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4. 藏 戏教学设计及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4* 藏戏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能说出藏戏的主要特色,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

4.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难点
默读课文,能说出藏戏的主要特色,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字音方面,强调“僧、缰、噬、琼、彻”等字的读音。

词语理解方面,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鼻祖、演绎、随心所欲”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重点,让学生多读几遍,了解藏戏的形成过程,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把握整体内容的前提下,弄清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感受藏戏独特的魅力和它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

3.表达运用
在学完这篇课文后,播放学生喜欢的戏剧录像片段,欣赏戏剧。

看完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种戏剧与藏戏的不同之处,并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戏曲欣赏:课堂开始老师想请大家一起欣赏一下我们中国的戏剧文化,请同学们仔细听,看看你们能不能听出这些戏剧的种类。

2.新课导入:不必说明快抒情的安徽黄梅戏,细腻婉转的江苏昆曲,铿锵大气的河南豫剧;也不必说有多样化中国风乐器伴奏、丰富脸谱文化的京剧。

单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藏戏》里就饱含着我们中华传统戏剧文化。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藏戏,看看它又有着什么特色。

3.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猜测“藏戏”是哪个地方的戏曲艺术。

(西藏地区藏族的传统戏曲)相机补充:藏戏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4.知识锦囊:藏戏:藏族戏剧的泛称,是以民间歌舞形式表现故事内容的综合表演艺术,其形式和风格带有强烈鲜明的藏民族特点和浓郁突出的雪域神奇色彩。

贴近群众、易于被接受,是藏戏最大的特点和优势。

二、初读感知
1.默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2.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出示阅读提示:不同的地方不仅有不同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样式。

这篇课文讲的是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

默读课文,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3.检查读文,齐读生字词“僧人、脱缰、吞噬、开山鼻祖”等词语。

词语解释:开山鼻祖:比喻一个学术流派、技艺的开创者。

本课指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开创者。

哄堂大笑:一屋子人全笑起来。

本课指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发誓架桥招来人们嘲笑。

两面三刀:比喻居心不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

课文中指巫女的性格。

三、整体感知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

(段落层次: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概括藏戏的主要特点;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介绍藏戏的形成;第三部分:第8~17自然段介绍藏戏的艺术特色;第四部分:第18自然段总结藏戏的传承方式。


2.再次阅读第1~3自然段,说说作者是怎样概括藏戏的特点的?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戴着面具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没有舞台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演出时间长
(开篇以三个反问句构成排比,突出了藏戏的特色: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好几天。

这样的开篇方法颇具特色,既先声夺人,总领全文,又激发读者的好奇,引出下文。


3.随堂演练:句式转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4.合作探究:了解藏戏的起源:自由读第4—7自然段,交流讨论藏戏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创始人是谁?关于他又有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汇报交流:(1)传奇一:恶劣的自然环境与一无所有的僧人。

(作者用精炼准确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写,再现了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间接歌颂了唐东杰布的高尚品质,说明他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的思想根源,也说明民间艺术源于生活,根据时代的需要而产生。


(2)传奇二:从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一座桥到58座铁索桥。

传奇三:从僧人到藏戏的开山鼻祖。

(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族人民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时至今日,在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有他的画像,接受着一代代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时生出几分神圣和肃穆感。


5.默读课文8~17自然段,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下面表格。

出示相关内容:
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

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威严。

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柔顺。

巫女的面具半黑半白,代表其两面三刀。

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

村民的面具则用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和嘴唇处挖出窟窿,以示朴实敦厚。

戴着面具演出形象突出性格突出夸张象征
出示图片:善者:白色→纯洁国王:红色→威严王妃:绿色→柔顺
活佛:黄色→吉祥巫女:半黑半白→两面三刀妖魔:青面獠牙→压抑恐怖
6.再读课文8~17自然段,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藏戏的特点的。

(1)藏戏面具的特点。

(8-14自然段)
(2)藏戏演出时没有舞台。

(15、16自然段)
(3)藏戏演出形态方面的特点。

(17自然段)
7.合作朗读。

(出示PPT)
8.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最初的藏戏没有剧本,全靠师父言传身教,全靠在戏班排练和演出过程中逐步加工提高,使具有600多年历史的藏戏得以保留和发展,成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9.师生交流总结:藏戏有什么特点?
●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演出三五天没结束;●情节可以任意拖延;●唱腔、动作丰富多彩;●一段戏可以再三重复。

10.合作探究:回想一下你了解的京剧脸谱知识,比较一下:藏戏的面具和京剧的脸谱有什么相似之处?(学生自由交流)
四、主题探究
1.作者以生动传神的语言,具体描述了有着悠久历史的藏戏的形成过程及其鲜明的民族特色,表现了藏戏浓郁的雪传奇色彩和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

2.写作特点:开篇用反问的手法概括了藏戏的特色,中间写藏戏的形成,最后又对藏戏的特色做了生动的描写,以“总——分——总”的结构来写文章,又运用了比喻、反问、夸张等手法来介绍藏戏的特色。

五、拓展延伸
其他的地方戏曲
黄梅戏安徽地方戏曲剧种。

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代表严凤英,代表巨作《梁山伯与祝英台》。

豫剧河南主要剧种。

豫剧的代表人物有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豫剧五大名旦”。

流行的传统剧目有《抬花轿》《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秦香莲》等。

板书设计
4* 藏戏
概括特色:戴着面具没有舞台演三五天民族特色
形成过程:发誓架桥募捐架桥创立藏戏
主要特点:面具舞台剧情唱腔动作艺术魅力
时长
传承方式:师传身授,代代相传
教学反思
《藏戏》这篇课文主要为我们介绍了藏戏的形成过程以及藏戏的三个特点。

在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们了解藏戏的形成过程,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1.品读中了解藏戏的特点。

这是一篇适合朗读的文章。

在教学过程中,先引领学生品读课文,感悟藏戏的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让学生根据藏戏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具体描写这三个特点的自然段。

再通过分角色读、引读等多种方法,让学生领略到藏戏的独特魅力,让学生在充分地朗读的基础上,轻松理解了这部分内容。

2.研讨中了解藏戏的形成。

在教学藏戏的形成过程这部分内容时,我努力尝试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究课文中蕴含的思想。

给学生创造了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小组的合作性,以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

用传奇故事激发学生更多的想象,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想象空间,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藏戏的形成。

3.对比中感受民族文化。

在学完这篇课文后,播放学生喜欢的戏剧录像片段,欣赏戏剧。

看完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种戏剧与藏戏的不同之处,并交流自己的感受。

引导学生在对比中体会藏戏独特的
魅力,同时激发学生了解地方戏曲的兴趣,从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