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文武状元列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朝文武状元列表
展开全文
中国历代文状元,总共664位,隋唐160位,五代十国36位,两宋118位,辽56位,西夏1位,金39位,伪齐2位,元32位,明90位,大西1位,清114位,太平天国15位。

武状元共293位,记有286位武状元,4位失考,文武状元共有957位。

隋代进士(状元)榜(7人)
1张损之:江苏人,隋大业中进士,官至侍御史诸曹员外郎。

2孙伏伽(-658)河北故城人,607年赐进士,大业中所置。

622年考中状元,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状元。

3侯君素:名侯白,字君素,隋魏郡(今河南临漳)人,大业间赐进士,大业中所置。

4杨纂(-650)陕西华阴人,隋唐大臣。

父文伟,仕隋官至温州刺史。

大业中进士,授朔方郡司法书佐。

5房玄龄(579-648)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山东淄博)人,唐初名相。

18岁举进士,授羽骑尉。

入唐后,官至太子太傅,参与玄武门之变,官至门下省事,为相十五年。

6温彦博(573-635)字大临,并州祁县(今山西祁县)人,唐初宰相。

出生书香之家,父温君悠曾任北齐林馆学士,隋泗州司马。

开皇末年,通过对策及第,授为文林郎,直内史省。

入唐后,官至尚书右仆射。

7黄凤麟(555-626)字魁熹,号江夏逸叟,湖北江夏(黄冈县黄鹤乡)人。

605年中状元,历任弘文馆编撰,直学士,比部员外郎,侍御史。

唐代状元榜(153人)
孙伏伽:贝州武城(河北清河)人,卒于显庆三年。

622年壬午科状元,唐代第一科状元,官至大理卿。

1娄师德(630-699)字宗仁,郑州原武(河南原武)人。

二十岁时考中进士,任为江都县尉,累迁至监察御史。

唐高宗,武则天两代大臣。

2宋守节:籍贯和生平不详,670年庚午科状元及第。

同榜有杜审言等。

取进士79人,又取57人,曾任雍州司功。

3郭震(656-713)字元振,魏州贵乡(河北邯郸大名)人,出生太原阳曲,唐朝名将,宰相。

刺史郭善爱子,少有大志,十八岁举进士,初任通泉县尉。

因写《宝剑篇》而得到武则天赏识,授右武卫铠曹参军,奉宸监丞。

进献离间计,使得吐蕃发生内乱,授主客郎中。

701年任凉州都督,陇右诸军大使,大兴屯田,促进凉州地区发展,迁左骁卫将军,安西大都护。

中宗时期因反攻打娑葛而得罪宰相宗楚客,险遭陷害。

710年入为太仆卿,次年拜吏部尚书,改兵部尚书,封馆陶县开国男,后成为宰相。

713年再次拜相,封代国公,出任朔方军大总管。

713年迁饶州司马,抑郁而终,赠太子少保。

4弓嗣初:籍贯和生卒年不详,咸亨四年或咸亨五年状元。

咸亨四年考官杜易简,取进士七十九人,咸亨五年考官王方庆,取进士五十七人,重试及第十一人。

及第后,曾任雍州司功。

5郑益: 籍贯,字号,生平俱不详。

675年中状元,考官考功员外郎骞味道,取进士沈佺期和宋之问等45人。

6许且: 籍贯和生平俱不详,682年壬午科状元及第。

取进士刘知几等55人,重试及第11人。

考官考功员外郎刘思立。

7吴师道: 又作吴道师,祖籍邺县(今河北临漳),685年状元及第。

同榜进士二十七人,取二十七人,考官刘廷奇。

官至吏部侍郎、户部郎中。

8陈子昂(661-702)字伯玉,唐代诗人。

687年状元及第, 同榜进士共65人。

9张九龄(673-740)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长安二年(702)癸卯科进士第一人。

此科进士及第21人。

考官沈佺期,因考官被举报,状元未被认可。

707年赴京应吏部试,堪经邦科登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后任宰相。

10姚仲豫: 706年(神龙二年)丙午科状元及第。

同榜进士共32人,考功员外郎赵彦昭。

11常无名(688-744)河内(河南温县)人。

712年中状元,官至礼部员外郎。

12崔液:河北定县人,712年(先天元年)壬子科状元及第。

该科进士及第三十七人。

考官房光庭,历官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吏部员外郎,封安平县男。

13李昂:714年(开元二年)状元及第,考官王邱,官至吏部郎中。

14范崇凯: 四川内江 716年(开元四年)丙辰科状元及第。

同榜进士薛邕等16人。

15杜绾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 724年状元及第。

该科进士祖咏等21人。

考官贾季阳,官至京兆府司录参军。

16严迪: 726年状元及第,同榜进士31人,考官严挺之。

17李嶷:727年状元及第,同榜有王昌龄等19人,考官严挺之,曾任右武卫录事参军。

18虞咸: 728年戊辰科状元及第。

同榜贺兰进明等进士20人,考官严挺之。

19王正卿:生平无考,729年考中状元。

20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山西祁县)人,唐朝诗人。

开元九年(721)状元及第。

进士二十五人,官至尚书右丞。

21徐征: 733年(开元二十一年)癸酉科状元及第,同榜进士25人,曾任少监。

22李琚(694-748)顿丘(今河南清丰)人,734年状元及第。

进士二十七人,考官孙逖,官至洛阳尉。

23贾至(718-772)字季邻,长乐(今河北冀县)人,一说河南洛阳人,字幼邻,735年状元及第。

该科有李颀、萧颖士等进士27人,考官孙逖。

父贾曾官至太子舍人和礼部侍郎。

官至兵部侍郎,右散骑常侍。

24王季友: 江西南昌人,736年(开元二十四年)状元。

25崔曙(-739)定州(河北定州)人,738年状元及第,进士及第二十三人。

考官礼部侍郎姚奕,授河内尉。

26王阅: 742年状元及第,同榜进士二十三人,考官韦陟。

27刘单:陕西歧山人,743年中状元,官至礼部郎中。

28赵岳:744年(天宝三年)状元,进士榜眼岑参等29人。

29羊袭吉: 746年(天宝五年)状元,进士21人。

30杨护:747年(天宝六年)状元,进士23人,官至水部郎中。

31杨誉: 748年(天宝七年)状元。

进士何幼嗣,李嘉佑等24人,曾任慈州刺史,汾州刺史。

32李巨卿: 751年(天宝十年)状元。

进士钱起等20人。

33杨儇:753年(天宝十二年)状元。

进士张继、鲍防、皇甫曾等56人。

34杨纮: 754年(天宝十三年)状元,进士元结等35人。

35常衮: 陕西西安人, 755年(天宝十三年)状元,授补阙起居郎。

曾任礼部侍郎,拜相,封河内郡公, 官至福建观察使。

36卢庚: 756年(天宝十五年)状元。

37洪源:763年(宝应二年)状元,进士27人。

38杨栖梧: 764年(唐代宗广德二年)状元。

进士13人。

39萧遘:765年(唐代宗永泰元年)状元。

进士27人。

40齐映: 河北高阳 769年(代宗大历四年)状元,累官至中书侍郎、御史大夫, 追赠礼部尚书。

41李博:770年(代宗大历五年)状元。

进士27人。

42王溆:771年(大历六年)状元,进士章八元等28人。

43张式:河南南阳人,772年中状元,唐代状元。

进士33人,官至户部郎中。

44杨凭: 河南灵宝人,774年中状元,官终太子詹事。

45丁泽:775年(代宗大历十年)状元。

进士王建等27人。

46黎逢:777年(大历十二年)状元,进士12人,曾任监察御史。

47杨凝: 河南灵宝人,778年中状元,官至兵部郎中。

48王储:779年(大历十四年)状元。

进士20人,曾任詹事。

49魏弘简河北巨鹿人, 780年中状元,进士22人。

历官户部侍郎等。

50崔元翰河北定州人,781年中状元。

进士17人,官至知制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三元状元。

51薛展: 783年中状元,录取进士武元衡等27人。

52郑全济:785年(贞元元年)状元,进士33人。

53张正甫:河南南阳人,786年(贞元二年)状元,进士27人。

曾任检校兵部尚书、太子詹事。

官终吏部尚书,追赠太师。

54牛锡庶: 787年(唐德宗贞元三年)状元。

进士33人。

55卢顼:河北涿州 789年(贞元五年)状元。

进士36人。

56尹枢: 阆中人,791年中状元,同科进士30人。

57贾棱: 河北冀县人, 792年中状元。

进士韩愈、欧阳瞻23人,官至大理详事。

58苑论:山西朔县人,793年中状元,进士柳宗元等32人。

59陈讽:794年中状元,进士李逢春28人。

60李程:陇西人 796年(贞元十二年)状元。

61郑巨源: 797年(贞元十三年)状元。

62李随: 798年(贞元十四年)状元。

63封孟绅:799年(贞元十五年)状元,官终太常卿。

64陈权: 800年(贞元十六年)状元,白居易中进士。

65班肃: 四川三台人,801年中状元,进士18人。

曾任坊州刺史,司封员外郎。

66徐晦(760-838)字大章,号登瀛,福建晋江人,唐代著名大臣。

徐矜次子,802年考中状元,授栎阳县尉。

历任殿中侍御史,尚书郎,迁晋州刺史,召为中书舍人。

825年出任福建观察使,迁工部侍郎,830年拜兵部侍郎,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性情耿直,知恩图报,晚年嗜酒,导致失明,晚年辞官归乡。

67武翊黄:河南偃师 806年(元和元年)状元。

进士23人。

68王源中(-838)字正蒙,山东琅琊人, 807年中状元,历任户部郎中,户部侍郎,官至刑部侍郎,太平节度使。

69柳公权(778-865)字诚悬,陕西京兆铜川人,唐代大臣,书法家。

808年中状元,官至太子少师。

精于楷书,擅长行草书,和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并称“颜柳”,还和唐代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合称“楷书四大家”。

70韦瓘:陕西西安人,809年中状元,录取进士20人。

71李顾行: 810年(元和五年)状元,官至监察御史。

72王质: 山西河津811年(元和六年)状元,授秘书省正字。

曾任给事中,权知河南尹,赠左散骑常侍。

73李固言: 812年(元和七年)状元。

官至太子太傅。

74尹极:813年(元和八年)状元。

75张又新: 814年(元和九年)状元,官至左司郎。

历代状元中,所撰《煎茶水记》是重要的茶道研究著作。

76郑澥: 816年中状元,进士33人。

历任开州刺史,金部郎中。

77独狐樟 818年中状元
78韦谌: 陕西西安人,819年中状元。

进士31人,官祠部员外郎,武昌节度使。

79卢储: 820年(元和十五年)状元,进士29人。

80白敏中山西太原人,822年(长庆二年)状元。

进士29人。

任翰林学士、兵部侍郎。

81郑冠: 823年(长庆三年)状元。

828年又中武状元,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人。

82李群:安徽合肥人,824年中状元,进士韩琮33人。

曾任县丞、拾遗、户部员外郎。

83柳璟: 825年中状元,进士33人,曾任监察御史,中书舍人、礼部侍郎。

84裴俅: 河南济源人, 826年(宝历二年)状元,进士35人。

官至谏议大夫。

85李合湖南道州人,827年中状元,进士33人。

初授河南参军,曾任吏部侍郎,授正议大夫。

86韦筹: 828年中状元,进士杜牧37人,官至博士。

87宋刓:830年(大和四年)状元。

曾任补阙,河清县令。

88杜陟:湖北襄阳人, 831年(大和五年)状元,进士25人。

曾官度支郎、杭州刺史。

89李珪:832年(唐文宗大和六年)状元。

进士许浑25人。

90李余: 四川成都 833年中状元,进士25人。

91陈宽:834年(大和七年)状元。

进士25人,曾任阳翟县令。

92郑确 835年(唐文宗大和九年)状元。

进士贾驰25人。

93李肱: 甘肃秦安837年(开成二年)状元。

进士40人。

曾任岳州、齐州刺史。

94裴思谦: 陕西闻喜 838年(开成三年)状元。

进士40人。

曾任
节度判官、卫尉卿。

95崔洇:河北涿州人, 839年中状元,进士30人。

96李从实 840年(开成五年)状元。

进士喻免31人。

97崔岘河北清河 841年(会昌元年)状元。

进士30人。

98郑颢河南荥阳 842年(武宗会昌二年)状元。

曾任吏部侍郎、河南尹,娶唐宣宗之女万寿公主。

99卢肇(818-882)江西宜春人,843年(会昌三年)状元,江西第一个状元。

100郑言 844年(武宗会昌四年)状元。

进士25人。

任翰林学士、礼部郎中,知制诰。

101易重: 江西宜春人,845年(会昌五年)状元,进士27人。

102狄慎思: 846年(会昌六年)状元,进士薛能16人。

103顾标:847年(大中元年)状元,进士23人。

104卢深:848年(大中二年)状元,进士23人,任翰林学士,中书舍人。

105于珪:祖籍陕西高陵,徙居洛阳, 849年(大中三年)状元。

进士30人。

106张温琪: 850年(大中四年)状元。

进士曹邺等30人。

107李郜: 851年(大中五年)状元。

进士郑嵎等30人。

108莫宣卿(834-868)字仲节,广东封开人,851年钦点状元,赐内阁中书大学士,死于台州别驾任上。

109于镶陕西高陵人,853年考中状元,进士30人。

110颜标(-878)河南龙门人,唐代状元。

854年中状元,曾任御史,朝议郎,池州节度使兼池州刺史,饶州节度使兼饶州刺史等职。

856年娶路氏为妻,妻亡,亲写亲书墓志铭。

878年二月在王仙芝起义军的猛攻下,仍然坚守饶州,城陷战死。

111崔铏: 山东聊城人,856年中状元,录取进士30人。

112李亿: 858年中状元,同科进士30人,授补阙。

113孔纬(830-895)字化文,山东曲阜人,859年中状元,曾拜相位,加封司徒,改封鲁国公,被贬后又复相位,卒于相位。

114刘蒙: 860年考中状元,同科进士30人。

115裴延鲁:河南济源人,861年中状元,进士30人。

授中书舍人,历任金部郎中,又加左散骑常侍,官至浙东观察使。

116薛迈: 咸通三年中状元,进士30人,曾任摄观察巡官,司勋员外郎。

117孙龙光: 863年(咸通四年)状元,进士35人。

118韩衮: 河南孟县人,866年(咸通七年)状元,进士25人。

119郑洪业:867年中状元,进士皮日休,韦昭度等30人。

120赵峻: 陕西乾县 868年(咸通九年)状元。

进士30人。

121归仁绍: 江苏吴县869年(咸通十年)状元。

进士司空图等30人。

历官祠部郎中,度支郎中。

122李筠: 871年(咸通十二年)状元,进士聂夷中,公秉亿、许棠等40人。

123郑昌图: 872年(咸通十三年)状元。

进士30人。

曾官司勋员外郎,官至户部侍郎。

124孔纁祖籍山东曲阜 873年(唐懿宗咸通十四年)状元。

进士30人。

125归仁泽: 江苏吴县874年(懿宗咸通十五年)状元。

进士30人。

126郑合敬: 河南荥阳 875年(乾符二年)状元,进士30人。

官终谏议大夫。

127孔缄: 祖籍山东曲阜,876年(乾符三年)状元。

进士郑谷、高蟾等30人。

128孙偓: 河北武邑 878年中状元。

曾任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后为凤翔四面行营都统,兼礼部尚书,封乐安县侯。

乾宁四年免相,贬为衡州司马,死于任上。

129郑蔼 880年(广明元年)状元。

进士30人。

130崔昭纬河北清河人,883年中状元。

进士39人。

曾任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贬梧州司马,后被下诏赐死。

131许佑孙 885年中状元,同科进士35人。

132陆扆江苏苏州 886年(光启二年)状元,拜相,封吴郡公。

后贬濮
州司户参军,被杀于白马驿。

133郑贻矩 888年(光启四年)状元,进士崔涂等28人。

134李瀚889年(昭宗龙纪元年)状元。

进士温宪、吴融等25人。

135杨赞禹 890年(昭宗大顺元年)状元。

进士21人。

曾任左拾遗。

136崔昭矩河北清河 891年(大顺二年)状元。

官至给事中。

137归黯江苏吴县人, 892年中状元,进士30人。

138崔胶祖籍河北人,893年(景福二年)状元,进士张鼎等28人。

139苏检江苏武功894年(昭宗乾宁元年)状元。

进士韦庄等28人。

拜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后为崔允、朱全忠所害,遭流放环州,随之被赐死。

140赵观文广西桂林 895年(昭宗乾宁二年)状元。

进士15人。

授侍讲学士,后来归隐。

141崔谔 896年(唐昭宗乾宁三年)状元。

进士12人。

142杨赞图 897年(唐昭宗乾宁四年)状元。

进士20人。

官至至司封员外郎、知制诰。

143羊绍素 898年(唐昭宗乾宁五年)状元。

进士20人。

144卢文焕 899年(唐昭宗光化二年)状元。

145裴格山西闻喜 900年(昭宗光化三年)状元。

进士36人。

146归佾江苏苏州 901年(天复元年)状元。

进士26人。

147归系江苏苏州 905年(唐哀帝天佑二年)状元。

进士23人。

148裴说广西桂林 906年(天佑三年)状元。

进士25人。

曾任补阙、礼部员外郎。

149崔詹 907年(天佑四年)状元。

进士20人。

150李超浙江湖州人,唐代状元,872年任湖州牧。

151赵蒙浙江湖州唐代状元,曾任湖州牧。

152杨仲昌唐代状元,天宝中某一年,知其'对策第一'。

153裴文德河南济源人,法号法海, 唐代高僧。

曾入值翰林院,后出家做和尚,赐名法海。

五代十国状元榜(36人)
1崔邈 908年(开平二年)状元。

2郑雍 909年(开平三年)状元。

3徐寅福建莆田 910年(开平三年)状元。

4陈逖福建泉州 915-921年(贞明年间)状元。

5崔光表河北清河 924年(同光二年)状元。

官至右补阙,入直史馆,卒于任上。

6王彻山东莘县 925年中状元。

官至左拾遗。

7王归璞四川简州 926年中状元。

8黄仁颖福建泉州 927年中状元。

9郭晙 928年(天成三年)状元,进士15人。

10李飞 930年(明宗天成五年)状元。

11艾颖931年(明宗长兴二年)状元。

进士4人。

任左散骑常侍。

入宋任户部侍郎。

12卢华 932年(长兴三年)状元,进士8人,曾任刑部员外郎。

13寇湘陕西渭南945年(开运二年)状元。

中进士15人。

辟为魏王记室至终。

14王溥山西祁县人, 949年中状元。

授职秘书郎,后为枢密使郭威从事,迁太常丞。

拜宰相,加礼部尚书,监修国史,迁参知枢密院事。

入宋后授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升太子太师,封祁国公。

撰成《唐会要》一百卷,后撰成《五代会要》。

15王朴山东东平950年(乾佑三年)状元,授职校书郎。

后周年间,辅佐柴荣,拜右拾遗、开封府推官。

柴荣登基后,历任比部郎中,左谏议大夫、左散骑常侍、端明殿学士、知开封府事、东京副留守、枢密副使。

迁枢密使。

16扈载河北廊坊952年(广顺二年)状元。

授职校书郎,值史馆。

后迁监察御史。

授扈载水部员外郎、知制诰。

17李覃 955年(显德二年)状元。

18刘坦 958年(显德五年)状元。

19简文会广东南海920年(高祖乾亨四年)状元。

累官至尚书右
丞,死于祯州刺史任上。

20梁嵩广西平南 925年中状元,授翰林学士。

21王克贞江西吉安952年(保大十年)状元。

官至观政院副使。

后历任滑州、襄州、梓州三州知州。

22伍乔安徽庐江955年(保大十三年)状元。

进士3人。

仕至户部员外郎。

23舒雅 959年状元,入宋任将作监丞、太常博士、秘阁校理等职。

24王崇古 964年(后主四年)状元。

进士9人。

25卢郢江苏南京 966年(保大元年)状元。

充任后主近侍。

入宋后,任全州知州。

卒于任上。

26姚端 967年(后主保大二年)状元。

27郎粲江苏人,967年中状元。

28章文谷福建浦城970年(后主保大五年)状元。

入宋后授邢州录事参军。

赠工部侍郎、太子太保。

29邓及 971年(后主保大六年)状元。

30杨遂 972年(后主保大七年)状元,进士王伦等8人。

31乐史江西宜黄人, 后主年间状元,曾任秘书郎。

32邱旭安徽宣城南唐后主间钦点状元。

进士5人。

入宋后,得吕蒙正知遇,荐授令录,复迁京官,卒于衡州。

33赵绮 973年(保大八年)状元。

34张确 975年(保大十年)状元。

进士30人。

35王归后蜀进士科(年份不详)状元。

36费黄裳四川双流县后蜀进士科(年份不详)状元。

进士16人。

宋代状元榜(118人)
北宋
1杨砺陕西户县960年(建隆元年)状元。

进士19人。

宋朝第一个状元。

授陇州防御推官。

知贡举,拜工部侍郎、枢密副使,追赠兵部尚书。

2张去华河南睢县961年(建隆二年)状元。

进士11人。

拜秘书郎,入值史馆。

擢为右补阙。

曾任江南、河北转运使,知陕州,以工部
侍郎致仕。

3马适江西湖口 962年(建隆三年)状元。

进士15人。

中状元后,得到母亲病逝的消息,匆匆赶回家治丧。

因悲痛过度,不治而亡。

4苏德祥山东益州 963年(建隆四年)状元。

进士9人。

官至右补阙,内供奉。

5李景阳 964年(乾德二年)状元。

进士8人。

6刘察 965年(乾德二年)状元。

进士7人。

7李肃 966年(乾德四年)状元。

进士6人。

8柴成务 968年(开宝元年)状元。

进士10人。

9安德裕 969年(开宝二年)状元。

进士7人。

10张拱 970年(开宝三年)状元。

进士8人。

11刘寅 971年(开宝四年)状元。

进士10人。

12安守亮 972年(开宝五年)状元。

进士11人。

13宋准河南杞县973年(开宝六年)状元,进士26人。

曾任南平州知州。

出为河北转运使。

迁金部郎中,免知制诰。

14王嗣宗山西汾阳 975年(开宝八年)状元。

进士31人。

补秦州司寇参军,授大理寺丞,通判睦州、河州。

枢密副使。

官终于静难节度使。

后以左屯卫上将军、检校太尉致仕。

15吕蒙正河南洛阳 977年(太平兴国二年)状元。

进士109人。

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

授著作郎。

拜左补阙,知制诰。

任参知政事。

拜宰相。

贬为吏部尚书。

以右仆射出判河南府,迁左仆射。

封莱国公,授太子太师。

16胡旦山东惠民 978年(太平兴国三年)状元。

进士74人。

为将作监丞,通判升州,迁左拾遗,入值史馆。

工部员外郎,入值集贤院,迁本曹郎中,知制诰,史馆修撰。

后双目失明,以秘书省少监身份致仕。

17苏易简:四川中江人, 980年中状元,进士寇准121人。

通判升州,迁左赞善大夫。

以右拾遗知制诰,连续七年主持贡举。

充翰林学士。

知审官院,改知审刑院,掌吏部选,迁给事中,参知政事。

以礼部侍郎出知邓州,移陈州后,抑郁而终。

18王世则: 广西永福人,983年中状元。

进士229人。

曾以右正言出使交州。

还朝后,入值史馆,贬知蒙州。

迁为永州太守后官复原职。

19梁颢: 山东东平 985年(雍熙二年)状元,进士255人。

任大名府观察推官。

召右抬遗,入值史馆。

历任开封府推官,三司关西道判官,转太常博士。

为度支判官。

权知开封府,六月得暴病身亡。

20程宿: 浙江衢县988年(端拱元年)状元。

曾权知某县簿尉,官至职方员外郎。

21陈尧叟四川阆中989年(端拱二年)状元,进士186人。

授光禄寺丞,入值史馆。

进工部尚书,经度制置使,判河中府,进户部尚书。

加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充枢密使,拜右仆射,知河阳。

22孙何河南汝南992年(淳化三年)状元。

进士353人。

任通判陕州,召入值史馆,历右正言,改左司谏。

权户部判官,出为京东转运副使。

任知制诰,死于任上。

23孙仅河南汝南 998年(咸平元年)状元。

进士51人。

任舒州团练推官。

擢为光禄寺丞,入值集贤院。

知审刑院,拜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权知开封府,改左谏议大夫。

出为河中知府。

归朝复领审刑院,进给事中。

24孙暨河南汝南 999年中状元。

进士71人。

后为吕蒙正女婿。

中状元后,.曾任光禄寺丞,值集贤院。

25陈尧咨四川阆中 1000年中状元。

进士414人。

授将作监丞,通判济州。

召为校书郎,值史馆,判三司度支勾院。

擢右正言,知制诰。

翰林学士。

为宿州观察使,知天雄军。

以安国军节度观察留后知郓州,拜武信军节度使,知河阳,徙澶州,又徙天雄军,因病离世于任。

王曾山东益都 1002年状元。

进士38人。

将作监丞通判济州。

著作郎,值史馆。

判大理寺,迁翰林学士,知审刑院。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河南府。

枢密使。

拜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封沂国公。

以左仆射,资政殿大学士判郓州,死于任上。

26李迪山东鄄城 1005年(真宗景德二年)状元。

进士393人。

授将作监丞。

贬海州监税。

知亳州。

进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
永兴军。

吏部侍郎兼太子少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复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罢为刑部尚书,知亳州。

彰信军节度使,知天雄军。

以太子太傅身份致仕,病逝家中,赠侍中。

27姚晔河南商水 1008年(大中祥符元年)状元。

进士207人。

官止于著作郎。

28梁固山东东平1009年(大中祥符二年)状元。

进士31人。

授将作监丞,入值史馆,历户部判官、判户部勾院。

29张师德河南睢县 1011年(大中祥符四年)状元。

进士31人。

宋第二位状元张去华之子。

授将作监丞,通判耀州,迁秘书省著作郎、集贤校理,判三司都理欠凭由司。

迁吏部郎中。

知邓州,徙汝州,拜左谏议大夫,罢知制诰,死于任上。

30徐奭福建建安 1012年(大中祥符五年)状元。

进士126人。

曾以著作郎值集贤院,任开封府发解试考官。

迁礼部郎中,知制诰,封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不久暴病而死。

31张观山西绛县 1014年(大中祥符七年)状元。

进士21人。

授将作监丞、通判解州。

迁太常丞,为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出知杭州。

进翰林学士、知审官院,累迁左司郎中,以给事中权御史中丞。

后历知应天府、孟州、河南府,以吏部侍郎兼御史中丞。

赠吏部尚书。

32蔡齐山东胶州1015年(大中祥符八年)状元。

进士范仲淹203人。

授将作监丞,通判兖州,徙维州。

以起居舍入知制诰,入为翰林学士。

拜枢密副使。

礼部侍郎,参知政事。

出知颍州,赠兵部尚书。

33王整陕西咸阳 1019年(天禧三年)状元。

进士162人。

历官太子舍人,监兖州酒务,后至殿中丞,曾提点河北刑狱。

34宋庠河南杞县 1024年(宋仁宗天圣二年)状元。

进士曾公亮207人。

擢大理评事,同判襄州。

破格升太子中允,再迁为左正言。

知制诰。

枢密使。

拜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久居相位,终无建树。

出知河南府,封莒国公。

改封郑国公,称镇武宁军,出判亳州。

以司空致仕。

35王尧臣河南虞城 1027年(天圣五年)状元。

进士377人。

授将作监丞,通判湖州。

召试后改秘书省著作郎,值集贤院。

转右谏议
大夫,拜枢密副使。

拜户部侍郎,为参知政事。

病故于任。

追赠尚书左仆射,加赠太师。

36王拱辰河南通许 1030年(仁宗天圣八年)状元。

进士欧阳修、蔡襄249人。

通判怀州,入值集贤院,知制诰。

翰林学士。

迁太子少保。

贬知应天府。

中太一宫使。

转南院使。

加检校太师,病逝于任。

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女婿李格非是宋代著名学者。

37张唐卿山东淄川1034年(景佑元年)状元。

进士501人。

通判陕州。

38吕溱江苏杨州人,1038年中状元。

进士310人。

通判亳州。

值集贤院,同修起居注。

知池州,江宁府,复集贤院学士,加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

改枢密直学士,提举醴泉观后,病逝于任,追赠礼部侍郎。

39杨寊安徽合肥 1042年(庆历二年)状元。

进士榜眼王安石432人。

授将作监丞,通判颍州。

40贾黯: 河南邓县人,1064年(庆历六年)状元,进士437人。

授将作监丞,通判襄州。

迁著作佐郎,入l值集贤院,迁左正言,判三司开拆司。

后以翰林侍读学士知陈州,因病未及赴任而卒。

追赠尚书礼部侍郎。

41冯京: 湖北武昌人,1049年(皇佑元年)状元。

进士498人。

以将作监丞通判荆南军府事。

回京后,值集贤院,拜龙图阁待制。

枢密副使,后进为参知政事。

罢知亳州。

观文殿学士知河阳,太一宫使兼侍讲,改宣徽南院使,拜太子少师。

42郑獬: 湖北安陆 1053年(皇佑五年)状元,进士520人。

通判陈州,入值集贤院,知制诰。

出知荆南。

还京,判三班院。

拜翰林学士。

权发遣开封府,出为侍读学士,知杭州,徙青州。

43章衡: 福建浦城人,1057年中状元。

进士苏轼、苏辙388人。

通判湖州,值集贤院。

改盐铁判官,同修起居注。

知澶州。

历知秀、襄、曹,苏州,复以待制知扬,庐、宣、颍州。

44刘辉:江西铅山人,1059年(嘉佑四年)状元,进士163人。

任大理评事,签书建业军判官。

45王俊民: 山东莱州人,1061年中状元,进士193人。

曾任庆天府发解官,病逝于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