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秋的古诗50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十首关于秋天的诗词,写尽秋思
(一)
《水仙子·夜雨》
元代: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这是一首写羁旅愁思的小令。

梧桐叶上的每一滴雨,都让人感到浓浓的秋。

芭蕉叶上的每一滴雨,都让人感到深深的愁。

夜里做着的归家好梦,一直延续到三更之后。

灯花敲落棋子还未收,叹新丰孤馆文士羁留。

十年宦海奋斗的情景,江南家乡父母的担忧,一时间都涌上了心头。

(二)
《天净沙·秋思》
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被赞为秋思之祖这首成功的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三)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泽东创作的秋景词《沁园春·长沙》,历来备受世人推崇,这是一首别具特色的秋之歌。

该词脱尽了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以其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壮阔高远的深秋境界,引领读者去感受词人毛泽东的博大情怀和革命的豪情壮志,从而独步诗坛。

(四)
《山居秋暝》
唐代: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这首诗为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五)
《滕王阁序》
唐代: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豫章故郡一作:南昌故郡)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层峦一作:层台;即冈一作:列冈;仙人一作:天人;飞阁流丹一作:飞阁翔丹)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轴通:舳;迷津一作:弥津;云销雨霁,彩彻区明一作:虹销雨霁,彩彻云衢)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遥襟甫畅一作:遥吟俯畅)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见机一作:安贫)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六)
《芳心苦·杨柳回塘》
宋代:贺铸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

绿萍涨断莲舟路。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

依依似与骚人语。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宋史·文苑传》载贺铸“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

虽贵要权倾一时,少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

人以为近侠。

……竟以尚气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

他出身高贵却长期屈居下僚,其心中的苦楚是一般人难以体会的。

这首词的荷花美丽清高,缺结局凄惨,作者可能也是在表达对自己早年过于孤高自傲的一种悔恨。

(七)
《不第后赋菊》
唐代: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农民起义军的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

(八)
《秋风辞》
汉代: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前87年),西汉的第7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

他的这首清丽隽永,笔调流畅的《秋风辞》,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此诗虽是即兴之作,一波三折,抒写得曲折缠绵。

(九)
《夜书所见》
宋代: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江上的秋风吹过来,梧桐树沙沙作响,使人感受到了寒意。

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

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找并捉蟋蟀。

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

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十)
唐代: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还没有确定的日子。

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河池。

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寂寞,多么想念你!
《夜雨寄北》,选自《李义山诗集》,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

(十一)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清代: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这首词就是纳兰性德为悼念亡妻卢氏所做。

词中道出了今日的酸苦,即那些寻常的往事不能再现,亡妻不可复生,心灵之创痛也永无平复之日。

其中有怀恋,有追悔,有悲哀,有惆怅,蕴藏了复杂的感情。

(十二)
《天净沙·秋》
元代:朱庭玉
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

辞柯霜叶,飞来就我题红。

庭院前落尽了梧桐的叶子,水中的荷花也早失去当日的风姿。

仿佛是通晓诗人我的心思。

一片经霜的红叶离开树枝,飞近身来让我题诗。

(十三)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唐代: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竹丛里船坞深静无尘,临水的亭榭分外幽清。

相思之情啊飞向远方,可却隔着重重的高城。

秋空上阴云连日不散,霜飞的时节也来迟了。

留得满地枯残的荷叶,好听深夜萧瑟的雨声。

诗人的思友之情暗寓其中,可以说是以景寄情、寓情于景的。

(十四)
《秋词》
唐代: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

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

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
(十五)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代: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是一首调笑诗。

诗的首联是写江南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末联是借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

意思是说你在江北扬州,当此深秋之际,在何处教美人吹箫取乐呢?颓废喧哗的地方更让诗人怀念对面江南的青山绿水。

(十六)
《长相思·一重山》
五代: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全词写了一个思妇在秋日里苦忆离人、急盼归来,然而最终没有盼来的怨恨心绪。

(十七)
《燕歌行二首·其一》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

(鹄南翔一作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这是今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

它叙述了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

笔致委婉,语言清丽,感情缠绵。

(十八)
《九日齐山登高》
唐代: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霑同:沾)
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此诗通过记叙重阳登山远眺一事,表达了诗人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

以看破一切的旷达乃至颓废,表现了封建知识分子的人生观的落后、消极一面。

(十九)
《秋思》
宋代:陆游
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

诗写秋日所感,表现了作者向往闲适而又不能闲居的心情。

虽然诗人赞美沙鸥闲逸,但又说闲时度日如年;虽说事大如天,醉后亦休,但又闻砧杵声而生感,见梧桐叶落而念故园之秋。

他要放眼远望,而又无楼可登。

诗人之心何曾清闲得了?倒是种种矛盾想法在心中纠缠;使得他更加郁闷。

(二十)
《偶成》
宋代:朱熹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争议:少年易老学难成)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

还没从美丽的春色中一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二十一)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代: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览通:揽;明月一作: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销愁一作消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这是一首饯别抒怀诗。

在诗中,诗人感怀万端,既满怀豪情逸兴,又时时掩抑不住郁闷与不平,感情回复跌宕,一波三折,表达了自己遗世高蹈的豪迈情怀。

(二十二)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
宋代: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写航船遇风受阻的情景,全词语言浅易而意境幽雅,读来只觉作者张孝祥对山水无限热爱,却不见船遇逆风受阻的懊恼,这是此词的特色,作者张孝祥构思独到之处。

(二十三)
《菊花》
明代:唐寅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这是一首托物寄兴的诗,没有什么艰涩的意象,很清新淡雅,并且浅近直白。

诗人借菊花以自比,在诗词中属于香草美人笔法。

(二十四)
《相见欢·秋风吹到江村》
清代:顾彩
秋风吹到江村,正黄昏,寂寞梧桐夜雨不开门。

一叶落,数声角,断羁魂,明日试看衣袂有啼痕。

这首小词抒写秋夜相思。

梧桐夜雨,秋风落叶,数声画角,欲断羁魂。

结句“明日试看衣袂有啼痕”,宛转含蓄地透露了相思之情。

(二十五)
《风》
唐代: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这首诗能让人看到风的力量。

如果把诗题盖住,这首诗就是一则谜语,这是此诗的一大妙处。

(二十六)
《残菊》
清代:曹雪芹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此诗为清代伟大文学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诗,贾探春(蕉下客)作,是海棠诗社菊花诗中的最末一首。

此诗作为小说人物诗,深刻展现了探春富于冷静理性的性格。

(二十七)
《长沙过贾谊宅》
唐代: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这是一篇堪称唐诗精品的七律。

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还是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在,但这些又写得不那么露,而是很讲究含蓄蕴藉的,诗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意,给人以警醒的感觉。

(二十八)
《微雨夜行》
唐代:白居易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

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

秋天阴云密布,夜晚略微感到寒气。

只觉得衣裳潮湿,没有雨点也没有风声。

(二十九)
《曲池荷》
唐代: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这首诗托物言志,为中国咏物诗之正宗手法,自不待言。

其略可称道者大致有两点:一是咏花诗最易落入精雕细刻、镂金错彩的细微描写套路,这首诗写曲池荷,虽略带六朝余韵,然能于大处落墨,气象较为阔大。

二是切物抒情,较为真切自然,婉转写来,并无造作,笔未离题而深沉之意尽蕴其中。

(三十)
《九日蓝田崔氏庄》
唐代: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这首诗跌宕腾挪,酣畅淋漓,前人评价说:“字字亮,笔笔高。

”(《读杜心解》)诗人满腹忧情,却以壮语写出,诗句显得慷慨旷放,凄楚悲凉。

(三十一)
《鹧鸪天·桂花》
宋代: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深红一作:轻)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阑通:栏)
这首《鹧鸪天》词是一篇盛赞桂花的作品。

在李清照词中,咏花之作很多,但推崇某花为第一流者还仅此一篇。

它与《摊破浣溪沙》同为作者与丈夫居住青州时的作品。

(三十二)
《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唐代: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秋天夜晚的南湖水面水澄澈无烟,(不由生出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的“上天”之念),可怎么能够乘流上天呢?姑且向洞庭湖赊几分月色,痛快地赏月喝酒。

(三十三)
《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宋代:晏几道
醉拍春衫惜旧香。

天将离恨恼疏狂。

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

云渺渺,水茫茫。

征人归路许多长。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此词在对作者往日欢歌笑乐的回忆中,流露出他对落拓平生的无限感慨和微痛纤悲。

(三十四)
《念奴娇·中秋对月》
明代:文征明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

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

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

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

记得去年今夕,酾酒溪亭,淡月云来去。

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

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

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此词浮想殊奇,造语浪漫,对月之人似亲昨月宫,月中景物如降落左右,词人貌似仙人,而怀中仍洗不尽尘世烦恼,人间天上浑然写来,仙骨凡心杂错吐露,其主旨全在上下两结拍,上结“欲跨彩云飞起”,有超俗之想,下结“莫负广寒沈醉”,又显感伤,大起大落中,将矛盾的心态淋漓吐出。

(三十五)
《题稚川山水》
唐代: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山水风光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典型的旅游诗,作于诗人宦游途中,写行旅中偶遇之景色。

诗中热情赞颂了稚川山水风光的优美,并巧妙抒写了思乡之情。

(三十六)
《送明卿之江西》
明代: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青枫飒飒雨凄凄”,只七个字,实融进了古人不少意境,有丰富含蕴,它自然而委婉地映衬出一对好友离别时低徊悱恻、依依不舍的感情。

(三十七)
《野望》
唐代: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山野景致的五言律诗。

诗风疏朴自然,于平淡中表现出诗人"相顾无相识"的抑郁苦闷的心情,同齐梁以来绮靡浮艳的文学风习大异其趣。

全诗洗尽铅华,为唐初诗苑吹进一股清新的气息,是王绩的代表作之一。

(三十八)
《上汝州郡楼》
唐代:李益
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

今日山城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之作。

境界苍凉,寄意深远。

(三十九)
《望洞庭》
唐代: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山水色一作:山水翠)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四十)
《野步》
清代: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料峭的寒风催着换上了厚衣服,到附近的郊区原野去游玩。

秋风最爱多管闲事了,它一来,不但把枫叶变红,还把人的头发变白了。

全诗表现了诗人对年华逝去的感伤之情。

(四十一)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宋代:辛弃疾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

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

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

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

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

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稼轩词多是感时抚事之作,并且词情豪放。

即或是送别词,也多是慷慨悲吟,此词即是如此。

这首词是公元1172年(宋孝宗乾道八年)作者在滁州任上,为送他的同事范倅赴临安而作。

范倅,名昂。

这次范昂被召回临安,作者对他寄与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能受到皇帝的重用,并热情地鼓励他到前方去筹划军事,充分发挥他的才能。

作者借送别的机会,倾吐自己满腹的忧国深情,在激励友人奋进之时,又宣泄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慷慨悲凉之情,磊落不平之气,层见叠出。

(四十二)
《咏秋江》
宋代:林逋
苍茫沙嘴鹭鸶眠,片水无痕浸碧天。

最爱芦花经雨后,一蓬烟火饭鱼船。

宋代“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林逋,所著《咏秋江》一诗,堪称是吟咏芦花的千古绝唱。

诗曰“苍茫沙嘴鹭鸶眠,片水无痕浸碧天。

最爱芦花经雨后,一篷烟火饭渔船。

”诗里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秋江景色。

鹭鸶安详地在苍茫的沙滩上打盹,水面上连一丝涟漪都没有,一片芦花被刚刚下过的雨冲洗得格外白净,缕缕炊烟自渔船上徐徐升起……
(四十三)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宋代: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这首词写秋景,寄乡愁,是一首典型的易安晚期作品。

通篇从醉酒写乡愁,悲慨有致,凄婉情深。

(四十四)
《送狄宗亨》
唐代:王昌龄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这是一首送别朋友的诗,全诗内容是诗人对朋友真挚情谊的表达,抒发的是惜别之情。

(四十五)
《上阳白发人》
唐代:白居易
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

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

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

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

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

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

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

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

小头鞵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

上阳人,苦最多。

 
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
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
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
白居易继承并发展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创作了《新乐府》五十首,《上阳白发人》是其中的第七首。

这首诗写洛阳上阳宫的一个老宫女的痛苦生活。

(四十六)
《御街行·秋日怀旧》
宋代: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

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此词是一首怀人之作,其间洋溢着一片柔情。

上片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由景入情,情景交融。

写秋夜景象,作者只抓住秋声和秋色,便很自然地引出秋思。

(四十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