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系碰撞创造了类星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星系碰撞创造了类星体
作者:暂无
来源:《科学之友》 2010年第6期
文·图/胡德良
天文学家们在20世纪50年代发现了类星体,类星体是“类似恒星的天体”的缩略语。
类星体大约相当于太阳系的大小,可是它们可以轻而易举地照亮整个星系,可以燃烧1亿年。
然而几十年来,天文学家们不明白是什么创造了这些宇宙明灯。
最明显的怀疑目标就是超大质量的黑洞,它们稳居在几乎所有星系的中心,可以吞噬大量的物质,而且据了解,它们能够产生巨大的粒子和能量射流。
但是很多星系——包括银河系在内都拥有超大质量的黑洞,然而并没有产生类星体。
或许,较为年轻的类星体隐匿起来了1至少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天文学家们就开始那样认为了。
当时,他们注意到一些星系的核心被巨大的尘埃云团所遮掩,但所释放出的射线似乎与类星体一样,散发出的能量水平也近似于类星体。
为了观察到尘埃后面的情况,檀香山夏威夷大学的天文学家伊齐基尔·特雷斯特及同事,首先从哈勃太空望远镜拍下的10万张图像中选择了大约200张图像。
然后,他们将钱德拉太空望远镜和斯必泽太空望远镜对准这些星系被遮挡的核心。
这两个望远镜分别可以在X射线和红外线状态下进行拍摄。
这些目标星系的距离范围延伸到大约110亿光年之外——返回到宇宙仅有27亿岁的时候。
研究小组在《科学》杂志上报道说:这些新的观测显示,每个星系中都有隐藏的类星体。
况且,通过研究哈勃太空望远镜拍下的图像中显示出来的星系形状,天文学家们发现类星体全部产生于两个巨型星系及其中心黑洞的合并。
综合考虑,这些资料描绘了类星体形成的画面。
“突然间,这一切变得很有道理”,耶鲁大学的天文学家、研究论文的合作者普里亚姆瓦达·那塔拉印说。
她解释说,当两个大型星系合并之时,它们的超大质量黑洞也结合在一起。
新形成的黑洞质量相当于几十亿个太阳,开始吞噬附近的一切。
在长达l亿年的时间里,这种活动被星系合并激起的尘埃所遮蔽。
但是,黑洞最终吞噬了足够的尘埃,从两极爆发出高能而明亮的粒子射流,射流破尘而出,进入太空。
再过1亿年之后,类星体耗尽自己的燃料,逐渐变暗,成为质量大约相当于10亿个太阳的普通黑洞。
在早期宇宙中,星系碰撞以及因此而形成类星体的情况发生得更加频繁,因为当时星系之间的距离要接近得多。
特雷斯特表示,多年来天文学家们一直不相信被遮挡的类星体是很普遍的。
“现在看来”,他说,“它们随处可见。
”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天文学家艾米·巴杰说,这些发现在类星体的形成和演化方面提供了深刻的认识。
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的天文学家克里斯托佛-雷诺补充说,被遮挡的类星体是星系合并的副产品,这个观念已经存在了很长段时间。
“然而,通过那些被遮挡的类星体总是能够跟踪到星系的合并”,他说,“这意味着被遮挡的类星体不会拥有多少其他的形成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