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化学初三上册期末素质检测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化学初三上册期末素质检测试卷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3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冰雪融化
B. 纸张燃烧
C. 玻璃破碎
D. 酒精挥发
答案:B
解析:A选项冰雪融化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选项纸张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选项玻璃破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选项酒精挥发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B.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C. 分子在静止状态下不运动
D. 分子之间有间隔,固体分子间没有间隔
答案:A
解析:A选项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这是正确的;B选项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而不是保持物质性质,因为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而分子只能保持化学性质;C选项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无论在任何状态下;D选项分子之间有间隔,固体分子间同样有间隔,只是间隔较小。

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 红磷
B. 木炭
C. 硫
D. 铁丝
答案:D
解析:A选项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B选项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二氧化碳;C选项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D选项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4.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一定能加快反应速率
B.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加入催化剂可使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
C. 化学反应过程中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发生变化
D. 二氧化锰只能做催化剂
答案:C
解析:A选项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这里的“改变”包括加快和减慢两种情况;B选项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使用催化剂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C选项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D选项二氧化锰在有的反应中是催化剂,如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在有的反应中是反应物或生成物,如高锰酸钾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是生成物。

5.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B.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 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答案:C
解析:A选项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这是正确的;B选项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这也是正确的;C选项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有一种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没有中子,即普通氢原子(氕)的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没有中子;D选项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这是正确的。

二、多选题(每题4分)
1.下列关于物质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B. 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 气球爆炸属于化学变化
D. 水的蒸发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A、D
解析:A选项,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就是有新物质生成,故A正确;B选项,发光发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发热就是物理变化,故B错误;C选项,气球爆炸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选项,水的蒸发只是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洁净的空气
B. 冰水混合物
C. 碘酒
D. 稀有气体
答案:B
解析:A选项,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B选项,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这一种物质,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B正确;C选项,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其中含有碘和酒精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D选项,稀有气体包括氦、氖、氩等多种气体,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3.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大、原子小
B.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
C.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构成物质
D. 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没有间隔
答案:C
解析:A选项,分子和原子的大小没有直接的比较意义,因为分子和原子都有很多种,有的分子比有的原子大,有的原子比有的分子大,故A错误;B选项,分子和原子都是不断运动的,故B错误;C选项,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C正确;D选项,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也有间隔,故D错误。

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A选项,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白雾是液体小液滴形成的,而红磷燃烧生成的是五氧化二磷固体小颗粒,故A错误;B选项,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B正确;C选项,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C错误;D选项,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D错误。

三、填空题(每题3分)
1.题目:化学符号“H₂O”表示的意义是______;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为______ 。

答案:水(或1个水分子);1:8
2.题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 ,
二者组成的化合物为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氧(或O);铝(或Al);Al₂O₃
3.题目:现有①铁粉②液态氧③氯化钠④冰水混合物⑤高锰酸钾⑥矿泉水等
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填序号)______ ,属于纯净物的有(填序号)______ ,属于单质的有(填化学式)______ ,属于氧化物的有(填化学式)______ 。

答案:⑥;①②③④⑤;Fe、O₂;④(或H₂O);
4.题目:电解水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__ ,正极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产
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 。

该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_ 组成的。

答案:氢气;1:2;氢元素和氧元素
5.题目: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______
(填序号)。

A. 二氧化碳
B.氯化钠
C.金属铁
D.______
答案:B;硫酸铜(或NaCl等,答案合理即可)
四、解答题(每题8分)
题目1:(8分)
小明在做实验时,用托盘天平称量了5.6g(1g以下用游码)的固体物质时,把药品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则小明所称固体的实际质量是多少?
答案:
小明在使用托盘天平时,错误地将药品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

根据天平的使用原理,左盘的质量应等于右盘的质量加上游码的质量。

但在这个情况下,右盘放的是药品(m物),左盘放的是砝码(5g)和游码(0.6g)。

因此,实际的质量关系应为:m 砝码 + m游码 = m物。

代入给定的值,我们得到:5g + 0.6g = m物,所以m物 =
4.4g。

题目2:(8分)
量取46ml水最好选 ____mL量筒(10mL、50mL、100mL);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 ____ 保持水平;用容积为15mL的试管加热某种液体时,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要超过 ____mL;做过滤实验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____;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____;移走正在加热的蒸发皿需要的仪器是 ____ 。

答案:
在量取46mL水时,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应选择稍大于所需体积且最接近的量筒,因此最好选择50mL的量筒。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置平稳,且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对于容积为15mL的试管,在加热某种液体时,为了防止液体沸腾溅出,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即5mL。

在过滤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确保液体能顺利且均匀地通过滤纸。

蒸发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而导致液体飞溅。

最后,移走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时,为了防止烫伤,应使用坩埚钳。

题目3:(8分)
五、综合题(每题10分)
题目1:(10分)
小明在学习化学时,对蜡烛的燃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进行了以下实验,并记录了实验现象。

请根据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步骤:
1.点燃一支蜡烛,仔细观察蜡烛火焰。

2.将一根干燥的玻璃棒放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3.再用另一根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棒重复步骤2的操作,观察现象。

4.用一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的变化。

问题:
1.蜡烛火焰分为哪几层?哪一层最明亮?
2.干燥玻璃棒在火焰上方无明显现象,说明了什么?
3.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棒在火焰上方后,石灰水发生了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
么?
4.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后,烧杯内壁出现了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答案:
1.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其中外焰最明亮。

2.干燥玻璃棒在火焰上方无明显现象,说明蜡烛燃烧没有产生水。

3.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棒在火焰上方后,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
二氧化碳。

4.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后,烧杯内壁出现了水雾,这说明了蜡烛燃烧产生了水。

题目2:(10分)
在实验室中,小刚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块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

他首先测量了小石块的质量,然后测量了小石块的体积。

请根据以下步骤和数据,帮助他完成密度的计算。

已知数据:
•小石块的质量:m = 50g
•量筒中水的体积:V₁ = 50mL
•放入小石块后,量筒中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₂ = 70mL
问题:
1.计算小石块的体积V。

2.利用密度公式ρ = m/V,计算小石块的密度ρ。

3.若小刚在测量质量时,将小石块放在了右盘(未使用游码),且左盘砝码质量为
50g,则他测得的小石块质量会偏大、偏小还是不变?为什么?
答案:
1.小石块的体积 V = V₂ - V₁ = 70mL - 50mL = 20mL = 20cm³。

2.小石块的密度ρ = m/V = 50g / 20cm³ = 2.5g/cm³。

3.他测得的小石块质量会偏小。

因为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如果物
体放在右盘而砝码放在左盘,且未使用游码,那么物体的质量就等于砝码的质量减去游码的质量(但此题中未使用游码,所以游码质量不计)。

由于实际上没有减去任何质量,所以测得的物体质量会偏小。

题目3:(10分)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进行了以下实验:将铁片、铜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铁片表面有气泡产生,而铜片表面无明显变化。

问题:
1.根据实验现象,判断铁、铜、氢三种元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

2.写出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类型。

3.如果要进一步探究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你会设计怎样的实验方案?(写出
一种即可)
答案:
1.根据实验现象,铁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说明铁的活动性比氢强;而铜不能
与稀盐酸反应,说明铜的活动性比氢弱。

因此,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 > 氢 > 铜。

2.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 + 2HCl = FeCl₂ + H₂↑。

这是一个置换反
应,因为铁替换了盐酸中的氢离子。

3.要进一步探究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可以设计以下实验方案之一:将铜片放
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是否有银白色物质析出。

如果有银白色物质析出,说明铜
能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从而证明铜的活动性比银强。

或者,也可以将银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银片表面是否有红色物质析出(但实际操作中,由于银的活动性很弱,这个方法可能不易观察到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