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下)第一单元
1.邓稼先
课前检测
1.初读课文,区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其中读音个不相同的一项是()
A.翠.绿精粹.鞠躬尽瘁.
B.逾.越愈.加家喻.户晓
B.槐.树魏.碑当之无愧. D.儒.雅濡.染妇孺.皆知
2.【初见人物】初读课文,请你在横线上将事件补充完整。

1924年,出生与安徽省怀宁县。

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大。

1948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

1950年,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在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此后隐姓埋名28载。

1964年,①
1967年,②
1971年,③
1986年7月,因病逝世。

去世前一个月,身份解密,其不凡成就始为人知。

1999年,被追授“④”功勋奖章。

3.【A必做】明天的语文课,老师将邀请同学们朗读课文中最打动自己的句段。

请你在课前先摘录下来,并仿照示例,做好朗读设计。

【示例】摘录:石猴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朗读设计:作者是科学家,但却感情丰富。

越是想不清楚的感情,越是深沉,也越是强烈。

“那样大”需要用重音读,强调作者的感情激荡;“自豪”“骄傲”读得稍有力量,读出无疑而问的坚定;“我始终想不清楚”要重音轻读,读出挚友的深厚情谊。

我的摘录:
我的朗读设计:
课堂导学
任务一:
①②④⑤
任务二:
小文:如果参照③处的概括,①②两处该怎么填?
我:我认为①处应填,②处应填。

小文:嗯,很好。

你能直接在图上把第④处填写完整吗?
我:当然。

第⑤处我也会!我现在把它填进去。

小文:真棒,合作愉快!
任务二:
5.【再识人物】再读课文第三、第四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朗读句子,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再语段中的表达作用。

【甲】他(奥本海默)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

波恩再他晚年缩写的自传中
说,研究说奥本海默常常
..再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在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地下的办法做得更好……
【乙】(信)时稼先写的,说他已证实了,说他已证实了,中国原子弹武器工程中,除了最早于1959
你底以前曾得到苏联的极少
..外国人参加。

..”援助“以外,没有任何
(2)【A必做】甲、乙两个语段中的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同是领导原子弹知道工程的科学家,虽有历史人物的共性,但更有各自的个性。

你更敬佩谁?请写出理由。

2.说和做——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课前检测
1.成语填空。

潜心()注心会神()()而不舍
()尽心血一反()往()乎不同
群蚁排()无()及此
2.这篇文章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

他是诗人、 ________、________。

3.【A必做】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臧克家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

1930年,臧克家报考青岛大学。

当时的人学考试,过问出了两个题目,
一为“你为什么投考青岛大学”,一为“杂感”,两题任选其一,但臧克家两题都做了。

他写的《杂感》只有三
句话:“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这三句杂感虽然短小饱含哲
理,闻一多对此极为欣赏,一向判分极严的他竟给了98分的高分,将数学考试吃了“鸭蛋”的臧克家破格录
取青岛大学。

高足:
课堂导学
导学一:
5.整理课文脉络,把思维导图填补完整。

导学二:
6.精读课文第3.4段,回答下列问题。

(1)读书时,我们总是“于细节处见精神”,参照示例,找出细节描写的句子,他牛闻一多的精神追求。

细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精神追求:“群蚁排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楷字写得多而工整,侧面衬托出闻
一多先生勤奋刻苦和治学严谨地态度。

细节:
精神追求:
任务三:【A必做】这样的学者精神已经深入闻一多的的内心。

下面根据老师出示的情境,合理发挥想象,还原闻一多先生做研究时的情景,让先生的形象更加鲜活。

(要求:尽量遵从文本,合理想象,并尝试运用文中的四字短语来表达)
夜,已经深了,可唯一多先生的书房里却还亮着光,只见他
课前检测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调羹(gēng)舀水(yǎo)弄堂(nòng)校对(jiào)
B.竭力(jié)绞肉(jiǎo)揩油(xié)铁栏杆(gǎn)
C.油腻(nì)干枯(kū)阖家(hé)瞿秋白(qú)
D.不济(jì)干劲(jìng)捆上(kǔn)果戈里(gē)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安顿油炸韭菜薪金
B.忧郁草率脚落希奇
C.祥细保姆烧瓷吩附
D.滕椅抹杀剪刀疙瘩
3.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

(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爽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2)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轻快),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3)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功夫),他不管。

心,形成了独特的叙事风格。

课堂导学
7.阅读《回忆鲁迅先生》(原文)。

阅读名作,推荐阅读《死》。

8.【A必做】阅读名家眼中的鲁迅。

推荐阅读《笑谈大先生》》《永在的温情——文化名人忆鲁迅》。

通过这样的系列阅读,请将自己对鲁迅先生的印象写出来,150子左右。

4.孙权劝学
第一课时
课前检测
1.读顺课文后,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蒙辞.以军中多务(2)但当涉猎
..
(3)见往事
..耳(4)及.鲁肃过寻阳
(4)非复
..吴下阿蒙(6)即更.刮目相待
2.根据要求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这是由(填朝代)政治家、史学家(填人名)主持编纂一部通史。

丰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记载了从到
和共1362年间的史事。

(2)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由此定名。

(3)此书与西汉司马迁的《》都是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两书作者并称“史学两司马”。

3.【A必做】课文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和两个片段,寥寥数语,就感受到三位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其中,这个片段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从中获得了一个启示:
课堂导学
4.课文仅百余字,却有多处运用感叹号。

请你将文中的感叹句摘录下来,反复读一读,付出感叹号的丰富意趣。

第二课时课前检测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①卿今当涂
..掌事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③孤岂.欲卿治经
..为博士邪④蒙乃.始就学
⑤及.鲁肃过寻阳⑥即更刮目
..相待2. 翻译以下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并解释。

课堂导学
4.用原文回答
(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2)表现吕蒙学习有惊人长进的语句有哪些?
4. 说说文中三人各自的性格特点。

(1)孙权:豁达、大度,开明,待人坦诚,平易近人,关爱下属;
(2)吕蒙:坦诚,豪爽,机敏精干,善于学习;
(3)鲁肃:忠厚的长者,爱才,惜才。

6. 【A必做】“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严格要求,有充满关爱的期望的态度;“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鲁肃对吕蒙惊人长进的吃惊和赞叹的态度。

7. 【A必做】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

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