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关测试】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学期期中复习01试题试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部编版语文期中过关测试01学校: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下列加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恪守(kè)游弋(yè)宽宥(yòu)矫揉造作(jiǎo)
B.广袤(mào)轻觑(qù)濡养(rú)自吹自擂(léi)
C.豢养(huàn)寒噤(jīn)遁词(dùn)自惭形秽(huì)
D.省悟(xǐng)诓骗(kuānɡ)沆砀(tāng)强聒不舍(guō)
2.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汉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绵延五千年历史不断绝的重大支撑。
②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激荡交流融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不采取果断措施,人民群众不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那么中国人的重心就会发生转移。
③长久以来的生活习惯使得我们骨子里本身就具有了传统的情怀或气质,这是我们得到归属感的依,更是我们血脉相的财富。
④我们不仅要知道自己户口本上的故乡在哪儿,还需要知道自己灵魂的故乡在哪儿。
A.会靠成B.会托成
C.汇据承D.汇托承
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2分)A.有的父母习惯在饭桌上表扬或批评孩子,一边吃饭,一边轻描淡写地说几句,显得不够重视,孩子也没听进去,效果自然会差一些。
B.“迎奥运文明礼仪之光•北京欢迎您”展览,以漫画和歌谣这些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为载体,展现了北京的名胜古迹、市容新貌。
C.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它蕴涵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世间所有的烦恼都涣然冰释。
D.今天我们提倡的创新,并不是要抛开先哲圣贤的成果另起炉灶,而是要站在前辈的肩膀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并努力超越前人。
4.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画线句有语病,请逐一进行修改。
(可以调整语序,可以添加、删除或更换词语等,但不得改变原来要表达的意思。
)(4分)
①健康生命居于人类需求的首位。
没有人的健康发展,看起来再光鲜亮丽的GDP,也只是一片苍白。
灰霾天气的频频出现提醒我们:②为了城市居民的身体健
康和生命安全,必须改变发展方式,坚强地走低碳、环保的绿色之路。
这才是治理灰霾的根本之策。
修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根据要求填写作家作品或古诗名句。
(每空1分,共10分)
(1)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
(《逢入京使》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木兰诗》中描写军旅生活苦寒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6.名著阅读。
(4分)
我们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走了四个小时,一路没有见着一个人影。
那里根本没有路,只有小溪的溪床,两边岩壁高耸,溪水就在中间湍急地流过,在岩壁上面就是险峻的黄土山。
要结果掉一个过分好奇的洋鬼子,这是个好去处。
使我惴惴不安的一个因素,是那个骡夫对我的牛皮鞋子多次表示羡慕。
“到啦!”他突然转过头来大声说。
这里,岩壁终于消失,一个狭小的山谷展现在我们面前,山谷里一片绿油油的麦苗。
“我们到啦!”
……
一个年轻的农民,头上包着一条白毛巾,腰间插着一支左轮手枪,从村里走出来,惊愕的望着我,问我是谁,到那里去干什么?“我是个美国记者,”我说。
“我要见这里的贫民会主席。
”他面无表情地看着我,回答说:“Hai p'a!”
……
“我就是你要见的人,”他说。
“我就是主席。
请进来喝口热茶吧。
”
上面文字出自_______(国籍)作家_______的《红星照耀中国》片段。
这部纪实作品为了当时出版的方便,还曾经易名为《_______》,选文中的“年轻的农民”的名字叫_______。
7.根据下列两则材料,完成题目。
(6分)
(材料一)百家锁是小孩的家人挨户乞讨,每户要得一文钱,然后把这些钱另铸成一把锁挂到小孩的脖子上,为的是用百家福寿锁住他的生命。
这种做法在北方很流行,北京称为“化百家锁”。
南方有一种异曲同工的做法,把七粒白米和七叶红茶用纸包好,送给亲朋,亲朋还赠碎银,用碎银铸成锁,正面镌刻“百家宝锁”,反面镌刻“生命宝贵”,把锁系在小孩脖子上。
(材料二)在黑龙江地区,小孩出生后,产家要向街坊要来七色彩线和七枚大钱,把大钱用七根一股的彩线并排穿成连环形,一端饰以流苏,挂在婴儿项上,叫做“长命锁”。
(1)结合上文和上面两则材料,说说这些风俗都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3分)
(2)有人认为以上这些风俗中含有较多的迷信色彩,应予以摒弃。
你是如何看待这些风俗的呢?(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2分)
阅读下面一篇新闻稿件,完成下列小题。
①一天24小时,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2019年1月2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8
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
2018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覆盖11个省(市),共抽样调查20226户48580人。
调查对象按每15分钟一个时间段,在日志表中记录一天24小时的活动。
②调查时间为2018年5月的一个选定的工作日和一个选定的休息日。
活动内容涵盖个人生理必需活动(睡觉休息、个人卫生护理、用餐或其他饮食活动)、有酬劳动(就业工作、家庭生产经营活动)、无酬劳动(家务劳动、陪伴照料孩子生活、护送辅导孩子学习、陪伴照料成年家人、购买商品或服务、看病就医、公益活动)、个人自由支配活动(健身锻炼、听广播或音乐、看电视、阅读书报期刊、休闲娱乐、社会交往)、学习培训、交通活动。
③调查显示,个人生理必需活动时间为11小时53分钟,比2008年增加19分钟,占全天时间的比重为49.5%,提高了1.3个百分点。
居民一天有酬劳动用时4小时24分钟,比2008年减少4分钟。
居民一天无酬劳动用时2小时42分钟,比2008年增加12分钟。
其中,家
务劳动时间为1小时26分钟,比2008年减少17分钟;陪伴照料家人(包括陪伴照料孩子生活、护送辅导孩子学习、陪伴照料成年家人)的时间为53分钟,比2008年增加30分钟,其中85%的时间用于照料孩子的生活和学习。
④调查显示,居民个人自由支配活动平均用时3小时56分钟。
看电视依然是居民的主要休闲方式,2018年为1小时40分钟,但比10年前减少了26分钟;休闲娱乐时间为1小时5分钟,比2008年增加25分钟;健身锻炼时间增加8分钟。
居民自由支配时间分配更趋合理。
⑤2018年,居民学习培训平均用时27分钟。
调查数据还显示,收入越高的居民阅读书报期刊的时间越多,高收入群体阅读时长为20分钟,高收入群体中21%有阅读行为。
⑥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高级统计师金红认为,“时间利用反映居民在各项活动的时间投入,提供了观测居民日常生活、衡量经济社会变迁、评估民生福祉改善的新维度”。
我国居民时间分配结构的变化,从一个新角度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及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
(出自《光明日报》2019年1月27日,有删改)8.给这篇新闻稿拟写一个标题。
(3分)
9.依据这份调查报告,说说我国居民的时间分配有哪些新变化。
(3分)
10.结合这篇新闻稿的具体内容,简要阐释新闻讲究时效性与准确性的特点。
(3分)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生机
汪曾祺
芋头
一九四六年夏天,我离开昆明去上海,途经香港。
因为等船期,滞留了几天,住在一家华侨公寓的楼上。
这是一家下等公寓,已经很敝旧了,墙壁多半没有粉刷过。
住客是开机帆船的水手,跑澳门做鱿鱼、蠔油生意的小商人,准备到南洋开饭馆的厨师,还有一些说不清是什么身份的角色。
这里吃住都是很便宜的。
住,很简单,有一条席子,随便哪里都能躺一夜。
每天两顿饭,米很白。
菜是一碟炒通菜、一碟在开水里焯过的墨斗鱼脚,顿顿如此。
墨斗鱼脚,我倒爱吃,因为这是海味。
——我在昆明七年,很少吃到海味。
只是心情很不好。
我到上海,想去谋一个职业,一点着落也没有,真是前途缈茫。
带来的钱,买了船票,已经所剩无几。
在这里又是举目无亲,连一个可以说说话的人都没有。
我整天无所事事,除了到皇后道、德辅道去瞎逛,就是踅到走廊上去看水手、小商人、厨师打麻将。
真是无聊呀。
我忽然发现了一个奇迹,一棵芋头!楼上的一侧,一个很大的阳台,阳台上堆着一堆煤块,煤块里竟然长出一棵芋头!大概不知是谁把一个不中吃的芋头随手扔在煤堆里,它竟然活了。
没有土壤,更没有肥料,仅仅靠了一点雨水,它,长出了几片碧绿肥厚的大叶子,在微风里高高兴兴地摇曳着。
在寂寞的羁旅之中看到这几片绿叶,我心里真是说不出的喜欢。
这几片绿叶使我欣慰,并且,并不夸张地说,使我获得一点生活的勇气。
豆芽
秦老九去点豆子。
所有的田埂都点到了。
——豆子一般都点在田埂的两侧,叫做“豆埂”,很少占用好地的。
豆子不需要精心管理,任其自由生长。
谚云:“懒媳妇种豆”。
还剩下一把。
秦老九懒得把这豆子带回去。
就掀开路旁一块石头,把豆子撒到石头下面,说了一声:“去你妈的,又把石头放下了。
”
过了一阵,过了谷雨,立夏了,秦老九到田头去干活,路过这块石头,他的眼睛瞪得像铃铛,石头升高了!他趴下来看看!豆子发了芽,一群豆芽把石头顶起来了。
“咦!”
刹那之间,秦老九成了一个哲学家。
长进树皮里的铁蒺藜
玉渊潭当中有一条南北的长堤,把玉渊潭隔成了东湖和西湖。
堤中间有一水闸,东西两湖之水可通。
东湖挨近钓鱼台。
“四人帮”横行时期,沿东湖岸边拦了铁丝网。
附近的老居民把铁丝网叫做铁蒺藜。
铁丝网就缠在湖边的柳树干上,绕一个圈,用钉子钉死。
东湖被圈禁起来了。
湖里长满了水草,有成群的野鸭凫游,没有人。
湖中的堤上还可以通过,也可以散散步,但是最好不要停留太长,更不能拍照。
我的孩子有一次带了一个照相机,举起来对着钓鱼台方向比了比,马上走过来一个解放军,很严肃地说:“不许照!”行人从堤上过,总不禁要向钓鱼台看两眼,心里想:那里头现在在干什么呢?
“四人帮”粉碎后,铁丝网拆掉了。
东湖解放了。
岸上有人散步,遛鸟,湖里有了游船,还有人划着轮胎内带扎成的筏子撒网捕鱼,有人弹吉他、吹口琴、唱歌。
住在附近的老人每天在固定的地方聚会闲谈。
他们谈柴米油盐、男婚女嫁、玉渊潭的变迁……
但是铁蒺藜并没有拆净。
有一棵柳树上还留着一圈。
铁蒺藜勒得紧,柳树长大了,把铁蒺藜长进树皮里去了。
兜着铁蒺藜的树皮愈合了。
鼓出了一圈,外面还露着一截铁的毛刺。
有人问:“这棵树怎么啦?”
一个老人说:“铁蒺藜勒的!”
这棵柳树将带着一圈长进树皮里的铁蒺藜继续往上长,长得很大,很高。
(选自《人间草木》天津人民出版社)11.文中的芋头、豆芽、柳树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分)
12.写“芋头”,作者为什么在开头花大量笔墨写自己的经历?(3分)
13.汪曾祺在《昆明的雨》中写:“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句中的逗号运用颇值得玩味:一字一顿,不但强调了味道,还舒张了文气,读起来像聊天,体现了汪老散文语言口语化的特色。
请从标点运用的角度,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你更欣赏哪一句,说说理由。
(4分)原句:没有土壤,更没有肥料,仅仅靠了一点雨水,它,长出了几片碧绿肥厚的大叶子,在微风里高高兴兴地摇曳着。
改句:没有土壤更没有肥料,仅仅靠了一点雨水,它长出了几片碧绿肥厚的大叶子,在微风里高高兴兴地摇曳着。
14.“这棵柳树将带着一圈长进树皮里的铁蒺藜继续往上长,长得很大,很高。
”文章末尾意蕴深刻,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23分)
阅读《使至塞上》,完成题目。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5.这首诗写于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凉州,察访军情,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
“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在古诗中多用来比喻远行的游子,
王维作为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却以之自比,正暗示了失落、抑郁之情。
(4分)16.这首诗颈联中提到的“长河”指黄河。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含有“河”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分)
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己卯上元,予在儋州①,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②纷然。
归舍已三鼓矣。
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
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③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
然亦笑韩退之钓鱼④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苏轼《书上元夜游》)[注释]①儋州:苏轼被贬之地,现属海南。
②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
③过:苏轼的小儿子。
④韩退之钓鱼:韩愈曾在诗中借钓鱼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之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17.下列句中有关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丰,是宋神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C.上元,俗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也叫元宵节。
D.民夷,民:指汉族。
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18.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
B.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
C.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
D.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
19.下列对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文“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八个字,高度概括了作者在寂寞夜晚难得的喜悦与兴
奋。
B.乙文中“笑韩退之”是笑韩愈被贬后不能看破人生得失,不能做到随遇而安。
C.甲、乙两文分别用凝练的笔墨描写了庭中夜色之美和上元之夜的繁华景象、祥和淳朴的民风。
D.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被贬后抑郁不能排遣,追求解脱而不得的苦闷心情。
20.翻译句子。
(6分)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放杖而笑,孰为得失?
四、作文(45分)
21.进入中学已经有两年时间了,在这期间你也许收获过感动,也许收获过喜悦,可能也经历过失落和痛苦,请以“那段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从“温暖”“自由”“孤单”“烦心” 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这样做,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参考答案
1.B
2.D
3.C
4.“健康生命”改为“生命健康”; “坚强地”改为“坚定地”。
5.惟解漫天作雪飞《晚春》马上相逢无纸笔岑参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6.美国埃德加·斯诺(斯诺)西行漫记刘龙火
7.(1)父母都是想为孩子祛病化灾,希望他们健康平安成长。
(2)两种态度皆可,要言之成理。
示例一:应该摒弃。
因为这些风俗确实带有迷信色彩。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身体不适应,应该去医院检查治疗,用科学的方法保证健康成长。
示例二:不应该摒弃。
因为这些风俗虽带有迷信成分,但也蕴含着浓浓的亲情、乡情。
它是当地人民融洽和睦、有爱的纽带。
8.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2018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
9.个人生理必需活动、无酬劳动、自由支配活动时间增加;有酬劳动时间减少;照料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时间明显增加;自由支配活动时间分配更加合理;学习培训平均用时较长。
10.时效性示例:1月25日发布的2018年的统计与调查情况,新闻稿于1月27日就进行了报道,非常及时。
准确性示例:统计分析的时间精确到分钟,例如“休闲娱乐时间为1小时5分钟,比2008年增加25分钟”,准确的数据增加了其说服力。
11.都遭遇到了困境:芋头被扔进煤堆里,豆芽被压在石头下,柳树被缠上了铁蒺藜;都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芋头长出了绿叶,豆芽将石头顶起,柳树带着铁蒺藜长大了。
12.写出了我当时困顿、孤独的处境以及情绪的低落与内心的迷茫,为下文我看到芋头从煤堆里长出绿叶感到惊喜、并从中获得生活的勇气作铺垫(或:与看到芋头后的欣喜形成反差)。
13.我更欣赏原句。
原句“没有土壤,更没有肥料”,运用逗号,强调了芋头生存环境的恶劣,生存机会的渺茫;“它”后面运用逗号,强调了芋头生命力的顽强;原句用逗号,长短句相结合,语言表达更灵活多变。
14.生命或许会受到束缚,甚至会受到摧残和戕害,但伤口总有一天会愈合,饱受摧残的生命终有抬头的日子
15.征蓬、归雁
16.欲渡黄河冰塞川(《行路难》)、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铁马冰河入梦来(《十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国破山河在(《春望》)……(“河”指黄河)17.B
18.A
19.D
20.①庭院中的月光像积水一样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②(我)放下拐杖,不禁笑了笑,什么是得,什么是失呢?
21.略。