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门峡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三门峡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物质与水发生复分解反应称为水解反应.例如:Al 2S 3+6H 2O =2Al (OH )3↓+3H 2S ↑.根据上述观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NaF 的水解产物是NaOH 和HF
B .CaO 2的水解产物是Ca (OH )2和H 2O 2
C .PCl 3的水解产物之一是PH 3
D .Mg 3N 2水解产物是Mg (OH )2和NH 3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信息:无论是盐的水解还是非盐的水解,其最终结果是反应中各物质和水分别解离成两部分,然后两两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所以将物质分为阴离子和阳离子两部分,阳离子和氢氧根结合即为产物,阴离子和氢离子结合即为产物.
【详解】
A 、NaF 与H 2O 发生的反应,2NaF+H O NaOH+HF =,属于复分解反应,为水解反应。
故选项正确;
B 、CaO 2与H 2O 发生的反应,22222CaO +2H O Ca H)O +H (O =,属于复分解反应,为水解反应。
故选项正确;
C 、PCl 3的水解产物是HCl 和P (OH )3,323PCl +3H O P OH +)l (3HC =,选项错误;
D 、Mg 3N 2与6H 2O 发生的反应,32223Mg N +6H O 3Mg OH +()2NH =,属于复分解反应,为水解反应。
故选项正确。
故选C 。
【点睛】
本题是一道信息给定题,注意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属于开放式的题目,难度不大.
2.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 .读取液体体积
B .取少量液体
C.两人合作滴加液体D.手按短柄加热液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
A.量筒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相切,正确;
B.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液体的时候,需要先将胶头滴管内的气体挤出,再伸入容器内吸取液体,错误;
C.往试管中滴加液体的时候不能两个人合作滴加,这样容易使液滴洒出,错误;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时候,应该握住试管夹的长柄,不能按短柄,这样会使试管滑落,错误。
故选A。
3.下列实验过程与图象描述相符合的一组是()
A.向一定温度下某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钾固体
B.向等质量的镁、锌中加入稀硫酸
C.向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向盐酸和FeCl3的混合液中加入NaOH溶液
【答案】B
【解析】
由题中信息知,A. 向一定温度下某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钾固体,溶液质量应增加。
故A错误。
B. 向
等质量的镁、锌中加入稀硫酸。
镁比锌活泼,等质量的镁、锌,镁比锌产生的气体多。
故B正确。
C. 向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过量时PH>7. D. 向盐酸和FeCl3的混合液中加入NaOH溶液,先没有沉淀,后才生成沉淀。
故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实验过程与图象描述。
4.分析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同一种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定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B.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一定是碱的溶液
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但非金属元素不一定都显负价,例如碳酸钠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故错误;
B、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一定减小,但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小,当只改变温度析出晶体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改变,当恒温蒸发析出晶体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
C、碱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但不一定是碱的溶液,故错误;
D、由化合物概念可知至少由两种元素组成,则化合物都是由不同元素组成,又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则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正确。
故选D。
5.汽车尾气中的CO在四氧化三钻(Co3O4)纳米棒的催化作用下,低温即与O2反应生成CO2。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中涉及的物质都是氧化物
B.可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C.反应后Co3O4质量减少
D.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氧化物是由两种以上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详解】
A、反应物为一氧化碳和氧气,生成物为二氧化碳,氧气属于单质,故A不正确;
B、通过四氧化三钴纳米棒的催化作用可以将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可以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故B正确;
C、四氧化三钻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故C不正确;
D、反应前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后为二氧化碳,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成-2价,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睛】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
6.下列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中,所依据的原理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A、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利用的是液态氮和液态氧沸点的不同,故选项错误。
B、将石油分馏得到石油产品,利用的是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故选项错误。
C、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组成的混合物,利用的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化差异,故选项错误。
D、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利用的是氯化钠和泥沙的溶解性不同,故选项正确。
故选D。
7.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臭氧
B.一氧化碳
C.氩气
D.PM2.5
【答案】C
【解析】
【详解】
A、臭氧属于空气的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B、一氧化碳属于空气的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C、氩气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正确。
D、PM2.5属于空气的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空气的污染物是主要有害气体和可吸入颗粒物,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B.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答案】D
【解析】
A. 木炭燃烧后生成无色气体,错误;
B. 加热到发红的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错误;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错误;
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正确。
故选D。
9.变瘪的乒乓球放人热水中能重新鼓起来,其原因是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来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分子的间隔受热时变大,分子的大小没有变化。
故选C。
10.壹元钱的硬币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
就这些同学的“认为”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实验B.观察C.假设D.做结论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而不是实验,故A不正确;
B、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而不是观察,故B不正确;
C、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故C正确;
D、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而不是做结论,故D不正确。
故选C。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12原子和碳-13原子的中子数相同
B.KMnO4和K2MnO4中有相同的原子团
C.Fe2+和Fe3+都属于铁元素,核外电子数不同
D.和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C
【解析】
A.质子数小于原子的类别,碳-12原子和碳-13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B.KMnO4是由钾离子和高猛酸根离子构成,K2MnO4是由钾离子和锰酸根离子构成,两种原子团的组成相同,化合价不同;C.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质子数相同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Fe2+和Fe3+都属于铁元素,核外电子数不同;
D、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当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成为阴离子;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且电子数为2,或者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构为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
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非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样的化学性质相似。
选C
12.Al与NaOH溶液反应会生成NaAlO2和一种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CO B.SO2C.NH3D.H2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反应前有:铝、钠、氧、氢,四种元素。
则反应后生成物NaAlO2中包括钠、铝、氧元素,则生成的气体有氢元素。
而反应物中,不含有碳、硫、氮元素,所以生成物中也没有碳、硫、氮元素。
故选D。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1)下列“水”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蒸馏水B.河水C.自来水
(2)用如图甲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b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
(3)烟台地区水资源丰富,但分别不均。
有些村民用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人们常用________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可用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某同学自制如图乙所示简易净水器,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
(4)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高铁酸钾受热时发生的反应为
4K2FeO4Δ
2R+4K2O+3O2↑,则R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5)请举一例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具体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 氢气氢元素和氧元素肥皂水煮沸吸附作用,除色、除味Fe2O3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衣服的水冲马桶等
【解析】
【分析】
【详解】
(1)属于纯净物的是蒸馏水;故选A。
(2)用如图甲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根据装置中的现象知道b端生成的气体多,可知b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降低硬度的方法为煮沸,净水器中活性炭的作用为吸附作用除去色素和异味。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可知R的化学式为Fe2O3。
(5)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为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衣服的水冲马桶等。
考点:水的分类、净化、电解水、软硬水的鉴别、降低硬度的方法
14.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由图1可知,钙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______,x=______。
图2中与钙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ABC中位于同周期的是______。
【答案】40.08 8 C BC
【解析】
【详解】
由题中信息知:
(1)由图1可知,钙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x=8。
(2)图2中与钙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C,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钙元素最外层2个电子。
(3)ABC中位于同周期的是BC,电子层数决定元素周期数,BC原子电子层数相同,属于同一周期。
15.牡丹鲜花饼是洛阳传统糕点,深得人们喜爱。
其配料有精制面粉、鸡蛋、白砂糖、特级酥油、牡丹花酱等,其中能为人体提供蛋白质的是_______________,也可为人体补充多种微量元素,如补充_________(填元素符号)可预防贫血;打开包装后,饼香四溢,从分子角度解释,是因为____________。
【答案】鸡蛋Fe 分子在不断运动
【解析】
【详解】
鸡蛋当中富含蛋白质营养素。
适当补充铁元素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
打开包装后能闻到饼香,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故答案为:鸡蛋、Fe、分子在不断运动。
16.只用一种试剂,就可将KNO3、Na2CO3、AgNO3三份溶液一次性鉴别出来,请写出该试剂的化学式___________。
【答案】HCl
【解析】
【分析】
稀盐酸和硝酸钾不反应,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二氧化碳,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
【详解】
三种溶液分别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的是碳酸钠;有沉淀出现的是硝酸银,没有明显现象的是硝酸钾,只用稀盐酸,就可将KNO3、Na2CO3、AgNO3三份溶液一次性鉴别出来,稀盐酸中溶质的化学式为HCl。
【点睛】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某面包膨松剂由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两种物质组成。
它在面包制作过程中发生分解反应。
化学小组为验证该膨松剂的成分,查阅资料,设计如图所示实验(实验开始前弹簧夹都处于关闭状态)。
资料:①碳酸氢铵加热分解成三种气体(含水蒸气);
②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溶解700体积氨气,氨气溶于水所得溶液为氨水。
(1)A 装置中,膨松剂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两个分解反应:323222NaHCO Na CO +H O+CO Δ ;关闭K 1,打开K 2,充分加热当看见______现象时,说明有碳酸氢铵存在。
打开K 2,关闭K 1,当看见______现象时,说明有碳酸氢钠存在。
是否需要将装置B 中的水换成澄清石灰水,说明理由。
________ (2)如果没有装置C ,可能会对实验造成的影响是什么?______
【答案】酚酞溶液变红 A 中试管底部仍有固体残留物 不需要,装置B 中水的作用只是判断试管内反应是否进行完全(没有气泡说明反应完了) 不能检验出碳酸氢铵的存在
【解析】
【详解】
(1)加热碳酸氢铵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氨气溶于水显碱性,可使酚酞变红;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固体和水、二氧化碳,所以打开K 1,关闭K 2,充分加热当看见酚酞溶液变红现象时,说明有碳酸氢铵存在;打开K 2,关闭 K 1,当看见A 中试管底部仍有固体残留物现象时,说明有碳酸氢钠存在; 不需要将装置B 中的水换成澄清石灰水,装置B 中水的作用只是判断试管内反应是否进行完全(没有气泡说明反应完了)。
当B 中水里没有气泡,试管中有剩余固体存在时,因为碳酸氢铵分解后无固体,所以可以说明有碳酸氢钠存在,而通过氨气的检验可以证明碳酸氢铵的存在,进而可以证明该面包膨松剂由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两种物质组成。
因此,不需要将装置B 中的水换成澄清石灰水。
(2)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可以和氨水发生反应,如果不除去二氧化碳,会影响对氨气的判断,进一步会影响对碳酸氢铵的判断,所以如果没有装置C ,可能会对实验造成的影响是:不能检验出碳酸氢铵的存在。
18.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常见实验。
请回答。
(1)A实验中,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可能是_____(写一点)。
(2)B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
(3)C实验中,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说明CO2的性质是_____。
【答案】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或实验后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等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解析】
【分析】
【详解】
(1)该实验中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可能是红磷的量不足,反应后氧气由剩余,或装置的气密性差,装置外的气体进入装置中,或实验后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故填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或实验后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等。
(2)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的温度相同,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而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证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的,故填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故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点睛】
通过红磷燃烧的方法测空气中氧气含量时,为保证实验达到与其目的,应做到:
1、装置的气密性要好,不能漏气;
2、红磷的量要足,最好过量;
3、反应后将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某厂排放的含有碳酸钠的废水溶液200g,逐滴加入稀盐酸,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与所加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假设废水溶液的其它杂质不参与反应)。
请回答:
(1)反应生成CO2气体的质量是____________g;
(2)求所加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保留至0.01%)____________
[提示:
2322
Na CO+2HCl=2NaCl+H O+CO↑]
【答案】4.4 19. 01%
【解析】
【详解】
(1)根据图像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4.4g。
故答案为:4.4;(2)解:设稀盐酸中溶质质量是x。
2322
Na CO+2HCl=2NaCl+H O+CO
7344
x 4.4g
73x
=
44 4.4g
↑
解得x=7.3g
加入的稀盐酸的质量分数:.7.3g
100%=19.01% 38.4g
⨯
答:加入的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