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初一)生物第一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及营养和免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及营养和免疫
第一节人体的稳态内环境的稳定
一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教材分析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及营养和兔疫》的知识在初中生物课和高中生物必修课中均有涉及,本章的内容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它主要从内环境的稳态、营养与健康、兔疫机制等方面进行论述。
《人体的稳态》、《人体营养与健康》和《兔疫》这三节内容在知识上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它们都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本章正是通过这条主线,结合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它们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不仅更加深入了解了有关人体健康的知识,而且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章涉及的“稳态”、“调节”和“免疫”的内容相对抽象,这里有分子水平的物质基础,有细胞水平的结构知识,还有个体水平上的调控和表现,因此在教与学两方面都有一定的难度。
本章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结合紧密,也容易与理、化的相关知识相互渗透,因此这部分内容还是对学生进行STS教育,培养学生思维综合能力的良好素材。
本章作为选修教材的第一章,在全书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理解);
(2)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理解);
(3)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理解)。
2.态度观念方面
(1)增强学生自我保健的意识,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帮助学生树立局部与整体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学习意识。
3.能力方面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识别、理解图表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本节知识解释和说明日常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2.难点: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3.分析:稳态是一个在生理学中涉及范围比较广的概念,通过高中生物必修教材的
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槽态的概念,已经了解了它的温度、渗透压和pH等理化性质都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申:内环境的渗透压是如何维持稳态的呢?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内环境中水和无机盐的含量必须稳定。
因此,通过分析使学生理解人体内水和无机盐通过生命活动的调节其含量是稳定的,对于深入理解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是本节的重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还知道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方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而体液调节主要又依靠体液中的各种激素进行调节。
具体人体内的水和无机盐是如何经过生命活动调节达到平衡的呢?这部分内容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一个难点。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作为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依旧要靠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要分析出完成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具体激素是什么,完成神经反射调节的具体反射弧是什么,具体刺激又是什么,由于激素调节涉及到尿的形成等有关初中生物的知识,神经调节涉及到的反射弧比较复杂,因此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是本节的难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教学过程
第一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及营养和免疫
第一节:人体的稳态
一、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回忆旧知识:(1)人体内的水有三个来源;(2)排尿不是排出体内水分的惟一途径。
生:分析、讨论,表达见解:(1)人体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相等;(2)机体内的水保持动态平衡。
师:4.进一步提出问题:
(1)人体内的无机盐主要以什么状态存在?它们在体内是否平衡?
(2)以钠盐和钾盐为例,说明它们的来源与去路。
生:回忆旧知识:
(1)多数无机盐在人体内以离子状态存在;(2)钠盐和钾盐均来自食物,它们有多条排出途径。
二、水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师:1.引导学生回忆:
(1)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其结构基础是什么?
(3)体液调节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生:回忆旧知识,独立思考:
(1)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方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为反射弧;
(3)体液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
师:2.进一步诱导:参与水平衡神经调节的
(1)感受器是什么?(2)神经中枢在哪?(3)效应器是什么?
生:通过回忆旧知识、联系新知识,分析自身的生理情况,学生能明确:感受器应位于人体内部,神经中枢一定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内,而对效应器会误认为是肾小管和集合管,需要进一步点拨更正。
师:3.进一步提出问题并点拨:
(1)导致渗透压感受器兴奋的刺激是什么?
(2)效应器如何发挥效应?
生:结合自身生理和生活实际,阅读、讨论,发表见解:
(1)刺激是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
(2)效应器通过释放激素发挥效应。
师:4.进一步引导探究:效应器释放激素的名称和作用是什么?
生:阅读教材,形成感性认识。
师:
(1)尿的形成过程;(2)水平衡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生:观察、回忆、思考、分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师:6.提出新问题:为什么某人进食钠盐过多,结果尿中钠盐也随之增多?
生:思考、分析,发表见解:钠盐多吃多排。
师:7.无机盐平衡的激素调节。
生:观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调节无机盐平衡的激素是醛固酮。
师:8.进一步引导探究:无机盐平衡的神经调节是如何实现的?
生:回忆旧知识,发表见解。
师:9.引导总结: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共同点是什么?
生:分析、讨论,用专业术语归纳总结。
三、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
师:
(1)血钠升高或降低,会导致血压异常;
(2)血钾降低,将引起心肌的自动节律异常;
(3)尿量过少,会引起中毒。
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对水和无机盐平衡与内环境稳态的关系进行分析。
生:思考、讨论,将前后知识进行横向、纵向的类比分析。
师:1.引导学生解释与说明: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
生:思考、小组讨论、归纳总结。
意图:对学生的回答做出适宜评价,从中了解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
师:2.组织学生讨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健康生活有什么重要意义?生:发散思维,展开联想,各抒己见,相互交流。
意图:提高学生自我保健意识,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板书设计
一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二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1.
参考资料
1.为什么Na+主要存在细胞外而K+主要存在细胞内?
这种机制依赖于细胞正常代谢提供的能量。
很早以前,有人形象地把这一机制比喻为“泵”。
能逆着浓度差将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同时将细胞外的K+移入细胞内,称为“钠
—钾泵”,简称“钠泵”。
钠泵实际上是镶嵌在细胞膜上的类脂双分子层中的具有三磷酸腺苷酶(ATP酶)活性的一种特异性蛋白质,在Mg2+存在的条件下,可被膜外的K+或膜内的Na+所激活,因此又称为钠—钾依赖ATP酶。
钠泵被激活后分解ATP并释放能量,用于转运Na+和K+,一般认为,钠泵酶分解一个ATP分子,即可排出3个Na+和摄入2个K+。
所以, Na+主要存在细胞外,而K+主要存在细胞内。
2.K+的分泌与K+—Na+交换
在正常情况下,由尿中排出的K+大约是滤过的K+量的1/10,说明肾小管能重吸收K+。
但对于人和哺乳动物来讲,当给以大量的钾盐时,尿中K+的排出量可超过肾小球滤过的K+量,这又表明肾小管有分泌K+的能力。
至于机制可能与“钠——钾泵”有关,也可能与钠离子的重吸收造成的电位差有关。
总之,K+的分泌都是与Na+的重吸收相关联的,故称为“K+—Na+交换”。
这一过程受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