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月夜忆舍弟》课件(共22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 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 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一生艰难,常常抱恨 于志业无成而身已衰老, 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消愁 的酒杯。
下 节 课 见

夜 杜忆 甫舍

学习目标
学 习 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诗歌。
2.赏析诗歌的语言、意境和情感。 3.感受诗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和对国 家命运的担忧。
导入
写月的诗歌
1.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唐 ·李白《渡荆门送别》
2.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唐 ·赵暇《江楼感旧》
拓展延伸
春望 杜甫〔唐代〕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国都遭侵但山河依 旧,长安城里的杂草和树 木茂盛地疯长。
感伤国事,看到花开不 禁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 恨,听到鸟鸣,竟觉得那 叫声也很揪心。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 一个春天,家书难得, 一 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三 赏析诗歌
赏析诗歌
1.这首诗选取了哪些意象? 这些意象有何特点?营造了 怎样的意境?
讨论明确:鼓声、雁声、清露、 月光。 凄清、悲凉。 营造了萧索、荒凉、凄清、紧张、 悲伤的意境。
赏析诗歌
2.诗人是怎样描绘边地深秋的景象的?
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 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 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 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 环境,说明战事频仍、激烈,连边城弹丸之地也实现 宵禁,早早地就关闭城门,戒备森严。两句诗以声写 静,以声衬静,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为“月夜” 铺设了一个萧索、荒凉的背景。
3.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魏晋 ·曹丕《燕歌行二首 ·其一》
பைடு நூலகம்
作者简介
诗人档案
字:子美 号:少陵野老 称号:诗 圣
身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
《望岳》《登高》《春望》《茅屋为秋风所
破歌》“三史”(《石壕史》《新安史》 《 潼关史》)、“三别”(《新婚别》《无 家别》《垂老别》)

初读诗歌 理解诗 意

赏析诗歌
拓展延伸
初读诗歌
初读诗歌
月夜忆舍弟
【唐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理解诗意
理解诗意
1.对照注释,读懂诗歌大意。 戍鼓:军鼓。 断人行:断,断绝;指鼓声响起后, 就开始宵禁。 边秋:边,边地。秋天的边地,边塞 的秋天。 露从今夜白:指在节气“白露”的这个 夜晚,从此进入“白露”季节。清露盈 盈,令人顿生寒意。
无家:杜甫在洛阳附近的老宅已毁于 安史之乱。 长:一直,老是。 达:到。
理解诗意
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 孤雁哀鸣。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 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家园无存,互相间 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老是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 还没有停止。
赏析诗歌
6.本诗抒情有什么特点?
一是融情于景;二是在“有” (明月)(兄弟)和“无”(团圆) (家人)的对比中直抒胸臆。兄弟离 散、天各一方、家已不存、生死难卜, 这种忧愁、思念之情,写得十分真切、
动人。
写作背景 资料链接
这首诗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 甫在秦州所作。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 安史之乱爆发,乾元二年九月,叛军安禄 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 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 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 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 忧虑和思念。这首诗就是他当时思想感情 的真实记录。
赏析诗歌
3.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为什么会成为 千古名句?
“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 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 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 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 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然 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 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本联运用 以景衬情(借景抒情)的手法,既实写白露时节的清寒,又融入诗 人的主观感情写明月,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沉的思念。
赏析诗歌
4.尾联寄寓了怎样的人生感慨?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紧承 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 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 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 人生的悲苦、无奈,莫过于此。含蓄蕴藉, 感慨深沉。
赏析诗歌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边地秋夜,望月寄怀, 抒发深沉的思乡之情,寄寓 无限的人生感慨。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 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 能插簪了。
拓展延伸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 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 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 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 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