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提升练19 情境型语段组合题(四)(含解析)不分版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提升练19 情境型语段组合题(四)(含解析)不分版本
专题提升练19 情境型语段组合题(四)
(时间:45分钟分值:5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
近段时间,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相继推出生活垃圾管理规定,围绕以垃圾分类为中心衍生出的新效劳、新产品也成为热点,催生了“垃圾分类师〞这一新兴职业。

线上接单、上门代收、代为分类……一名勤奋的垃圾分类师,收入颇为可观,也激发起人们对新兴职业群体的好奇。

除了垃圾分类师之外,近年来,不少新兴职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如食品造型师、创客指导师、健康管理师等。

新职业彰显了人们日益丰富多样的生活,更折射出社会开展的新活力。

新职业的出现与开展,得益于新经济的培育和壮大,也是我国职业变迁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一大批新职业应运而生,立基于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开展。

对年轻一代来说,更多的职业类型,让他们在开展空间上有了多元选择,得以在个人兴趣与成长开展之间找到结合点。

可以说,新职业中包涵了开展新机遇,表达了新的就业观,为更多人搭建了人生出彩的舞台。

也应看到,( )。

总体看,不少新职业的成长根底仍比拟薄弱,迫切需要以健全的法律来保障其健康开展。

这就需要加强立法,尊重规律、做好研究,用完善的法律引领、推动新职业的开展;新职业代表新方向,只有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创新开展,才能走得更快更远。

(节选自《人民日报》XXXX年11月26日版,有删改) 1.以下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
A.新职业的“新〞不只是因为它是新近诞生的职业类型,也在于其开展尚不成熟
B.新职业的“新〞不只是因为它开展尚不成熟,也在于其是新近诞生的职业类型
C.新职业的“新〞不是因为它是新近诞生的职业类型,而是在于其开展尚不成熟
D.新职业的“新〞不是因为它开展尚不成熟,而是在于其是新近诞生的职业类型
A[根据语境来看,“新近诞生的职业类型〞和“也在于其开展尚不成熟〞均是新职业的“新〞的特点,应该用“不只是……也在于……〞,排除C、D两项。

“也在于其开展尚不成熟〞与后文照应,应在后面,排除B项。

应选A。

]
2.以下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 A.白发三千丈,缘愁似箇长。

B.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B[B项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A项运用了夸张,C、D两项运用了拟人。

]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3分)
[解析]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中途易辙,第一句主语为“生活垃圾管理规
定〞,第二句又换成了“新效劳、新产品〞,可在第一句前加“随着〞;第二处,“围绕以……为……〞句式杂糅,删掉“以……为……〞。

[答案]随着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相继推出生活垃圾管理规定,围绕垃圾分类衍生出的新效劳、新产品也成为热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11分)
京东大鼓是中国北方京东一带人民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主要流行于河北廊坊、承德、保定、唐山,北京怀柔和天津宝坻一带。

京东大鼓约形成于清代中叶,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方,① ,如京东怯大鼓、乐亭调、平谷调大鼓、平谷调等。

表演时一人站立演唱,左手敲板,右手击鼓为节,旁有乐师伴奏。

1933年,香河艺人于景元在天津仁昌电台演播《石兰传》时,称之为“京东大鼓〞,“京东大鼓〞之名就此通行起来。

② ,除了演唱者左手挟铜板,右手击鼓外,伴奏乐器主要是三弦。

由于伴奏及曲调简单,演出全凭演员的演唱功夫和击鼓技巧。

因此易学也易记。

③ ,特别是七八十年代,天津的群众文化相当普及,京东大鼓时常作为一种文艺汇演的表演工程,深受天津广阔群众的欢送。

4.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答案]①有过不同的称谓②京东大鼓的主要乐器③京东大鼓在天津十分普及
5.根据材料内容,给“京东大鼓〞下定义,不超过50个字。

(5分)
[答案]京东大鼓是一种形成于清代中叶,流行于北方京东一带,表演时将演唱、敲板和击鼓结合的一种曲艺形式。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11分)
贫困的岁月里,人也能感受到某些深刻的幸福,像我常记得添一碗热腾腾的白饭,浇一匙猪油、一匙酱油,坐在“户定〞(厅门的石阶)前细细品味猪油拌饭的芳香,那每一粒米都充满了幸福的香气。

有时候这种幸福不是来自食物,我记得当时我们镇上住了一位卖酱菜的老人,他每天下午都会推着酱菜摊子在村落间穿梭。

他沿路都摇着一串清脆的铃铛,在很远的地方就可以听见他的铃声。

每次他走到我们家门口的时候,都在夕阳落下之际,我一听见他的铃声就跑出来,看见他浑身都沐浴在黄昏柔美的霞光中,那个画面、那串铃声,使我感到一种难言的幸福,好似把人心灵深处的美感全唤醒了。

有时幸福来自自由自在地在田园中徜徉了一个下午。

有时幸福来自看到萝卜田里留下来做种的萝卜,开出一片宝蓝色的花。

……
生命的幸福原来不在于人的环境、人的地位、人所能享受的物质,而在于人的心灵如何与生活对应。

因此,幸福不是由外在事物决定的,贫困者有贫困者的幸福,富有者有富有者
的幸福,位尊权贵者有其幸福,身份卑微者也自有其幸福。

在生命里,人人都有笑有泪;在生活中,人人都有幸福与忧恼,这是人间世界真实的相貌。

6.以下各句中的括号,和文中括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
A.赵国的长城东起于代(今河北宣化境内),经过山西北部折入阴山,至高阙为止。

B.南方古猿的……脑量(450—650毫升)高于一般化石猿类和现代类人猿。

C.他说得好:“未画之前,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

〞(《板桥集·题画》) D.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
A[A项为解释说明;B项为补充说明;C项为解释引语的出处;D项插入语表示听众对讲话的反响。

文中括号的作用为解释说明。

应选A。

]
7.夸张具有夸大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夸张进行简要分析。

(4分)
[答案]①句中强调画面、铃声把心灵深处的美感全唤醒了,表达了夸张的夸大性;②画面与铃声从听觉、视觉角度勾勒柔美画面,能够激发作者对于美的感知,但“全唤醒了〞用“全〞字,是对这种感知的夸大突出。

(每条2分)
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在生命和生活里,人人都有笑与泪、幸福与忧恼。

〞从语义上看二者根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答案]①句式结构不同:改句是一个单句,结构简单,“笑与泪〞与“幸福与忧恼〞有重复之感;原句为整句,与整个文段整齐句式相吻合,前后搭配也更合理。

②强调内容不同:改句重点落在“人人都有〞;原句将“生命与生活〞“笑与泪、幸福与忧恼〞对举,更能强调“苦和乐并存〞是人间世界真实的相貌,引人深思。

③语气节奏不同:改句语气平淡,节奏感不强;原句节奏鲜明,音调和谐,与文段风格一致。

(每条2分,答出任意两条即可)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11分)
“感恩!〞陈老师总结道,感恩就是《三江之源》创作的初衷——感恩地震后全国人民的鼎力支持,感恩重生的新玉树……一幅《三江之源》,会聚了太多的情感!
我采访了《三江之源》的主创之一扎巴。

XXXX年,扎巴第一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去北京,是参加一次大型艺术活动。

或许是为了考查一下远道而来的孩子们的绘画功夫,孩子们被安排在运河边作画,面对滔滔运河水和静立的运河大桥,扎巴的灵感来了。

大桥、河水、流云,一下子都有了灵性,钻进他的画里,成为画的主角。

孩子们的专注吸引了很多人,他们围拢来,饶有兴致地观看品评……
在玉树巴塘机场航站楼前,我拍了一张照并发朋友圈。

极目远望,小雪初霁,山头白雪,莹洁如玉。

树在风中轻摇,平添一分动感。

在我看来,树代表生机,玉意味着纯洁,“玉树〞就是“玉〞与“树〞的美丽相遇。

9.以下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
A. “嘎——〞突然从远处传过来一声水禽被惊动的鸣叫。

B. “班长他牺——〞一班战士小马话没说完就大哭起来。

C. 我的母亲——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含辛茹苦却毫无怨言。

D. 周朴园对鲁侍萍说:“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C[文中破折号表示补充说明。

A项,表示声者的延长;B项,表示话语的中断;C项,表示补充说明;D项,表示语音较大的停顿。

]
10.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4分)
[解析]画横线句子运用了比喻,本体是白雪,喻体是玉。

分析二者的相似点,一是颜色相似,二是内涵相似,雪是洁白无瑕的,而玉是纯洁清透的,二者有相似点。

再分析比喻的效果,写出“我〞对这里雪的喜爱之情。

[答案]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把白雪比作玉,表达了比喻的相似性:白雪与玉的颜色相似,雪的洁白无瑕与玉的纯洁相似;这一比喻写出“我〞对这里雪的喜爱之情。

1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大桥、河水、流云是他画中的主要构图元素〞,从语义上看二者根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解析]从句式上看,原句使用的是短句,“大桥、河水、流云〞一词一顿,简洁明快,节奏感强;改句就是一般陈述句,没有这种效果。

从修辞上看,原句“一下子〞“灵性〞“钻〞等运用拟人手法,描写生动形象,“大桥、河水、流云〞化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景物的美好和灵气,从而表达出他画作的生动;而改句“是他画中的主要构图元素〞是很一般的表达,缺乏灵气,也表达不出他画作的生动。

[答案]①句式特点不同。

原句使用的是短句,简洁明快,节奏感强,改成长句后,失去了原来的表达效果。

②修辞手法不同。

原句使用了拟人手法,并使用“一下子〞“钻〞等词语,把“大桥、河水、流云〞描写得生动形象,而改句只是一般的表达。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11分)
古镇这棵名叫“龙爪〞的大榕树,已有八百多年的寿数,其高、其宽、其粗、其壮、其繁茂、其绵绵瓜瓞之状……简直不再是一棵树,而已经是一座城堡。

此时此刻,大群大群的镇民被搂抱在它的浓荫里,妇女、老人、孩子,闲坐着聊天、打牌、择菜、嬉戏……“龙爪榕〞对他们而言,也已不是一棵树,而是乡村,是家园,是父母双亲,是丈夫妻子,是儿子闺女,是厨房的灶火,是锅里的食物,是阳光雨露,是水和空气,还是远祖的气息……古镇的古树还有不少,然而,全镇子内内外外,哪一棵都没有“龙爪榕〞这么煌煌赫赫,它的“爪〞大约已繁衍出十万个了吧?多个“大爪〞已熬成古树级别,稳稳站立在属于它们的家族祖庙里。

更多的“中爪〞如霹雳连发,威威猛猛地伸向四面八方。

难以计数的“小爪〞那么像滚滚而过的流云,从高天、半空和低处向你压过来,蔓延着。

于是乎,你的眼睛里已全部是龙子、龙孙、龙孙孙们的刀枪剑戟,或曰手臂连着手臂,气势顶着气势,山连着山。

俯身向地下看,“龙爪榕〞的布局也是一个合纵连横的大战场,数个大根凸起,在地面上盘起让人不解其意的各种图形。

更多的中根、小根乃至小小根,那么一直延伸过来,生长到深不可测、宽
不可测、远不可测的未知——也许整个古镇的地下,都是它的根系在维系和支撑着吧?
12.以下各句中的问号,和文段最后一句的问号作用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
A. 怎样阅读《红楼梦》这样的长篇小说呢?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

B. 难道闹钟没有响?他从床上明明是看见闹钟定在四点的,它肯定响过。

C. 祥林嫂,你们的阿毛如果还在,不是也就有这么大了么?
D. 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
C[文段最后一句的问号表示揣测和无疑而问的语气。

A项,有问有答,为设问;B项,为反问;C项,表示揣测和无疑而问的语气;D项,表示语气强烈的疑问。

] 13.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的修辞格。

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拟人进行简要分析。

(4分)
[解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赋予大榕树以人的姿态,树是不会“搂抱〞的,用“搂抱〞来形容树的“浓荫〞遮盖着人,赋予静态事物以动感,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对树与树荫的喜爱,以及树荫范围之大、浓密。

[答案]①树本不会“搂抱〞人,使用拟人既赋予树以动感,又使人感到亲切;②“镇民被搂抱在它的浓荫里〞形象地写出了树荫范围之大、浓密和人们对树与树荫的喜爱。

1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难以计数的‘小爪’那么像压过来的滚滚而过的蔓延着的流云。

〞从语义上看二者根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4分) [解析]①“难以计数的‘小爪’那么像滚滚而过的流云〞修饰成分单独成句,强调了榕树的枝丫多,“像滚滚而过的流云〞突出了树枝层层伸展的情状,更具有空间感;②“难以计数的‘小爪’那么像滚滚而过的流云,从高天、半空和低处向你压过来,蔓延着〞长短句结合,句式活泼,错落有致,更加具有节奏感;③结合上两句“多个‘大爪’已熬成古树级别,稳稳站立在属于它们的家族祖庙里。

更多的‘中爪’如霹雳连发,威威猛猛地伸向四面八方〞,原句表达与上下文语体风格更加一致和谐,更符合具体语境。

[答案]①原句修饰成分单独成句,起强调作用,突出了树枝层层伸展的情状,更具有空间感;②原句长短句结合,句式活泼,错落有致,更加具有节奏感;③原句表达与上下文语体更加一致和谐,更符合具体语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