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存高远写人生 ——记吉林省教育工会主席邓志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志存高远写人生——记吉林省教育工会
主席邓志远
作者:刘慧敏
来源:《新长征》 2013年第6期
■刘慧敏
他,33 年如一日坚守在教育工会阵地上,殚精竭虑、无怨无悔。

他,真正践行了“往事堪回首,历历经风霜;平生若有志,何须遣冯唐”的自律格言。

他,就是优秀共产党员、吉林省
教育工会主席邓志远。

风雨兼程沧桑路33载奉献情
1980 年,邓志远从东北师范大学毕业后,一脚踏进吉林省教育工会,一干就是33 年。

1988 年底,邓志远正式主持吉林省教育工会工作。

上任伊始,他从开展师德教育和多种形式的教学竞赛活动入手,旨在提高教职工队伍素质。

为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在邓志远的主持下,省教育工会结合教师的思想实际和工作
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自我教育活动。

基层工会根据省教育工会统一部署和
要求,制定了师德规范细则,举办了师德讲座,开展了师德演讲、拜师结对子等活动,组织
“园丁杯”竞赛、“树创献”活动。

为配合师德教育的开展,邓志远先后主编并出版了《古今
师表范例》、《爱就是奉献》、《师德之光》、《崇高事业神圣使命》等书。

早在上个世纪80 年代,全国教育工会就总结推广了长春市朝阳区教育工会开展师德教育
的经验。

省教育工会曾会同省委宣传部、省教委、团省委等单位部门,组织了“师德事迹报告会”、“优秀班主任工作成果报告会”,并在各地选拔、推荐的基础上,组成3 个分团赴全省
各市、地巡回演讲,向社会宣传教师教书育人的劳动成果,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1992 年,在省委宣传部、省教委、省文化厅、省公安厅等省直11 个单位部门召开的中小学德育工作联
席会上,省教育工会就抓好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经验作了会议发言。

2008 年,省教育工会会同省高校工委、省教育厅联合开展了高校青年教职工“三育人”成果奖评选活动,吉林大学教授
杨言辰等75 名同志获奖。

针对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邓志远不断研究新问题、推出新思路。

他常
说这样一句话:“干事业,不能等万事俱备才去干,而是要在干中去争取和创造条件。

”诚如
斯言,他在工作实践中,一直坚持在干中去思索、求真,积极开拓工作新局面。

1990 年,省教育工会与省教委开展了中小学优秀德育论文评选活动。

通过基层学校、县(市、区)、地区层层评选,共收到论文104 篇,经专家评审,评出优秀论文41 篇,省教育
工会将其汇集成册,由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德育工作理论与实践》一书。

此书从德育的地位、原则、作用、途径等方面,探索了中小学德育工作中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对于加强和改
进德育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捧出丹心映日月放下得失写春秋教育工会是教职工之家,是教职工具体利益的代表者和维
护者。

邓志远和教育工会的同志们一直在为全省教职员工打造温暖的家而奔波不止、奋争不息。

邓志远平时话语不多,可是做起事来却实实在在。

他说:“个人得失算不得什么,能为广大教
职工群众做一些好事、实事,才是令人欣慰的。


原扶余县三岔河一中教师王振德被殴打致死案和榆树师范两位教师被打案,都是省教育工
会会同有关部门共同配合促使问题得到解决,使家属和被打教师得到了满意的答复。

多年来,
省教育工会先后接待来信来访400 余起,涉及教职工工资、职称、公费医疗、住房、子女就业、被殴打等方面,邓志远积极向有关部门呼吁、反映,使80%的事件得到圆满解决。

对于涉及广大教师切身利益的政策性的问题,省教育工会坚持做好源头参与和维护,同时
组织人力,下大力气搞好调查研究。

他们相继就教职工生活状况、拖欠教师工资情况、教师公
费医疗情况、农村教师住房情况、青年教师现状、重点中学教师健康情况等问题进行了调查,
并形成调查报告,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并引起了相关领导的重视,为制定政策提供了依据,
维护了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为了解决农村教师的后顾之忧,稳定农村教师队伍,自1985 年以来,省教育工会会同省
教委先后3 次在德惠市、白山市三岔子区、东丰县召开扶贫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制定规划,
落实责任,交流做法,实地参观。

同时,积极争取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经过摸
索试点、大面积推广和深入发展三个阶段,时至今日,全省绝大部分县(市、区)教育工会都
开展了农村教师家属扶贫工作,各级教育工会积极组织、扶持、指导贫困教师家属、子女从事
农副业生产和小型商品服务业经营,收到了明显效果。

现已有近万户教师脱贫,占贫困教师总
数的10%。

1994 年,省教育工会被评为全省扶贫工作先进单位。

2008年,磐石市教育工会扶
贫经验在全国县级教育工会建设经验交流会议上作了交流。

“一副拐杖、一把轮椅、一辆三轮车,开拓着他坎坷的人生之路;一根粉笔、一块黑板、
一间村小学教室,铸就着他精彩的人生舞台;一个内胎软垫儿、一铺火炕、一个虔诚的跪姿,
放飞着他教书育人的人生梦想”。

他就是有着虚弱身体和坚毅精神的长岭县万福村小学教师——杜顺。

英雄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然而,作为英雄背后的女人——妻子倪春香,却不为人们
所知。

拿杜顺的话来说:“如果没有她,我就不会有今天。

”倪春香也是本乡的小学教师,她
工作上是把好手,同时,也是杜顺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家庭的顶梁柱。

在走访慰问中,邓志远觉
得倪春香的这种传统美德应当在社会上被广泛弘扬,这对杜顺也是一种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

因此,他向省总工会女工部极力推荐,表彰倪春香为巾帼标兵。

当他得知杜顺的儿子考上了郑
州工学院,考虑杜顺的生活非常困难,本来就收入微薄,还需要支付昂贵的医药费,邓志远就
向河南省教育工会通报了这一情况,希望给予关心和帮助。

河南省教科文卫体工会李新江主席
得到这一消息后,立即同校方取得联系,校方很快答应给予孩子经济上和生活上的照顾。

2011
年腊月二十三,邓志远冒着风雪严寒,和同事们一起去看望杜顺,为杜顺送去慰问金和诚挚的
问候。

情系教工冷暖事爱洒白山松水间作为全省的教育工会主席,在一般人看来,邓志远手中的
权力委实不小,可是邓志远从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私利,而是把心思都花在贫困教师
身上。

他常说:“我们做教育工作的人,眼睛不要总是盯着那些有实力的人和基层单位,其实
那些工作在边远山区和最基层的教职工更需要关心和照顾。


今年81 岁的李素琴曾担任过区教育工会主席,1990 年退休。

工作期间她踏实肯干,曾多
年被评为省、市先进教育工作者。

年轻时,李素琴丈夫因病去世,她一个人带着3 个孩子过日子。

可是祸不单行,1991 年到2008 年间,病魔先后夺去了她两个孩子的生命,只剩下唯一的
女儿与她相依为命,哪成想,她的女儿也因乳腺癌晚期住进了医院……命运多舛的李素琴崩溃了,她终于熬不住因脑溢血住进了医院。

完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她,由于家里无人照顾,只
好请护工,可是除了支付医药费,她的退休金所剩无几。

面对李素琴的困境,邓志远多次去李
素琴家探望,送去组织上的关怀和温暖。

他积极向省总工会反映情况,申请困难补助。

因李素
琴人在外地,他就委托区教育工会将慰问金转交到李素琴手里。

2002 年 5 月9 日,是吴清明老师最难忘的日子——他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

透过窗户,远眺一望无际的草原,吴清明心潮起伏,眼里噙满泪水,哽咽地说:“是工会给了我新家!”
吴清明是长岭县永升乡的一名优秀小学教师,因年迈的父母长期患病和3 个孩子结婚,欠下了
5 万多元外债。

为了还债,他情急之下将仅有的房产做了抵押,夫妻二人被迫住在邻居家不足
10 平米的鸡棚子里。

在走访中,邓志远了解到吴清明的窘况后,为他奔走呼吁。

后来由省市县三级教育工会牵头,为吴清明批建房地号、筹措资金建了新房。

这些年来,省教育工会不断加
强对农村教师的扶贫力度,共筹集资金800 万元,帮助了近万名贫困教师。

33 年来,邓志远深入基层为基层教职工服务,他的足迹踏遍了全省60 多个县、市(区)。

自有休假制度以来,他从未休过一个完整的假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


省工作面广,职工人数较多,有时深入基层不方便,他就用私家车。

有人说他犯傻,问他图个啥,他却说:“我就图个工作方便,不给基层添麻烦。


33 年来,邓志远带领同志们历尽艰辛、攻坚克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邓志远被全国教育工会评为优秀工会干部,部门曾被省政府评为“扶贫先进单位”,被全国教育工会评为
“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责任编辑/柳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