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共18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思想 重内容 好理解 陈独秀
小小故事馆 胡适积极倡导白话文运动。一次,他请同学们帮 助他用文言文拟写一则复电以期婉言拒绝朋友邀 他做行政院秘书的好意,由此比较文言文和白话 文哪个好。 之后,大家挑选出一份用字最少,表意完整 的文言文电稿:“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 命。”仅用了12个字,而胡适的白话电报却只用 了5个字:“干不了,谢谢。” 随后,胡适解释说:““干不了”即含有才 疏学浅,恐难胜任之意;”谢谢”则即含有对友 人费心介绍的感谢之情,又有暗示拒绝从政之 意。”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
(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有根本改变。 (2)孔子,作为君主统治的精神象征,仍受 到官方尊崇。
新文化运动
开始时间 1915年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宣传阵地 《新青年》 旗帜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民主
科学
新文化运动的开 始: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 两先生,闹了多少事, 流了多少血,德、赛两 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 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 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 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 中国政治上道德学术上 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德先生(Democracy)赛先生(Science) •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 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皇 恩 雨 露 深
帝 德 乾 坤 大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皇权思想、封建迷造国民观念。
提倡文学革命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胡适 旧观念 重形式 难理解
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 化上的觉醒。”
《新青年》第七卷第五号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都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 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 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 都遭到无情的批判。这个勇猛的、也是简单而绝对的 批判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虽不可避免地具 有一些形式主义的偏向。 ——摘编自李新《中华民国史》 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 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C ) ①陈独秀 ②李大钊 ③鲁迅 ④胡适 ⑤毛泽东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5、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 A ) A、 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 是一次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 C、 民主、科学思想的普及教育运动 D、 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运动
《文学改 良刍议》
提倡文学革命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胡适 旧观念 重形式 难理解
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新思想 重内容 好理解 陈独秀
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文小说《狂人 日记》,把反封建的思想内容同白话文形式结合 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新文化运动“新”的声音
提倡民主 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 反对迷信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2.意义
“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除上课、阅报以外,看书,看《新青 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 出的问题。” ——毛泽东 《新青年》“象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 他们首先发现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认识了自己的时代。 ——北大中文系学生杨振声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课堂小结
时间:1915年《青年杂志》 兴起 代表人物、主要阵地 新 文 化 运 动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内容 提倡民主和科学 倡导文学革命 意义
随堂演练 1、近代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是为了 (D )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与洋务派论战 C、与立宪派的论战 D、同复古主义思想斗争 2、把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 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的是 ( C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A ) A、《新青年》 B、《中外纪闻》 C、《民报》 D、《申报》
《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 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青 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五 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人的运动。”
小小故事馆 胡适积极倡导白话文运动。一次,他请同学们帮 助他用文言文拟写一则复电以期婉言拒绝朋友邀 他做行政院秘书的好意,由此比较文言文和白话 文哪个好。 之后,大家挑选出一份用字最少,表意完整 的文言文电稿:“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 命。”仅用了12个字,而胡适的白话电报却只用 了5个字:“干不了,谢谢。” 随后,胡适解释说:““干不了”即含有才 疏学浅,恐难胜任之意;”谢谢”则即含有对友 人费心介绍的感谢之情,又有暗示拒绝从政之 意。”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
(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有根本改变。 (2)孔子,作为君主统治的精神象征,仍受 到官方尊崇。
新文化运动
开始时间 1915年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宣传阵地 《新青年》 旗帜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民主
科学
新文化运动的开 始: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 两先生,闹了多少事, 流了多少血,德、赛两 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 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 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 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 中国政治上道德学术上 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德先生(Democracy)赛先生(Science) •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 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皇 恩 雨 露 深
帝 德 乾 坤 大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皇权思想、封建迷造国民观念。
提倡文学革命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胡适 旧观念 重形式 难理解
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 化上的觉醒。”
《新青年》第七卷第五号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都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 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 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 都遭到无情的批判。这个勇猛的、也是简单而绝对的 批判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虽不可避免地具 有一些形式主义的偏向。 ——摘编自李新《中华民国史》 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 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C ) ①陈独秀 ②李大钊 ③鲁迅 ④胡适 ⑤毛泽东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5、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 A ) A、 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 是一次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 C、 民主、科学思想的普及教育运动 D、 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运动
《文学改 良刍议》
提倡文学革命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胡适 旧观念 重形式 难理解
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新思想 重内容 好理解 陈独秀
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文小说《狂人 日记》,把反封建的思想内容同白话文形式结合 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新文化运动“新”的声音
提倡民主 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 反对迷信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2.意义
“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除上课、阅报以外,看书,看《新青 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 出的问题。” ——毛泽东 《新青年》“象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 他们首先发现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认识了自己的时代。 ——北大中文系学生杨振声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课堂小结
时间:1915年《青年杂志》 兴起 代表人物、主要阵地 新 文 化 运 动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内容 提倡民主和科学 倡导文学革命 意义
随堂演练 1、近代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是为了 (D )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与洋务派论战 C、与立宪派的论战 D、同复古主义思想斗争 2、把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 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的是 ( C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A ) A、《新青年》 B、《中外纪闻》 C、《民报》 D、《申报》
《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 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青 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五 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人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