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设计中常见错误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公交停靠站 3.3.4 公共交通车站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3.3.4.1 在路段上,同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50m,异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100m;对置设站,应在车辆前进方向迎面错开30m; 3.3.4.2 在道路平面交叉口和立体交叉口上设置的车站,换乘距离不宜大于150m,并不得大于200m; 3.3.4.3 长途客运汽车站、火车站、客运码头主要出入口50m范围内应设公共交通车站; 3.3.4.4 公共交通车站应与快速轨道交通车站换乘。 中山规范:城市公共交通停靠站不得占用车行道,当道路红线宽大于或等于 24米时,应设港湾式停靠站,港湾式停靠站应不少于2台车位的长度。
交通设施:
人行天桥与地道宽度应根据设计年限内高峰小时人流量及设计通行能力计算确定。
C
按照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69-95中2.2.1.规定
B
天桥桥面净宽不宜小于3米,地道通道净宽不宜小于3.75米。考虑自行车推车通道时,一条通道宽1米。
D
人行天桥与地道:
A
天桥净高5米,人行地道净高2.5米,考虑自行车通过,净高3.5米。
第条 机动车车行道最大纵坡度4%~~8%,表
第条 非机动车车行道纵坡度宜小于2.5%。大于或等于2.5%时,应按规定限制坡长。
道路纵断面设计
第条 平面交叉口的型式有十字形、T形、Y型、X形及环形交叉等,应根据城市道路的布置、相交道路等级、性质和交通组织等确定。
交叉口内的计算行车速度应按各级道路计算行车速度的0.5~0.7倍计算,直行车取大值,转弯车取小值。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2、直线、平曲线的布设与连接宜符合下列规定: 计算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60km/h 1、同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m)宜大于或等于计算行车速度(km/h)数值的六倍。 2、反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m)宜大于或等于计算行车速度(km/h)数值的二倍。 计算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40km/h时,半径不同的同向圆曲线连接处应设置缓和曲线。 3、计算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40km/h时,长直线下坡尽头的平曲线半径应大于或等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4、计算行车速度小于40km/h,且两圆半径都大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可不设缓和曲线而构成复曲线。
停车场的出入口不宜设在主干路上,可设在次干路或支路上并远离交叉口;不得设在人行横道,公交站以及桥隧引道处。
中山规范: 少于5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可设一个出入口,但其进出通道的宽度宜采用大于等于7m;50~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应设两个出入口;大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口和入口应分开设置,且相距应大于20 米 。
第条 纵断面设计原则如下
旧路改建在旧路面上加铺结构层时,不得影响沿路范围的排水。
沿河道路应根据路线位置确定路基标高。位于河堤顶的路基边缘应高于河道防洪水位0.5m。当岸边设置挡水设施时,不受此限。
道路最小纵坡度应大于或等于0.5%,困难时可大于或等于0.3%,遇特殊困难纵坡度小于0.3%时,应设置锯齿形偏沟或采取其他排水措施。
参考规范: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要求: 加强道路图规范作图和技术审查 规范道路图纸表达形式和内容
谢谢!
广场与停车场:
公用停车场的停车区距所服务的公共建筑出入口的距离宜采用50~100m。距天桥隧道应大于50m。
第条 停车场出入口不应少于两个,其净距宜大于10m;停车容量小于50泊位时,可设一个出入口,但其进出通道的宽度宜采用9~10m。
第条 广场设计坡度,平原地区应小于或等于1%,最小为0.3%;
交叉口间距应根据道路网规划、道路等级、性质、计算行车速度、设计交通量及高峰期间最大阻车长度等确定,不宜太短。
中山规范:当主干道与主干道及主干道与次干道相交时,相交道路的红线宽度要相应增加一个等级,其加宽范围从道路中心交叉点为起点200米~250米。
道路交叉口设计:
第条 交叉口缘石转弯最小半径表 交叉口内的行车速度应按各级道路的0.5—0.7倍折算。 最小缘石转弯半径 中山规范:红线半径:主干道20-30米;次干道15-20米;支路10-20米。 平面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妨碍 驾驶员视线的障碍物应清除。 切角:9≤W≤15时为1.5d; W≥15时为3.5d.
道路设计中常见错误分析
杜启云 2011.8
案例

沙岗片控规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窈窕片区控规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1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2
城市人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
类别
快速路
主干道
次干道
支路
分级
----









速度
80 60
60 50
50 40
40 30
50 40
40 30
30 20
40 30
30 20
20
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原则: 面位置应按城市总体规划道路网布设。 面线形应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结合,并符合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 面设计应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合理地设置缓和曲线、超高、加宽等。 面设计应根据道路等级合理地设置交叉口、沿线建筑物出入口、停车场出入口、分隔带断口、公共交通停靠站位置等。 形标准需分期实施时,应满足近期使用要求,兼顾远期发展,减少废弃工程。
3
相关规范
道路系统设计不合理,支路网密度不足。
01
道路交叉口错口、中线与节点标注不正确。
02
主干道没有展宽设计,转弯半径不规范
03
道路断面设计不合理、表与图不一致。
04
停车场、加油站出入口不合理。
05
没有考虑港湾式公交车站位置。
06
重线、断线、交点不重合、弧线、标注、路名、图例等
07
常见问题
错误原因分析
容积率与道路网关系
在市区建筑容积率大于4的地区,支路网的密度应为规定数值的一倍(6--8)
市中心区的建筑容积率达到8时,
支路网密度宜为12~16km/km2;
一般商业集中地区的支路网密度宜为10~12km/km2。
在道路设计中须重视支路的规划
错误原因分析
错误原因分析
道路分类与分级 分类: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四类 分级:除快速路外,道路分为Ⅰ、Ⅱ、Ⅲ级 各类各级道路计算行车速度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1、城市道路占比%: 7.1.4 城市道路用地面积应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8%~15%。 2、人均道路面积: 7.1.5 规划城市人口人均占有道路用地面积宜为7~15m2。 道路用地面积宜为6.0~13.5m2/人, 广场面积宜为0.2~0.5m2/人, 公共停车场面积宜为0.8~1.0m2/人 3、道路网密度: 7.2.3 各类城市道路网的平均密度的指标要求。 中等城市:主干路1.0—12 次干路1.2--1.4 支路3--4
右转弯计算行车速度
30
25
20
15
缘石转弯半径
33~38
20~25
10~15
5~10
道路横断面设计
第条 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 横断面型式、布置、各组成部分尺寸及比例应按道路类别、级别、计算行车速度、车道交通量和人流量等因素统一安排,以保障车辆和人行交通的安全通畅。 第条 道路的横断面型式有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及四幅路。 第条 各级道路的机动车车道宽度应根据车型及计算行车速度确定。 机动车道宽度:3.0、3.5、3.75米/条; 非机动车道宽度:1.0、2.0米/条; 人行道最小宽度:2米;车站、码头、商业区4米; 设施带宽度:设置柱杆的米;设护栏的0.25—0.5米 分车带最小宽度:1.5米
中山规范:城市公共加油站应位于车辆出入便捷的地方,其出入口与军事设 施、桥梁、隧道、堤防等设施的距离不得小于100米。
加油站
加油站用地面积在1200—3000之间。
城市公共加油站的进出口宜设在次干路上,并附设车辆等候加油的停车道。
城市公共加油站的服务半径宜为2500-3000米。应设建筑面积不小于60m2的公共厕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