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第四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新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淮南市第四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新高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伏击(节选)
徐贵祥
起床的哨子刚刚响起,乔东山就一跃而起。

易水寒也从床上跳下来,懵懵懂懂地穿衣服。

学习班的学员不发枪,只是发了军装。

易水寒一边扎着绑带,一边用眼角余光观察乔东山,感觉乔东山并没有特别在意他,心里才稍微平静一点。

出操的时候,他发现队伍里又多了几张面孔,估计是从西边归队的,心里不禁嘀咕起来,千万不要有认识凌云峰的人。

从跑步到队列训练,大家的精力都很集中,没有人注意他。

但他还是心虚,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和恐惧。

上午上课,由乔东山汇报自己的战斗经历。

乔东山说,最值得一提的还是古莲战役的三条山战役,那时候我们师担任主峰防御,友邻部队是军部的特务团,那个特务团打得惊天地泣鬼神,团长凌云峰同志率领部队在敌人的阵营里三进三出,反复绞杀,直至将马家军的指挥系统打乱,官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官,不知红军在哪里,稀里糊涂地乱冲乱撞,导致自相残杀,从而迟滞了对于三条山正面的进攻,有力地保障了三条山主峰阵地的防御,掩护了军部和本师主力转移。

这个英雄的特务团的团长是谁呢,他就坐在我们的中间,请凌云峰同志站出来,让同志们看看……
易水寒在那一瞬间几乎晕了过去,他没有想到乔东山会在这个场合把凌云峰的名字点出来,还让他站起来亮相,一旦有人认识凌云峰,他马上就会原形毕露,马上……他不敢想下去了,也不得不站起来。

他控制住一触即发的情绪,软绵绵地站了起来,苍白的脸上挤出一丝干笑,结结巴巴地说,没什么,乔科长过奖了,我们没有做什么……讲完这句话,他觉得自己快要坚持不住了,简直就要虚脱了,摇晃了一下,又站稳了。

学习班主任肖南发现他神情不对,走到他的面前问,凌云峰同志,你怎么啦,病了吗?
他说,不,哦,是的,头晕,晕得厉害。

肖南诧异地看了他一眼说,那好,你坐下休息吧。

又对乔东山说,你继续。

易水寒坐了下来,他清空了自己的思想,把陈达送给他的那几句话拿出来,放在心上,我信仰三民主义,不成功便成仁……
乔东山说,大家都看见了,这就是凌云峰,我们的英雄。

昨天夜里,我们聊起三条山战斗,我很惊讶他能死里逃生。

他告诉我,他已经倒在死人堆里了,是一场大雨把他的战友浇醒,那位战友发现他还有一口气,把他背出死人堆……
同志们知道吗,古莲城地处西北黄土高原,不要说冬天,就是夏天也很少下雨,怎么可能在冬天下一场大雨呢,大家相信吗?……
教室里的空气骤然紧张起来,易水寒的头皮一紧,下意识地摸枪,可是武装带上没有枪。

他闭上了眼睛,该来的一定会来,那么就来吧,老子不是凌云峰,老子是国民党特务易水寒,老子是来刺探情报的,要杀要剐,随你的便……不成功,便成仁……
就在这个时候,他又听见乔东山说,昨夜,当凌云峰跟我说那场大雨的时候,打死我我也不相信,我甚至在那一会工夫对他产生了怀疑,我怀疑他的脑子被枪炮震坏了……
易水寒提到嗓门上的一颗心,呼的一下放回到肚子里,紧接着又被重新提了上来。

乔东山说,我甚至对他的经历和身份产生了怀疑,我怀疑他不是凌云峰,我打算继续暗中注意他,调查他……
霎时,易水寒的额头上就冒出黄豆大的汗珠,他用眼角的余光打量一下周围,似乎看见黑压压的人群向他逼来,无数根指头指着他,耳畔一片轰鸣——假的,特务,冒牌货,拉出去公审,枪毙……
易水寒呼啦一下站了起来,握紧双拳,准备杀开一条血路冲出去,可是,他很快就发现,他的腿根本不听他的使唤了,他颓然跌倒在木凳上,等待未知的结局……
好像过去了很多年,也许有一百年吧,他睁开眼睛,看见乔东山的嘴巴还在台上嚅动。

乔东山说,同志们啊,你们知道发生了什么吗,奇迹啊。

今天早晨,我借阅了一份资料,我找到了三条山战斗的一则报道,“是夜,瓢泼大雨从天而降,为古莲百年不遇”,是我们的特务团感天动地,老天爷洒下甘霖,浇醒了我们亲爱的凌团长,这是天意啊……
易水寒还没有明白怎么回事,乔东山就从台上跑下来,泪花闪烁,抱住易水寒激动地说,向死而生,置之死地而后生,我们革命者是打不死的……
易水寒分明感觉到,好像有一个东西从他的身体内脱壳而出,另一个东西注入他的血管,他颤抖了一下,在乔东山的背上拍打两下说,谢谢你乔科长,你把我们特务团说得太神奇了,我,凌云峰,为了革命,马革裹尸在所不辞……(选自《当代》2020年第1期,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交代“学习班的学员不发枪,只是发了军装”,为下文易水寒“下意识地摸枪”埋下了伏笔,这一安排使得故事发展合乎逻辑。

B.小说场景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一次课堂上,但乔东山的讲述内容过去与现在交织,不仅拓展了小说的时空,也丰富了小说的内容。

C.小说采用双线结构,乔东山对“凌云峰”由怀疑到信任的讲述是明线,易水寒的心理活动及情感变化为暗线,双线交织,有条不紊。

D.小说情节曲折摇摆,节奏从容和缓,乔东山每一次停顿对易水寒而言都是一次危机,而每一次危机却又都有转机,极具戏剧性效果。

2.小说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3.有人说“情感是小说的动力”,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笔记小说是中国古代一种较为常见的文学形式,简言之,为笔记体式的短篇故事。

最早可追溯至魏晋时期,时人多有志人志怪类文集。

就数量而言,中国古代笔记小说可谓浩如烟海,至清末,存世有数千种之多。

种类繁多的笔记小说所记内容也极为驳杂,反映了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状况。

内容体量如此巨大,不易全部辨析厘清现实真假,纵如此,依旧有其史料学意义。

作为笔记小说,定然不失虚构与主体自我创作的成分,但这种类型的文学作品自面世伊始,便受到史学影响,有注重实录的传统,且希冀在事件描述中给人以道德教化。

魏晋时期的志人志怪小说为后世笔记小说开拓了题材、确立了基本精神,此期间的作者多有史官等文职身份。

比如,志怪小说《搜神记》的作者干宝,在晋元帝时期任佐著作郎一职,为编修国史的史官。

因此,鲁迅先生对此期间的笔记小说有“六朝人之志怪,却大抵一如今日之记新闻,在当时并非有意做小说”的判断。

简言之,魏晋笔记小说的创作性质为“采录传闻”,秉笔实录当朝事件,非有意虚构。

笔记中虽然有文学性的虚构叙事,但依旧在不背离历史背景真实的前提下展开。

后世笔记小说多沿用魏晋六朝志人志怪的叙事视角,以记事者的角度客观记录所述事件发生的时间与地点、人物的姓名与籍贯等具体信息。

书中屡见“秀州天宁长老妙海时在彼县,亲见之”“小二至庆元时尚存,安国长老了祥识之”“泉州僧本傅说”之类的句子,借他人之口来佐证自己记载之可靠,强调所录内容的真实性。

唐之后,笔记小说就内容而言,多具有民间性及社会性的特征,多述各地风俗怪谈。

比如,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支诺皋》中有《叶限》一文,记录古代邕州地区百越民族的口传故事,为世界最早有文字记载的“灰姑娘”类型故事。

至宋,大量笔记作品记录诗歌本事与诗人言行,成为后世诗评家所沿用的笔记体文学评论形式。

而以洪迈《夷坚志》为代表的志怪类笔记作品,细述宋代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的逸闻、掌故、民俗等,为后世提供了许多史料参考。

明清两代笔记小说类文献多有训诂考据之类的内容。

清代笔记小说中的边疆地理内容日益增多,如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记录当数量的新疆社会民俗内容,其中有关屯田制度及“玛哈沁”的相关记载,为研究边疆史重要的参考内容之一。

学者们普遍关注到笔记小说创作的史学倾向及其内容的史料学意义,对之多有阐述。

明代王士禛有“说者,史别也”的判断,认为笔记小说为史家另一种。

相对于正史以政治历史为脉络,侧重对典章制度、帝王将相的书写,笔记小说记载了大量平民社会的生活,拓宽了史料的范围,弥补了正史对民间关注度有限的缺憾,成为正史的重要补充材料。

(摘编自司聃《笔记小说:弥补正史对民间关注有限的缺憾》)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中国最早的较为常见的文学形式,笔记小说是笔记体式的短篇故事。

B.中国古代笔记小说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内容驳杂,无法厘清现实真假。

C.后世笔记小说源自魏晋时期的志人志怪小说,作者多有史官等文职身份。

D.笔记小说面世伊始就受史学影响,注重实录,同时有文学性的虚构叙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介绍笔记小说起源、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古代笔记小说有史料学价值。

B.文章引述鲁迅的评论,论证魏晋笔记小说的创作性质为“采录传闻”的观点。

C.文章比较正史与笔记小说的不同,是为了论证正史重政治,对民间关注有限。

D.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形式展开论证,第五段按朝代先后的顺序进行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笔记小说虽然难免虚构叙事,但反映了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状况,有史料价值。

B.魏晋六朝之后的笔记小说赓续传统,客观叙事,书中常强调所录内容的真实性。

C.拓宽史料范围、弥补正史对民间关注有限的缺憾体现了笔记小说的史料学意义。

D.中国笔记小说与正史有机融合,全面记录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以及发展面貌。

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图记变迁
陈晓明
山东画报出版社近日出版一本《中国》画册。

它选取1949年至今的几百幅摄影作品,力求在有限的瞬间精当地展现新中国70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

本书全景式还原了新中国的伟大历史进程,无比生动地呈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变迁。

《中国》画册将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作为历史起点。

全书第一幅作品是“ 1949年2月9日庆祝北平解放大会上,听取讲话的民众”。

《中国》画册的第一部分“北平和平解放”还包括长安左门外观看《解放战争形势图》的市民、天安门广场上庆祝北平解放的市民,以及北平解放时的解放军入城式三幅照片,它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伟大节日的序幕,中国从此开启一个崭新的时代。

在这几幅作品以及紧随其后的“开国大典”照片组中,人民都是真正的主体,人民在新中国开启的时代中充满了主人翁的参与感,他们的表情和肢体语言都诉说着对新生活的无限希冀。

少年儿童是新中国的未来。

《中国》画册在开头部分选取一幅孩子们在林荫道上奔跑的照片,他们稚嫩的脸上跃动着生活的喜悦,这种生命初始阶段的天真幸福正与成立伊始的新中国内在契合。

“劳动最光荣”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富有感召力的一句口号。

画册中有一幅“引洮河水上山”的照片,在开山劈石的巨大粉尘中,陡峭山崖上头戴安全帽的工作者们一锹一锹靠人力挖出了引水的渠道,创造了历史的奇迹。

在那个开天辟地的建设年代,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无疑为人们的心灵注入磅礴力量。

除人力劳动以外,新中国的现代化工程也不可小觑。

鞍钢工厂、大庆油田、新安江水电站、南京长江大桥……以科技的发展和从业者的毅力为基础,新中国最初的重工业艰难而蓬勃地发展起来。

“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进程。

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工程三峡大坝,贵州的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我国自主研发的C919大型客机,“复兴号”动车组列车,2005 年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飞天”任务的载人飞船神舟六号,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4年在北京怀柔雁栖湖举办的APEC大会……中国的科学技术和国际影响力在改革开放指引和推动下,取得惊人的成就。

从日常角度看,科技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在逐渐消解距离造成的种种阻碍、提供新的生活可能的同时,也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这些内容,都在新版画册中得到展现。

画册的最后一幅摄影作品是游人们举起手机拍摄天安门广场,这个场景与新中国的历史起点发生着某种呼应。

同样是天安门广场,同样是人民的背影,不同的是宏大的历史进程已融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这是一幅照片中的照片,摄影的人们也是被拍摄的对象,它暗合着中国人民与中国历史的关系:人民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被见证的历史的参与者和建设者。

一部《中国》,在“大事件”和“小细节”的交相辉映之间,呈现了新中国70年来“国”与“人”的生活史。

(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所插的照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拍摄者不从正面取景,只拍听取讲话的民众的背影,是为了突出前方的领袖画像。

B.民众的背影很清晰,这是拍摄者有意为之,体现了拍摄者独特的观察社会的角度。

C.将“听取讲话的民众的背影”作为《中国》画册的第一幅作品,留下了想象空间。

D.所插照片是黑白色的,体现了历史的厚重感,它与画册末尾的照片形成某种呼应。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中国70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是人民具有主人翁参与感的历史,他们对新生活充满无限希冀。

B.孩子们在林荫道上奔跑的照片具有象征意义,生命初始阶段的天真幸福象征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勃勃生机。

C.新中国的伟大建设是靠人力劳动创造历史奇迹的,“引洮河水上山”的照片有着开天辟地的磅礴力量。

D.“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进程,科技进步既有“大事件”,也有“小细节”,交相辉映。

3.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介绍《中国》画册的?这样介绍有什么好处?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虞喜字仲宁,会稽余姚人,光禄潭之族也。

喜少立操行,博学好古。

诸葛恢临郡,屈为功曹。

察孝亷
..,州举秀才,
司徒辟,皆不就。

元帝初镇江左,上疏荐喜。

怀帝即位,公车征拜博士
..,不就。

喜邑人贺循为司空,先达贵显,每诣
喜,信宿忘归,自云不能测也。

太宁中,与临海任旭俱以博士征,不就。

复下诏曰:“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

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慨然。

临海任旭、会稽虞喜并洁静其操,岁寒不移,研
精坟典
..,居今行古,志操足以励俗,博学足以明道,前虽不至,其更以博士征之。

”喜辞疾不赴。

咸和末,诏公卿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太常华恒举喜为贤良。

会国有军事,不行。

咸康初,内史何充上疏曰:“臣闻二八举而四门穆十乱用而天下安徽猷克阐有自来矣方今圣德钦明思恢遐烈旌舆整驾俟贤而动伏见前贤良虞喜天挺贞素,高尚邈世,束修立德,皓首不倦,加以傍综广深,博闻强识,钻坚研微有弗及之勤,处静味道无风尘之志,高枕柴门,怡然自足。

宜使蒲轮纡衡,以旌殊操,一则翼赞大化,二则敦励薄俗。

”疏奏,诏曰:“寻阳翟汤、会稽虞喜并守道清贞,不营世务,耽学高尚,操拟古人。

往虽征命而不降屈,岂素丝难染而搜引礼简乎!政道须贤,宜纳诸廊庙,其并以散骑常侍
征之。

”又不起。

喜专心经传,兼览谶纬
..,乃著《安天论》以难浑盖,又释《毛诗略》,注《孝经》,为《志林》三十篇。

凡所注述数十万言,行于世。

年七十六卒。

(选自《晋书·虞喜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二八举而四门穆/十乱用而天下/安徽猷克阐/有自来矣/方今圣德/钦明思恢/遐烈旌舆/整驾俟贤而动/
B.臣闻二八举/而四门穆十乱用/而天下安徽猷克/阐有自来矣/方今圣德/钦明思恢/遐烈旌舆/整驾俟贤而动/
C.臣闻二八举/而四门穆十乱用/而天下安/徽猷克阐/有自来矣/方今圣德钦明/思恢遐烈/旌舆整驾/俟贤而动/ D.臣闻二八举而四门穆/十乱用而天下安/徽猷克阐/有自来矣/方今圣德钦明/思恢遐烈/旌舆整驾/俟贤而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秦始皇开始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B.博士,古代的一种学官名。

六国时有博士,秦朝承袭下来。

唐朝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教授官。

C.坟典,指三坟、五典的并称。

三坟原指伏羲、神农、黄帝之书,五典则是指少昊、颛顼、高辛、尧、舜之书。

D.谶纬,是中国古代谶书和纬书的合称。

谶纬是一种社会思潮,其中有大量古代神话民俗文化的记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喜不慕名利,安贫乐道。

虞喜对名利看得比较淡薄,皇帝也认为他圣德钦明。

他虽然高枕于柴门,却自得其乐。

B.虞喜屡被举荐,拒不应召。

虞喜对出仕没有兴趣,屡次被推举为孝廉、秀才甚至是博士,但他一一推脱不就。

C.虞喜志行高洁,潜心研究。

虞喜少年时期就有很好的操行,后来长期潜心于古典经学及天文历算的研究,受到肯定。

D.虞喜精通天文,敢于突破。

虞喜的《安天论》对天圆地方的盖天说和整个宇宙就像个鸡蛋壳层的浑天说进行了质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喜邑人贺循为司空,先达贵显,每诣喜,信宿忘归,自云不能测也。

(2)志操足以励俗,博学足以明道,前虽不至,其更以博士征之。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1)蒋捷,生卒年不详。

南宋亡,流浪漂泊,深怀亡国之痂,隐居不仕。

(2)秋娘渡、泰娘桥是当地两处有名景点。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开篇写诗人触景生情,无法排解,就想寻酒家,希望能够借酒消愁。

B.“舟摇”写出漂泊之感,“帘招”写见酒楼心喜,两处描写表露了诗人心迹。

C.洗袍、调笙、烧香这一系列动作,实写诗人回家之后宁静而又闲适的生活。

D.上阕白描写景,景中带情;下阕正面写情,情中有景,表达了倦游思归之情。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赏析“流光容易把人拋,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6、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

“一带一路”中医药针灸风采行系列活动近日在波兰南部城市克拉科夫的雅盖隆大学举行。

本次活动由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以下简称''世界针联")主办,雅盖隆大学医学院、克拉科夫孔子学院和波兰中医学会承办。

本次活动以举办学术研讨、科普讲座、健康咨询等形式在波兰推广中医知识和文化。

世界针联专家代表团与波兰医学界同仁在中波针灸与综合健康研讨会上,就国际中医药针灸发展现状、治疗理念及方法等多个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

活动期间,“印象中医"养生大讲堂吸引了 120多名克拉科夫孔子学院的波兰学生前来听课,其中《“慧眼"看中医》《脊柱与健康》等专题讲座引起了现场听众的极大兴趣。

专家与学生们密切互动,深入交流。

7、当学习《祝福》中有关鲁镇人对絮絮叨叨的祥林嫂态度的内容时,老师讲了一则寓言故事,请你读了这则故事后,写出老师通过这则故事所阐明的观点。

(不超过50字)
一头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

有一次,主人捉住猪,猪大声嚎叫,猛烈地抗拒。

绵羊和乳牛讨厌猪的嚎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

”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羊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啊。


8、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150字。

①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常常凸显人物性格特征。

请你从《呐喊》《边城》《平凡的世界》《红岩》《老人与海》中任意选取一个场景,展开想象,进行细节描写,展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或精神风貌。

要求:描述生动形象,符合原著内容。

②春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样式,贴春联是过年的习俗之一。

每逢春节,你会选取哪副春联贴在门口?请写出来,并说明理由。

要求:a.先在答题卡上写出上联、下联和横批;b.条理清楚,理由充分。

答题格式如下:
③每当国家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医护工作者一定冲在最前面,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人们于危难之中。

根据你的所见所闻,请写一段抒情文字来赞美他们。

要求:感情真挚,有文采。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在2017年建社65周年之际,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推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计136册连环画套书合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读者领略四大名著的故事精华,为读者奉上一道重温名著经典,感受传统线描艺术的文化大餐。

材料二:
1986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西游记》,成为几代中国人的童年记忆。

据统计,自2017年至今,仅片名包含“西游”二字的网络电影就有26部,但以歪曲、恶搞原著的居多,得到观众认可的极少。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用于班级团支部组织的“致敬经典,传承文化”专题讨论,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