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音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音名词解释
(1)叶音:不完全开音节。
在汉语普通话中,只有个别音节是这样。
在韵文中,使用这类音节时,为了突出它们所表示的语素,有时用些衬字把它们分隔起来,这就产生了“隔音节”现象,这种音节叫做“叶音”。
(2)叶音现象:同一音节连续发音时,在邻近处理上或先后处理上稍有不同而造成的听感上的差异。
如:真—山,装—庄,这两个音节就可能引起很大的差别。
(3)发音部位:声带振动的部位,或声带某一肌肉群在口腔内活动的部位。
(4)共鸣:物体的形状、大小及其质地不同,而引起音高变化的现象。
(5)共鸣腔:声带之间相互接触的空腔,由于声波传播的反射,透射等作用,而产生声音。
如:胸腔共鸣、头腔共鸣、口腔共鸣。
(6)声道:在喉头、会厌上端之间的气管通道,它直接与外界相通,没有自己的振动,是发声的共鸣器官。
(7)共鸣腔的共鸣作用:使原来音量较弱的音色得到加强。
(8)共鸣点:人体在演唱时,胸腔和头腔产生共鸣的部位。
5、响度:音高与振幅的乘积。
一般用“分贝”来计量,单位为“分贝(dB)”。
比较两个音的音高和振幅大小关系称为响度比。
响度用“分贝”为单位,能更好地表现歌唱家在特定的音域里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声音层次。
(9)响度级:指在频率范围内,音量(响度)
的最小变化单位。
一般用“分贝”作单位,有“ dB”,也有用“ dB/W”,“ dB/m”。
6、响度图:响度曲线的一种表示方法。
从横坐标看, X轴为音
高, Y轴为响度,即音高的高低变化量。
横坐标不同,响度数值也不同,如纵坐标与横坐标相同,则将Y轴放在图的上方,代表两者平行;如纵坐标与横坐标不相同,则将Y轴放在图的右侧,代表二者垂直。
根据这个关系可以画出一条不同于y轴的特殊的Y轴,这就是响度图,用图形来表示音响的各个方面。
这种图形的变化与乐器的音色有着密切的关系。
6、响度图:响度曲线的一种表示方法。
从横坐标看, X轴为音高, Y轴为响度,即音高的高低变化量。
横坐标不同,响度数值也不同,如纵坐标与横坐标相同,则将Y轴放在图的上方,代表两者平行;如纵坐标与横坐标不相同,则将Y轴放在图的右侧,代表二者垂直。
根据这个关系可以画出一条不同于y轴的特殊的Y轴,这就是响度图,用图形来表示音响的各个方面。
这种图形的变化与乐器的音色有着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