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照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印度和中国军方在洞朗地区的对峙已经接近一个月。

中方表示,印度将为本次中印边境对峙事件的危言危行负全责。

B .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我们每个人都应厉行节约,锱铢必较,不浪费一滴水、一粒粮。

C . 第一次见到王师傅便喜欢上了她,那轻柔的嗓音,那甜美的微笑,一看便知是个一团和气的人。

D . 现在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传统的纸质媒体已经四面楚歌,如若不想方设法挖掘其核心竞争力,很有可能被时代淘汰。

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干部明确地认识到,交通是否便利,通讯是否畅通,对招商引资工作具有重要影响。

B . 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繁荣,超市和各类性质的消费场所越来越多,它们吸引消费者的手段也是五花八门的。

C . 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简单的事,小高对诗歌情有独钟,可见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努力。

D . 中国体育代表团在第三十届夏季奥运会上,除了乒乓球、羽毛球、跳水等传统优势项目表现优异外,以孙杨、叶诗文为领军人物的中国游泳队共获得5金2银3铜共10枚奖牌,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3. (2分)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A . 从数百里外捎来如此厚礼,推辞不了,只好笑纳!
B . 本月二十六日,小女举行婚礼,届时请务必光临。

C . 奉上刚刚草就的拙作,敬请拜读,专候宝贵意见
D . 老朽退休多年,而获此殊荣,颇为羞愧,感谢诸位厚爱!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4.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逍遥游》是《庄子》内7篇之首,又是整部《庄子》的开卷第一篇。

不管《内篇》是否庄子手订,把《逍遥游》放在首篇,客观上也的确显示了它在整个《庄子》中的突出地位。

这足以证明编书者是一位对庄子思想理解极深又有高明见解的人。

庄子是中国文化史上一种独特的思想学说——逍遥哲学——的开创者。

“逍遥”一词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但作为哲学概念和对人生心理状态的抽象哲学概括来使用,却始于《庄子》。

它的内涵虽然继承了《诗经》中的基本义项,但总体而言又不同于《诗经》中的“逍遥”,而是更丰富了。

从《逍遥游》的内容来看,“逍遥”在这里是指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近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

追求“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整个庄子思想的核心。

庄子思想的庞大体系,就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构建起来的,其他一切思想观念和理论元素无不与这一核心存在着紧密联系。

正是在这个基本点上,显示了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思想体系的主要特质。

因此我们可以说,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就是一整套关于追求“逍遥”的“逍遥哲学”。

若从“逍遥哲学”这个角度来观察庄子思想的各个部分,我们就会发现,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它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它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庄子的社会思想是它产生及形成的心理土壤,庄子的文学思想和创作风格是它的具体表现和外化形式。

庄子认为,宇宙中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都是不逍遥的,因为它的存在和生活方式都是“有所待”的,即有条件的、受限制的,因而都是不自由的,即使那些自以为逍遥,表面上看去也貌似逍遥的人与物,也是如此。

比如,在《逍遥游》中描写的貌似逍遥的大鹏,是很不自由的,因为体型太大,飞翔时不仅需凭飓风之力来托负,而且还必须有大的空间才能展翅。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它才受到小鸟斥鴳的嘲笑。

斥鴳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大鹏优越,是最自由的。

其实这正反映了它由于生活环境的狭小所带来的局限,因为它无能力到广阔天地中去遨游,形成了目光短浅的习性。

这讲的是万物在空间上的局限。

在时间上也是如此。

朝菌不可能了解一天之外发生的事情,寒蝉不可能知道一年四季的变化,而生命长的灵龟和大椿也不能知道其生前死后的事。

这讲的就是万物在时间上的局限。

至于人类,看上去似乎比动、植物自由得多,实际上他们所受的限制也更多,除了名、利、富、贵之外,还有伦理道德、感情欲望等多种牵累,而且对死亡的恐惧和担忧的精神负担,远远超过其他生物。

从受限制这个角度来审视人生,人是世界上所有事物之中最不自由的。

所以庄子认为只有“无己”的“至人”、“无功”的“神人”、“无名”的“圣人”才是进入绝对自由境界的人,这就是庄子的理想人格,而“逍遥游”也就成了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

(节选于《智通庄子——游心于物之初》,有删改)
(1)下面关于庄子及其《逍遥游》的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庄子把《逍遥游》放在《庄子》开卷第一篇,客观上显示了《逍遥游》在整部《庄子》中的突出地位。

B . 从《逍遥游》的内容我们可以获知,“逍遥”指的是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几乎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

C . 《逍遥游》中的大鹏鸟看似很逍遥,斥鴳看似随心所欲,但它们同样都没有得到真正的逍遥自由。

D . “逍遥游”是庄子的理想人格,是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它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2)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逍遥”一词并非庄子首创,而是继承于《诗经》,庄子的“逍遥”与《诗经》的“逍遥”相比内涵更加丰富。

B . 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庄子逍遥哲学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他的哲学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

C . 宇宙中的万物都是不能真正逍遥的,因此他们的存在和表现都是“有所待”的,都是不自由的。

D . 人虽然被称为万物之灵,但和其他动植物一样都是深受外界条件限制的,都是不自由的,因此也就谈不上真正的逍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从庄子的《逍遥游》我们可以知道,人要想获得更多的自由,那我们就得回归自然的怀抱,与自然融为一体。

B . 庄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追求“逍遥”,这也是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所有思想的特质。

C . “逍遥”是一种不受外界所困的境界,那么只要我们不为功名、红尘所累就可以达到真正的“逍遥”。

D . 因为庄子真正理解了“逍遥”于人生的意义,所以才在妻子死后放声高歌,才在高官厚禄面前自愿躬耕于田间。

5. (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玉米
刘国芳
老头是市长的父亲,但在花园小区,没有一个人知道老头是市长的父亲。

花园小区的住户,都是有身份或者说有钱的人,只有老头和他们格格不入。

老头穿一身青布褂子,两只裤脚一只高一只低,脚上穿一双解放鞋。

老头住进来好几天了,保安仍不认识他。

有时候见老头从外面进来,保安总要大声说:“你进来做什么?”
老头说:“我住这里。


保安说:“你住这里?”
老头说:“A区B栋303。


保安不相信老头住这里,但老头说的那么具体,保安只好挥挥手,让老头进去。

小区里很多人看见老头进去,他们的脸色很不好看,等老头走远了,都说:“我们这儿怎么会住进这样一个乡下老头呢?”
老头不管别人说什么,进进出出自在得很。

有时候,他会笑一笑,看着小区里的住户或者说看着那些邻居打招呼。

但老头自作多情,那些邻居面无表情,根本不理睬他。

老头也不恼,只笑着跟自己说:“这城里人脸上怎么都像打了石膏一样?”
这后来的一天,老头闲不住了,老头自告奋勇在小区里扫地。

小区本来请了清洁工,但那人懒,一天只在早上扫一次,其余时间便见不到他的人。

那时候正是秋天,满地落叶,老头就拿一把扫把,提一只撮箕,扫地上的落叶。

小区的人见老人满小区扫地,忽然就明白了,他们说:“原来这老头是扫地的。


小区有一个角落,大概有两三亩大。

这儿也栽了草,但因为偏僻,没人精心管理,草长得稀稀拉拉。

有一天,老头在这儿侍弄起来。

开始,小区的人不知老头做什么,以为老头在栽草。

过了几天,看见老头把地全翻了,才知道老头要栽东西。

保安当然不会坐视不管。

保安有一天拿着警棍走过来了,他们凶着老头说:“你在这儿做什么?”
老头说:“看这块地闲着,想种些庄稼。


保安就“咦”一声,大声凶着说:“你以为这儿是你乡下呀?”
老头说:“这地闲着不是浪费吗,种些庄稼多好。


几个保安不再跟老头啰唆了,推走他,一直往小区外面推。

保安仍没把这个老头当小区里的人,所以往外推他。

老头看着要把自己推出小区了,便大声凶着保安说:“你推我去哪儿嘛?老子住这里呢。


保安这才住手。

老头后来继续挖着那块地,保安也时常过来干涉,但并不奏效。

老头倔得很,把他赶走了,他过了一会又来了。

小区的人后来都知道老头要在那儿种庄稼,他们看着老头,总摇头,还说:“典型的一个农民,走哪儿都忘不了种地。

”老头随人家怎么说,把地挖好了,竟种上了玉米。

老头应该是种田的好手,几个月过去,那块地的玉米竟青青翠翠好看得很。

小区的人大多没见过玉米,有时候,他们会走过来,很有兴趣地欣赏着。

这天深夜,有一个贼翻墙进来,然后潜进一户人家想偷东西。

正要偷时,被发现了。

贼跳窗跑了出去,然后往玉米地里跑。

刚好保安往玉米地边走过,保安当即把蹿进玉米地的贼捉住了。

这个小偷一看就是个乡下人,保安打了他两警棍,然后让人去喊老头来。

看见老头来了后,保安说:“这个小偷一看就是一个乡下人,他是不是和你一起的?”
老头很生气,老头说:“他和你是一起的差不多。


保安说:“我现在才知道你为什么要在这儿栽玉米,原来是为了你们偷东西好藏身。


另一个保安甚至用警棍指着老头说:“你们肯定是一伙的,一伙乡下人合伙在城里偷东西。


老头暴怒起来,老头说:“你他妈的才是贼!”
一个保安举着警棍打过来,还说:“看你一副贼相,还嘴硬。


这句话极大地伤害了老头,老头半晌说不出话来。

后来老头说话了,老头说:“我是贼相,好,我让你们知道我是不是贼相。

”老头说着,从身上拿出手机来。

十分小巧的手机,很精致。

老头迅速拨了个号,然后说:“你过来一下。


毫无疑问,老头给他当市长的儿子打了一个电话。

大概十几分钟后,市长就坐着车来了,市长一见老头就喊道:“爸,出什么事了?”
门口围满了人,有人认得市长,这人叫了起来:“这不是李市长吗?”
一伙人鸦雀无声。

不一会,物业经理和开发商都来了。

开发商一个劲地道歉,还跟老头说:“我们立即把那几个保安辞了。


老头说:“那倒不必,我只是想让他们知道,我不是一副贼相。


这事过后,老头还是原来那个老头,老头每天拿着扫把撮箕出来扫地。

见了人,仍然笑一笑。

小区的人现在都知道老头是市长的父亲,见老头笑,也忙不迭地回一个笑。

老头的玉米地还在,老头真是侍弄庄稼的能手。

那片地,后来真结出了一个又一个玉米。

把这些玉米收了后,老头竟一户一户地去敲人家的门。

门开了,老头递过去几个玉米,然后说:“我栽的玉米,你们尝尝吧。


小区所有的人都高兴地接过老头送来的玉米,在老头走开后,有人说道:“难怪老头的儿子会当市长,原来老头人这么好。


(选自2014年第16期《小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小说娓娓道来,在舒缓平稳的故事叙述中展现人性百态,制造矛盾冲突,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强烈不满。

B . 小区的住户对笑着主动打招呼的老头,起初“那些邻居面无表情,根本不理睬他”,后来“见老头笑,也忙不迭地回一个笑”,可见只要以诚相待,必能温暖人心。

C . 小说善于在对比中彰显人性,通过对比,不仅将人物的趋炎附势、以貌取人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暗含对这些人以貌取人、善于见风使舵的讽刺与批评。

D . 老头面对保安的污蔑,迫不得已只能把当市长的儿子叫来,这是对自身尊严的维护,采取的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做法。

(2)小说中老头的性格鲜明,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小说故事简单,但意蕴丰富,作者以犀利冷峻的文笔解剖人性,拷问人生,请从小说主题的角度略做探究。

6.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爱国志士兵逢甲
“春愁难遗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中日甲午战争战败后的1896年,丘逢甲回到广东蕉岭写下了这首著名的爱国诗篇《春愁》,其拳拳爱国心也成为今日两岸同胞共同的纪念。

丘逢甲出生那年恰逢甲子年,其父认为是吉兆,故而命名为逢甲。

丘逢甲自幼就志向高远,十分崇拜郑成功,以郑成功凛然的民族大义自许。

郑成功这位反清复明的民族英雄也是甲子年生,更使他从小就刻意向先贤学习,言行之中流露出强烈的民族意识。

丘逢甲生性聪颖,十四岁时以《西江月》词牌填词一首:“兴起八叉手健,吟成七步方雄。

列兼经史满怀中,只觉大方适用。

却布知时甘雨,愿乘破浪长风。

他年位若至三公,定有甘棠雅颂。

”十六岁考取秀才,二十五岁中举人,二十六岁中进士,授工部虞衡司主事,因不愿做官告假离职返台,开始从事教学,培育民智。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丘逢甲预见台湾前途危难,以“抗倭守土”为号召创办义军,并动员亲属入伍。

1895年4月17日,在甲午战争中战败的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割让给日本。

丘逢甲愤然召集台湾乡绅咬指血书,联合电奏清政府抗争,表明“万民誓不服倭”,要求废约抗战、保卫国土。

但清廷回电称“台抗京危”,不予理睬。

在台湾人民“无主可依”、“无人肯援”而强敌压境的危急情况下,悲愤至极的一介书生丘逢甲力倡建立了以清朝为正朔的“台湾民主国”,与台湾绅民一起自主保台。

丘逢甲倾尽家资,组织和率领数万义军,横刀跃刀与日寇浴血奋战。

经过二十多个日夜艰苦卓绝的激烈战斗,气壮山河的保台抗争失败。

经部将劝说,丘逢甲不得不挥泪内渡,回到祖籍广东镇平县。

回到大陆后,丘逢甲仍想着收复台湾,他写诗自勉道:“乾坤苍莽正风尘,力挽狂澜仗要人。

岂有桃源堪避世,不妨蔬水且安贫。

天下闾辽阻愁呵壁,时局艰危痛厝薪。

只恐南阳难隐卧,中原戎马待纶布。


丘逢甲认为“欲强中国,必以兴起人才为先;欲兴起人才,必以广开学堂为本”。

抗日保台失败后他更是切身体会到“非开民智养人才,莫能挽救国难”。

内渡回大陆后,他先后在潮州韩山书院、潮阳东山书院、澄海景韩书院任主讲。

1901年春,在汕头正式创办岭东同文学堂,为广东历史上第一所新式学校。

1904年夏,丘逢甲在蕉岭县城桂岭书院创办专门培养小学师资的镇平初级师范传习所。

1904年冬,在蕉岭东山、员山创办创兆学堂各一年。

他通过自办、鼓励别人办、派出得力弟子到各地活动等形式,在嘉应、兴宁、长乐、平远、福建上杭和武平、江西寻乌等地办学,“劝办学校以百数”。

丘逢甲大力推行新学,主张“德、智、体”等全面发展。

智育方面引进西学,积极改革教学方法,聘请一些英、日籍学者及归国留学生为教师。

要求教师因材施教,主张开放式教学,崇尚学术争鸣。

鼓励学生自学、多思、善问,要有“与众有异的主张”,勤读报刊,关心国事。

丘逢甲盛赞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号召粤籍巨商资助孙中山的革命事精。

1910年,广州新军起义、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他利用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庇护被侦捕的革命志士;广东革命军政府成立后,丘逢甲被推举为赴南京筹组中华民国中央临时政府的广东代表之一,被选为参议院参议员,在辛亥革命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丘逢甲回大陆后一直念念不忘故土台湾,谋求祖国统一,临终弥留之际,嘱咐家人:“葬须南向,吾不忘台湾也!”
(接编自《梅州日报》)
【相关链接】①丘逢甲平日最厌恶迷信、鸦片和赌博,在早年的诗词中一再提及,指为中国人的三大积弊,明白指出鸦片对国民的残害。

而这些在当时被视为时尚,好此道者大有人在,尤其一些达官贵人将其视为时尚,而他独具慧眼视为毒害,这在当时可说是见解独到。

(接编自《台湾周刊》)
②在其兴学十余年中,培植人才至多。

广东革命志士多半出其门下。

后来的广东北伐军总司令姚雨平、广东军
政府总参议朱执信、中山大学校长邹鲁等均受教于丘逢甲创办的学校,皆成为后来革命的中坚力量。

(接编自搜狐军事频道)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丘逢甲自幼就志向高远,十分崇拜郑成功,以郑成功凛然的民族大义自许。

小时候写的《春愁》,就表达出拳拳爱国心。

B . 丘逢甲考中进士后被授工部虞衡司主事,因不愿做官告假离职返台,开始从事教学,培育民智。

C . “岂有桃源堪避世,不妨蔬水且安贫。

”借陶渊明写《桃花源记》表明心志的典故,说明并非自己不能安贫乐道,实因时局动荡,身无所安。

D . 丘逢甲把“迷信、鸦片和赌博”指为中国人的三大积弊,明白指出鸦片对国民的残害。

这在当时可说是见解独到。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甲午战争失败后,为了保卫台湾,丘逢甲联合台湾乡绅电奏政府,要求废约抗战、保卫国土。

B . 丘逢甲倾尽家资,组织并率领义军撇开清廷,力倡建立“台湾民主中”,与台湾绅民一起自主保台,与日寇浴血奋战。

C . “只恐南阳难稳卧,中原戎马待纶巾。

”借诸葛亮隐居南阳的典故表明自己不求安稳,只愿为国征战的决心。

D . 在丘逢甲兴学十余年中,培植人才至多。

如姚雨平、朱执信、邹鲁等均受教于丘逢甲创办的学校,皆成为后来革命的中坚力量。

(3)丘逢甲被人称为爱国志士,你认为有哪些原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0分)
7. (10分) (2019高二上·杭州月考)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
8. (8分)(2017·上高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李副使赴碛西①官军
(唐)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②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③,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④,送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①碛(qì)西:安西都护府。

②赤亭:地名。

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县西南。

③祁连城:地名,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

④酒家垆(lú):酒家。

(1)下列各项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诗歌一,二两句写塞外酷热难耐、人迹罕至的恶劣环境,烘托了李副使不畏艰苦、奔赴边关的豪迈气概。

B . “知君惯度祁连城”一句说“知道您经常出入边地”,高度概括了李副使不平凡的经历。

C . “岂能愁见轮台月”一句是反写,明说李副使不会因见轮台月而想念“我”,实则借此表达“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D . 诗的五、六两句是招呼、劝说的口气,挽留李副使脱鞍稍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

表达了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

E . 诗的七、八两句直抒胸襟,既可看作岑参勉励李氏立功扬名,创造英雄业绩,又是自己的理想和壮志。

显示出作者的英雄豪气,将诗情推向高潮。

(2)同是送别诗,试比较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表情达意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6分)
9. (6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诗人杜牧痛感晚唐统治阶层的腐败奢靡,撰写了许多诗文,其中“________ ,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________ ,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等文句都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忧虑和愤慨,体现了其忧国情怀。

②庄子在《逍遥游》中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并且用“________ ,________”两个实例对“小年”进行了形象化的解释。

③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________ ,________”开篇两句,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写潼关地势险峻,
引发作者对历史的慨叹。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
10. (5分) (2018高二上·会泽月考) 根据下面材料拟写一则通知,可对文字进行删改。

要求符合通知的格式和语体,发布通知时间为2018年5月7日。

①学校拟举办“争做时代青年”演讲比赛,请各年级组织师生观看比赛。

②本次比赛由校团委举办。

③演讲比赛的地点为学术报告厅。

④本次演讲比赛的主题是“传承民族精神,争做时代青年”。

⑤比赛时间为2018年5月10日下午4点。

11. (5分) (2015高二上·菏泽期中)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态度,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我喜欢呐喊的生命,宁做沥血歌唱的鸟,不做沉默无声的鱼;
我追求坚贞的生命,宁做绝壁倒挂的松,不做随波逐流的萍。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前,有一个人肚子饿了,便拿出七个煎饼来吃。

当吃完六个半的时候,他便感觉饱了。

他很后悔,用手拍打自己的脑袋说:“我吃到这半个饼就饱了,前面那六个饼不就浪费了!早知道吃这半个饼就能吃饱,我就应该先吃这半个饼!”
读完这个故事,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联系实际,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选角度,但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和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1、
2-1、
3-1、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4-1、
4-2、
4-3、
5-1、
5-2、
5-3、
6-1、
6-2、
6-3、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0分)
7-1、
7-2、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
8-1、
8-2、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6分)
9-1、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
10-1、
11-1、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