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新唐书-柳公权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训练:《新唐书·柳公权传》
(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柳公权,字诚悬。
年十二,工辞赋。
元和初,擢进士第。
李听镇夏州,表为掌书记。
因入奏,穆宗曰:“联尝于佛庙见卿笔迹,思之久矣。
”即拜右拾遗。
帝问公权用笔法,对曰:“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
”时帝荒纵,故公权及之。
帝改容,悟其以笔谏也。
文宗复召侍书,尝夜召对子亭,烛穷而语未尽,宫人以蜡液濡纸继之。
从幸未央宫,帝驻辇.,曰:“朕有一喜,边戍赐衣久不时,今中
春而衣已给。
”公权为数十言称贺,帝曰:“当贺我以诗。
”宫人迫之,公权应声成文,婉切而丽。
诏令再赋,复无停思,天子甚悦,曰:“子建七步,尔乃三焉。
”常与六学士对便殿,帝称汉文帝恭俭,因举袂曰:“此三浣矣!”学士皆贺,独公权无言。
帝问之,对曰:“人主当进贤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
服浣濯之衣,此小节耳,非有益治道者。
”异日,与周墀同对,论事不阿,墀为惴恐,公权益不夺,帝徐曰:“卿有诤臣风,可屈居谏议大夫。
”开成三年,转工部侍郎。
召问得失,因言:“郭旼领邠宁,而议者颇有臧否。
”帝曰:“旼,尚父从子,太皇太后季父,官无玷邮,自大金吾位方镇,何所更议?”答曰:“旼诚勋旧,然人谓献二女乃有是除,信乎?”帝曰:“女自参承太后,岂献哉?”公权曰:“疑嫌间不可户晓。
”因引王珪谏庐江王妃事。
是日,帝命中官
..自南内送女还旼家。
其忠益多类此。
大中十三年天子元会公权稍耄忘先群臣称贺点奏忽谬御史劾之夺一季俸议
者恨其不归事咸通初,乃以太子太保致仕
..。
卒,年八十八。
公权博贯经术,于《诗》
《书》《左氏春秋》《国语》、庄周
..书尤邃,每解一义,必数十百言。
通音律,而不喜奏乐,曰:“闻之令人骄怠。
”其书法结体劲媚,自目一家。
(《新唐书•柳公权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中十三年/天子元会/公权稍耄/忘先群臣称贺/占奏忽谬/御史劾之/夺一季俸/议者恨其/不归事/
B.大中十三年/天子元会/公权稍耄/忘先群臣称贺/占奏忽谬/御史劾之/夺一季俸/议者恨其不归事/
C.大中十三年/天子元会/公权稍耄忘/先群臣称贺/占奏忽谬/御史劾之/夺一季俸/议者恨其/不归事/
D.大中十三年/天子元会/公权稍耄忘/先群臣称贺/占奏忽谬/御史劾之/夺一季俸/议者恨其不归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辇,指天子车驾,辇也可用作天子、天子所居的宫廷的代称。
B.中官,古代侍奉皇帝、宰相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
C.致仕,本义是将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官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庄周,先秦时代著名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与老子合称“老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柳公权委婉劝谏穆宗。
穆宗非常喜欢柳公权的书法,任命他为右拾遗,但穆宗荒怠放纵,有一次穆宗问柳公权用笔的方法,柳公权借笔法劝谏他。
B.柳公权深受皇帝赏识。
文宗曾在夜间召他到子亭对答,两人相谈甚欢。
文宗还曾在高兴的时候让他作诗助兴,并非常开心地称赞了柳公权的才华。
C.柳公权为人刚正不阿。
文宗夸耀自己穿洗过三次的衣服,学士门纷纷赞扬,只有柳公权表达了不同的看法,另外,柳公权还在文宗面前斥责周墀,让周墀惴惴不安。
D.柳公权通晓经书音乐。
柳公权精通《诗》《书》《左氏春秋》《国语》及庄子的书,他还通晓音律,但不喜欢奏乐,认为听音乐会使人骄傲怠慢。
4.把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宫人迫之,公权应声成文,婉切而丽。
(5分)
译文:
(2)旼诚勋旧,然人谓献二女乃有是除,信乎?(5分)
译文:
【答案解析】
1.D(原文标点:大中十三年,天子元会,公权稍耄忘,先群臣称贺,占奏忽谬,御史劾之,夺一季俸,议者恨其不归事。
)
2.B(“中官”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及其家族役使的奴仆)
3.C(“柳公权还在文宗面前斥责周墀,让周墀惴惴不安”说法错误,原文为“异日,与周墀同对,论事不阿,墀为惴恐”)
4.(1)宫人也催促他,柳公权随即开口赋诗,言辞婉切华丽。
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2分;“迫”“应声”“丽”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郭旼确实是勋官故旧,但是人们说他是进献二女才有此授任,是这样吗?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2分;“诚”“谓”“除”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柳公权,字诚悬。
十二岁时就擅长作文写诗。
元和初年,考中进士。
李听镇守夏州,上表任用他做掌书记。
由于入朝上奏,穆宗对柳公权说:“我在佛庙里看到你的笔迹,已想念很久了。
”即刻授任他为右拾遗。
皇帝问柳公权用笔的方法,柳公权回答说:“心正则笔正,笔正就能得法了。
”当时皇帝荒怠放纵,所以柳公权才这样说。
皇帝脸色一变,知道他是用笔法来劝谏。
文宗又召他为侍书,曾在夜间召他到子亭对答,蜡烛已燃尽但谈话还没有结束,宫人用液体蜡烛揉纸继续照明。
跟随皇帝去未央宫,皇帝停住辇车,说:“联有一件喜事,赐给边防士兵的衣服长期以来都不及时,今年才仲春时分衣服就发到边防士兵手里了。
”柳公权作了数十言的文章表示称贺,皇帝说:“应当用诗来祝贺我。
”宫人也催促他,柳公权随即开口赋诗,言辞婉切华丽。
下诏命令他再赋诗一首,他便不假思索地赋诗一首,皇帝非常高兴,说:“曹子建七步成诗,你才用了三步啊。
”皇帝
经常在便殿召见六位学士对答,有一次皇帝在称颂汉文帝恭俭时,顺便举起衣袖说:“这衣服也已经洗过三次了。
”学士们都颂扬皇帝节俭,唯独柳公权没有说话。
皇帝问他,回答说:“君主应该起用贤良的人才,贬退不贤之人,采纳谏言,严明赏罚。
穿洗过的衣服,这是小节,对治理天下没有什么大的益处。
”另有一天,他和周墀一同答对,由于论事刚正不阿,连周墀都为他感到惴惴不安,但柳公权依然不改变,皇帝徐徐地说:“你有诤臣风度,可委屈一下居谏议大夫之位。
”开成三年,柳公权调任工部侍郎。
皇帝召他前来询问得失,柳公权因而说:“郭旼统领邠宁,议论的人颇有褒贬。
”皇帝说:“郭旼是尚父的侄子,太皇太后的叔叔,为官在任时没有过失,由大金吾外任方镇,有什么好议论的?”柳公权说:“郭旼确实是勋官故旧,但是人们说他是进献二女才有此授任,是这样吗?”皇帝说:“那二女进宫是来参见侍奉太后的,怎么说是进献呢?”柳公权说“嫌疑间隙不可能人人皆知。
”接着引王珪劝太宗送庐江王妃出宫的事例进行说明。
就在当日,皇帝命令宦官从南宫内将二女送回郭旼家。
柳公权忠正直言匡正补益,大都和此事类似。
大中十三年,皇帝在元旦日会见群臣,柳公权昏乱健忘,先于群臣道贺,口头奏对疏忽出错,御史弹劾他,被削掉一季俸钱,议论的人指责他不退休归政、咸通初年,于是以太子太保退休。
去世,享年八十八岁。
柳公权通晓经书,尤其精通《诗》《书》《左氏春秋》《国语》、庄子的书,每解释一义,都长达数十百言。
通晓音律,但不喜欢奏乐,说:“听音乐会使人骄傲怠慢。
”他的书法整体结构丰润有力,自成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