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愚公移山练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愚公移山》练习题
一、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含义。

(1)汝心之固,固不或彻()
(2)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4)何苦而不平()
2.指出下列句子里的通假字,并说明其含义。

(1)甚矣,汝之不惠
(2)河曲智叟亡以应
3.说明下列句中“之”的用法。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2)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3)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4.与“何苦而不平”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且焉置土石?
B.何陋之有?
C.何以为计?
5.翻译。

1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毛,其如土石何?
二、作文:片断练习
题目:雨后的校园。

(300字左右)
练习答案及点拨
一、孝查加粗词、通假字、“之”的用法、句式和译文。

答案:1.(1)通达(2)即使(3)短乏、不足、尽(4)愁2.(1)通“慧”(2)同“无”。

3.(1)代词,指愚公。

(2)助词的(3)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去销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2
4.B。

5.凭着(你)剩下来的一点时光和力气,并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木,还能把泥土石块怎么样呢?
二、作文:片断练习(略)
语文培养语感很关键
语感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关键所在。

平时对一种说法或一个句子的表达有没有问题做出判断的时候,我们主要靠的是语感,而不是对语法的分析。

高效学习经验——注重培养对语文的感觉
中考状元XX认为学好语文的关键是要正确地认识语文学习,培养语感。

语文,处处皆在。

它可能是生活中不经意说出的一句话,可能是偶然间看到的一景,也可能是我们学习中听见的一首诗。

当我们的所见所感传到我们的大脑中时,我们就有了一定的反应,这样,语感就形成了。

比如在阅读的过程中,脑海里能形成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形象生动的立体画面;再比如,当我们朗诵古诗时,可以通过字、词、句的各种组合,感受到作者感情3
脉搏的跳动,这也是一种语感。

在我看来,语感有了,我们学起语文来就会纲举目张、游刃有余。

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语感呢?方法有很多,比如:
1.多看多记。

多看,既看生活,又看书本。

多记,中外名篇、文学常识、成语、典故,都要记。

观察和积累是培养语感的第一步。

2.诵读。

读的本身,就是一种琢磨和体验的过程。

在诵读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语句的停顿、重音、语调的变化等。

例如:朱自清在《春》的开头写到“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用舒缓的语气,很容易让人体会到作者对春天的无比热爱、急切盼望春的到来和春天到来时的欣喜,同时也体现了万物复苏的情景。

3.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比如:徐志摩《再别康桥》中“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如果我们想象一下诗人当时故地重游时的情形,同时体验诗人当时的心情,就能体会到诗人对故地眷恋珍惜而又略带忧郁的真挚情感。

4
4.在阅读时把情与景结合在一起。

例如:李白在《送友人》中写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前者是景语,后者是情语,景语是传达和烘托情语的有力手段。

良好的语感既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高的重要。

读、写思三结合:学习语文,必须把阅读、思考、写作相结合,才有效率。

是阅读伴随写读书笔记,把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记下来,同时,把自己阅读中的新思考、新想法记下来;二是阅读生活伴随写日记记下自己阅读的体会、对生活的感悟;三是阅读生活伴随文章的写作,以具体规范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逐渐形成自己的文章风格。

这样长期下来,才能提高自己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