. 质量管理绩效考核机制建立。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绩效考核机制,明确质量管理目标和责任,对质量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激励其积极参与质量管理工作,推动质量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三、实施步骤。
1. 制定变更计划。
成立质量管理变更工作组,制定详细的质量体系变更实施计划,明确变更的内容、目标、时间节点和责任人,确保变更计划的顺利实施。
2. 推动变更落地。
根据变更计划,逐步推动质量体系变更的落地实施,包括质量管理流程优化、人员培训、技术升级和绩效考核机制的建立,确保各项变更任务按时完成。
3. 监控变更效果。
建立变更效果监控机制,对质量体系变更的效果进行定期跟踪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确保变更效果的持续改进。
四、风险与对策。
1. 员工抵触情绪。
针对员工可能存在的抵触情绪,加强沟通和解释工作,明确变更的目的和意义,提高员工的参与度和支持度。
2. 变更实施效果不佳。
加强对变更实施效果的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确保变更效果的实现。
基于市场需求调整的质量标准
![基于市场需求调整的质量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298f4aa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71.png)
基于市场需求调整的质量标准引言:随着市场环境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企业需要及时调整和适应市场需求,以保持竞争力。
质量标准作为一个重要的管理工具,也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以确保企业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期望和需求。
本文将探讨基于市场需求调整的质量标准,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了解市场需求:1. 市场调研: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和趋势。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市场观察、竞争对手分析等方法来收集和分析市场需求信息。
2. 消费者反馈:积极收集和倾听消费者的反馈和建议,包括投诉、客户满意度调查、社交媒体反馈等,以从消费者角度了解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表现和改进点。
3. 关注行业趋势:密切关注行业内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的发展趋势,以及政策、法规等可能对质量标准产生影响的因素。
二、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质量标准:1. 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目标:基于市场需求,重新评估和设定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目标。
例如,在追求高品质的同时,也可能需要考虑更加注重成本效益、环境友好或易用性等因素。
2. 产品设计和功能: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反馈,对产品或服务的设计和功能进行调整。
可以通过增加或改进现有功能,提供个性化选择,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3. 质量检验和控制:根据市场需求,重新评估和设定质量检验和控制的标准。
例如,在关键环节增加抽样检验的频率,强化对产品或服务关键参数的监控,以确保符合市场需求和消费者期望的质量水平。
4. 供应链管理:与供应商积极合作,确保供应链中的原材料和配件符合市场需求和质量标准。
可以与供应商一起制定相关标准和要求,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5. 售后服务: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反馈,优化售后服务流程和质量标准。
例如,提供更快速、更便捷的售后服务,增加产品使用说明和技术支持等,提高客户满意度。
三、策略实施:1. 内部培训和沟通:向员工传达调整质量标准的重要性和目的,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指导。
确保员工理解并能够按照新的质量标准执行工作,以保证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与市场需求相匹配。
如何应对质量标准的变化
![如何应对质量标准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87411fbd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e4.png)
如何应对质量标准的变化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质量标准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
企业需要及时应对质量标准的变化,以适应市场需求并保持竞争力。
以下是针对质量标准变化应对的一些建议。
1. 持续关注市场趋势和法规要求:了解行业的最新趋势和市场需求,密切关注相关的法规要求。
通过参与行业协会、参加研讨会和展览会等方式,获取行业信息,及时了解质量标准的变化。
2. 建立灵活的质量管理流程:建立灵活的质量管理流程,以便及时应对质量标准的变化。
流程应包括对质量标准变化的敏感度评估、内部沟通和协调机制、流程更新和培训等环节,确保企业能够快速响应和适应质量标准的变化。
3. 加强供应链管理:质量标准的变化不仅仅影响到企业自身的生产,还会波及到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
因此,建立稳定的供应链关系,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确保供应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满足新的质量标准要求。
4. 强化研发和创新能力:质量标准的变化反映了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技术进步的要求。
因此,企业需要加强研发和创新能力,不断推出符合新质量标准的产品或技术解决方案。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5. 建立质量文化和团队意识:质量标准的变化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因此,企业需要建立积极的质量文化和团队意识,使每个员工都意识到质量的重要性,并为适应质量标准的变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6. 加强数据分析和质量监控:建立完善的数据分析和质量监控体系,对质量标准的变化进行跟踪和评估。
通过收集和分析与质量相关的数据,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不断改进和优化产品质量。
7. 与客户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期望,与客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通过与客户的沟通和反馈,了解他们对质量标准的变化的看法,并根据客户的需求做出相应调整,提供更符合市场需求和质量标准的产品或服务。
8. 提升员工技能和培训水平:质量标准的变化需要员工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知识。
标准规范的更新与改进方法
![标准规范的更新与改进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c56ccbb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ef.png)
标准规范的更新与改进方法标准规范是指在特定领域中确定的规则和要求,它们对于确保产品、服务、程序或流程的质量和一致性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现有的标准规范可能会变得过时或不再适用。
因此,更新和改进标准规范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标准规范更新与改进的方法。
一、调研和分析标准规范的更新与改进应以调研和分析为基础。
首先,需要对现有的标准规范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可以通过对市场趋势和竞争对手的调查研究,了解需求的变化和新技术的发展,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最佳实践。
同时,还应该收集与标准规范相关的数据、意见和反馈,以确定改进的方向和重点。
二、制定更新计划在进行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一个详细的更新计划是必要的。
在这个计划中,应明确更新标准规范的目标和目的,确定所需资源和时间,并制定具体的任务和活动。
此外,还需要明确责任人和团队的角色以及沟通和协作机制,以确保更新计划的顺利实施。
三、参与利益相关者标准规范的更新与改进是一个涉及多方利益相关者的过程。
因此,积极地与各方进行沟通和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组织会议、研讨会或工作坊等形式,邀请利益相关者参与到更新和改进的讨论中来。
与利益相关者的积极合作,可以帮助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获得更全面的反馈,并促使他们对更新计划的持有共识和支持。
四、制定新标准规范在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制定新的标准规范来实现更新和改进。
在制定新标准规范时,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和专业的知识,确保标准规范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可实施性。
同时,要确保新标准规范与当前的技术和市场趋势相符合,并适应未来的发展。
五、测试和验证制定新标准规范后,需要进行测试和验证,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可以通过实际案例研究、样本试验以及实地和模拟测试等方法,对新标准规范进行验证。
根据测试和验证结果,可以进一步优化和改进新标准规范,以确保其可靠性和实用性。
六、推广和培训制定新标准规范后,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宣传,以促使他们了解和遵守新的规定和要求。
以质量标准为导向的流程改进
![以质量标准为导向的流程改进](https://img.taocdn.com/s3/m/ce4e311e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f9.png)
以质量标准为导向的流程改进引言: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质量标准是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重要依据。
通过以质量标准为导向的流程改进,企业可以优化生产过程、提升质量水平、降低成本,并最终提高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以质量标准为导向的流程改进的方法和步骤。
一、分析现有流程并设定质量目标1. 分析现有流程首先,企业需要对现有的流程进行全面的分析。
这包括对每个环节的输入、输出、关键活动、资源利用情况等进行详细评估,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瓶颈。
2. 设定质量目标在分析现有流程的基础上,企业需要设定明确的质量目标。
质量目标应该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并考虑到市场需求、用户期望和行业最佳实践。
质量目标应具体、可量化,并设定适当的时间表。
二、制定适应质量标准的改进计划1. 制定改进计划根据设定的质量目标,企业需要制定改进计划。
改进计划应包括具体的行动和时间表,明确每个环节的改进措施、责任人和预期效果。
2. 设定质量标准制定适应质量标准的改进计划需要参考相关的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可以来自国际标准组织的国际标准、行业协会的标准、以及企业内部的标准。
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用的质量标准,并将其纳入改进计划中。
三、执行改进计划并监控质量指标1. 执行改进计划在执行改进计划时,企业需要明确责任人,并确保他们理解并按照计划执行相应的改进措施。
同时,企业需要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如培训、设备、技术支持等,确保改进计划得以顺利实施。
2. 监控质量指标在改进过程中,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监控关键的质量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包括产品的合格率、客户投诉率、产品性能指标等。
通过监控质量指标,企业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确保改进计划的顺利进行。
四、持续改进和反馈1. 持续改进改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企业需要不断寻求改进的机会和方法。
这可以通过定期的流程评估、员工培训、技术创新等方式来实现。
同时,企业应鼓励员工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形成良好的改进文化。
品检质量指标的制定与调整方法
![品检质量指标的制定与调整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c00d808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ec.png)
品检质量指标的制定与调整方法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要想保持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必须确保产品的质量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品检质量指标的制定与调整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品检质量指标的制定和调整的方法,帮助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
品检质量指标的制定应该从产品特性和市场需求出发。
企业需要了解产品的关键特性和市场对产品质量的要求。
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了解客户的需求和竞争对手的做法,可以确定产品的主要质量指标。
企业还需要考虑产品的关键目标,如耐久性、性能稳定性等。
通过制定明确的质量指标,企业可以准确衡量产品的质量,为质量管控提供依据。
品检质量指标的制定需要考虑生产流程和技术要求。
企业应该了解产品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要求,确定关键控制点和检测点。
通过在生产过程中设置合理的监控和检测点,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企业还应该根据产品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并为员工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
第三,品检质量指标的制定还需要考虑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不同国家和地区都针对产品的质量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企业在制定质量指标时必须充分了解和遵守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确保产品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企业还可以根据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更高的质量指标,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品检质量指标的调整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企业需要根据市场反馈和内部数据对品检质量指标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
市场的需求和技术的进步会不断变化,企业必须及时调整质量指标以保持产品的竞争力。
通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收集和分析产品的使用情况和客户反馈,可以为品检质量指标的调整提供更加科学和客观的依据。
在品检质量指标的制定和调整过程中,企业要注重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通过收集和分析产品的各项指标数据,企业可以了解产品的质量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调整。
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与供应商和客户进行紧密合作,共同制定和调整质量指标,实现供应链的优化和协同发展。
质量标准变更研究思路共84页
![质量标准变更研究思路共84页](https://img.taocdn.com/s3/m/dfce566dff00bed5b9f31d89.png)
13.01.2020
10
二、标准变更原因及基本要求
(一) 质量标准变更原因 (二)质量标准变更基本要求
13.01.2020
11
(一)质量标准变更原因
1 新的认识
2 产品数据的积累
3 原料、工艺和/或辅料变更
4 标准提高
5 不同国家/地区标准的统一要求
6 相关法定要求发生变化
13.01.2020
12
13.01.2020
30
例 2019版药典修订了糖浆剂糖用量,
同时要求对微生物进行控制。
13.01.2020
18
(二)质量标准变更基本要求
总体要求: 质量标准变更不应引起产品质量控制
水平的降低。
13.01.2020
19
变化 风险
风险 ?
评估、验证
13.01.2020
20
针对性的研究,综合分析、评估变更对 药品质量、安全性、有效性的影响 相应的物质、技术支持 研究用样品 持证人是标准变更研究和评估工作的主体
13.01.2020
16
5 不同国家/地区标准的统一要求
某些国际大型制药企业产品在多国上市, 为保持产品质量一致性,方便管理,需要对 注册标准进行变更。
例 某公司口服制剂,因欧洲管理部门对该类制剂
要求有更新,该公司向SFDA提出对进口我国注册标
准进行相应变更的申请。
13.01.2020
17
6 相关法定要求发生变化
例 某产品原处方使用右旋糖酐40,现申请变更为L
-精氨酸和甘露醇。
13.01.2020
15
4 标准提高
原标准检测项目不完善,检测方法落后, 应进行标准的提高(变更)工作,以保持标准 的先进性以及对产品质量控制的全面性。
质量标准的变更研究思路
![质量标准的变更研究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f2b82956caaedd3383c4d376.png)
1、放宽限度
前提:非工艺、处方等改变所致
新限度应与相关的官方标准及/或 相关技术指导原则一致
提供详实依据说明放宽质量标准 中限度后不会导致药品质量可控性降 低。
例1 某药品申请将原标准中干燥失重限 度由1.0﹪增大至2.0﹪,此时需提供相 关资料说明:
例:盐酸二甲双胍之已知杂质双氰胺
2 数据的积累
随着产品质量数据的积累、以及生产 工艺的放大、稳定和成熟,标准中部分项 目、限度也可能需要调整。
例:某注射液原批准注册标准中性状为 无色的澄明液体,现根据规模化生产后产 品实际情况拟改为无色至几乎无色的澄明 液体。
3 原料、工艺或辅料变更
因生产的需要,原料、工艺或辅料有时有 所变更,这些变更将会导致样品中杂质种类、 含量变动,辅料变更还可能影响到检查方法的 适用性,此时也需要对检查方法和质量标准进 行变更。
其他变更所导致的质量标准变更研究思路
基本要求
变更不应对药物质量、安全性、 有效性产生负面影响。
(一)关联变更
1定 义 2研究思路
本文仅对于与 质量标准变更 有关的关联变 更进行讲述。
关联变更按照 最严格要求进行研究
I+III=III II+III=III
(二)原料药制备工艺改变导致的 标准变更及研究思路
制剂 工艺 条件 变更
药品 质量、 有效性、 稳定性?
质量 标准 修订?
例1
某制剂改变了其外形。
研究工作
溶出/释放度
标准修订
例2
某口服固体制剂由原干法制粒改 为湿法制粒。
研究工作
有关物质、溶出/释放度、稳定性等
质量标准变更中的方法学验证要求
![质量标准变更中的方法学验证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18863103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e1.png)
质量标准变更中的方法学验证要求质量标准变更研究的方法学验证分析测试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稳定、可靠和准确的数据。
分析方法验证在其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方法验证的结果可以用于判断分析结果的质量、可靠性和一致性,这是所有分析质量管理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许多法规和质量管理标准也要求实验室进行分析方法验证。
一般在下列情况下,要求对分析方法进行验证、证实或重新验证:⊙首次用于常规检测前⊙转到另一个实验室时⊙对于验证过的方法、共条件或方法参数发生变化时(如仪器性能参数发生改变或样品基质不同时),并且这种变化超出了方法的原适用范围。
对于分析方法的验证和证实,存在很多有关这两个术语的讨论,它们也经常被交叉互用。
USP通则〈1225〉和〈1226〉中解释了这两个术语的差异。
通则〈1225〉的标题是:“法定方法的验证”。
它阐述了分析方法的验证,包括从建立方法开始的所有验证参数,结果得到某一特定样品的验证方法。
这一过程建议用于内部制定方法的验证。
通则〈1226〉题为“法定方法的证实”。
它建议在应用法定办法时,应证明实验室有能力成功应用该方法。
在方法转移时,接受方法的实验室也应进行方法证实。
本通则适用于实施药典和标准方法的实验室,也适用于实验室应用其他实验室验证过的方法。
USP还有一个通则〈621〉是关于如何调整或改变GC和HPLC方法而无需重新验证的。
US FDA cGMP法规中还规定:“如果应用的方法收载于现行的美国药典或其他认可的标准方法中,或者批准的新药应用中有详细方法且未改变这一参考方法时,有指明方法和参考文献的声明即满足要求。
所有检测方法的适用性应在实际应用条件下得到证实。
”ICH文件中活性成分的GMP指南,在第12章中也规定了方法验证的要求:应对分析方法进行验证,所用方法收载于相关的药典或其他认可的标准参考文件中的除外。
所有检测方法应在实际使用条件下证实其适用性。
ISO/IEC 17025 标准中对方法验证要求如下:实验室应对非标准方法、实验室设计(制定)的方法、超出其预定范围使用的标准方法、扩充和修改过的标准方法进行确认,以证实该方法适用于预期的用途。
质量标准研究.pdf
![质量标准研究.pdf](https://img.taocdn.com/s3/m/bd647280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87.png)
质量标准研究一、确定研究目标在进行质量标准研究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标。
这包括确定需要研究的物质或产品的范围、明确研究的主要参数和指标、确定研究的精度和准确度要求等。
只有明确了研究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和进行实验。
二、文献综述在开始实验之前,应对已有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了解已有研究的情况和成果,确定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文献综述应包括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等。
三、实验设计与方法根据研究目标和文献综述的结果,进行实验设计和选择合适的方法。
实验设计应充分考虑实验的精度、准确度和可重复性,选择合适的实验设备和器材,确定实验操作步骤和方法。
同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验方案和操作规程,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可靠性。
四、样品收集与处理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收集和处理样品。
样品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研究目标的特征和性质。
在收集样品时,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处理样品时,应根据实验需要进行适当的前处理和纯化等操作,确保样品的纯净度和适于进行后续的实验。
五、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分析应采用合适的方法和技术,如统计分析、数学建模等,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和解释。
同时,应对实验数据进行可靠性分析和误差分析,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质量控制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需要对实验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这包括对实验设备的校准和维护、对实验操作过程的监控和记录、对实验结果的质量评估等。
通过质量控制,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实验中的问题,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七、结果评价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是质量标准研究的重要环节。
评价应基于研究目标和要求,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
评价的内容包括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以及实验结果与已有研究的比较和分析。
通过结果评价,可以确定研究的成果和不足之处,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时要求对微生物进行控制。
2019/11/11
18
(二)质量标准变更基本要求
总体要求: 质量标准变更不应引起产品质量控制
水平的降低。
2019/11/11
19
变化 风险
风险 ?
评估、验证
2019/11/11
20
针对性的研究,综合分析、评估变更对 药品质量、安全性、有效性的影响 相应的物质、技术支持 研究用样品 持证人是标准变更研究和评估工作的主体
50
(二)原料药制备工艺改变引起的 标准变更及研究思路
1. 变更情况 2. 基本研究思路 3. 变更与质量标准
2019/11/11
51
1 变更情况 变更试剂、起始原料的来源,而不变更其质量
标准 提高试剂、起始原料、中间体的质量标准 变更起始原料、溶剂、试剂及中间体质量标准 反应条件变更 制备路线变更 其他变更
2019/11/11
7
本讲文所涉及的质量标准 药品注册标准,包括质量标准附件
2019/11/11
8
本讲文所涉及的质量标准 药品注册标准,包括质量标准附件。
2019/11/11
9
2 质量标准在药品质量控制体系 中作用
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检验药品质量合格与否的依据 质量研究工作的高度总结 提供质量研究的基本信息
方法选择依据: 理论依据 文献依据 试验依据
提倡采用具有更高灵敏度、更高专属性、更简捷、 更耐用的新分析方法。
2019/11/11
41
检查方法变更的验证
验证的内容:专属性、线性、范围、准确度、精 密度、检测限、定量限、耐用性和系统适用性等。
注意方法验证的完整性与系统性 不同检测项目方法的检测方法验证重点不同
1 新的认识 随着药物使用范围的扩大,以及人们
对药物研究、认识的加深等,为更好地控 制药品的安全、有效,标准中部分项目、 限度需要调整。
例 盐酸二甲双胍之已知杂质双氰胺
THF
2019/11/11
13
2 数据积累
随着生产工艺的放大、稳定和成熟,产品质 量数据的积累,标准中部分项目、限度也可能需 要调整。
质量标准变更同样存在不同程度的变更
2019/11/11
23
(一)单纯的质量标准变更分类
II类变更 加强药品质量控制的标准变更 质量标准的其他变更
III类变更 放宽(?)标准的变更 检查方法的变更
2019/11/11
24
(二)质 量 标 准 II 类 变更研究思路
-加强药品质量控制的标准变 更
1 严格限度
法进行验证,并确定合理的限度。
限度的制订基于一定批次产品的检测数 据及相关的药典标准及/或相关技术指导原则。
2019/11/11
27
3 性状变更
原料药或药品自身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性状 变更是为了对原料药或药品描述更加科学和准确。
此类变更通常不需要进行研究验证工作。
对于因处方、制备工艺等变更引起的药品颜色、形状 等性状变化不属于此类变更的范畴。
例 某注射液原批准注册标准中性状为无色的 澄明液体,现根据规模化生产后产品实际情况拟 改为无色至几乎无色的澄明液体。
2019/11/11
14
3 原料、工艺或辅料变更
因生产的需要,原料、工艺或辅料有时有所 变更,这些变更将会导致样品中杂质种类、含量 变动,辅料变更还可能影响到检查方法的适用性, 此时也需要对检查方法进行验证和对质量标准进 行变更。
2019/11/11
3
1 药品质量控制体系
药品质量控制 体系
源头质量控制 过程质量控制系统 终点控制
(起始原料、试剂 质量控制)
(GMP、SOP) (质量标准)
2019/11/11
4
试剂引 入杂质
溶剂引 入杂质
原料药 中杂质
反应中产 生杂质
主药引 入杂质
辅料引 入杂质
制剂 中杂质
制备中产 生杂质
(一)关联变更 (二)原料药制备工艺改变引起的质量标准变更及研究思路 (三)制剂制备工艺改变引起的质量标准变更及研究思路 (四)制剂处方改变引起的质量标准变更及研究思路 (五)规格改变引起的质量标准变更及研究思路 (六)小结
2019/11/11
47
基本要求
关联变更不应对药物质量、安 全性、有效性产生负面影响。
2019/11/11
36
2 删除质量标准中项目 前提:非工艺、处方等变更所致。 研究工作:提供翔实依据说明删除质
量标准中项目后不会导致药品质量可控性 降低。
2019/11/11
37
例 某企业根据某原料药试生产两年来的数
据积累,认为药品性质稳定,在标准确定 的贮藏条件和包装情况下,某已知杂质均 未检出,现提出申请要求删除标准中某已 知杂质检查项。2019Βιβλιοθήκη 11/1142例1
杂质检查方法的变更 进行不同方法对同批样品的杂质种类、
相对应杂质含量、杂质总量对比研究。 对于有毒杂质,更应关注新方法的专属
性和灵敏度。
2019/11/11
43
例2
溶出/释放度检查条件变更 溶出度/释放度定量方法变更 溶出度/释放度限度变更
2019/11/11
44
例3
2019/11/11
16
5 不同国家/地区标准的统一要求
某些国际大型制药企业产品在多国上市, 为保持产品质量一致性,方便管理,需要对 注册标准进行变更。
例 某公司口服制剂,因欧洲管理部门对该类制剂
要求有更新,该公司向SFDA提出对进口我国注册标
准进行相应变更的申请。
2019/11/11
17
6 相关法定要求发生变化
2 增加检查项目
3 性状变更
4 鉴别方法变更
2019/11/11
25
1 严格限度
例 根据多批次生产验证,提高标准中对水分、
有关物质等指标的要求。
注意 限度修订一般基于一定批次产品的检测 数据及相关的药典标准及/或相关技术指导原则。
2019/11/11
26
2 增加检查项目 研究工作需重点是对新项目所用方
药品结构、 杂质、溶 剂残留、 物理性质是
否变化?
质量 标准 修订
?
56
例1
原料质量标准相应有所变化,含量限 度由原98%~ 102%下降至90%~ 102%。
研究工作 ?
2019/11/11
57
例2 某原料药改变了制备工艺,由 甲苯代替苯,并申请删除质量标准中 苯检查项。
研究工作 ?
2019/11/11
2019/11/11
54
3 变更与质量标 准
起始原料/溶剂/试剂质量标准、来源变更 中间体(非最后一步中间体)的标准变更
最后一步中间体/药品品质变化?
原最后一步中间体标准是否适用
质量标准修订?
2019/11/11
55
续
工艺条件 变更、制 备路线变
更、
最后 一步中间 体标准变
更
2019/11/11
2019/11/11
39
检查方法的变更
不同检测原理的检测方法变更
相同检测原理不同条件的检测方法变更
TLC方法 不同展开剂、不同显色剂等 色谱方法 不同色谱柱、不同流动相、不同检测器等
2019/11/11
40
检查方法的变更
检查方法的选择注意事项: 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统一。 标准中不同项目、方法的互补性与对比性。
补充申请对杂质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提供
了杂质检查方法学验证资料、后续稳定性考察结
果、多批样品检测报告。
2019/11/11
38
3、变更标准中有关物质、溶出度、释放度、 含量测定等检验方法。
原料药或药品标准中的检验方法变更 可能对药品质量也可能产生重要影响。
研究工作:说明变更必要性 提供详细的验证资料
含量检查方法的变更
含量测定方法变更依据 新方法适用性研究 不同方法对同批样品的含量对比研究
2019/11/11
45
(四) 小 结
单纯性标准变更不应引起产品质量控制 水平的降低。
需要进行详细分析研究 。 提倡加强对药品质量控制的标准变更。
2019/11/11
46
四、其他变更所引起的质量标准 变更研究思路
2019/11/11
21
三、单纯的质量标准变更及研 究思路
(一)单纯的质量标准变更分类 (二)II类质量标准变更研究思路 (三)III类质量标准变更研究思路 (四)小结
2019/11/11
22
质量标准变更内容
项目变更、限度变更、方法变更、有效期变 更、规格变更、包材变更、贮藏条件、处方变更 等。
2019/11/11
10
二、标准变更原因及基本要求
(一) 质量标准变更原因 (二)质量标准变更基本要求
2019/11/11
11
(一)质量标准变更原因
1 新的认识
2 产品数据的积累
3 原料、工艺和/或辅料变更
4 标准提高
5 不同国家/地区标准的统一要求
6 相关法定要求发生变化
2019/11/11
12
58
例3 某原料药水解工艺条件原为20~
30℃,现改为40~ 45℃,缩短了反应时 间。
研究工作 ?
2019/11/11
59
例4 某原料药改变了精制工艺,改
善了样品性状(颜色)。
研究工作?
例 某产品原处方使用右旋糖酐40,现申请变更为L
-精氨酸和甘露醇。
2019/11/11
15
4 标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