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第十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护理学
PEDIATRIC NURSING
第十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十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学习目标
Learning Target
★ 掌握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小儿肺炎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 熟悉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目录
CONTENTS
1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轻微炎症即可出现声音嘶哑
小儿上呼吸道解剖特点及临床意义
第一节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解剖特点→(二)下呼吸道
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肺、胸廓及纵隔。
部位
气管、 支气管
肺
胸廓、 纵隔
特点
临床意义
气管、支气管管腔相对狭窄,软骨柔
软,缺乏弹力组织,支撑作用差;黏膜 易感染,致呼吸道阻塞,感染后痰液
第三节 急性支气管炎
(二)护理评估
3.辅助检查 (1)胸部X线检查:可无异 常改变,或肺纹理增粗,肺门阴影 增浓。 (2)血常规检查:病毒感染 者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 胞计数相对增高。细菌感染者白细 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
4.治疗要点
控制感染及对症治疗,如止咳、 化痰、平喘等。禁用镇咳剂或镇静剂, 以免抑制咳嗽反射,影响痰液排出。
小儿肺活量、潮气量、每分通气量和 气体弥散量均较成人小,如小儿的肺活量 仅为成人的1/3;同时小儿气道管径细小, 呼吸道阻力较成人大,故小儿各项呼吸功 能的储备能力较低,患呼吸道疾病时,易 发生呼吸道功能不全。
第一节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三、免疫特点
小儿呼吸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 差,咳嗽反射和纤毛运动功能差,对吸入呼吸道的 尘埃及异物颗粒不能有效清除。婴幼儿体内免疫球 蛋白含量低,尤以分泌型IgA(SIgA)为低;肺泡 巨噬细胞功能差,乳铁蛋白、溶菌酶、干扰素、补 体等数量和活性不足,故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三)护理诊断
(2)舒适度降低:与咽痛、头痛等有关。
(1)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3)潜在并发症:高热惊厥。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四)护理措施
1.维持体温正常 (1)患儿衣被要厚薄适中,以利于散热。出汗后及时更换衣服,避免受凉。 (2)每4小时测1次体温,并准确记录,如体温过高或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需 1~2小时测体温1次。当体温超过38.5℃时给予物理降温。 (3)保证营养和水分的摄入,鼓励患儿多饮水,给予易消化的和富含维生素 的清淡饮食。 (4)按医嘱给予退热剂和抗病毒药物,若合并细菌感染,按医嘱给予抗生素。
2.促进舒适 (1)室温以20℃左右为宜,相对湿度在60%左右,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及时清除鼻腔及咽喉部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鼻塞严重时,在喂乳 或临睡前10~15分钟,可用5%麻黄碱溶液滴鼻,1~2滴/次。 (3)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四)护理措施
3.预防高热性惊厥 密切监测体温,体温超过38.5℃应及时给予降温处理,尤其是既往有高
第三节 急性支气管炎
(二)护理评估
1 健康史
详细询问患儿既往健康情况,是否 有上感病史,是否有湿疹和过敏史,是 否为特异性体质,是否有营养不良、佝 偻病、贫血等疾病。
第三节 急性支气管炎
(二)护理评估
2 身体状况
(1)一般支气管炎:早期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随后咳嗽加剧,咳痰。 婴幼儿症状较重,常有发热、食欲下降、乏力、呕吐、腹泻等。听诊双肺呼吸音 粗糙,可闻及不固定的散在的干、湿性啰音。常在体位改变或咳嗽后啰音减少或 消失,一般无气促或发绀。
(2)体征:体检时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有时下颌和颈部 淋巴结可触及肿大,并有触痛;肺部听诊正常;肠道病毒感染时可出现 不同形态的皮疹。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二)护理评估
2.身体状况
2)特殊类型上感 (1)疱疹性咽峡炎: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好发于夏秋季,
1~7岁小儿多见。临床表现为急起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 体检见咽部充血,咽峡部黏膜有2~4 mm的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 破溃后形成小溃疡,病程1周左右。
(2)哮喘性支气管炎:发生于婴幼儿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支气管炎,又称喘息 性支气管炎,临床表现以喘息为主,其特点:① 多见于3岁以下、有湿疹或其他 过敏史的患儿。② 有类似哮喘的表现,如呼气性呼吸困难,肺部叩诊呈鼓音,听 诊双肺满布哮鸣音及少量粗中湿啰音。③ 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多与感染有关。④ 预后大多良好,3~4岁后发作次数减少,大多在6岁前自愈,极少数发展为支气管 哮喘。
年龄 新生儿 1岁以内 2~3岁 4~7岁 8~14岁
呼吸(次/分) 40~45 30~40 25~30 20~25 18~20
脉搏(次分) 120~140 110~130 100~120 80~100 70~90
各年龄小儿呼吸和脉搏频率比较
呼吸∶脉搏 1∶3
1∶(3~4) 1∶(3~4)
1∶4 1∶4
病毒感染者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 相对升高;细菌感染者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 胞比例升高。胸部X线无异常改变。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二)护理评估
4.治疗要点
以支持疗法和对症治疗为主,同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抗病毒药物常用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疗程为3~5天。继 发细菌感染时可选用抗生素,常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或 大环内酯类。确定为链球菌感染或既往有风湿热、肾炎病史 者,青霉素疗程为10~14天。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二)护理评估
1.健康史
询问患儿发病前是否有受凉史,居住地 是否有类似疾病的流行史,既往有无营养障 碍性疾病、先天性心脏病、贫血等。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二)护理评估
2.身体状况
1)一般类型上感 (1)症状:① 局部症状:以鼻咽部的症状为主。② 全身症状:主
要表现为发热、头痛、烦躁不安、乏力等。部分患儿可有食欲减退、呕 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临床上称为“胃肠型感冒”;部分患儿发病早 期可有阵发性脐周疼痛,与发热所致肠痉挛或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关。婴 幼儿起病急,以全身症状为主,局部症状较轻,伴发热,体温可达39~ 40℃,严重时可因高热引起惊厥。
03
急性支气管炎
第三节 急性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acute bronchitis)是由各种致 病原引起的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气管常同时受累, 故又称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常继发于急性上呼吸道 感染,或为某些急性传染病早期的一种临床表现。
第三节 急性支气管炎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婴幼儿鼻、气管及支气管的管腔狭窄,软骨及黏膜 柔软,缺乏弹力组织,血管丰富,黏液腺分泌不足而干 燥等生理解剖特点及免疫功能较差,导致小儿易发生呼 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的病原体为病毒、肺炎支原体 或细菌,或为混合感染。病毒感染中以流感病毒、副流 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占多数,在病毒感染的基础 上,可继发细菌感染,常见的细菌为肺炎链球菌、β溶血 性链球菌A组、流感杆菌等。
04
小儿肺炎
第四节 小儿肺炎
肺炎(pneumonia)是指由不同病原体或其 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以发热、咳嗽、气促、 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中、细湿啰音为临床特征, 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是我国5岁以下小儿死亡 的首要原因,被列为我国儿童保健重点防治的 “四病”之一。肺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 季节及气候骤变时多发。
第三节 急性支气管炎
(三)护理诊断
(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分泌物增 多、排痰功能不完善有关。
(2)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第三节 急性支气管炎
(四)护理措施
。 1.保持呼吸道通畅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室温18~22℃,湿度50%~60%,以利 于排痰。 (2)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鼓励患儿多饮水, 以防痰液黏稠不易咳出。 (3)定时为患儿翻身拍背,以利于呼吸通畅和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 (4)痰液黏稠者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或蒸汽吸入,湿化呼吸道,以促 进排痰。 (5)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及止咳祛痰、平喘药,并注意观察药物疗效 及不良反应。
热惊厥史的患儿,更要注意及时降温,必要时可按医嘱预防性应用镇静剂。 当高热患儿出现惊跳等惊厥先兆时,立即通知医生。发生惊厥时就地抢救, 保持安静。 4.健康指导 指导家长掌握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知识及护理要点; 在集体儿童机构中,应早期隔离患儿,如有流行趋势,可在室内用食醋熏 蒸法消毒; 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应增加营养和加强体格锻炼,鼓励小儿多进 行户外运动,但在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应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气候骤变时应及时增减衣物,避免过冷或过热; 另外,要积极防治各种慢性病,如佝偻病、营养不良、贫血等。
第一节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二、生理特点→(二)呼吸类型
小儿呼吸肌发育不完善,呼吸时胸廓的 活动受限而膈肌活动明显,呈腹式呼吸。 随着年龄的增长,呼吸肌发育日趋完善, 膈肌下降,肋骨由水平位逐渐变为斜位, 胸廓前后径和横径增大,逐渐出现胸腹式 呼吸。
第一节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二、生理特点→(三)呼吸功能的特点
第三节 急性支气管炎
(四)护理措施
2.维持正常体温
监测体温,若体温超过38.5℃时予以物理降温 或按医嘱给予药物降温,以免发生惊厥。
第三节 急性支气管炎
(四)护理措施
。 3.健康指导
(1)向家长介绍急性支气管炎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 和护理要点。 (2)阐明预防本病的关键是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应积极 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防止炎症蔓延至支气管、气管;应积极预 防营养不良性疾病和传染病,按时预防接种,适当进行室外活 动,增强机体抵抗力;室内要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维持适 宜的温湿度;避免吸入刺激性气体和有害粉尘等。
窦口相对较大
和筛窦最常见
鼻泪管 较短,开口处瓣膜发育不全
鼻腔感染易引起结膜炎
狭窄、垂直。咽扁桃体在小儿6
咽
个月已发育,腭扁桃体在1岁末逐 扁桃体炎常见于年长儿,1岁内少 渐增大,4~10岁时发育达高峰, 见
14~15岁后逐渐退化
咽鼓管 宽、短、直,呈水平位
咽炎时易致中耳炎
喉
呈漏斗状,相对狭窄,黏膜柔嫩 且富有血管及淋巴组织
柔软,血管丰富,黏液腺分泌不足,纤 黏稠不易咳出;异物易进入右支气管,
毛运动差,清除能力较弱;右支气管粗、
引起右肺不张和右侧肺炎
短、直,为气管的直接延伸
弹力纤维发育较差,血管丰富,间质 发育旺盛,肺泡小且数量少,肺含血量 多而含气量少
肺部易感染,可引起肺间质性炎症、 肺不张、肺气肿等
呈桶状,肋骨水平位,膈肌位置较高, 呼吸时肺扩张受限,肺部病变时易出
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3
急性支气管炎
4
小儿肺炎
01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一节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解剖特点→(一)上呼吸道
上呼吸道包括鼻、鼻窦、鼻泪管、咽、咽鼓管及喉。
部位
特点
临床意义
鼻
鼻腔短小,无鼻毛,后鼻道狭窄, 易感染,引起鼻塞致呼吸困难,
黏膜嫩,血管丰富
影响吸吮
鼻窦
鼻腔黏膜与鼻窦黏膜相连续,鼻 急性鼻炎常累及鼻窦,以上颌窦
胸腔小而肺相对较大,呼吸肌发育差; 现呼吸困难,导致缺氧出现发绀;胸腔
纵隔相对较大,组织松软
积液或积气时易致纵隔移位
小儿下呼吸道解剖特点及临床意义
第一节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二、生理特点→(一)呼吸频率和节律
小儿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易出现呼吸节律不齐,早产儿、新生儿尤为明显。 由于小儿代谢旺盛,需氧量高,但其解剖特点使肺扩张受到一定限制,肺活量小, 只能通过加快呼吸频率来满足生理需要,因此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
(2)咽结合膜热:病原体为腺病毒,春夏季好发,多见于1~2岁 婴幼儿,散发或流行,以发热、咽炎、结膜炎为临床特征,有时伴有胃 肠道症状。体检见咽部充血,一侧或双侧滤泡性眼结膜炎,结膜充血明 显,但分泌物较少;颈部及耳后淋巴结肿大,病程1~2周。
疱疹性咽峡炎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二)护理评估
3.辅助检查
0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AURI)是由各种病 原体引起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简称上感, 俗称“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 病。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和气温突变时多发。 本病的病原体主要是病毒和细菌,其中90%以上为病毒, 主要有鼻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及腺病毒等。 病毒感染可继发细菌感染,最常见的为溶血性链球菌,其 次为肺炎链球菌等。
PEDIATRIC NURSING
第十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十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学习目标
Learning Target
★ 掌握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小儿肺炎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 熟悉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目录
CONTENTS
1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轻微炎症即可出现声音嘶哑
小儿上呼吸道解剖特点及临床意义
第一节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解剖特点→(二)下呼吸道
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肺、胸廓及纵隔。
部位
气管、 支气管
肺
胸廓、 纵隔
特点
临床意义
气管、支气管管腔相对狭窄,软骨柔
软,缺乏弹力组织,支撑作用差;黏膜 易感染,致呼吸道阻塞,感染后痰液
第三节 急性支气管炎
(二)护理评估
3.辅助检查 (1)胸部X线检查:可无异 常改变,或肺纹理增粗,肺门阴影 增浓。 (2)血常规检查:病毒感染 者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 胞计数相对增高。细菌感染者白细 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
4.治疗要点
控制感染及对症治疗,如止咳、 化痰、平喘等。禁用镇咳剂或镇静剂, 以免抑制咳嗽反射,影响痰液排出。
小儿肺活量、潮气量、每分通气量和 气体弥散量均较成人小,如小儿的肺活量 仅为成人的1/3;同时小儿气道管径细小, 呼吸道阻力较成人大,故小儿各项呼吸功 能的储备能力较低,患呼吸道疾病时,易 发生呼吸道功能不全。
第一节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三、免疫特点
小儿呼吸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 差,咳嗽反射和纤毛运动功能差,对吸入呼吸道的 尘埃及异物颗粒不能有效清除。婴幼儿体内免疫球 蛋白含量低,尤以分泌型IgA(SIgA)为低;肺泡 巨噬细胞功能差,乳铁蛋白、溶菌酶、干扰素、补 体等数量和活性不足,故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三)护理诊断
(2)舒适度降低:与咽痛、头痛等有关。
(1)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3)潜在并发症:高热惊厥。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四)护理措施
1.维持体温正常 (1)患儿衣被要厚薄适中,以利于散热。出汗后及时更换衣服,避免受凉。 (2)每4小时测1次体温,并准确记录,如体温过高或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需 1~2小时测体温1次。当体温超过38.5℃时给予物理降温。 (3)保证营养和水分的摄入,鼓励患儿多饮水,给予易消化的和富含维生素 的清淡饮食。 (4)按医嘱给予退热剂和抗病毒药物,若合并细菌感染,按医嘱给予抗生素。
2.促进舒适 (1)室温以20℃左右为宜,相对湿度在60%左右,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及时清除鼻腔及咽喉部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鼻塞严重时,在喂乳 或临睡前10~15分钟,可用5%麻黄碱溶液滴鼻,1~2滴/次。 (3)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四)护理措施
3.预防高热性惊厥 密切监测体温,体温超过38.5℃应及时给予降温处理,尤其是既往有高
第三节 急性支气管炎
(二)护理评估
1 健康史
详细询问患儿既往健康情况,是否 有上感病史,是否有湿疹和过敏史,是 否为特异性体质,是否有营养不良、佝 偻病、贫血等疾病。
第三节 急性支气管炎
(二)护理评估
2 身体状况
(1)一般支气管炎:早期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随后咳嗽加剧,咳痰。 婴幼儿症状较重,常有发热、食欲下降、乏力、呕吐、腹泻等。听诊双肺呼吸音 粗糙,可闻及不固定的散在的干、湿性啰音。常在体位改变或咳嗽后啰音减少或 消失,一般无气促或发绀。
(2)体征:体检时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有时下颌和颈部 淋巴结可触及肿大,并有触痛;肺部听诊正常;肠道病毒感染时可出现 不同形态的皮疹。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二)护理评估
2.身体状况
2)特殊类型上感 (1)疱疹性咽峡炎: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好发于夏秋季,
1~7岁小儿多见。临床表现为急起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 体检见咽部充血,咽峡部黏膜有2~4 mm的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 破溃后形成小溃疡,病程1周左右。
(2)哮喘性支气管炎:发生于婴幼儿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支气管炎,又称喘息 性支气管炎,临床表现以喘息为主,其特点:① 多见于3岁以下、有湿疹或其他 过敏史的患儿。② 有类似哮喘的表现,如呼气性呼吸困难,肺部叩诊呈鼓音,听 诊双肺满布哮鸣音及少量粗中湿啰音。③ 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多与感染有关。④ 预后大多良好,3~4岁后发作次数减少,大多在6岁前自愈,极少数发展为支气管 哮喘。
年龄 新生儿 1岁以内 2~3岁 4~7岁 8~14岁
呼吸(次/分) 40~45 30~40 25~30 20~25 18~20
脉搏(次分) 120~140 110~130 100~120 80~100 70~90
各年龄小儿呼吸和脉搏频率比较
呼吸∶脉搏 1∶3
1∶(3~4) 1∶(3~4)
1∶4 1∶4
病毒感染者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 相对升高;细菌感染者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 胞比例升高。胸部X线无异常改变。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二)护理评估
4.治疗要点
以支持疗法和对症治疗为主,同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抗病毒药物常用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疗程为3~5天。继 发细菌感染时可选用抗生素,常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或 大环内酯类。确定为链球菌感染或既往有风湿热、肾炎病史 者,青霉素疗程为10~14天。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二)护理评估
1.健康史
询问患儿发病前是否有受凉史,居住地 是否有类似疾病的流行史,既往有无营养障 碍性疾病、先天性心脏病、贫血等。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二)护理评估
2.身体状况
1)一般类型上感 (1)症状:① 局部症状:以鼻咽部的症状为主。② 全身症状:主
要表现为发热、头痛、烦躁不安、乏力等。部分患儿可有食欲减退、呕 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临床上称为“胃肠型感冒”;部分患儿发病早 期可有阵发性脐周疼痛,与发热所致肠痉挛或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关。婴 幼儿起病急,以全身症状为主,局部症状较轻,伴发热,体温可达39~ 40℃,严重时可因高热引起惊厥。
03
急性支气管炎
第三节 急性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acute bronchitis)是由各种致 病原引起的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气管常同时受累, 故又称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常继发于急性上呼吸道 感染,或为某些急性传染病早期的一种临床表现。
第三节 急性支气管炎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婴幼儿鼻、气管及支气管的管腔狭窄,软骨及黏膜 柔软,缺乏弹力组织,血管丰富,黏液腺分泌不足而干 燥等生理解剖特点及免疫功能较差,导致小儿易发生呼 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的病原体为病毒、肺炎支原体 或细菌,或为混合感染。病毒感染中以流感病毒、副流 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占多数,在病毒感染的基础 上,可继发细菌感染,常见的细菌为肺炎链球菌、β溶血 性链球菌A组、流感杆菌等。
04
小儿肺炎
第四节 小儿肺炎
肺炎(pneumonia)是指由不同病原体或其 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以发热、咳嗽、气促、 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中、细湿啰音为临床特征, 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是我国5岁以下小儿死亡 的首要原因,被列为我国儿童保健重点防治的 “四病”之一。肺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 季节及气候骤变时多发。
第三节 急性支气管炎
(三)护理诊断
(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分泌物增 多、排痰功能不完善有关。
(2)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第三节 急性支气管炎
(四)护理措施
。 1.保持呼吸道通畅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室温18~22℃,湿度50%~60%,以利 于排痰。 (2)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鼓励患儿多饮水, 以防痰液黏稠不易咳出。 (3)定时为患儿翻身拍背,以利于呼吸通畅和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 (4)痰液黏稠者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或蒸汽吸入,湿化呼吸道,以促 进排痰。 (5)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及止咳祛痰、平喘药,并注意观察药物疗效 及不良反应。
热惊厥史的患儿,更要注意及时降温,必要时可按医嘱预防性应用镇静剂。 当高热患儿出现惊跳等惊厥先兆时,立即通知医生。发生惊厥时就地抢救, 保持安静。 4.健康指导 指导家长掌握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知识及护理要点; 在集体儿童机构中,应早期隔离患儿,如有流行趋势,可在室内用食醋熏 蒸法消毒; 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应增加营养和加强体格锻炼,鼓励小儿多进 行户外运动,但在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应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气候骤变时应及时增减衣物,避免过冷或过热; 另外,要积极防治各种慢性病,如佝偻病、营养不良、贫血等。
第一节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二、生理特点→(二)呼吸类型
小儿呼吸肌发育不完善,呼吸时胸廓的 活动受限而膈肌活动明显,呈腹式呼吸。 随着年龄的增长,呼吸肌发育日趋完善, 膈肌下降,肋骨由水平位逐渐变为斜位, 胸廓前后径和横径增大,逐渐出现胸腹式 呼吸。
第一节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二、生理特点→(三)呼吸功能的特点
第三节 急性支气管炎
(四)护理措施
2.维持正常体温
监测体温,若体温超过38.5℃时予以物理降温 或按医嘱给予药物降温,以免发生惊厥。
第三节 急性支气管炎
(四)护理措施
。 3.健康指导
(1)向家长介绍急性支气管炎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 和护理要点。 (2)阐明预防本病的关键是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应积极 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防止炎症蔓延至支气管、气管;应积极预 防营养不良性疾病和传染病,按时预防接种,适当进行室外活 动,增强机体抵抗力;室内要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维持适 宜的温湿度;避免吸入刺激性气体和有害粉尘等。
窦口相对较大
和筛窦最常见
鼻泪管 较短,开口处瓣膜发育不全
鼻腔感染易引起结膜炎
狭窄、垂直。咽扁桃体在小儿6
咽
个月已发育,腭扁桃体在1岁末逐 扁桃体炎常见于年长儿,1岁内少 渐增大,4~10岁时发育达高峰, 见
14~15岁后逐渐退化
咽鼓管 宽、短、直,呈水平位
咽炎时易致中耳炎
喉
呈漏斗状,相对狭窄,黏膜柔嫩 且富有血管及淋巴组织
柔软,血管丰富,黏液腺分泌不足,纤 黏稠不易咳出;异物易进入右支气管,
毛运动差,清除能力较弱;右支气管粗、
引起右肺不张和右侧肺炎
短、直,为气管的直接延伸
弹力纤维发育较差,血管丰富,间质 发育旺盛,肺泡小且数量少,肺含血量 多而含气量少
肺部易感染,可引起肺间质性炎症、 肺不张、肺气肿等
呈桶状,肋骨水平位,膈肌位置较高, 呼吸时肺扩张受限,肺部病变时易出
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3
急性支气管炎
4
小儿肺炎
01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一节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解剖特点→(一)上呼吸道
上呼吸道包括鼻、鼻窦、鼻泪管、咽、咽鼓管及喉。
部位
特点
临床意义
鼻
鼻腔短小,无鼻毛,后鼻道狭窄, 易感染,引起鼻塞致呼吸困难,
黏膜嫩,血管丰富
影响吸吮
鼻窦
鼻腔黏膜与鼻窦黏膜相连续,鼻 急性鼻炎常累及鼻窦,以上颌窦
胸腔小而肺相对较大,呼吸肌发育差; 现呼吸困难,导致缺氧出现发绀;胸腔
纵隔相对较大,组织松软
积液或积气时易致纵隔移位
小儿下呼吸道解剖特点及临床意义
第一节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二、生理特点→(一)呼吸频率和节律
小儿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易出现呼吸节律不齐,早产儿、新生儿尤为明显。 由于小儿代谢旺盛,需氧量高,但其解剖特点使肺扩张受到一定限制,肺活量小, 只能通过加快呼吸频率来满足生理需要,因此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
(2)咽结合膜热:病原体为腺病毒,春夏季好发,多见于1~2岁 婴幼儿,散发或流行,以发热、咽炎、结膜炎为临床特征,有时伴有胃 肠道症状。体检见咽部充血,一侧或双侧滤泡性眼结膜炎,结膜充血明 显,但分泌物较少;颈部及耳后淋巴结肿大,病程1~2周。
疱疹性咽峡炎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二)护理评估
3.辅助检查
0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AURI)是由各种病 原体引起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简称上感, 俗称“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 病。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和气温突变时多发。 本病的病原体主要是病毒和细菌,其中90%以上为病毒, 主要有鼻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及腺病毒等。 病毒感染可继发细菌感染,最常见的为溶血性链球菌,其 次为肺炎链球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