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文化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测试
1.以下不属于大众传播媒介的是()
A:BBC
B:企业简报
C:时代周刊
D:微博
答案:B
2.提出“地球村”的传播学者还提出以下哪个观点?
A:意见领袖
B:把关人
C:二级传播
D:媒介即讯息
答案:D
3.如下关于大众传播的认识,正确的有()
A:自从有了大众媒介就有了大众传播
B:大众传播只是一种媒介符号互动实践活动
C:大众传播既可以协调社会关系又可能导致暴力
D:大众媒介集团也是经济组织
答案:CD
4.以下不属于大众传播活动的是()
A:广播播放美国总统就职演讲
B:朋友就微博热搜话题畅聊
C:电视直播奥运赛事
D:明星因被爆料私人事务遭受舆论暴力
答案:B
5.以下关于大众传媒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众媒介文化是只影响舆论的社会形态
B:大众传播媒介本身不具有文化性
C:大众传播易使人们形成身份认同
D:所有文化流通都须经过大众媒介赋权
答案:C
第二章测试
1.大众社会的特征有如下哪些?
A:文化商品化
B:结构科层化
C:社会平权化
D:生产机械化
答案:ABCD
2.大众文化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A:文本模式化
B:可复制性
C:娱乐化
D:商业化
答案:ABCD
3.关于大众文化与高雅文化的关系问题,正确的认识有()
A:二者异同并非绝对而是可以转化的
B:高雅文化的标准相对更高
C:大众文化的受众数量庞大,而高雅文化较小
D:高雅文化具有明显的等级优越感
答案:ABD
4.如今大众媒介不需要动脑筋,只是让人们得到情感上的满足,笑声代替了思
考,交流的是图像而不是思考……这印证了尼尔波兹曼()的观点。
A:容器人
B:媒介即隐喻
C:冷媒介与热媒介
D:娱乐至死
答案:D
5.战争在媒介展示中日益成为被消费的奇观,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电子屏幕改变了人们对战争的感知
B:虚拟时代现实仿真技术支持
C:镜头崇拜将战争娱乐化
D:战争本身即媒介传播的重要内容
答案:D
第三章测试
1.()代表广泛公众,按照一套共享的普遍价值观以标准化的方式通过大
众媒介进行符号生产,与受众对话。
A:权力精英
B:政党团体
C:媒介集团
D:知识分子
答案:D
2.为防止媒介巨头利用权力掌控思想市场,应当对其进行在()方面的规
制。
A:专业实践
B:经济
C:公共领域
D:法律
答案:ABCD
3.下列哪项因素不是影响媒介维持其物质资源的因素()
A:利润生产
B:权威及公信力
C:宣传推广自身的能力
D:为政府代言
答案:D
4.20世纪()后西方各国纷纷走上美国式的媒介私有化道路,导致媒介集
中化和商品化趋势加剧。
A:60年代
B:5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答案:A
5.关于媒介帝国主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宣扬西方制度和价值观
B:强化了民族国家的身份认同
C:是跨过媒介集体支配的结果
D:是文化帝国主义的一部分
答案:B
第四章测试
1.大众传播时代,关于媒介与受众关系,正确的认识有()
A:媒介因广告收入而建构受众
B:媒介因为受众而生产内容
C:媒介向受众单向传输内容
D:受众分类因媒介内容而不同
答案:C
2.某种程度上,受众对于媒体而言是商品。
A:对
B:错
答案:A
3.受众解读文本的不同类型不包括()
A:偏好型
B:建构型
C:解读型
D:协商型
答案:B
4.对于大众媒介有限效果论的探讨,涉及哪些方面()
A:其他社会因素作为中介影响
B:媒介改变了受众的态度
C:媒介强化了受众行为模式
D:有限效果是短期还是长期的
答案:ABCD
5.创新扩散理论认为从媒介到受众态度改变,中间有()个环节。
A:3
B:6
C:5
D:4
答案:C
第五章测试
1.作为大众媒介的书籍,出现于()。
A:印刷术之前
B:印刷术之后
答案:A
2.下列活动不能体现“媒介即讯息”含义的是()
A:交通广播收听率比其他节目更高
B:网络使人远距离维持亲密
C:看电视使人社交减少
D:电灯使人可以晚上学习工作
答案:A
3.关于早期报纸雏形“新闻信”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邮政服务流通
B:内容多与国际贸易和商业有关
C:出现于16世纪的西方
D:是成系列的临时出版物
答案:ABC
4.不属于现代报纸特点的是()
A:商品形式
B:定期出版
C:在公共领域里发挥作用,相对自由
D:判断性内容
答案:D
5.对新闻专业主义的正确理解是()
A:是新闻业自我约束的组织文化
B:意味着新闻生产是标准化行为
C:是新闻文化的产物
D:报道应秉持客观、公正及平衡原则
答案:ABCD
第六章测试
1.关于视觉文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电影理论家巴拉兹首次提出
B:研究内容为被观看的对象
C:该概念属于大众文化的范畴
D:是社会秩序的符号表意实践
答案:B
2.电影的发源地是()
A:法国
B:荷兰
C:英国
D:德国
答案:A
3.西洋影戏在()的播映是电影首次传入中国。
A:广州
B:上海
C:天津
D:北京
答案:B
4.电影是一种意义和社会的观念性实践,体现在()
A:依托大众媒介迅速广泛传播
B:早期成长国家政府的宣传性内容
C:隐藏诸多意识形态
D:具有较强的情感冲击性
答案:BCD
5.政治社会化包含以下哪些层面的内容?
A:过程对象是作为主体的人
B:目的是适应特定的社会政治体系
C:能够认知并参与政治活动
D:产生某种政治情感与倾向
答案:ABCD
第七章测试
1.万维网等同于互联网。
A:错
B:对
答案:A
2.互联网的基本特征有()
A:本质是开放性的
B:强化社会亲近性
D:人与人互联
答案:ABCD
3.关于网络文化,说法正确的是()
A:网络社区削弱身份认同
B:是网络活动产生的社会意义
C:网络文化生产主体多是匿名的
D:是网络与文化的统称
答案:BC
4.巴赫金认为,()是狂欢的重要特征。
A:游戏性
B:自由性
C:开放性
D:大众性
答案:D
5.互联网在恢复公共性方面有哪些优势?
A:网络平台上观点事件极易发酵促成讨论
B:网络不限于时空的可进入性
C:发布信息字数受限
D:网络阻隔了陌生人交流
答案:AB
第八章测试
1.流行音乐就是通俗音乐。
A:对
B:错
答案:B
2.流行音乐成为大众文化的原因包括()
A:大众社会兴起与城市化推动
B:受众娱乐需求的增加
C:媒体个人化的促进音乐普及
D:得益于音乐生产与传播媒介技术的发展
答案:ABCD
3.关于流行音乐视觉化的形式,评价不准确的是()
A:能够促进人们的认同
B:有其独有的审美艺术特性
C:既有消极影响又有积极意义
D:只是一种商业宣传形式
答案:D
4.受众能够从流行音乐中获得的体验性价值有()
A:意识形态价值
C:仪式价值
D:交流价值
答案:BCD
5.批判学者阿多诺的流行音乐观不包括()
A:伪个性化
B:刺激主动消费
C:是一种文化水泥
D:标准化
答案:B
第九章测试
1.詹金斯在《文本盗猎者——电视粉丝与参与式文化》一书中解释粉丝行为时,
认为其文本创作方式有解读与挪用、打榜及()
A:文化拼贴
B:颠覆性改写
C:篡改
答案:A
2.粉丝的词源前身“fanatic”最初被收录《牛津英语辞典》指的是()
A:痴迷体育赛事
B:宗教狂热
C:对戏剧的迷恋
D:拥护政党
答案:B
3.使自己处于“隐身”状态,没有对偶像表现出疯狂热情,不参与粉丝群行动的
也是“迷”的一类。
A:错
B:对
答案:B
4.以下属于粉丝行为特点的是()
A:擅于建构特定的阐释社区
B:具有强大的生产力
C:是一群超常消费者
D:表现出独特的文本接收模式
答案:ABCD
5.关于粉丝文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A:粉丝文化不易被商业收编
B:是日常生活中的抵抗行为实践
C:是一种基于身份认同的亚文化
D:一般不符合主流价值观
答案: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